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服务覆盖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服务覆盖网,随机用户平衡,QoS保证,带宽提供
服务覆盖网论文文献综述
岳玲玉[1](2012)在《服务覆盖网基于SUE的带宽提供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涌现出了大量的多媒体应用,传统的提供“尽力而为”服务的网络,没有良好的服务质量保证,越来越不能满足这些应用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而我们期望的网络是能够提供“可预期”的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尽管目前提供QoS服务的方案多种多样,比如综合服务IntServ和区分服务DiffServ体系结构,以及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资源预留协议RSVP等等。然而,这些模型和技术,都没有有效的实现端到端的QoS保证。服务覆盖网络SON (Service Overlay Network)的概念作为一种可以解决端到端的服务质量(QoS)方式被提了出来。它是一种建立在较高层网络协议之上的、由第叁方服务提供者经营的,以向终端用户提供QoS保证的增值服务为目的的覆盖网络。这种网络与底层基础设施设备分离,使得跨域的端到端服务质量保证成为可能。SON的健康运作建立在良好的商业关系基础之上。一方面,SON服务提供商通过实现承诺的QoS服务来吸引用户获得收入;另一方面,SON需要向底层网络购买一定QoS保证的带宽而支出成本。综合平衡这两方面的目标,QoS保证的带宽提供模型将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学者对于带宽提供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在现有的大多数的研究中对于QoS需求的量化是基于网络链路利用率这一因素的,很少考虑到网络流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往往只针对一条链路来进行带宽提供的研究,模型的研究很少。服务覆盖网QoS保证的带宽提供问题目的就是:对于特定的SON网络片段,已知网络流量需求,求出网络中每条链路至少需要提供多少带宽才能保证用户端到端的QoS需求。因此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如何将一定的网络流量需求分配到各条链路上;另一个是对于用户的QoS需求需要提供多少的带宽保证,也即QoS需求与带宽保证之间的映射关系。网络配流问题最初起源于交通运输和交通分配中,但是由此问题所形成的一系列的网络配流方法和技术可用于其他的许多方面。网络配流有两个基本的模型:用户平衡(User Equilibrium)配流和随机用户平衡配流(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通常简称SUE)。由于SUE配流问题相对于UE问题更具有普遍性且更符合SON实际情况,因此本文创新性的将SUE配流理论应用到SON网络的配流中,以得到平衡状态下各条链路的流量分布。本文综合考虑SON网络流量特征、链路速度、QoS需求等影响因素,在基于随机用户平衡配流的基础上,使用概率测度的方法描述端到端QoS需求并结合链路利用率的概念,显式的给出了QoS需求与带宽保证之间的关系。基于解析分析和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带宽提供问题的分析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以及实例仿真。本文具体讨论了固定需求随机用户带宽提供模型和弹性需求随机用户带宽提供模型。其中在弹性需求平衡配流中还分情况研究了基于需求函数的弹性需求以及基于流量预测的弹性需求。基于需求函数的弹性需求SUE带宽提供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变换法转化为固定需求的SUE带宽提供问题。由于SON网络的带宽提供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改变,因此本文的流量预测是中长期的流量预测。传统的时序模型很难全面的描述网络流量的宏观行为特点,它们适合于短期预测,但会造成中长期流量预测的误差比较大。因此本文利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流量预测方法对网络的流量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达到预期的误差要求。本文提出的带宽提供模型基于随机用户平衡配流(SUE)理论,显式的给出了一个SON网络片段的流量需求与每条链路带宽提供之间的关系。模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根据用户不同的服务质量要求很好的实现QoS需求与带宽保证之间的映射。该模型为SON网络的设计、部署和决策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于SON网络的健康运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7)
刘妍,李俊,吴刚[2](2010)在《服务覆盖网中保证QoS的服务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服务覆盖网的服务路径选择问题,提出改进的KCP算法。在后继结点选择时,使用节点延迟、剩余资源、链路带宽、延迟等表征节点和链路性能的多项指标,组合成综合性能函数;引入调节因子兼顾负载均衡和节点复用率。仿真试验表明,此算法能够有效地进行服务路由选择,并且达到良好的负载均衡和高节点复用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0年12期)
王玉林,游红,李广军[3](2010)在《基于Kautz图的服务覆盖网带宽约束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服务覆盖网(SON)的服务质量保证路由,提出了一种完全分布式的带宽约束路由算法(DBRRA)。该算法以反映网络实时特性的可用带宽为路由度量,每个节点仅保持部分链路的状态,利用Kautz图的自路由特性实现带宽约束的分布式路由选择。该算法具有计算复杂性低、附加开销小、自适应性强、不产生回路等优点。仿真结果表明,DBRRA的路由成功率接近基于全局状态带宽约束路由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0年06期)
张栋,吴春明,姜明,熊伟[4](2010)在《大规模服务覆盖网拓扑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规模服务覆盖网拓扑设计方法构建效率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以带宽容量为约束条件,基于多商品流的线性规划模型和实现算法,以降低构建算法的时间与空间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大规模网络情况下,构建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有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张毅[5](2008)在《机制设计在服务覆盖网及认知无线电网络上的理论问题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网络的行为方式也越来越社会化,即网络中分布的个体根据各自的策略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种策略性分布式系统随着网络服务模式的改革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其研究主要包括动因(incentive)和机制设计(mechanism design)。系统的动因是一个困扰着许多科学家和管理者们的重要问题;而一个新的机制设计方法能够保证服务提供者的报价反映出服务的真实成本。机制设计从经济学和博弈论中得到的概念能够描述策略性的代理,提供代理的动因,因而个别自私的代理的利润最大化将会导致全局系统的最优化。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把机制设计用于各种策略性分布式系统。我们将解决一个悬而未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即服务覆盖网中有限能力代理的行为方式问题。我们也将应用机制设计于若干实际应用包括为代理服务设计的分布式覆盖网的任务分配,Web 2.0上的资源拍卖,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结点的频段选择。研究结果将可被用于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分配以最大化社会效益。首先我们研究服务覆盖网中资源管理的机制设计问题,该网络中的服务由策略性(strategic)代理提供。分布式系统中的资源通常是有限的,而现有的机制设计并不考虑代理的能力。一般情况下,Vickrey-Clarke-Groves(VCG)机制是唯一的这样一个协议设计方法,它使得每个策略性代理为自身利益而遵守协议,以使其效用最大化,我们指出当代理能力有限时,VCG机制不再是真实可信的(truthful)。所以,我们基于非统一价格设计了一套新的有限能力机制,它对服务代理提供补贴使得每个代理真实地申明其成本时最大化利润。我们对两个泛用的价格模型设计并评估我们的机制。接着我们研究认知无线电(CR)网络中频谱共享的机制设计问题,该问题是使用开放频谱的主要课题之一。进而,博弈论被用来分析和设计CR频谱接入机制,然而,大部分现有的设计把用户的协作行为作为前提,因为非合作的频谱共享会导致较差的性能。本文中我们专门研究如何在利己的CR无线网络中进行有效的分布式信道分配,我们假设每个二级用户会为共享一级用户的信道而产生成本,我们修改并运用着名的VCG机制来解决该问题。我们的贡献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博弈论,我们指出基于VCG的机制对于CR频谱共享问题是完全适用的,就像它被成功地运用于最优路由选择问题;二是对于CR无线网络,我们提出了一个有效的、产生较好性能的算法。我们给出了相关的分析和讨论。(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12-01)
王慧[6](2008)在《多媒体服务覆盖网中的服务组合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nternet上Web服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提供商以Web服务的形式为用户提供多媒体应用。但由于上述应用功能单一,服务能力有限,如何利用服务组合技术向用户提供综合、复杂的多媒体服务成为一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为此,本文针对分布式多媒体应用中的服务组合问题,利用web服务间能够互联形成一个应用层服务覆盖网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多媒体服务覆盖网的服务组合框架,并围绕该框架中的服务发现、服务路由以及服务路径的失败恢复等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服务组合为用户提供智能的集成服务,满足用户动态、多变的功能及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个基于多媒体服务覆盖网的服务组合框架,满足Internet上大规模分布式多媒体应用需求。针对多媒体应用不能保证服务质量(QoS),缺乏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多媒体服务覆盖网的分层服务组合框架MSON。MSON从服务组合模式和多媒体服务组合模型出发,采用层次结构来简化复杂的服务组合问题,分离出其基本功能单元,建立层次化结构模型,为分布式多媒体应用提供一致的系统框架,实现应用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2)提出了一个分布式语义服务发现方法,解决MSON中服务发现问题。针对传统UDDI服务发现方法不能解决MSON面临的分布式查找和语义服务匹配问题,对MSON提出了相应的一个分布式服务发现方法。该方法在服务注册节点上发布语义服务广告,采用Bloom filter技术提高搜索效率用预计算方法回避高耗时的推理操作,提高服务匹配效率。针对从众多功能相似的服务中选择最优服务问题,从信任和信誉管理的角度提出基于QoS的服务选择排序算法。该算法根据用户的反馈、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数据以及可信代理的报告叁方面的因素计算QoS预期值,并根据QoS预期值对服务选择和排序。(3)提出了QoS服务路由算法,解决MSON中服务路径选择问题。MSON是通过把多媒体应用需求映射为覆盖网路由的方式实现服务组合的,本文从平面覆盖拓扑和分层覆盖拓扑两个角度研究服务路由算法,提出满足QoS的平面服务路由算法KTA-LBSPSA和QoS感知的层次服务路由算法HQSRA. KTA-LBSPSA算法首先在建立的最小延迟服务树中分层查找满足QoS约束的服务路径,并从多个候选服务路径中选择有最大负载公平值的路径作为最终的服务路径,得到一个满足QoS约束、负载均衡的服务路径。HQSRA算法将服务路径选择过程分为簇间和簇内选择两个步骤,解决在大规模分层覆盖网中发现QoS满意的服务路径问题。(4)提出了一个最小干扰服务组合和恢复算法,解决MSON中服务路径稳定性问题。针对MSON覆盖网中的服务节点和链路存在失效的问题,提出一个优化的服务干扰模型来定量地描述服务中断对端用户的影响;并遵循优先使用可本地恢复的节点、选择可靠节点以及消极调整服务路径叁个路由选择原则,设计了最小干扰服务组合和恢复启发式算法MISCR.仿真实验表明,相比传统的算法,MISCR降低了服务中断对端用户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健壮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05-01)
薛颖[7](2007)在《基于DHT资源定位服务覆盖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等网络(Peer-to-Peer,P2P)打破了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对等网络中每个节点地位都是相同的,每个节点既充当服务器,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同时也充当客户机,享用其他节点提供的服务。目前,P2P的定位问题成为了当前P2P研究的热点之一。结构化的P2P覆盖网采用的是分布式哈希表(DHT)的方法来进行资源的定位,然而在逻辑空间中节点的关系并不能对应实际网络中的关系,即覆盖网中相邻的节点可能在底层物理网络中相隔很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保障DHT带来的优良性能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DHT技术的局限性,初步解决了上述问题。(1)将P2P覆盖网拓扑结构进行了调整,构造出位置敏感DHT系统—LAOverlay。提出了组的思想,充分利用物理网络的拓扑信息,由底层物理网络中相距较近的节点组成组,将系统以组为单位组织起来,在此模型下进行资源放置与资源定位。(2)提出了基于组的资源放置策略,对DHT技术进行了扩展,对资源进行可组内放置与组外放置双重备份,提高了资源定位的效率。(3)提出了基于组的资源定位策略。该策略首先定位物理距离较近的组内节点,其次才在组外定位。同时考虑了数据的局部性,每次组内的节点从组外中定位到某资源后,都将在本组放置该资源,这样当本组内的其他用户,想使用该资源时,就不必进行组外的资源定位,通过组内查询就可以解决。(4)系统仿真过程中,对PlanetSim模拟器进行了扩展,考虑到系统仿真的节点规模较大,因此在覆盖网层采用消息机制,侧重于测试和仿真覆盖网协议,不进行底层网络的协议级仿真。通过性能分析,LAOverlay具有高效的查询服务、自组织能力以及可扩展性。与DHT的系统相比,性能各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并且解决了基于DHT覆盖网中,逻辑空间中节点的关系不能对应实际网络中的关系的问题,将资源本地化,提高了系统的性能。该覆盖网适用于媒体分发以及应用层流媒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7-04-08)
薛颖,王玲,冷华[8](2006)在《基于DHT资源定位服务覆盖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结构化P2P覆盖网——LAOverlay,采用组的思想,通过构建两层Hash结构,将本地的资源尽量映射到与本地节点在物理距离上相差较近的节点上,并通过数据本地化较好地解决了资源定位方法与实际的物理结构联系较小的问题,实现了稳定、可靠、查询广泛的资源定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6年12期)
服务覆盖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服务覆盖网的服务路径选择问题,提出改进的KCP算法。在后继结点选择时,使用节点延迟、剩余资源、链路带宽、延迟等表征节点和链路性能的多项指标,组合成综合性能函数;引入调节因子兼顾负载均衡和节点复用率。仿真试验表明,此算法能够有效地进行服务路由选择,并且达到良好的负载均衡和高节点复用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服务覆盖网论文参考文献
[1].岳玲玉.服务覆盖网基于SUE的带宽提供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刘妍,李俊,吴刚.服务覆盖网中保证QoS的服务路由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
[3].王玉林,游红,李广军.基于Kautz图的服务覆盖网带宽约束路由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0
[4].张栋,吴春明,姜明,熊伟.大规模服务覆盖网拓扑设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
[5].张毅.机制设计在服务覆盖网及认知无线电网络上的理论问题和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
[6].王慧.多媒体服务覆盖网中的服务组合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8
[7].薛颖.基于DHT资源定位服务覆盖网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
[8].薛颖,王玲,冷华.基于DHT资源定位服务覆盖网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