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脉冲除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次配电管理装置,电脉冲除冰负载,变频发电机,神经网络
电脉冲除冰论文文献综述
牛俊峰[1](2019)在《基于SPDA的电脉冲除冰供电负载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采用基于SPDA的飞机电脉冲除冰供电对变频交流配电网电源品质的影响,针对电脉冲除冰负载控制问题,提出了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和逼近函数的能力及PID控制的鲁棒性,有效地提升了电脉冲除冰负载控制能力。使用仿真软件分析初步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并基于实验平台模拟飞机变频发电机(VFG)对发动机短舱进行除冰供电。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基于BP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9年05期)
何舟东,朱永峰,周景锋[2](2016)在《飞机电脉冲除冰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飞机防/除冰方式及其应用与优、缺点介绍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飞机发展趋势,提出电脉冲除冰技术是极具发展前途的飞机除冰方式,并对其发展历史、应用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行论述。通过对电脉冲除冰技术国内外现状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电脉冲除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可初步工程应用,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多为原理性的理论研究,急需开展相关应用性研究,进而掌握电脉冲除冰的关键技术。最后,针对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了电脉冲除冰技术的难点与挑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6年02期)
王渊,朱春玲,付斌[3](2016)在《电脉冲除冰系统线圈的设计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电脉冲除冰系统线圈和铝板之间产生冲击力进行研究。从能量传递的角度对系统放电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在计算峰值电流和峰值时间时考虑线圈感抗、电容容抗和导线电阻等因素。峰值电流计算结果导入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线圈与铝板的参数对冲击力进行分析。搭建电脉冲除冰系统力学实验台,进行冲击力实验,分析影响冲击力峰值的因素。对所得冲击力进行分析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一种有效的平板线圈设计优化方法。(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王渊[4](2016)在《电脉冲除冰系统线圈优化设计及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脉冲除冰系统具有低功耗、易维修、高可靠性等优点。系统工作时高压电源向系统储能电容器充电,充电完成后,通过触发晶闸管使放电电路导通,电容器和脉冲线圈形成一个单向回路,脉冲线圈中瞬时流过几千安的电流,电流变化在线圈周围产生电磁场。飞机蒙皮上产生感应涡流,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脉冲线圈和蒙皮之间产生几千牛的瞬态电磁力。飞机蒙皮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微小变形,蒙皮上冰层受力破碎,在气流吹袭下脱落,达到除冰的效果。本文针对电脉冲除冰系统影响脉冲线圈与飞机蒙皮产生的冲击力的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对影响脉冲线圈电感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C++程序得出不同线圈不同几何外形和铜线截面尺寸对电感的影响曲线,提出线圈设计优化的思路。将系统简化为RLC电路,从能量传递的角度对系统电路进行微分方程求解,计算时考虑系统中阻抗对衰减角频率的影响,编写程序对其进行修正。数值计算得出系统工作时线圈电流变化曲线,分析影响系统电流峰值及峰值时间的因素,提出改进系统电路的方法。使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脉冲线圈-铝板二维有限元模型,将数值计算所得电流参数加载到线圈单元,仿真得出铝板上所受电磁力变化规律,分析影响电磁力变化的因素提出减少系统能耗的有效方法。设计并搭建了电脉冲除冰系统力学实验台,对不同工作条件下铝板所受冲击力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冲击力峰值大小的因素。将实验与仿真所得冲击力峰值进行对比,误差在20%内。(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6-03-01)
刘琳,葛红娟,陈鹏[5](2016)在《基于FTA失效评估的电脉冲除冰电源E-bayes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机载系统在无失效数据情况下的可靠性,以电脉冲除冰电源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FTA失效评估的E-bayes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利用FTA分析方法得到电脉冲除冰电源系统失效率的解算值。然后将该值作为E-bayes估计的引入参数,估算第k+1次定时截尾试验的截尾时间,从而进行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及平均寿命预测。最后比较了基于FTA失效评估的E-bayes方法与传统E-bayes方法、综合E-bayes方法对电脉冲除冰电源系统平均寿命估算的稳健性,结果表明基于FTA失效评估的E-bayes方法在无失效数据情况下估算结果是稳健的,证明基于FTA失效评估的E-bayes方法在无失效数据可靠性评估中具有可行性、便于在工程中应用。(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6年01期)
李广超,何江,林贵平[6](2016)在《电脉冲除冰系统的结构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脉冲除冰(EIDI)作为一种电动-机械式除冰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线圈和金属平板组成的电脉冲系统作为EIDI结构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建立了一套针对典型平板-线圈结构的EIDI系统结构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模型的固有特性(模态与频率)与时域响应分析,并开展了仿真模型的实验验证。研究了基于模型的EIDI系统结构动力学特性,重点关注最大应变和位移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并讨论了电容、电压等放电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电脉冲作用下,平板最大位移分布特性近似"马鞍型",提升电容和电压可以增大脉冲力峰值和结构变形量,同时减小固定位置处的应变。(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郭涛[7](2016)在《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电磁力及其除冰过程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oeing787飞机开启了多电飞机的新纪元,也为飞机防除冰系统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多电飞机除短舱防冰外,取消了飞机发动机的引气,使用电力成为机翼防除冰系统的唯一可能的能源提取方式。电脉冲除冰系统具有效能高、重量轻、维修性好等优点,越来越得到重视和研究。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电飞机防除冰的电磁力作用、除冰结构动力学建模和除冰率优化的分析方法,具体内容如下:根据电脉冲工作原理搭建电路仿真模型,对电脉冲的发生电路进行仿真。采用分析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方法,来研究电脉冲放电的过程。在给定电路参数的条件下,求解电脉冲发生电路输出的电流响应。通过调整各电路元件的参数,研究脉冲电流与各电路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模拟电脉冲发生电路输出的电流,为电磁场仿真进行参数选择。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电脉冲除冰装置与蒙皮之间的电磁场仿真模型,用于模拟系统工作时的电磁场变化、结构受力情况等,并对二维和叁维的电磁场和动力学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给定电流激励条件下,利用麦克斯韦方程计算电流密度、磁感应强度等物理量在电磁场中的瞬态分布,并进一步求解各有限单元在每个时刻的受力情况。研究了电路参数、线圈匝数、导线参数、蒙皮与线圈的间距对蒙皮受力的影响,分析得到了蒙皮感应电流密度、加速度、位移与位置的关系。通过建立典型平板除冰有限元模型,模拟脉冲力的分布,对除冰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的冰层松脱准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确定了适用于电脉冲除冰过程的冰层松脱准则。使用真实的机翼前缘除冰结构,建立机翼前缘电脉冲除冰结构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瞬态动力学方法,模拟机翼前缘除冰过程。通过改变施加在前缘除冰结构上的脉冲载荷峰值,研究脉冲载荷大小对除冰效果以及结构受力的影响,获取机翼前缘局部危险部位的应力场分布及最大局部应力。确定了输入能量、除冰率与结构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对双脉冲作用和四脉冲作用下的除冰率、蒙皮的最大等效应力及结构最大等效应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相关参数的优化结果,提出了单位载荷除冰率、单位载荷蒙皮等效最大应力和单位载荷结构等效最大应力等概念。开展了多脉冲不同组合打击模式下机翼前缘除冰仿真计算,确定了结构两侧打击不同时间差以及不同峰值载荷情况下对整个结构的除冰率的影响,为电脉冲装机应用涉及到线圈布置、系统逻辑控制、除冰率选择等提供了设计与优化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6-01-01)
杜骞,朱春玲[8](2015)在《飞机电脉冲除冰系统峰值电流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脉冲除冰通过高压电容器瞬间向脉冲线圈迅速放电,在金属蒙皮内引起涡流,产生一类似锤击的脉冲力使冰破裂、脱离蒙皮并弹走。其显着优点是低能耗、高可靠性,且几乎不需要维护。通过提出电脉冲除冰系统理想放电模型,得到峰值电流随回路电阻、线圈电感的变化曲线。进行峰值电流理论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对比,为人工结冰状态下进行除冰试验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35期)
袁起航,林贵平,李广超,申晓斌,卜雪琴[9](2016)在《电脉冲除冰系统电磁脉冲力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更精确的电脉冲除冰(EIDI)系统中电磁力在飞机蒙皮上的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针对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计算分析了EIDI系统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求解完成了EIDI系统电磁场的仿真;计算分析了电磁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获得了蒙皮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涡电流密度分布和瞬态电磁力密度分布。考虑线圈工作时蒙皮对其电感的影响,建立了更接近真实电路的激励加载方法,得到了准确的电磁力变化趋势;考虑趋肤效应对蒙皮厚度方向上涡电流密度、电磁力密度分布的影响,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使蒙皮上电磁力分布的计算更为全面合理。(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董文俊,张永杰,赵宾宾[10](2015)在《飞机电脉冲除冰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电脉冲除冰装置、除冰过程动力学分析方法以及除冰结构的疲劳测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揭示了电脉冲除冰技术在系统结构、除冰模拟以及疲劳性能等方面的优良性能和潜在问题,期望为电脉冲除冰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提高飞机除冰系统的工作效率,确保结冰环境下的飞行安全。(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5年16期)
电脉冲除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对飞机防/除冰方式及其应用与优、缺点介绍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飞机发展趋势,提出电脉冲除冰技术是极具发展前途的飞机除冰方式,并对其发展历史、应用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行论述。通过对电脉冲除冰技术国内外现状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外电脉冲除冰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可初步工程应用,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多为原理性的理论研究,急需开展相关应用性研究,进而掌握电脉冲除冰的关键技术。最后,针对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了电脉冲除冰技术的难点与挑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脉冲除冰论文参考文献
[1].牛俊峰.基于SPDA的电脉冲除冰供电负载控制算法研究[J].电子器件.2019
[2].何舟东,朱永峰,周景锋.飞机电脉冲除冰技术探讨[J].实验流体力学.2016
[3].王渊,朱春玲,付斌.电脉冲除冰系统线圈的设计及优化[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4].王渊.电脉冲除冰系统线圈优化设计及实验[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5].刘琳,葛红娟,陈鹏.基于FTA失效评估的电脉冲除冰电源E-bayes可靠性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6
[6].李广超,何江,林贵平.电脉冲除冰系统的结构力学性能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
[7].郭涛.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电磁力及其除冰过程仿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8].杜骞,朱春玲.飞机电脉冲除冰系统峰值电流测量[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9].袁起航,林贵平,李广超,申晓斌,卜雪琴.电脉冲除冰系统电磁脉冲力仿真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
[10].董文俊,张永杰,赵宾宾.飞机电脉冲除冰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