导读:本文包含了断裂和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BAQUS,损伤演化,延性金属,塑性变形
断裂和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王铎,沈振辉,蒋国平,杨拴强[1](2019)在《基于ABAQUS驱动钢结构断裂损伤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碳钢单轴拉伸实验为基础,运用材料单轴拉伸应力-应变非线性理论、塑性变形原理和损伤演化相关原理,推演出延性金属的弹塑性损伤模型,得出损伤变量的取值。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模拟低碳钢单向受力拉伸断裂。针对ABAQUS模拟拉伸断裂损伤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在钢结构进入塑性阶段必须考虑损伤形成的影响。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后促进损伤扩展,应防止构件出现塑性过程,导致局部失效破坏。(本文来源于《安阳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修磊,李起伟,李倩[2](2019)在《基于断裂及高温损伤的岩石蠕变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反映热-力耦合作用下岩石蠕变变形的全过程,依据断裂力学原理提出了岩石裂纹扩展的临界损伤应力和一个新的可描述岩石在稳态蠕变阶段与临界损伤应力相关的非线性黏性分量,在传统西原模型和Burgers模型的基础上,将指数形式的损伤变量、临界损伤应力以及与其有关的非线性黏性分量引入到流变微分方程,通过迭加原理推导了考虑温度效应的单轴和叁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的流变本构关系,建立了岩石的热-力耦合损伤蠕变本构模型。利用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条件下花岗岩的叁轴蠕变试验曲线和本文蠕变模型的计算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蠕变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岩石在初始瞬态、稳态和加速蠕变阶段全过程的变形规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模型为分析高温、高应力环境下岩石工程的长期变形和稳定情况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江帅,胡玉梅,肖晋,金晓清,罗文军[3](2019)在《6016铝合金冲压损伤演化和韧性断裂的细观力学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测铝合金板料在冲压过程中的损伤演化和韧性断裂,在Gurson-Tvergaard-Needleman (GTN)细观损伤模型中引入Hill'48各向异性屈服准则,借助有限元软件LS-DYNA编写了能考虑材料各向异性的用户自定义子程序VUMAT。采用沿不同轧制方向的准静态拉伸试验获取6016铝合金材料的力学参数,并对样件断口微观形貌进行分析。为了准确表征6016铝合金在冲压过程中的损伤演化和韧性断裂性能,基于传统有限元标定法,新增样件断裂方式及断后颈缩量作为评判标准,利用修正的有限元标定法确定了一组材料的GTN损伤参数。运用Hill'48-GTN模型对6016铝合金杯突冲压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分析了其损伤演化机理,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Hill'48-GTN损伤模型及修正有限元标定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钟一然,潘冰心,付汉江,郑晓飞[4](2019)在《RNase L参与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DNA损伤修复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近来发现RNA分子在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但确切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脊椎动物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核糖核酸酶RNase L在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通过电离辐射或喜树碱诱导细胞发生DNA双链断裂,RNase L的敲减降低了细胞存活率,组蛋白γ-H2AX磷酸化检测结果表明DNA双链断裂修复水平显着降低。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RNase L与DNA末端连接中涉及的核心因子XRCC4和Lig4相互作用,并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途径促进DNA双链断裂修复。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RNase L在NHEJ修复途径中的作用,RNA和RNase L参与NHEJ修复途径的详细分子机制尚需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期刊2019-10-24)
张成生,韩庚奋,张志龙,马骁[5](2019)在《闭合性损伤致股动脉栓塞及腘动脉断裂1例救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闭合性损伤致股动脉栓塞合并腘动脉断裂极为罕见,有较高的致残率,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救治,将会引起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截肢,甚至危及生命。股动脉栓塞与腘动脉断裂临床体征均有下肢缺血改变,在基层医院由于技术条件及检测设备所限,极容易漏诊。笔者医院收治车祸撞击挤压致右下肢闭合性损伤,引起股动脉栓塞及腘动脉断裂1例,本文结合文献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术前术后资料等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交通事故撞击挤压致右大腿中下段(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逸弘,高红,朱新辉,崔胜宇,刘巍[6](2019)在《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不同部位半月板桶柄样损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合并半月板桶柄样损伤同期修复的临床疗效,ACL断裂后半月板桶柄样损伤发生部位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选择19例ACL断裂合并不同部位半月板桶柄样损伤患者,其中男10例,女9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31.2岁。19例患者均同期进行ACL重建+半月板缝合修复手术,手术前后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使用Kneene时间划分标准,根据病程将患者分叁组:a)急性期组5例;b)亚慢性期组6例;c)慢性期组8例。分析桶柄样损伤位置与受伤存续时间的关系。结果本组19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1.5年。内侧桶柄样损伤发生率随受伤存续时间增加而上升,急性期组占60.0%,亚慢性期组占66.7%,慢性期组占75%。外侧桶柄样损伤发生率与受伤存续时间无显着联系。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L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发病率随受伤存续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外侧桶柄样损伤发病率增加与受伤存续时间并无差异,内侧桶柄样损伤的发生率随受伤存续时间增加而升高。同期修复ACL断裂合并半月板桶柄样损伤,使用何种修复技术疗效无差异,有利于功能恢复,半月板愈合率较高,临床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白永泰,王维斌,王嘉东[7](2019)在《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途径选择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损伤导致的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d-strand breaks,DSBs)作为一种最为严重的DNA损伤,会造成遗传物质的丢失和基因重排,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则会导致癌症发生的恶性结果;另一方面而言,放疗所产生的损伤也是杀死肿瘤细胞的利器,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詹梅,李锐,郑泽邦,高鹏飞,张洪瑞[8](2019)在《旋压成形损伤断裂缺陷预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薄壁构件旋压成形中经常出现构件破裂的现象,给生产制造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综述了旋压成形中破裂预测的研究进展及破裂预测的损伤模型的发展概况,并结合笔者的研究经历将不同损伤模型耦合到各向异性Barlat89屈服准则中,通过半隐式图形返回算法进行数值化,来实现应力、应变和损伤值等变量的更新。然后将不同断裂模型应用于各向异性2219-O铝合金剪切旋压破裂的预测,获得了不同断裂模型预测损伤值偏离其阈值不同程度的原因。最后展望了旋压成形破裂预测中仍然存在的难题和挑战。(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罗奋棋,林院,徐杰[9](2019)在《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发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发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20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特点、影响因素。结果: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发半月板损伤与无损伤患者的性别、受伤机制、运动水平、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发半月板损伤与无损伤患者的病程、再伤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再伤史是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发半月板损伤的独立因素(P<0.05)。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发软骨损伤与无损伤患者的性别、运动水平、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发软骨损伤与无损伤患者的受伤机制、病程、再伤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再伤史和受伤机制,是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发软骨损伤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病程、再伤史是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发半月板、软骨损伤的独立因素,在日后预防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发半月板、软骨损伤时,可从患者的病程和再伤史等角度进行综合预防。(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3期)
付安琪,蔚立元,苏海健,靖洪文,范鹏贤[10](2019)在《循环冲击损伤后大理岩静态断裂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循环冲击损伤后大理岩的静态断裂力学特性,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系统先对中心直切槽半圆盘(notchedsemi-circularbend,NSCB)试样开展固定气压下的循环冲击损伤试验,以制备不同初始损伤程度的一批试样,然后对其进行静态叁点弯曲断裂试验。结果表明,在动态损伤试验中,随循环冲击次数增加,试样内部亚临界裂纹不断萌生并低速扩展,等能量冲击下其动态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均有所降低。在叁点弯曲断裂试验中,静态断裂力学性能随试样累积损伤的增加而不断劣化:断裂韧度的最大降幅为52.37%,破坏位移最大增长140.49%;断裂韧度与动态累积损伤变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数据拟合的可决系数R~2达0.98;声发射事件时间分布趋于均匀,总累计事件数大幅增加。试样破坏时从预制裂缝尖端处起裂,然后扩展至加载点,随冲击损伤的加剧,扩展路径趋于曲折,局部应变集中带能很好地预示其最终破坏形态。(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断裂和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反映热-力耦合作用下岩石蠕变变形的全过程,依据断裂力学原理提出了岩石裂纹扩展的临界损伤应力和一个新的可描述岩石在稳态蠕变阶段与临界损伤应力相关的非线性黏性分量,在传统西原模型和Burgers模型的基础上,将指数形式的损伤变量、临界损伤应力以及与其有关的非线性黏性分量引入到流变微分方程,通过迭加原理推导了考虑温度效应的单轴和叁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的流变本构关系,建立了岩石的热-力耦合损伤蠕变本构模型。利用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条件下花岗岩的叁轴蠕变试验曲线和本文蠕变模型的计算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蠕变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岩石在初始瞬态、稳态和加速蠕变阶段全过程的变形规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模型为分析高温、高应力环境下岩石工程的长期变形和稳定情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断裂和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王铎,沈振辉,蒋国平,杨拴强.基于ABAQUS驱动钢结构断裂损伤探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
[2].李修磊,李起伟,李倩.基于断裂及高温损伤的岩石蠕变模型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3].江帅,胡玉梅,肖晋,金晓清,罗文军.6016铝合金冲压损伤演化和韧性断裂的细观力学表征[J].塑性工程学报.2019
[4].钟一然,潘冰心,付汉江,郑晓飞.RNaseL参与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C].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9年全国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2019
[5].张成生,韩庚奋,张志龙,马骁.闭合性损伤致股动脉栓塞及腘动脉断裂1例救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9
[6].逸弘,高红,朱新辉,崔胜宇,刘巍.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不同部位半月板桶柄样损伤的临床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9
[7].白永泰,王维斌,王嘉东.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途径选择机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8].詹梅,李锐,郑泽邦,高鹏飞,张洪瑞.旋压成形损伤断裂缺陷预测研究进展[J].精密成形工程.2019
[9].罗奋棋,林院,徐杰.前交叉韧带断裂伴发半月板和软骨损伤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
[10].付安琪,蔚立元,苏海健,靖洪文,范鹏贤.循环冲击损伤后大理岩静态断裂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