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甘肃总队医院(730050)
灾害医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防治和卫生保障的一门学科[1]。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也推动了人们对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医疗救援的研究。重大自然灾害中,面对瞬间出现的大批伤员,常规的临床医疗行为已难以满足应急救治需要。因此,对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医疗救援的研究具有其特殊性。
1灾害医学特点与难点:
1.1研究对象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群体性,复杂性,且自然或人为灾害往往造成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的动荡,波及范围大,是人类21世纪的严峻挑战;
1.2涉及学科广,与社会各个领域都有联系,向外涉及交通,通讯,安全,消防,社会保障等,向内包括灾害流行病学,灾害心理医学,灾害康复医学,灾害基础医学等,灾害医学救护能力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综合实力;
1.3核心是现场急救,现场急救是灾害发生后直接决定事件预后的关键,是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是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现场急救水平直接决定灾害医学的水平;
1.4发展迅速但有待进一步完善,近10余年来,各类灾害不断发生,各国政俯日趋重视,1985年成立了世界急救与灾害医学协会,我国也成立了相应的学会,在医学界进行了广泛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但是灾害的复杂性决定了灾害医学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灾害对人类的巨大冲击性正是人们深入研究的动力。灾害医学正由于它自身的特点,正在成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而崛起,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2灾害应急医疗救援的特点分析
2.1从战略层面上卫生应急面临的严峻挑战。2008年,我国连续经历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手足口病疫情、4.26胶济线铁路特大交通安全事故、5.12汶川特大地震,4.14玉树特大地震,“8.7”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如此多发的重特大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如何能够进一步快速、有序应对重大灾情和疫情,对我国卫生应急工作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和检验。
2.2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007年全国共报告传染病多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552起。2008年,人禽流感疫情和手足口病在全国范围的流行,都成为了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关注的热点。同时,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和化学等中毒事件的种类及数量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为卫生应急在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等方面提出了一大批急需解决的新技术和新要求。
2.3是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医疗救援任务重、难度大。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其中2325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499万人次,因灾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363亿元。2007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50.5万起,死亡98340人。特别是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玉树特大地震和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更是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医疗救援和灾后防疫的任务日益突显。
2.4是社会对卫生应急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的需求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面对灾害、灾难和突发事件,群众不仅希望不死亡,还希望减少伤残,迫切希望和要求政府的卫生应急工作反应更加迅速,处置更为有效。同时,各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和舆论监督也日益增强,极容易引发成为焦点、热点问题和社会矛盾,给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和考验。
2.5是在重特大灾害中暴露出卫生应急存在的诸多不适应。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现有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是采取平战结合的管理模式,装备严重不足,缺乏系统的训练手段和条件,难以应对特大灾难灾害需要。同时,又缺乏极端条件下的快速反应能力。主要是卫生专业应急队伍的交通工具落后,不能适应快速机动的需求,应急专业队伍的野外通讯、生存(自备水、电、饮食、住宿)装备、快速检测、救治装备十分落后。
2.6卫生应急救援战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目前卫生应急救援战略物资的储备模式难以适应应急需要。在卫生应急储备中,药品门类多而复杂,抢救设备和器械储备主要依靠医院的自身资源。平时依赖度很高,战时很难迅速调动。国家储备库调拨的卫生应急物资专业配套差、效率低,如手术包、医用纱布、医用消毒药品、固定夹板等却需要根据情况配套组合调拨,国家储备库很难做到。
3重大灾害应急医疗救援的对策与分析做好灾害医学救护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①反应快捷的组织领导②层次分明的急救网络③技术全面的急救力量④性能很良好的急救器材⑤畅通无阻的急救通道⑥有求必应的保障系统[2]。
3.1现场急救是灾害医学的核心。灾害医学的本质是救死护伤,在灾害发生后,以现场急救为手段,通过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财产,将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为目的,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医学救援事业的国家利益,它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社会的和谐安定和政俯的威信。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先进救援体系的建立运行,现场及时正确有效地抢救伤病员,迅速的分级转运,野战医院完善的进一步生命支持,对减轻已发生的严重灾害所起的重要作用。灾害医学中现场急救的宗旨就是立足于一个“急”字,着眼于一个“抢”字,着手于一个“救”字,通过对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肢体、器官、生命的严重威胁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伤残率、病死率。可以说,没有现场急救,灾害医学无从谈起[2]。
3.1现场医疗救护,灾害现场的特点是发生突然,大量伤员同时需要救治,伤情复杂多变,现场混乱,工作条件艰苦,救护原则是①统一步署,组织临时指挥机构,协调救护有条不紊地进行,非医务人员以抢为主,医务人员以救为主,先抢后救,抢中有救,体现立体救护的救治原则,以提高抢救成功率。②检伤分类,根据病情把伤病员分轻中重度,遵循先救命,后疗伤,先救急,后治轻的原则,重点突出全面皆顾地实施救护,急救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急救五大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救护重点在于维持伤员的心跳,呼吸,脉搏,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通畅呼吸道,减轻痛苦,对症治疗,为进一步的生命支持提供条件。③现场心肺复苏。实施初级心肺复是挽救呼吸心博骤停者的基本措施,有指征时必须即刻实施,以挽救生命降低病死率,施救人员必须有生命高于一切的信念,决不放弃。
3.3分级转运,对灾害后伤病员要及时有效进行现场脱险和医疗监护下运送伤员,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和设施,集中海陆空优势进行立体转运,争取在黄金一小时内到达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速度是生命,安全是前提。
3.4紧急救治及危重症监护紧急救治应有一支快反应,高度机动,高整合,高素质的急救医疗队伍,急诊专业医师应是全科医学教育基础上的专业培训人才,要求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同灾害性损伤的处理原则,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熟悉各系统危重急症的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的使用、深静脉穿刺术、各种诊断性穿刺术、除颤术、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与判读、血液净化技术、灾害心理应激与危机的干预、高压氧技术等。紧急救治应拥有自已的中心危重症监护室,和相应的诊治设施,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畅通的药物供应通道,以充分利用时机实施救治,避免附加损伤,强调心肺脑复苏后续治疗的重要性,要有挽救生命决不放弃的高度责任感,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4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医疗救援的建议
4.1现场急救现代化:现代化的通迅,现代化的交通,现代化的医疗辅助设备是现场急救能顺利开展的保证,是现场急救效率和效果的保障,是不受人主观影响的客观因素,往往直接影响灾害救护的预后。要提高现场急救的质量,就必须首先实行急救辅助设施的现代化。
4.2现场急救标准化:灾害的发生突然,波及范围广,群众伤情复杂,救护难度大,但其发生发展必有客观规律可循,深入研究其客观规律,制定规范的紧急救援对策和方案,实施高效率的现场急救,合理的伤员分流,科学的院内医疗救护程序和危重症救护系统,可以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利用化,既节约人力物力,又取得最好效益。
4.3现场急救一体化:现场急救本身就是连续的,是不间断的救护,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院内危重症监护融合一体,各部分互相支持,互相依赖,形成一条科学的救护链,是保障伤病员生命安全,提高救护效率的必须措施,人为地强调某一环节是不正确的。
4.4现场急救大众化: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以是无限度的,但要在短期内聚集的医疗资源是有限度的,两者可以不成比例,要最大限度减轻损失,就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普及医疗急救知识和互救意识,达到人人应救护,人人能救护的目的,即可以弥补现场急救的滞后性,又可以补充相对医疗资源的不足。
4.5现场急救网络化:灾害后的救护不是某个或几个医院能独立完成的,灾害发生后,政俯往往采取行政手段,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医疗资源参与救护,所以增设不同级别不同梯队的急救站点,由点成网,即可缩短救援半径,又可缩短紧急救护反应间期[3],使伤病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护,以遏制伤情的进一步发展。
4.6现场急救信息化:灾害性质不稳定,如自然的台风,海啸,地震等,人为的如战争,投毒等,新的灾害形式也不断出现,故灾害造成的损伤复杂多变,救护措施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变化,现场急救必须拥有信息化通道,医务人员采取网上查询或紧急网上运程会诊等手段,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相关资料,以统一抢救思想,统一抢救方案,提高抢救水平。
4.7现场急救创新化:灾害医学是新兴科学,它的对象又危害巨大,这就要求人们在现有医学水平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药物创新,为诊治灾害带来的损伤提供可靠的方法和手段,为最小化灾害损失作贡献。比如提倡和实施现代救护的新概念和新技能,创建流动便携式ICU病房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
4.8现场急救数字化:野战医院有必要建立灾害医学数据库,收集灾害资料,编制出突发灾害事件致伤的诊断、救治、管理及统计软件,完善事故医学应急咨询和组织指挥信息辅助决策系统[1],为灾害的现场急救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总之,现场急救医学要善于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解决多发性创伤医疗和护理中的重大医学问题,遵循客观规律,合理使用各种资源,借鉴先进经验,加快这项事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可全天候、全方位、高效率的应对突发事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以保障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岳茂兴,灾害医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方向,世界急危重病学杂志,2006,3(5):1476-1479
2郑玉华,陈祥才,宋于刚,等,做好灾害医学救护的几个重要环节,中国急救医学,2000,20(6):375
3林才经,公共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对策,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1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