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语文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评价理论,级差资源,外宣翻译
双语文本论文文献综述
司炳月,高松[1](2019)在《外宣文本中英级差资源分布与翻译——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双语文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理论通过建立人际意义的赋值系统,成为有效分析话语态度和情感资源的工具,开始被导入到翻译研究中。本文聚焦于评价理论的子系统——级差系统,以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中英文本为语料,辅以UAM Corpus Tool 3语料库统计软件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级差资源在外宣译本的分布情况和形式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揭示外宣文本及其英语译本中级差资源类型、分布特点及对文本其他意义的调节效果,从而讨论级差系统对外宣翻译研究和实践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翻译》期刊2019年05期)
周永涛[2](2019)在《略论《双语文本:文学自译史及其理论》对自译研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霍肯森和芒森教授合着的《双语文本:文学自译史及其理论》,是自译研究领域一本开拓性的经典之作,虽有专文论及,但尚未穷尽其意义和启示。本文首先精炼地复述原书内容,有所选择地突出并点评每一时期的自译者,然后从整体上简要评论该书的得失,并联系当前国内自译研究现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撰写自译史,建立自译理论,培养自译研究人才,关注国际自译研究。(本文来源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真练,刘茂福,胡慧君[3](2019)在《基于联合特征与Bi-LSTM模型的英汉双语文本情绪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双语文本中的情绪可以通过英语和汉语的单语或者双语形式来表达。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语文本的情绪分析,只有少数研究侧重于英汉双语文本。为提高英汉双语文本情绪预测效果,本文结合情绪词典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使用联合特征与Bi-LSTM模型来对英汉双语文本进行情绪预测。首先基于情绪词典抽取出双语文本中包含的情绪词特征,然后联合情绪词特征与双语文本特征输入至Bi-LSTM模型进行特征学习,最后将学习到的深度语义特征输入到分类器中进行情绪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英汉双语文本的情绪预测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海路,刘倩[4](2019)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双重性特征探析——读《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滕星撰写的《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对凉山彝族社区学校的彝汉双语教育进行了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撰写,并从教育人类学的立场对彝族社区文化变迁和双语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本书从认识论上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双重性特征的启发和思考:(1)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标是传承民族文化与融入主流社会的统一;(2)少数民族群体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存在工具性和情感性两大视角;(3)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实践中既要重视群体的文化传承,也要关注个人的发展需求。"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实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体利益协调发展、共生共荣的重要理论视角。(本文来源于《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王晓维[5](2018)在《青海省司法机关“双语”司法人才问题调研——以果洛藏族自治州为分析文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司法队伍建设中"双语"司法队伍的建设是法治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语"司法人才在确保少数民族群众的诉讼权利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本文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为调研对象,分析了青海省司法机关"双语"人才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试图从完善人才的入门机制、建立培养机制、健全留人机制等方面对解决民族地区"双语"司法人才问题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青藏高原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江凤娟,海路,苏德[6](2018)在《从政策文本到学校行动:双语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抽象的双语教育政策文本是如何转化为政策执行的具体行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汉双语教育为个案,运用多层次分析方法和布尔迪厄关于惯习和信念的概念,首先整理了双语教育政策文本在不同层面被解读的状态和表现方式,继而以脉络化的方式呈现双语教育政策最终在学校情境中的状态,并分析学校及教师个体的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梳理抽象的文本和执行者的解释、决策、行动之间究竟产生了何种偏差。研究表明:(1)不同层面的双语教育政策关注的焦点逐级变化;(2)不同责任主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诉求不同;(3)不同责任主体的信念体现了明显的差异和冲突;(4)以"弱权力"存在的教师个体惯习最终决定了双语教育政策的最终效果。最后借助惯习和信念二者的交互和影响提出了研究的解释框架。(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李东杰,杨柔[7](2018)在《产品介绍英汉对比与翻译——以iPhone 7介绍双语平行文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说明类文本与宣传类文本的结合,产品介绍具有典型的号召(vocative)功能,翻译时需根据目的语读者群的环境做出大量调整。对比产品介绍英译汉中英汉平行文本的异同,可探究其中对应的翻译策略。研究苹果官网上关于i Phone 7的英译汉介绍发现,其产品介绍语言的号召功能明显。原文和译文都遵循了以读者为核心的指导性原则,这决定了译文在语篇功能上和原文一脉相承;而在语言表达上,英汉语言特点和所反映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意译乃至重写。(本文来源于《外语艺术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田明杰,崔荣一[8](2019)在《面向跨语言文本分类与标签推荐的带标签双语主题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日渐丰富的跨语言的文字信息资源与新闻报道及科技文献中的多标签数据,为了挖掘跨语言间的相关性及数据属性间的关联性,提出了带标签双语主题模型,应用于跨语言文本分类与标签的推荐。首先,假设科技文献中的关键词与摘要部分有着内容上的相关性,对关键词进行提取,并进行标签化,进而把标签对应于主题模型中的主题,实例化"潜在"的主题;其次,利用带标签双语主题模型对摘要部分进行了训练迭代;最后,对新加入的文档进行跨语言文本分类及标签的推荐。实验结果表明,跨语言文本分类任务中micro-F_1达到94. 81%,推荐的标签也能较好地体现出语义上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封亚飞[9](2018)在《如何用Winalign软件对现有双语文本对齐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核心技术是根据语言数据库来获取及重复利用以前的翻译成果。如果仅仅通过在翻译过程中所翻译的内容来扩大翻译记忆库,那么其容量的扩充速度将十分缓慢。本文主要讲了如何用Winalign软件对现有双语文本对齐组合,将原文文档和译文文档的句段进行对齐组合,创建新的翻译单元,生成文本(*.txt)文件或翻译记忆交换(*.tmx)文件,供导入翻译记忆库使用,这样可以提高翻译效率。(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06期)
胡炜宇[10](2018)在《熟练汉英双语者在文本阅读中信息整合的认知优势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语言的学习在现代社会中日益普遍和重要,大量研究表明熟练双语者在工作记忆、注意转换、抑制控制等执行功能,元语言意识、阅读策略等元认知能力上具有认知优势效应。但是双语者通过双语习得和使用而获得的认知优势能否促进其第一语言文本阅读中的信息整合仍需探究。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共计叁个实验考察了中国汉英双语者工作记忆、注意转换、元语言意识上的认知优势在文本阅读信息整合中的表现。本研究以英语等级考试与词汇联想测验来对熟练和非熟练双语者进行评定。研究1包括两个实验,分别采用自定步速和经典的移动窗口范式。实验1招募被试62人,为2双语熟练度(熟练,不熟练)×2阅读类型(焦点,连贯)×2工作记忆负荷(高,低)混合设计,探究工作记忆负荷这一因素对不同熟练度汉英双语者进行连贯和焦点阅读时信息整合表现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实验结果发现,在连贯阅读中,熟练汉英双语者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显着短于非熟练汉英双语者,且平均正确率更高;在焦点阅读中,二者差异不显着。并且仅在连贯阅读中熟练汉英双语者对高工作记忆负荷句的阅读时间显着短于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在连贯阅读中二者差异不显着。实验2招募被试60人,为2双语熟练度(熟练,不熟练)×3窗口尺寸(1个字、3个字、全文)混合设计,进一步探究实验1中熟练汉英双语者更好的表现是否源于他们在工作记忆能力上的认知优势。实验结果发现,熟练汉英双语者在1个字和3个字窗口尺寸的实验条件下表现优于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在全文呈现条件下二者差异不显着。两个实验结果综合说明熟练汉英双语者在工作记忆上的认知优势能够促进他们在文本阅读中的信息整合。研究2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对被试阅读时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考察,招募被试60人,为2双语熟练度(熟练,不熟练)×2阅读类型(焦点,连贯)×2干扰信息(有,无)混合设计,探究熟练汉英双语者在注意转换和元语言意识上的认知优势能否促进信息整合。行为实验结果发现,熟练双语者在焦点阅读中的平均正确率显着高于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在连贯阅读中二者差异不显着;在焦点阅读条件下,熟练汉英双语者后叁篇的平均正确率显着高于前叁篇,其余条件下二者差异不显着。眼动实验结果发现,熟练汉英双语者比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对关键信息句的进入回视率更高,对干扰句和矛盾句的进入回视率更低。这表明熟练汉英双语者能够更好地随着阅读进程发现和利用焦点启动句将注意资源分配到关键信息句上,并有效抑制无关和冲突信息的干扰。实验结果说明熟练汉英双语者在元语言意识上的认知优势能够促进他们在文本阅读中的信息整合,在注意转换方面的认知优势有待继续探究。综上,中国熟练汉英双语者在工作记忆和元语言意识上的认知优势均能促进他们在第一语言文本阅读中的信息整合。(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双语文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霍肯森和芒森教授合着的《双语文本:文学自译史及其理论》,是自译研究领域一本开拓性的经典之作,虽有专文论及,但尚未穷尽其意义和启示。本文首先精炼地复述原书内容,有所选择地突出并点评每一时期的自译者,然后从整体上简要评论该书的得失,并联系当前国内自译研究现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撰写自译史,建立自译理论,培养自译研究人才,关注国际自译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语文本论文参考文献
[1].司炳月,高松.外宣文本中英级差资源分布与翻译——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双语文本为例[J].上海翻译.2019
[2].周永涛.略论《双语文本:文学自译史及其理论》对自译研究的启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张真练,刘茂福,胡慧君.基于联合特征与Bi-LSTM模型的英汉双语文本情绪预测[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4].海路,刘倩.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双重性特征探析——读《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9
[5].王晓维.青海省司法机关“双语”司法人才问题调研——以果洛藏族自治州为分析文本[J].青藏高原论坛.2018
[6].江凤娟,海路,苏德.从政策文本到学校行动:双语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个案[J].民族教育研究.2018
[7].李东杰,杨柔.产品介绍英汉对比与翻译——以iPhone7介绍双语平行文本为例[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8
[8].田明杰,崔荣一.面向跨语言文本分类与标签推荐的带标签双语主题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9
[9].封亚飞.如何用Winalign软件对现有双语文本对齐组合[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10].胡炜宇.熟练汉英双语者在文本阅读中信息整合的认知优势效应[D].河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