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观念论文-孙伟

诗歌创作观念论文-孙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歌创作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耶律楚材,创作观念,胡汉并重,多元融合

诗歌创作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孙伟[1](2017)在《论耶律楚材胡汉并重的多元诗歌创作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耶律楚材是一位汉化很深的契丹族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碰撞融合的特殊历史时期,其特殊的家世和经历使他具有混融交织的多元文化身份,在诗歌创作上,耶律楚材主张"反对浮华,崇尚古雅","追求壮阔,崇尚刚健",其诗学观亦具有胡汉并重、多元融合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7年02期)

颜丽娟,翟朋[2](2016)在《超越悖谬的玄思——多恩的宗教观念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宗教诗歌创作中,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改变宗教信仰的行为在文本中处处留有痕迹,本文将细读文本以探究多恩宗教诗与其改变宗教信仰的关系及影响,主要探讨多恩宗教诗中改变信仰所留下的印记。(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29期)

王培友[3](2014)在《论两宋理学家文道观念与其诗歌创作实践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宋理学家的文道观与其诗歌创作,有的有密切联系,有的没有,更多的是有联系又有矛盾。理学本身融认知与践行于一体的亦形而上亦践行的独特特征,是造成其内在矛盾性的原因。就理学诗人而言,哲理思考、审美认知与诗歌功能的认识,属于诗人认知理性和审美理性的范畴,而诗人的诗歌创作却属于情感表达和感性认知的范畴。从现代科学而言,文道观念与创作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以"文道观"来作为创作实践的指导标尺,必然会呈现出诸多的矛盾性。(本文来源于《燕赵学术》期刊2014年02期)

陈龙[4](2014)在《唐代地狱观念的传播及其对韩愈诗歌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狱观念随佛教传入中国后,即通过多种方式和媒介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至唐代已非常流行。其中不少丑陋、恐怖的意象恰与韩愈诗歌创作中"以丑为美"的审美取向相契合,并融入其险重、怪奇的诗歌风格之中。(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张蕾,金松林[5](2013)在《颠覆与否弃:余怒的诗歌创作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余怒是中国当代诗歌界富有个性的诗人,他习惯以语言游戏的姿态,在创作中抹平语言的深度,拆毁原本的语义链条,颠覆传统价值的道场,从语言的皱褶中寻求写作和阅读的"纯粹的快感"。他独特的创作观念中始终贯彻着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精神。(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周固成[6](2013)在《九僧的佛学观念与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九僧是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但很少受到后人的关注。他们修行的宗派是天台宗和南禅宗,而天台宗和南禅宗思想又分别影响到他们各自的诗歌创作理念和艺术特征的形成。与此同时,九僧诗歌的艺术价值又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赵继承[7](2013)在《试析古人的“言数”观念——兼及古代诗歌创作格局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言数是诗体特征的重要标识,早期的诗体演进和诗体分类皆瞩目于言数,因此在古人对诗体形态特征进行审视时,最先关注的也正是言数问题。他们通过对各言句例的梳理和各言句特征的比较,不但将诗句的最佳长度限定在"叁言"和"七言"之间,而且还意识到了偶数句板滞难调的缺陷。透过古人对各言句的论述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古代五、七言为主体的诗歌创作格局,同时通过古人创作中实际的诗体选择,也能反过来验证古人的"言数"观念。此外,言数问题还进一步引申出对齐言诗与长短句的正变比较,它虽不直接关系到"言数"观念,但却仍是一个与言数有关的诗体形态问题。(本文来源于《励耘学刊(文学卷)》期刊2013年01期)

李卉[8](2013)在《建国以来对何其芳诗歌创作及诗学观念的评论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以前对何其芳诗歌的评论主要集中在对其《汉园集·燕泥集》的分析,以及延安时期对何其芳《诗叁首》的争议、批评等。建国以后,对何其芳早期诗歌创作的评论研究增多,同时在何其芳的诗学观念以及诗歌创作现象、心态情结、文化渊源、与同时代诗人的比较等方面都有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建国后何其芳诗学方面的评论和研究做一些梳理和回顾。(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3年09期)

蔡茗[9](2013)在《天命观念嬗变对先秦诗歌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周时期,天命观念不但用来解释王朝兴衰和个人命运,同时还代表着先民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集中关照和认知,并通过规范思维的方式主导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商周文化语境中形成的天命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并融进天命观念因子的文学观与审美取向,亦具有不容置疑的先导作用。因此商周时期天命观念的剧烈变化,势必反映到当时诗乐舞融为一体的艺术文化形态中。由此,诗歌的功用及文学观念的形成、题材内容及文体风貌的展演等等,也必定深受以天命观念为先导的、当时文化语境的影响。本文分叁个部分对上述观点展开论说:第一部分,以对文献文本的分析为平台概述天命观念的起源,借助前人已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梳理商周时期天命观念的嬗变过程,并认为这一过程是以“至上神”兴衰为主线的。第二部分,探讨天命观念嬗变对诗歌功能的影响。首先对先秦诗歌的起源进行了简要梳理,然后重点分析在天命观念嬗变的背景下早期诗歌的功能演变,最后对“诗言志”理论进行了简要辨析。第叁部分,依托《诗经》文本中的具体作品,解析天命观念嬗变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文中重点分析了在诗歌题材的拓展、创作主体的变迁、以及诗歌特征的改变叁个方面,天命观念的重要影响作用。经过以上论说可以认为:商周时期,随着王权的更替和人类理性精神的不断发展,神的力量越来越微弱,此消彼长过程中人的力量开始彰显,个人化的抒情主体渐渐觉醒,言志抒情的诗歌才真正兴起。由此,诗歌也经历了一个从“诗言神(天)”到“诗言志”的功能过渡,自此脱离了神圣禁忌宗教活动仪式化的光彩神器功能,或者政治节庆典礼政教化的华丽外衣功用,开始向生活化性情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促成我国的诗歌不同于西方宗教圣歌的特色——这是因为它在开端时期就经历了由神本向人本的转变,从而更加趋向于关注此岸人生。基于上述论说应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诗歌起源于劳动但不限于劳动,初民精神生活需求引领的精神生产,是伴随着人类文明曙光泛白幻出的亮丽“天象”。先秦诗歌中的理性思维因子及其发挥的社会功用,是诗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与天命观念在商周时期的嬗变息息相关的。(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3-05-01)

左东岭[10](2010)在《论林鸿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兼论文学史研究中对前人学术评价的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林鸿被明清批评界视为明初复古的先声,并将后来台阁体"鸣盛"的观念亦归于林鸿的开创。本文通过对林鸿诗歌作品的解读与其诗学观念的探讨,认为上述说法乃是当时一部分诗人的理想和后来诗论家的误读。林鸿尽管有一部分作品有追求盛唐诗风及鸣国家之盛的倾向,但实际上作为闽中诗派的代表,他更多表现出的是隐逸的人生态度与超然冲淡的诗风,并沾染有元代末期诗坛上秾丽哀婉的风气。研究古代作家的诗歌创作,理应认真解读原着并与当时的历史语镜相结合,而不能听信后来某些批评家带有主观偏见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诗歌创作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宗教诗歌创作中,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改变宗教信仰的行为在文本中处处留有痕迹,本文将细读文本以探究多恩宗教诗与其改变宗教信仰的关系及影响,主要探讨多恩宗教诗中改变信仰所留下的印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歌创作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孙伟.论耶律楚材胡汉并重的多元诗歌创作观念[J].考试周刊.2017

[2].颜丽娟,翟朋.超越悖谬的玄思——多恩的宗教观念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J].名作欣赏.2016

[3].王培友.论两宋理学家文道观念与其诗歌创作实践之关系[J].燕赵学术.2014

[4].陈龙.唐代地狱观念的传播及其对韩愈诗歌创作的影响[J].中国文学研究.2014

[5].张蕾,金松林.颠覆与否弃:余怒的诗歌创作观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周固成.九僧的佛学观念与诗歌创作[J].绥化学院学报.2013

[7].赵继承.试析古人的“言数”观念——兼及古代诗歌创作格局的形成[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3

[8].李卉.建国以来对何其芳诗歌创作及诗学观念的评论和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3

[9].蔡茗.天命观念嬗变对先秦诗歌创作的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13

[10].左东岭.论林鸿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兼论文学史研究中对前人学术评价的态度[J].中国文化研究.2010

标签:;  ;  ;  ;  

诗歌创作观念论文-孙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