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论文-杨峰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论文-杨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酸盐岩,滨里海盆地,层序地层学,沉积相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峰[1](2016)在《滨里海盆地X区块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盐岩储层在世界石油勘探发现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其储层预测也是困扰石油界多年的难题。本文通过对滨里海盆地X区块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落实工区内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及储层发育规律,有效的指导了工区内下步勘探方向。滨里海盆地是世界上沉降最深的含油气盆地之一,该盆地发育有巨厚的盐丘,主力含油气层系为盐下碳酸盐岩储层。本文利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观点,结合全盆地沉积背景分析,通过井震结合完成单井、连井及地震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确定工区内叁级及四级层序边界特征,完成精细地震资料解释,建立工区层序地层格架。以此为基础,利用岩石薄片、岩屑录井、测井曲线,通过地层厚度、地震相及地震属性分析,结合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建立各四级层序不同沉积体的沉积相标志,在工区内识别出台地蒸发岩,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及陆棚等四种沉积亚相,膏岩,泻湖,局部海滩等十种沉积微相,并明确台地边缘滩、局部海滩以及白云坪为有利沉积相带。分析了沉积相演化控制因素,海平面相对变化控制各层序发育特征,海平面的频繁振荡导致工区内发育多处淹没不整合,影响层序的迁移演化。在明确有利沉积相带的基础上,优选有利目标区进行相控的地震多参数反演及储层预测工作,提出下步有利勘探方向。(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6-02-01)

肖宗林,沈忠民,许建喜,吴其林,侯志平[2](2011)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叁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即20世纪80年代,以Schager为代表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阶段;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晚期,以Greenlee和Lehmann(1993)为代表的研究不同沉积背景下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模式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发展壮大阶段。面向未来,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发展存在五个大的发展趋势已经初现雏形。(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李媛[3](2009)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总结我国目前主要碳酸盐岩地层的研究方法及结果,系统地阐述了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的技术方法研究的进展;介绍了有关特别是海相碳酸盐岩一生物礁系统油气层序地层学领域等重要研究成果;指出其现实意义特别重要,对于我国各大油气区及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显着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09年22期)

李宏伟,郑晓东,李劲松,李幸栗,李勇根[4](2006)在《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与油气勘探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了显着成效,沿塔中坡折带发现了多个油气高产富集区,揭示了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和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期刊2006-09-01)

[5](2005)在《研究碳酸盐岩地层的得力工具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近期进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书为译着,2003年6月由马永生、刘波、梅冥相、牟传龙、邵龙义、田海芹等人翻译,并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原着为1993年由着名碳酸盐岩石油地质勘探家R obert G.Loucks和J.Frederick Sarg主编的论文集。它以AAPG第57号专辑的形(本文来源于《海相油气地质》期刊2005年02期)

王维纲,吕炳全[6](1997)在《小尺度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分析——塔里木盆地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序地层学理论现已日臻完善,位人们往往被局限在大范围、大尺度的研究领域中,包括整个盆地或整个陆架的粗线条描述。那么,小尺度(小范围和次级层序)内的层序格式和沉积样式又是如何的呢?本文将作一阐述。在地层学、沉积学的研究基础上,在区域层序地层学的框架下,将桑塔木断垒带这样一个盆地内的叁级局部构造的奥陶系进行层序地层学解剖。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采用大量的钻井录井资料(岩心、电测等),通过岩性、古生物等特征标志建立相对水深变化曲线,以此来对比划分层序。得出,奥陶系内存在一个Ⅰ类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两个四级层序及相应的五级层序。其中,高水位体系域为最佳储层带。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在对其他局部构造的研究中可起到类比作用(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邱燕[7](1996)在《南海西南部主要盆地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地震勘探研究成果和有关的钻探资料,具体分析了南海南部主要沉积盆地中碳酸盐岩的沉积背景、沉积相带、层序类型和沉积体系域。确认本区的碳酸盐岩沉积层序均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在沉积相带和体系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两者还与特定的岩性、岩相组合相对应。本项研究为南沙海域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也可望能促进层序地层学理论更为深入地应用到南海油气勘探活动中。(本文来源于《南海地质研究》期刊1996年00期)

李儒峰,刘本培[8](1996)在《碳氧同位素演化与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分析,首次系统测定了马平组碳、氧同位素值,并对其演化规律与层序地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马平组内δ13C、δ18O值变化范围分别是-2.56‰~+3.89‰和-8.16‰~-6.02‰(PDB).准层序中δ13C值向上逐渐减小,海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内δ13C值则分别呈增加和减小的趋势,层序界面处δ13C、δ18O值均表现为负异常.控制层序地层内δ13C值规律性分布和演化的主要机制是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周期性变化(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1996年03期)

张振生,刘社平[9](1995)在《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沉积横向上包括了台地至盆地型的碳酸盐岩沉积,厚约3000~5000m。从地震反射结构上可划分为叁个体系域;低水位期体系域为一套向东呈楔形发散的中振幅反射结构,分布范围仅在盆地的东北部;海进期体系域为一套约1OO~15Oms的中-强振幅高连续性反射,平面呈席状,在盆地的大范围分布;高水位期体系域为一套1s厚的反射层,根据反射结构可进一步划分为保持型(keepup)和追赶型(catchup)两种碳酸盐岩体系。保持型碳酸盐岩体系(域)在台地为低频高连续性反射特征,在台地边缘为杂乱—空白反射,在台地边缘斜坡为斜交前积反射,在盆地为中振幅连续反射。追赶型碳酸盐岩体系(域)总体均为弱振幅空白反射,此层序的顶界为一区域不整合面,属类型Ⅰ层序界线。目前已在顶界局部构造上钻井见工业油气流。根据岩相解释,预测出寒武系一下奥陶统的有利储集相带为台地边缘和台地前缘斜坡相。(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1995年02期)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阐述了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叁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即20世纪80年代,以Schager为代表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阶段;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晚期,以Greenlee和Lehmann(1993)为代表的研究不同沉积背景下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模式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发展壮大阶段。面向未来,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发展存在五个大的发展趋势已经初现雏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峰.滨里海盆地X区块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2].肖宗林,沈忠民,许建喜,吴其林,侯志平.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回顾与展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李媛.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进展综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

[4].李宏伟,郑晓东,李劲松,李幸栗,李勇根.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与油气勘探方向[C].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2006

[5]..研究碳酸盐岩地层的得力工具《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近期进展及应用》[J].海相油气地质.2005

[6].王维纲,吕炳全.小尺度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分析——塔里木盆地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J].沉积学报.1997

[7].邱燕.南海西南部主要盆地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解释[J].南海地质研究.1996

[8].李儒峰,刘本培.碳氧同位素演化与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关系研究[J].地球科学.1996

[9].张振生,刘社平.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

标签:;  ;  ;  ;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论文-杨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