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张志胜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张志胜

张志胜

山东山海市政交通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城市经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正在慢慢显现,国内众多省份和地区都面临着包括洪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也产生了阻碍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海绵城市”这一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我国市政排水设计进行探究,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理念运用在市政排水设计中,以有效实现优化市政排水工程的目的。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排水设计;应用

1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是将城市建设成为具有海绵弹性吸收特性的城市,学术上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也就是说构建的城市系统可以在雨季、集中降水时期充分发挥作用,以其聚集、渗透、净化功能来有效调节城市内部降水,使水迅速汇聚到地底下,减少地面积水;而在旱季、干旱时期城市系统可以将收集的水资源进行调用,用来供应城市用水需求。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主要形成的作用就是对城市地表降水进行有效配置,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并有效促进城市内部生态环境的改善,例如,增强城市防洪抗洪能力;为居民提供清洁水资源;为城市绿化提供水分滋养等。

2海绵城市发展现状

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经过西方发达国家的长时间研究,已经制定出了完善的雨水管理体系。这一研究对于实现水资源的管理以及有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现状,已经将雨水利用以及管理工作当成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内容。随着这项工作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对水资源的有效调控以及应用,同时也实现了促进绿化的目的。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设备的使用目前仍然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无法实现对雨水的大规模收集,这同样也是我国在发展建设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绿化带

除却地表采用透水性强的材料进行路面铺设外,还要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增加绿化带设计,利用绿化带充分吸收表层积水,用来强化市政道路水源涵养能力。首先,通过雨水检查井设置、透水地面铺设进行雨水、积水收集。一般城市道路两旁每50m会设置雨水检查井,而在每两个雨水检查井之间会存在2~3个下水井口,路面积水会随时通过透水地面、雨水检查井、下水井口流向绿化带。为使绿化带发挥最好的雨水涵养功能,施工时选择在路面下方15~20cm处埋设种植土。其次,绿化带要采取措施对渗透以及汇聚的流水进行过滤。过滤地面积水是为了增强水资源的清洁度,这些积水会通过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进入城市水地下水资源收集处,因此要在收集之前进行过滤,提高水资源清洁度。海绵城市建设中,会先铺设上一层种植土,种植土之上铺满砾石层,然后再在上面埋设渗透馆,在3层设计实施后,可以促进地表积水渗透过程中去除杂质,有利于水资源的自然净化,为地下水回补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需要合理化、科学化的设计缓排滞蓄部分。合理安排绿化带铺设位置,科学设计绿化带之中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以此帮助设置缓排滞蓄相关内容。例如,在许多城市当中,都会在雨水检查井的附近挖设长度大约在五米到八米左右的明沟,一旦夏季雨水过多,明沟就可以用作暂存水之地,用于暂时储存雨水,在明沟的帮助下,此时会有大量积水滞蓄在绿化带内用于充当绿化灌溉的用水,以此有效节约水资源。最后,需要考虑到积水在绿化带内的排放设计。市政道路排水施工除了高效、快速缓解地面积水,还要将排水设计与城市地下管网结合起来,共同建设排水循环措施。因此,可以在绿化带中设置溢流系统,连接地下排水管道和绿化带中雨水收集处(明沟、水沟渠),这样一旦绿化带中积存的雨水流量过大就可以从排水管道进入市政地下管网系统,缓解绿化带积水滞蓄压力。

3.2人行道

该处通常使用不透水材料,因此在雨天的时候,使得该处的路面湿滑,从而影响到行人的安全。受海绵城市理论的影响,应该选择透水性材料进行人行道的铺设,从而确保雨水及时的深入地下,从而实现对低级温度以及湿度的有效调节,这样做不仅能够减少积水,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如果路基土壤的透水性比较差,就应该将排水管设置在基层。

3.3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在市政排水设计当中首先可以有效实现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通过在市政排水设计当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从主动回收处理雨水资源入手,使得水资源能够在城市环境当中拥有更长的滞留时间,在有效提升城市储水能力的基础之上,对雨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使之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譬如德国将“海绵城市”运用在自身市政排水设计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便是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水环境设计,在广场周围的建筑屋顶之上,其建立了简单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资源经由屋面上的引水管道进入到由滤网、活性炭等共同组合而成的简易净化装置当中,能够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初步过滤处理,此时简单处理后的雨水资源将流入二次用水水箱当中,为建筑内部提供非饮用水。而在广场上则设计了一个面积较大且极具设计感的蓄水池,用以实现雨水截污和渗透。在波茨坦广场当中,降水从周围大量的下水管道进入到周围的蓄水池当中,与此同时德国市政排水工程还在广场周围沿排水管道修建了大量具有良好渗透性能的浅沟,并在其上种植了绿色植被,当雨水径流渗透至地下水当中之后,一部分可以进入到蓄水池当中被存储起来等待过滤使用,另一部分则可以作为草皮植被的灌溉用水,在城市当中形成一个人工湿地,用以涵养水源、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不仅如此,德国市政排水工程设计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出“海绵城市”这一理念,还对城市内已经建设完成的排水系统进行全方面的升级改造,将原本市政排水系统当中陈旧的排水管道进行统一换新,而对于使用年限比较短的市政排水管道,出于节约成本的角度则只对其进行防水涂料刷涂和清除内外锈斑的操作,通过上述途径可以使得德国的市政排水系统能够拥有更长的使用周期。而作为当前科学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国家,德国在对市政排水工程控制方面也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处理,其通过采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重要的市政排水管道位置处安装智能监控装置与遥感定位装置,并将其统一连接至市政排水工程管理网络当中,工作人员通过运用可视化技术能够在电子屏幕当中准确监控市政排水情况,以此完成对市政排水工程日常排水和雨水回收处理等工作的监督与管控。一旦出现问题或是其他特殊情况时,市政排水网络系统将根据监控装置所传递的信息内容迅速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对其尽快处理。

结论

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上是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将海绵城市的建设思想融入到市政排水的建设中,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有利于实现促进城市内部环境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博宇.“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7,(03):245.

[2]罗军.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03):202-203.

[3]郁万彬.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135-136.

[4]王鹏飞,肖治微.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7,(01):118-119.

标签:;  ;  ;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张志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