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物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层层组装,聚合物复合物,聚合物膜,药物传递
聚合物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陈栋栋,宋文植,李慧,何丹,孙俊奇[1](2019)在《聚合物复合物层层组装膜的高效负载及大分子和小分子药物的差别性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聚合物复合物和层层组装技术实现了大分子药物硫酸软骨素和小分子药物头孢曲松钠在聚合物膜中的高效负载以及差别性释放.壳聚糖(CHI)和大分子药物硫酸软骨素(CSS)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力复合,制备了壳聚糖-硫酸软骨素复合物(CHI-CSS).以CHI-CSS复合物和透明质酸(HA)为构筑基元,通过层层组装构筑负载有硫酸软骨素的聚合物复合物膜.利用后扩散的负载方法将小分子药物头孢曲松钠(CTX)负载到聚合物膜中,从而实现大分子和小分子2种药物在聚合物膜中的负载.聚合物膜中负载的CTX和CSS在生理条件下具有快慢不同的差别性释放动力学特性,CTX在6 h内快速释放,而CSS长效缓释长达14 d.快速释放的抗生素CTX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感染,而酶降解作用下缓慢释放的CSS可促进伤口愈合,在包括头颈外科在内的外科术后感染防治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弓韬,黄昱,郭国英,苏丹,梁文婷[2](2019)在《线性麦芽糊精聚合物功能化Fe_3O_4纳米复合物药物载体的合成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了线性麦芽糊精聚合物功能化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LM-SP-MNPs),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其粒径大小为(12±2) nm。选取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DOX)作为模型药物,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LM-SP-MNPs的载药性能和释放行为,探讨了p H值对LM-SP-MNPs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最适p H条件下,LM-SP-MNPs对盐酸阿霉素的最大吸附量约为357. 1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LM-SP-MNPs与盐酸阿霉素的复合物(DOX@LM-SP-MNPs),在37℃的条件下药物在酸性条件下的释放效率大于中性条件。p H=5. 3时,盐酸阿霉素在7 h内的累积释放率为26. 9%。此外,细胞毒性试验表明,LM-SP-M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DOX@LM-SP-MNPs和肝癌细胞共培养后可以明显杀死Hep G2肝癌细胞。(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张成浩[3](2019)在《聚合物载体钯纳米复合物制备及用于苯甲醇催化氧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甲醛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料、食品、染料等领域。目前,工业上主要以甲苯氯化水解法制取苯甲醛,存在着转化率低、选择性差、副产物多、污染环境等缺点,而且产品含氯限制了其应用。因此,目前急需开发绿色的无氯苯甲醛生产技术。钯金属纳米粒子催化的双氧水氧化苯甲醇制备苯甲醛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制备技术,但钯金属纳米粒子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因表面能较高而发生团聚从而降低催化活性。因此,选择合适的载体固定钯金属纳米粒子,使反应高效方便地进行显得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原位还原法将钯纳米粒子负载于叁种聚合物载体中,制备了叁种不同聚合物载体/钯纳米粒子复合物:1.通过蒸馏-沉淀聚合法制备聚α-甲基丙烯酸(PMAA)微球,利用其表面丰富的羧酸根来螯合钯离子,再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表面含有大量钯纳米粒子的Pd/PMAA微球催化剂。2.将制备所得的PMAA微球、聚偏氟乙烯(PVDF)粉末和致孔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F127)共混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加热搅拌制得分散液。用注射器将分散液挤出滴落在凝固浴水中,制得PMAA-PVDF微胶囊。再通过原位还原法在微胶囊中负载钯金属纳米粒子制得Pd/PMAA-PVDF微胶囊催化剂。3.将制备所得的PMAA微球、PVDF粉末和致孔剂F127共混于DMF溶剂中,加热搅拌制得铸膜液。用刮膜棒刮制成膜,浸入凝固浴水中,制得PMAA-PVDF膜。再通过原位还原法在膜中负载钯金属纳米粒子制得Pd/PMAA-PVDF膜催化剂。研究了以上叁种催化剂的结构并将它们应用到以水为溶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苯甲醇催化氧化制苯甲醛的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叁种催化剂均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对苯甲醛的选择性,反应后催化剂与产物易分离,反应副产物少,反应过程绿色环保无污染。(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1-21)
季进凯[4](2018)在《光活性聚合物—核酸纳米复合物的设计和生物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2)作为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氧化活性的活性氧物种(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和光化学内化(Photochemical Internalization,PCI)介导的基因递送等生物医学领域获得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本文首先构建含有螺吡喃的具有可逆光敏化能力的光活性纳米体系,并进一步考察其在PDT领域的潜在应用。其次,将少量含螺吡喃的聚合物光敏剂通过顺序自组装的方法非共价修饰bPEI/DNA复合物的壳层,通过光照激活PCI效应以期解决在低DNA用量的条件下bPEI毒性高转染效率低的问题,同时有效避免传统光敏剂所具有的非特异性光化学毒性。另外,使用立构规整型阳离子聚噻吩构建光敏活性基因递送体系,考察其在增强基因递送方面的能力。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于PDT治疗来说如何有效控制光敏纳米系统可逆地产生单线态氧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我们将螺吡喃同时作为光敏剂和成像剂,通过含螺吡喃的阳离子共聚物和质粒DNA的自组装构建纳米递送体系。除了具有光致变色性质外,纳米粒子还表现出以下特点:1)MC态具有合适的半衰期,在黑暗中长达2.8 h;2)相对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最高фf高达0.27;3)较强的光诱导单线态氧产生能力,фa最高可达0.22;4)荧光和ROS生成的可逆性;5)具有细胞成像和诱导凋亡的双重功能。含有螺吡喃的纳米颗粒在水溶液和细胞中具有荧光和ROS产生的光控开关特性,其表现出的可逆聚集诱导的增强光敏化和荧光发射能力在光动力治疗研究领域有潜在的应用。第二部分:PCI是一种允许通过光诱导将DNA,药物或其他生物因子直接递送到细胞内的技术。本章,我们通过质粒DNA(pDNA),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和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的顺序自组装形成了一种新的PCI介导的基因递送系统。这是一种由与bPEI静电结合的pDNA的核心和含螺吡喃的阳离子共聚物P2或P3组成的叁元复合物,阳离子共聚物P2或P3作为PS锚定在复合物壳层并具有可逆地控制1O2产生的能力。因为PS和DNA分别被隔离在复合物的壳层和核心中,生成的1O2因聚合物壳层的屏蔽作用对DNA几乎没有造成氧化损伤。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叁元复合物借助PCI效应进行体外基因转染,流式细胞术测定在DNA用量较低(2μg/mL)的情况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在HeLa细胞中的转染效率从15.4%显着增加至91.2%.因此,通过简单顺序自组装构建具有光敏活性的叁元复合物的方法是一种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无毒和高效的基因递送策略。第叁部分:聚噻吩作为一类优异光敏化活性的共轭聚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备受关注,我们将立构规整型阳离子聚噻吩作为高分子光敏剂与DNA缩合剂,探究其在PCI介导的基因递送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EB排除与凝胶电泳实验证明立构规整型的阳离子聚噻吩表现出较先前报道的非立构规整型的阳离子聚噻吩明显增强的DNA结合和压缩能力。通过引入聚噻吩骨架作为光敏剂,在适度光照条件下激活PCI效应,短时间内升高溶酶体中的ROS 水平以帮助复合物克服溶酶体屏障,同时保护所负载的DNA免受ROS的氧化攻击并保持DNA超螺旋结构的完整性,最终使得阳离子聚噻吩介导的基因递送性能得到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8-01)
胡呈元[5](2018)在《石墨烯/聚合物导电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是一种新颖且十分独特的二维结构材料,表现出很多特殊且优异的性能如特别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力学性能及单层透光性。因此石墨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石墨烯能与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得到性能优异的复合物。本文将鳞片石墨通过化学氧化还原法制得较好的石墨烯微片。然后将石墨烯分别与导电聚合物、水溶性聚合物复合得到性能较好的导电纳米高分子复合物,同时研究了多元多尺度导电复合物的导电机理。采用改进型Hummers法将天然鳞片石墨氧化制得氧化石墨(graphite oxide,GO)。制得氧化程度较好的氧化石墨,层间距增大有助于其后续的剥离及还原。氧化石墨中较多极性含氧官能团使其能良好的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浮液。氧化石墨溶液经过超声波作用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其中超声波频率、超声波功率、超声波作用时间及超声波作用方式等都影响氧化石墨的剥离效果。高剪切处理能有效提高氧化石墨的剥离及还原效果。且溶液的pH值对氧化石墨剥离也有较大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剥离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先经过高速剪切处理1小时,超声波频率为20 KHz,超声波功率为300 W,超声波作用时间为2小时,采用超声波探头直接作用方式,溶液pH值为9。超声波剥离后的氧化石墨烯经化学还原法制得高质量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oxide,RGO),其中还原剂的种类、还原反应时间及组合还原剂等对还原效果有较大影响。分别采用水合肼和氢碘酸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还原得到石墨烯电导率分别为28.09 S/cm和44.91 S/cm。水合肼和氢碘酸最优还原反应时间分别为24小时和5小时。将水合肼和氢碘酸组合后进行还原表现出更好还原效果。氧化石墨烯先经过水合肼还原24小时后再加入氢碘酸还原5小时制得石墨烯电导率最高,达到79.89 S/cm。化学还原后石墨烯通过高温热还原法进一步处理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石墨烯,高温热还原能修复石墨烯中残余缺陷使其实现高度石墨化并大大提高导电性。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高质量聚苯胺(PANI)并得到最优制备条件为苯胺单体与氧化剂过硫酸铵的摩尔比为1:1,采用稀盐酸对聚苯胺进行掺杂,反应温度为0℃(冰水浴),反应时间为24小时。采用原位聚合法将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分别与苯胺单体复合制得聚苯胺/氧化石墨(PANI/GO)复合物和聚苯胺/石墨烯(PANI/RGO)复合物。氧化石墨能较好在聚苯胺形成分布,复合物的导电性随着氧化石墨含量的增加明显下降,而随着氧化石墨还原为石墨烯,复合物导电性出现明显回升并有所提高。通过“先还原后聚合”的方法将石墨烯加入到聚苯胺得到PANI/RGO复合物。石墨烯良好分散在聚苯胺中且被聚苯胺所包覆;复合物热稳定性和导电性有明显提高,其中电导率达到9.916 S/cm。采用水溶液法将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分别与聚乙烯醇(PVA)制得复合物。实验结果表明两者都能在聚乙烯醇形成较好分散;复合物膜的耐水性也随着两者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当加入量达到1%时,复合物耐水性达到最强,且石墨烯的提升效果更明显。聚乙烯醇的拉伸强度也随着氧化石墨和石墨烯加入有明显提高,分别达到127.57 MPa和124.45 MPa。聚乙烯醇复合物的导电性有显着增加,当氧化石墨和石墨烯添加量达到5%时,复合物电导率分别为1.217×10S/cm和1.059×10-5 S/cm。石墨烯能较好分散在聚乙烯醇中从而构建起有效导电网络,提高复合物的导电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PVA/PANI、PVA/PANI/GO和PVA/PANI/RGO复合物。聚苯胺作为导电增强体引入到PVA/RGO复合物中来提高复合物的导电性能。聚苯胺在聚乙烯醇中分散程度大大影响复合物的性能。采用直接分散法制备PVA/PANI/RGO复合物膜中聚苯胺的分散程度较差,出现明显的颗粒状团聚,复合物电导率为1.113×10-3 S/cm。“先分散后聚合”法制备PVA/PANI/RGO复合物中聚苯胺分散效果较好,导电性较高,电导率达到0.114 S/cm。当聚苯胺加入量从11.1%增加到33.3%时,复合物的电导率从0.0122 S/cm提升到0.1140 S/cm。聚苯胺本身具有较好导电性,且聚苯胺能在聚乙烯醇中较好分散,聚苯胺分子链之间及与石墨烯能较好搭接,构建良好的导电网络结构,有效提高复合物的导电性,制得导电性较好的PVA/PANI/RGO复合物。(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7-10)
陈友春[6](2018)在《表面活性剂包覆多金属氧簇复合物为阴极界面层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危机正在以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方式威胁人类。我们渴望找到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基于这个背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可全溶液加工,质轻,柔性以及高的透过性等性质,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目前,低的能量转换效率(PCE)是PSCs实现商业化的巨大挑战之一。通常情况下,PSCs由活性层,导电电极以及界面层组成。界面层对改善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改善电极与活性层之间的接触性质,进而降低电荷收集或者抽出的势垒。近年来,人们在开发新颖的界面材料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特别是阴极界面材料。理想的阴极界面材料应满足如下要求:1、降低阴极的功函数;2、溶于极性溶剂;3、好的成膜性;4、好的电子迁移率及导电性;5、高的电子亲和性;6、好的稳定性。到目前为止,能同时满足以上要求的阴极界面材料相当的稀少。目前,成功地被用在PSCs中的水、醇溶性阴极界面材料多为共轭聚合物和小分子。这些材料的共轭结构导致其合成路线复杂、产率较低、环境成本较高。为了克服上述有机材料的缺点,我们发展了一类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新型醇溶性阴极界面材料,即表面活性剂包覆多金属氧簇复合物(SEPCs)。它是一类超分子化合物,其中有机部分(带正电荷季铵盐)与无机部分(带负电荷多金属氧簇)通过静电作用束缚在一起。它可以通过一步离子交换反应,在水溶液中,利用表面活性剂的阳离子替换多金属氧簇的阳离子来制备,且产率超过99%。在第二章中,为了优化出最佳的阴极界面材料,我们选择了在SEPCs的季铵盐上含有4个等长烷基链的TBA-SiW_(12)和季铵盐上含有单一长烷基链的DTA-SiW_(12)作为阴极界面层制备了PSCs。研究结果表明TBA-SiW_(12)器件呈现了更高的PCE(8.5%)。利用AFM和SEM等技术,我们猜测TBA-SiW_(12)具有优势是因其自组装形成的颗粒状形貌,这不仅改善了活性层的粗糙度和表面电势,而且影响了太阳光在器件中的光场分布以及电极的功函数,进而导致TBA-SiW_(12)器件具有更高的电子载流子迁移率,更快的电荷抽取速率,更小的双分子复合率。在第叁章中,我们承接上章工作,系统地研究了{[CH_3(CH_2)_(n-1)]_4N}_4[SiW_(12)O_(40)](TA-SiW_(12),n=2,4,8,10)中烷基链长度对SEPCs作为阴极界面层的PSCs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SCs的性能与TA-SiW_(12)s中的烷基链长度相关。最高的PCE(9.15%)是在基于PTB7:PC_(71)BM为活性层,TOA-SiW_(12)(n=8)作为阴极界面层的器件中取得的。因为该器件具有最高的开路电压(V_(OC)),短路电流(J_(SC)),填充因子(FF)。结合各种器件表征,我们发现TOA-SiW_(12)(n=8)器件具有更高的内建电场、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以及更好的电荷抽取能力。原子力显微镜图像(AFM)表明仅TOA-SiW_(12)在活性层表面形成了均一的、密堆积的、类周期结构。在第四章中,我们发现TOA-SiW_(12)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阴极界面材料,取代经典的阴极界面材料LiF和PDINO,且从器件物理方面分析了原因;并制备了超过10%能量转换效率的PSCs。同时,我们以TOA-SiW_(12)为模型,利用紫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UPS)研究了SEPCs作为阴极界面层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TOA-SiW_(12)不仅通过界面偶极降低金属阴极的功函数,而且通过阴极界面材料接受电子的本质属性来掺杂金属阴极或者其它电子给体。在第五章中,我们发展了另一种SEPC,即K_2[(C_8H_(17))_4N]_5[PW_(11)O_(39)](PW-11),并将其与ZnO一起作为复合阴极界面层制备了PCE超过9%的反式聚合物太阳能电池(i-PSCs)(ITO/ZnO/PW-11/PTB7:PC_(71)BM/MoO_3/Al)。XPS等测试证明PW-11通过化学键自组装在氧化锌表面。UPS和C-AFM测试表明PW-11的引入不仅降低了ZnO的功函数而且增加了其导电率,这些结果有利于降低载流子在Zn O处的复合损失,增加了电子的抽取效率。同时,荧光光谱(PL)表明电子从PTB7分子转移到了PW-11分子上,这有利于提升器件中激子的分离率。另外我们还制备了PCE为8.00%的PW-11为阴极界面层,PTB7:PC_(71)BM为活性层的i-PSCs。这说明PW-11不仅可以作为新型的ZnO修饰材料,而且也可以独立成为阴极界面材料应用在i-PSCs中。(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彭良溢[7](2018)在《大位阻氮杂环卡宾聚合物的制备及其钯复合物对Suzuki-Miyaura反应的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钯催化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已经广泛应用于先进材料,电子工业,制药等领域,其中N-杂环卡宾(NHCs)作为配体的钯催化剂,以其较高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受到广泛重视。但其负载程序复杂,负载的效率也较低,严重限制了其负载催化剂的发展。近年来提出的富含活性中心的自负载催化剂,是制备负载催化剂的高效策略,但对大位阻N-杂环卡宾配体的自负载钯催化剂的研究较少。本文围绕基于大位阻氮杂环卡宾的聚合物的制备及其钯复合物对Suzuki-Miyaura反应的催化性能展开工作:(1)设计、优化合成路线,制备带有大位阻的聚卡宾自负载聚合物。将2,6-二异丙基苯胺和甲醛作为初始原料,制备了大位阻聚卡宾载体,并对反应的具体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优制备条件为:四氢呋喃为溶剂,甲酸用量为70μL,醛胺用量比(摩尔比)为1:1.05,反应温度为25 ~oC,反应时间为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得的聚二亚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到1.3×10~4 g mol~(-1)。再将聚二亚胺与聚甲醛反应,制备出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聚咪唑盐P(b-NHC·HCl)1。(2)在此基础上通过将聚卡宾材料负载较为稳定的叁氯吡啶钯,得到两种基于大位阻氮杂环卡宾的自负载钯催化剂C 1、C 2,并探索其在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催化行为。催化剂C 1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自负载大位阻聚卡宾钯催化剂,钯负载量最高可达1.35 mmol g~(-1),对芳基溴化物及芳基氯化物的Suzuki-Miyaura反应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底物适应性,可循环使用6次。通过对负载钯催化剂中的钯的含量进行调节,研究了不同钯含量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钯的负载量为0.8mmol g~(-1)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较高。而有苯基修饰的催化剂C 2应用到Suzuki-Miyaura反应中,对溴代底物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对氯代底物的适应性较差,而且循环使用性能下降。对比催化剂C 1、C 2,发现侧基修饰苯环类芳香族化合物后,对聚大位阻N-杂环卡宾的钯复合物的催化性能不利。(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05-28)
杨栋程[8](2018)在《腈基点击化学制备聚合物刷及其构筑的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对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相关疾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当今医疗条件相对完善,仍然没有可行的方法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治愈。因此在癌症发生的早期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TMs)的检测是临床诊断癌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与手段。然而,癌症早期患者血清中的TMs含量极低,现有的检测手段很难对其进行精确检测。因此,急需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提高TMs检测的灵敏度,以实现对癌症早期患者的有效诊断,为癌症的临床治疗赢得时间。本文采用构筑电化学免疫传感器(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EI)的方式实现对TMs的高灵敏检测。采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Living”/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CRP)与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相结合的方法快速高效地制备功能性聚合物刷。聚合物刷与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复合,制备具有极强的电化学信号放大能力的纳米复合物,并研究了其对TMs检测的性能。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叁部分。1.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为单体,CPADB为链转移试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的方法制备功能性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oly(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PHEMA中含有丰富的羟基为电化学信号分子的连接提供了大量的反应位点。经信号分子蒽醌-2-羧酸(Aq)修饰后的PHEMA具有极佳的电化学信号放大能力。其与GO构筑的GO/PHEMA复合物成功用于EI的组装,实现了对TMs的高灵敏检测。其最低检测限为0.403pg/m L,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5 pg/m L-2.5×10~4 pg/mL。2.以HEMA为单体,二溴异丁酸乙酯(Ethylα-bromoisobutyrate,EBiB)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的方法制备线型聚合物PHEMA;以丙烯腈(Acrylonitrile,AN)为单体,CPADB为链转移试剂,采用RAFT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端基为羧基的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以PAN为主链,经信号分子修饰的PHEMA为侧链,运用腈基点击化学的方法高效地制备了具有电化学信号放大功能的聚合物刷。此聚合物刷与GO构筑的GO/Polymer Brush复合物成功应用于EI的组装,并实现了对TMs的高灵敏检测。在其他条件完全一致的前提下,此传感器的最低检测限为0.285 pg/m L,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5 pg/m L-2.5×10~4 pg/mL。3.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SI-ATRP)的方法,以GO@Br为引发剂,引发AN的聚合制备GO@PAN复合物。GO@PAN复合物中的部分腈基经点击化学反应与PHEMA结合。其余腈基经水解反应后转化为羧基。制备了含有丰富羧基的功能性GO@Polymer Brush复合物。应用此种方法构筑的复合物,等量的GO可以负载更多的PB。且由于聚合物刷中含有较多的羧基,为抗体提供了更多的结合位点。在其他条件完全一致的前提下,此复合物组装的传感器灵敏度和检测的线性范围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最低检测限为0.183 pg/m L,线性范围为2.5 pg/m L-5×10~4 pg/m L。(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8-05-01)
黄欣欣[9](2018)在《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物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电池是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它的出现无疑成为新能源科学界的研究热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s)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一种,并被证明是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然而,现有技术限制使PSCs在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方面与传统硅太阳能电池竞争很困难。氧化石墨烯(GO)是石墨烯的一种衍射物,其片层上有许多含氧功能团,这些含氧官能团使得GO不仅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而且极易功能化。这些优良特性使其在PSCs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的研究内容具体如下:(1)采用改进Hummers法合成了GO,并通过对GO薄膜进行低温原位加热还原后作为PSCs的空穴传输层(HTL)。在这里对GO薄膜通过不同旋转速度、不同热处理时间和不同热处理温度来进行调控,从而优化了PSCs器件的性能。对比发现将0.1 mg/mL GO溶液以2000 rpm/40s旋涂在ITO上之后280℃室温热处理30 min,此时器件的性能最佳。在这里P3HT:PC_(71)BM基器件和PTB7:PC_(71)BM基器件的PCE分别为3.39%和7.62%,而同样结构以PEDOT:PSS为HTL的P3HT:PC_(71)BM基器件和PTB7:PC_(71)BM基器件的PCE分别为3.41%和7.66%,可以观察到两器件的性能接近。但是,通过比较分别采用热还原的GO和PEDOT:PSS作为HTL的PSCs器件的稳定性发现,热还原的GO作为HTL使器件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2)将PEIE加入Zn O前驱体液中,之后将ZnO和ZnO&PEIE薄膜分别作为倒装聚合物太阳能电池(iPSCs)的电子传输层(ETL)。在这里PEIE的浓度对ZnO&PEIE薄膜的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将含不同浓度PEIE的ZnO&PEIE薄膜作为iPSCs的ETL时,发现0.1%PEIE加入Zn O前驱体液中iPSCs器件的性能最佳,其P3HT:PCBM基器件的PCE为3.50%。这相比于纯ZnO薄膜作为ETL的PCE(3.01%)提高了约16%。(3)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ZnO:RGO前驱体液,随将一定浓度的PEIE溶液与其混合得到分散性好的ZnO:RGO前驱体液。将ZnO:RGO和ZnO&PEIE:RGO分别作为iPSCs的ETL,发现其器件性能相比纯ZnO都有提高。其中,基于ZnO&PEIE:RGO薄膜作为ETL的P3HT:PCBM基iPSCs器件的PCE高达3.63%,这相比于纯ZnO基器件的PCE提高近20%。其次,ZnO&PEIE:RGO相比于纯ZnO作为ETL的器件稳定性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其中基于ZnO&PEIE:RGO基的器件在没有封装情况下放置空气3个月仍保留开始PCE的近60%。(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7)
卢玉群,张光华,郭明媛[10](2018)在《二苯乙烯型荧光聚合物SiO_2纳米粒子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SD酸)为发光母体、叁聚氯氰为交联剂,利用亲核取代反应将对氨基苯磺酸、壳寡糖引入到发光母体上,合成了一种悬挂型壳寡糖荧光低聚物(COS-FBs)。然后,将其作为反应原料,利用改进的St?ber合成法制备出了一种改性荧光纳米粒子聚合物(Si O_2/COS-FBs)。利用FTIR、XPS和TEM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UV-vis和荧光光谱考察了其光物理性能,同时也通过紫外老化实验考察了其在纸张上的返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Si O_2/COS-FBs具有规则的球形结构,粒径为90 nm左右;经38 h光处理后,Si O_2/COS-FBs对纸张的光返黄抑制效果优于COS-FBs,涂有Si O_2/COS-FBs纸张的白度降低量比COS-FBs纸张少2.53%ISO。(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聚合物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了线性麦芽糊精聚合物功能化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LM-SP-MNPs),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其粒径大小为(12±2) nm。选取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DOX)作为模型药物,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LM-SP-MNPs的载药性能和释放行为,探讨了p H值对LM-SP-MNPs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最适p H条件下,LM-SP-MNPs对盐酸阿霉素的最大吸附量约为357. 1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LM-SP-MNPs与盐酸阿霉素的复合物(DOX@LM-SP-MNPs),在37℃的条件下药物在酸性条件下的释放效率大于中性条件。p H=5. 3时,盐酸阿霉素在7 h内的累积释放率为26. 9%。此外,细胞毒性试验表明,LM-SP-M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DOX@LM-SP-MNPs和肝癌细胞共培养后可以明显杀死Hep G2肝癌细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物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陈栋栋,宋文植,李慧,何丹,孙俊奇.聚合物复合物层层组装膜的高效负载及大分子和小分子药物的差别性释放[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弓韬,黄昱,郭国英,苏丹,梁文婷.线性麦芽糊精聚合物功能化Fe_3O_4纳米复合物药物载体的合成和应用[J].应用化学.2019
[3].张成浩.聚合物载体钯纳米复合物制备及用于苯甲醇催化氧化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4].季进凯.光活性聚合物—核酸纳米复合物的设计和生物应用[D].南京大学.2018
[5].胡呈元.石墨烯/聚合物导电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6].陈友春.表面活性剂包覆多金属氧簇复合物为阴极界面层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
[7].彭良溢.大位阻氮杂环卡宾聚合物的制备及其钯复合物对Suzuki-Miyaura反应的催化性能[D].华侨大学.2018
[8].杨栋程.腈基点击化学制备聚合物刷及其构筑的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对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检测[D].鲁东大学.2018
[9].黄欣欣.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物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0].卢玉群,张光华,郭明媛.二苯乙烯型荧光聚合物SiO_2纳米粒子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J].精细化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