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加味苓桂术甘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味苓桂术甘汤,西药,冠心病,心肌缺血
加味苓桂术甘汤论文文献综述
代真珍[1](2019)在《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50例,根据随机选择法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苓桂术甘汤进行治疗。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血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甘油叁酯(TG)显着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6期)
李亚丽[2](2019)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obasilarin sufficient vertigo,VBIV)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观察组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以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VBIV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浆黏度,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田莉婷,刘雪萍,李丹妮,加莉[3](2019)在《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脾肾阳虚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长期采用温阳利水法方用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肝硬化失代偿期(脾肾阳虚型)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失代偿期(脾肾阳虚型)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保肝、利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阳利水法方用加味苓桂术甘汤,4周为1疗程,每年3个疗程,随访5年。观察温阳利水法方用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肝硬化失代偿期(脾肾阳虚型)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温阳利水法方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肝肾功能、血凝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胸腹水(46.73%、84.61%)、自发性腹膜炎(33.69%、56.73%)、上消化道出血(40.21%、67.30%)、肝性脑病(26.08%、53.85%)、肝肾综合征(10.37%、21.15%)、电解质紊乱(18.48%、23.08%)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6%和6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2,P=0.007)。结论:温阳利水法方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能提高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顾思浩,李宁,李玲,王冰,张彤[4](2019)在《加味苓桂术甘汤中挥发性成分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加味苓桂术甘汤中挥发性成分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以芳香水与β-环糊精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影响因素,桂皮醛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芳香水与β-环糊精比例10∶1,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 h,桂皮醛包合率72.06%,包合物得率83.73%。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β-环糊精包合加味苓桂术甘汤中挥发性成分。(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09期)
高蕊,郑刚,任耀龙,张阳阳,张骞[5](2019)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肾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肾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观察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4 h尿量、脑钠肽(BNP)及电解质情况。结果本研究共脱落3例,其中观察组1例,因家庭经济困难提前出院;对照组2例,1例入院后第5日因故自动出院,1例因病情基本痊愈于治疗第8日出院。脱落病例均未纳入14 d的疗效评价及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Ridit分析,两组第3、7、10日随访视点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第3、7、10日时,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且自治疗第3日起,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在各访视点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69.57%(P <0.05)。两组治疗后LVEF、6MWT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 <0.05)。治疗前两组24 h尿量及血钾、血钠水平、BNP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观察组尿量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对照组血钾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血钾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 0.05)。两组治疗前后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指标均正常,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肾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临床疗效显着,可明显增加患者24 h尿量,改善心功能,减轻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9年09期)
李永刚[6](2019)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46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VBIV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选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作为治疗药物,观察组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VBIV患者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17期)
易佳佳,徐泽鹤[7](2019)在《加味苓桂术甘汤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联素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患者给予加味苓桂术甘汤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9月—2018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89例代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药加味苓桂术甘汤,对照组给药贝那普利,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在治疗前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状况,研究组患者治愈率28.9%,显效率46.7%,有效率20.0%,无效率4.4%,总有效率95.6%;而对照组患者治愈率13.6%,显效率29.5%,有效率38.6%,无效率18.2%,总有效率81.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显着提高了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22期)
赵兴旺,潘丰满,卢文艺,黄江荣,刘莲[8](2019)在《加味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AdipoR-2、PPARα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RLZD)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联素受体(AdipoR)-2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RLZD高、中、低剂量组,高脂高糖饲料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于模型制作当日开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阿托他汀8 mg/kg,RLZD 18 g/kg、12 g/kg、6 g/kg)灌胃治疗。治疗12 w后,行肝脏病理组织学及AdipoR-2、PPARα的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RLZD能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体重,改善肝脏指数及Lee指数,升高肝组织AdipoR-2、PPARα表达水平,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结论 RLZD能通过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组织中AdipoR-2、PPARα的表达改善肝脏脂肪变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梁炳君,沈维增,廖圣榕[9](2019)在《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联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痰浊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联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痰浊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脾虚痰浊型单纯性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饮食、运动干预,对照组给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腰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MI、体重及腰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MI、体重及腰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联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痰浊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显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3期)
曾学文,周庆营[10](2019)在《加味苓桂术甘汤辅助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辅助常规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前2组患者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和右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BA、LVA和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辅助常规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血流速度,临床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加味苓桂术甘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obasilarin sufficient vertigo,VBIV)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观察组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以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VBIV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浆黏度,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味苓桂术甘汤论文参考文献
[1].代真珍.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李亚丽.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3].田莉婷,刘雪萍,李丹妮,加莉.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脾肾阳虚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率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
[4].顾思浩,李宁,李玲,王冰,张彤.加味苓桂术甘汤中挥发性成分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优化[J].中成药.2019
[5].高蕊,郑刚,任耀龙,张阳阳,张骞.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肾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9
[6].李永刚.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4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7].易佳佳,徐泽鹤.加味苓桂术甘汤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联素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8].赵兴旺,潘丰满,卢文艺,黄江荣,刘莲.加味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AdipoR-2、PPARα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9].梁炳君,沈维增,廖圣榕.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联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痰浊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10].曾学文,周庆营.加味苓桂术甘汤辅助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