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受体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受体复合物,T细胞受体,适应性免疫,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体液免疫,病毒感染,自体免疫疾病,免疫疗法,哈尔滨医科大学
受体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云,江月[1](2019)在《T细胞受体复合物结构首获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团队8月29日在《自然》在线发表论文,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人体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TCR-CD3)结构。《自然》文章审稿人给予极高评价,称此发现为细胞免疫领域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报》期刊2019-09-04)
李丽云,江月[2](2019)在《免疫系统T细胞受体复合物结构首获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哈尔滨8月29日电(李丽云 实习生江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团队29日在《自然》在线发表论文,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人体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TCR-CD3)结构。《自然》文章审稿人给予极高评价,称此发现为细胞免疫领域的里程碑,具有划(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8-30)
Kilpatrick,LE,Alcobia,DC,White,CW,赵泽亮[3](2019)在《VEGFR2与β2肾上腺素受体之间的复合物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是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重要介质。与VEGFR2信号传导升高相关的常见肿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快速增殖引起的婴幼儿血管瘤,目前对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是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这里,我们使用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和NanoLuc荧光素酶(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刘文霞[4](2019)在《研究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以及其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清铁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采取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与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5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均确诊满足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愿意配合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叶酸片与维生素C片治疗,同时对照组接受硫酸亚铁颗粒治疗,而研究组则采取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以及Hb与RBC,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6.00%,显着比对照组的80.00%更高(P<0.05);在治疗前检测两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以及Hb与RBC,经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研究组血清铁蛋白、Hb与RBC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胃肠道反应,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有着不错的临床效果,尽管改善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优势不显着,但改善血清铁蛋白、Hb与RBC比较明显,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16期)
朱亚[5](2019)在《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新型拮抗剂研究及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的复合物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超家族是人体内最大的蛋白质家族,分布于人体的各组织和细胞中,识别并结合外界信号分子,进而调节下游信号通路,参与众多生命过程。趋化因子受体CCR5属于A型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参与调控T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嗜细胞的迁移、增殖以及炎症免疫反应等生物学功能。作为免疫细胞表面的重要受体,CCR5是多种病原体微生物侵染宿主免疫细胞的媒介,如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表面糖蛋白gp12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杀白细胞素LukE(Leukocidin E)。作为HIV-1的共受体,CCR5成为各大药物研发机构和公司公认的抗HIV靶点,但很多靶向CCR5的抗艾滋病毒药物由于毒副作用或疗效不佳等原因止步于临床研究阶段,仅有美国辉瑞公司研发的药物maraviroc成功上市,但是该药物存在临床使用剂量大、毒副作用强等问题。开展基于CCR5结构的药物设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之一,对抗艾滋病毒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世界上引发感染仅次于大肠杆菌的致病菌,但其对免疫细胞的侵染机制尚未被明确阐明。最新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杀白细胞素LukE可与免疫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CCR5特异性结合,形成穿膜孔复合物结构,破坏免疫细胞。针对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且出现多重耐药的问题,研发靶向宿主免疫细胞特异性受体CCR5的抗菌药物可以降低药物对致病菌的筛选压力,减弱细菌对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机体自身防御能力,为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治疗思路。本文第一部分针对CCR5的新型拮抗剂进行研究,解析了CCR5分别与叁种拮抗剂(PF-232798,A18和A22)结合的复合物结构。其中PF-232798作为pfizer第二代抗HIV-1药物,与maraviroc相比除了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生物利用度外,还表现出针对maravrioc耐药的实验室HIV-1病毒株的抗性。通过比较CCR5-PF-232798结构与已解析的CCR5-maraviroc复合物结构,分析总结了PF-232798的抗耐药性分子机制。同时,我们与合作者合作开展基于CCR5结构的新型抗HIV-1药物研发,并选择其中性质最优的两种化合物A18与A22进行复合物结构测定工作,以期为相关药物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结构显示,A18与A22在CCR5中占据与maraviroc相同的配体结合口袋,并且优化后的芳杂环取代基加强了与CCR5的疏水口袋相互作用。目前,相关候选药物已申报临床批件。本文第二部分利用结构生物学及生化手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蛋白LukE与其受体CCR5的相互分子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受体蛋白的优化改造和对蛋白纯化条件的细致摸索,我们已获得高质量的复合物蛋白样品。对复合物开展大规模的蛋白质结晶实验,成功获得复合物蛋白晶体,晶体的X射线衍射分辨率达到7?,目前正在进行晶体优化。同时,我们还尝试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复合物的叁维结构,初步结果显示复合物样品均一度和分散度较好,目前正在对冷冻电镜样品的制备条件做进一步优化。本课题针对CCR5与病原微生物蛋白作用分子机制以及相关药物研发进行结构生物学研究,阐明了新型药物及致病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分子机制,为靶向CCR5的药物研究提供结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陈敏[6](2019)在《GnRH受体靶向介孔硅纳米复合物构建及其对顺铂耐药卵巢癌抑制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其致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对全球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卵巢癌以卵巢上皮细胞来源的上皮癌最多见,其次是恶性生殖细胞来源。目前,手术联合化疗是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常用的铂类化疗药物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反复使用后易产生耐药等问题。因此,如何降低铂类药物的全身毒性,解决卵巢癌化疗中的耐药问题,是当前卵巢癌治疗的关键探索方向之一。本课题基于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并结合具有卵巢癌表面受体高表达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构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载Pt(IV)前药靶向介孔硅纳米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磁靶向和GnRH受体靶向双重靶向作用,能更好实现卵巢癌的靶向传递和药物控释并克服耐药现象,高效包载Pt(IV)前药能降低原药的全身毒副作用并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以达到更好的疗效。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了以下叁部分:在第一部分GnRH受体靶向介孔硅纳米复合物的构建中,首先采用了水热法合成Fe_3O_4纳米粒,并通过St?ber法在Fe_3O_4纳米粒表面包覆了实心的二氧化硅层(nSiO_2),以提高Fe_3O_4纳米粒的稳定性和分散特性,最后在实心硅表面包裹了一层介孔二氧化硅(mSiO_2),成功制备了核壳式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MSN。之后化学合成Pt(IV)前药,通过酰胺键连接使MMSN成功负载顺铂前药Pt(IV)。基于Fmoc固相多肽化学合成法合成了GnRH-a类似物曲普瑞林,并利用共价交联的方法结合GnRH-a于硅球表面,完成了GnRH受体靶向介孔硅纳米复合物Pt(IV)@MMSN@GnRH-a的构建。经ICP-MS测定,靶向载药纳米复合物中Pt(IV)的载药量为17%,72 h时其药物释放率达到约41.4%,测定表明该载药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和磁靶向性。在第二部分GnRH受体靶向介孔硅纳米复合物对卵巢癌细胞抑制作用及逆转顺铂耐药作用研究中,我们选用了卵巢癌亲本细胞A2780及其顺铂耐药细胞A2780/CDDP,在细胞水平考察了靶向载药纳米复合物对卵巢癌细胞的治疗效果。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均表明靶向载药纳米复合物对卵巢癌耐药细胞具有显着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作用,并存在浓度依赖性。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的结果显示出靶载药纳米复合物具有较强的磁靶向和GnRH受体靶向双重作用以及良好的细胞摄取能力。在第叁部分GnRH受体靶向介孔硅纳米复合物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中,我们成功建立了BLAB/c裸鼠的A2780/CDDP卵巢癌移植瘤模型,以肿瘤体积、肿瘤重量、裸鼠体重和生存周期的变化来评价载药纳米复合物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Pt(IV)@MMSN@GnRH-a纳米复合物组裸鼠体重较稳定,肿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生理盐水组、顺铂前药组和顺铂原药组,且显着延长了裸鼠的生存时间。普鲁士蓝染色和HE染色检测结果显示Pt(IV)@MMSN@GnRH-a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磁靶向性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综上所述,本课题成功地构建了GnRH受体靶向磁性介孔硅载顺铂前药的纳米复合物Pt(IV)@MMSN@GnRH-a,该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磁靶向和GnRH受体靶向双重作用,且在细胞水平表现出良好的抑制卵巢癌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的生长效果,动物水平上表现出对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作用,具有逆转肿瘤耐药和降低毒副作用的能力。本课题有望为耐药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汪锐[7](2019)在《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引发的可见光促进的含氟嘧啶及叁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见光是一种含量丰富、绿色无污染和可再生的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最理想及绿色的能源之一。因此,对于可见光在合成中的应用成为21世纪化学家一直追求不变的主题。目前对可见光的利用,从发生机制看大致分为叁种类型:(1)、光氧化还原催化反应。(2)、能量转移反应。(3)、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引发的反应。电子给―受体复合物也叫电荷转移复合物,往往发生在缺电子的电子受体和富电子的电子给体之间。相比于光氧化还原催化反应,利用电子给受体复合物为媒介,可见光促进的有机合成反应将会是更加绿色、经济,同时也是充满挑战的。从对可见光促进的,基于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引发的光反应的绿色、可持续合成特点出发,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利用可见光促进的、电子给―受体复合物为媒介的手段,再通过多组分及氧气催化的方法,实现了含氟的嘧啶及叁嗪等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进一步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六章内容:第一章简单的介绍了构建杂环骨架的重要性及可见光参与反应的类型。主要归纳总结了电子给―受体复合物的形成、特点以及基于电子给―受体复合物为媒介的光合成反应,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选题依据。第二章和第叁章发展了利用可见光促进的,基于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媒介的多组分反应。使用烯醇负离子作为电子给体,多氟烷基碘为电子受体,在外加不同的亲核试剂的条件下,一锅叁组分分别合成了含多氟烷基的四取代烯烃和四取代嘧啶。第四章在第二、叁章研究的基础上,将烯醇负离子换成双胍负离子,利用上述机制,与多氟烷基碘,成功实现了6-多氟烷基均叁嗪的合成。此反应过程包含了C、N自由基复合,分子内亲核取代及6π电环合、芳构化过程。第五章发展了一种光和氧气促进的自由基C(sp~3)―N(sp~2)交叉偶联:合成N~2-多氟烷基酰基胍。该反应在叁元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涉及连续的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并且论证了氧气在反应过程中起到“电子梭”的作用。第六章总结了论文主要观点并指出不足之处,并对基于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在合成上的应用作出展望,以及所合成的化合物在材料领域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8](2019)在《科学家解析代谢类疾病的重要靶标法尼醇X受体与维甲酸X受体的复合物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劲松课题组通过结构生物学等方法解析了FXR及FXR/RXR复合物与不同类型激动剂的复合物结构,对FXR/RXR复合物中的别构调节现象进行了研究,相关成果以"Ligand binding and heterodimerization with retinoid X receptor a (RXR a) induce farnesoid X receptor (FXR) conformational(本文来源于《高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19年02期)
鲁静,谢菁菁,项水英,李尹,丛文娟[9](2018)在《电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及其受体复合物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足叁里"和"肺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及其受体复合物CD 74-CD 44等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并从免疫角度探讨电针在COPD大鼠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结合香烟烟熏的方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大鼠双侧"足叁里"和"肺俞",每次30min,连续7d。各组大鼠于处死前进行肺功能检测;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8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肺组织内MIF、CD 74、CD 44及p 38MAPK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中CD 74、CD 4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用力肺活量(FVC)、第0.1秒用力呼气量(FEV 0.1)、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 0.3)、FVC 0.1占FVC比值(FEV 0.1/FVC)、FEV 0.3占FVC比值(FEV 0.3/FVC)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FVC、FEV 0.1、FEV 0.3、FEV 0.1/FVC、FEV 0.3/FVC均显着升高(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BALF、肺组织内MIF、TNF-α、IL-1β和IL-8含量均显着升高(P<0.01),电针组以上各指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肺组织内MIF、CD 74、CD 44、p 38MAP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D 74、CD 44阳性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以上各指标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其中大鼠肺组织内MIF与p 38MAPK蛋白及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电针"足叁里"和"肺俞"穴对大鼠COPD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F及其受体复合物活性及受体介导的p 38MAPK信号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徐鹏[10](2018)在《给、受体复合物激发态的计算方法及染料敏化剂C276、C277、C278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光伏设备是最有希望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虽然基于无机半导体的太阳能电池能够比较高效地利用太阳能,但是这些传统器件由于生产成本高而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生产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有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具有激子扩散长度短、给-受体接触面积大等特点。给-受体构成的活性层是决定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整体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染料敏化剂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光捕获能力和电子转移过程直接影响电池的稳定性和性能。因此本文第一部分从理论角度研究给-受体异质结界面电子激发态的性质,给出可靠描述电子激发态的方法。第二部分内容是深入探究有机染料的分子结构与光电性能间的关系。理论研究有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的电荷转移性质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我们找出可靠描述给-受体界面电子激发态特性的方法,并且希望能在研究人员设计给受体材料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为得出给、受体复合物不同激发类型(包括电荷转移激发、局域激发和叁重态激发)的可靠描述,以苯-四氰基乙烯复合物作为给、受体复合物的模型体系,用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该模型体系的激发态。我们以量子化学方法EOM-CCSD的计算结果为基准,以激发能的绝对误差平均值和标准差为依据,系统评测了不同方法计算给受体复合物模型体系激发态的精度。结果表明,M11泛函能比其它泛函给出更高的精度,同时,在含时密度泛函(TDDFT)计算中采用Tamm-Dancoff近似(TDA)能进一步提高激发能的计算精度。M11泛函的计算结果和其本身的特点表明,在发展新型泛函中引入动能密度、自旋密度梯度和区间分离等对激发态的准确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根据TDDFT的计算结果,比较了TDDFT计算中不同泛函对苯-四氰基乙烯复合物电荷转移的描述。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敏化剂起着吸收光子,产生并传输电子的关键作用。而光激发后,电子由敏化剂注入半导体导带的电荷转移过程直接决定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本文研究的C276、C277、C278叁种高效有机染料,均以苯并噻二唑苯甲酸为电子受体,但具有不同电子给体。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敏化剂C277、C278中引入环烷烃,可以提高染料的光吸收性能、缩小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间的能级差,同时提高分子内电荷转移。C276、C277、C278中发生有效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激发,使电子从给体转移到受体。与染料单体相比,叁种染料吸附TiO_2复合物的光谱发生了明显的红移。C276、C277、C278染料中的电子注入过程是电子从激发态染料注入到TiO_2纳米团簇。引入二萘嵌苯和环烷烃的C277、C278与C276相比,HOMO-LUMO能隙更小,LUMO能级靠近TiO_2导带,同时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振子强度更大,意味着短路电流密度更大,这与实验结果是相符的。验证了引入环烷烃用于改善有机染料敏化剂的共轭性质,从而提升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9-27)
受体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日报哈尔滨8月29日电(李丽云 实习生江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团队29日在《自然》在线发表论文,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人体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TCR-CD3)结构。《自然》文章审稿人给予极高评价,称此发现为细胞免疫领域的里程碑,具有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体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云,江月.T细胞受体复合物结构首获解析[N].江苏科技报.2019
[2].李丽云,江月.免疫系统T细胞受体复合物结构首获解析[N].科技日报.2019
[3].Kilpatrick,LE,Alcobia,DC,White,CW,赵泽亮.VEGFR2与β2肾上腺素受体之间的复合物形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4].刘文霞.研究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以及其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血清铁蛋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
[5].朱亚.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新型拮抗剂研究及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的复合物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9
[6].陈敏.GnRH受体靶向介孔硅纳米复合物构建及其对顺铂耐药卵巢癌抑制作用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
[7].汪锐.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引发的可见光促进的含氟嘧啶及叁嗪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9
[8]..科学家解析代谢类疾病的重要靶标法尼醇X受体与维甲酸X受体的复合物结构[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9
[9].鲁静,谢菁菁,项水英,李尹,丛文娟.电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及其受体复合物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8
[10].徐鹏.给、受体复合物激发态的计算方法及染料敏化剂C276、C277、C278的理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标签:受体复合物; T细胞受体; 适应性免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施一公; 体液免疫; 病毒感染; 自体免疫疾病; 免疫疗法; 哈尔滨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