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团簇论文-孔祥蕾

磷团簇论文-孔祥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团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磷团簇,激光溅射,尺寸效应,质谱

磷团簇论文文献综述

孔祥蕾[1](2013)在《团簇尺寸对奇数和偶数磷团簇离子信号强度差异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磷原子形成的奇数和偶数团簇离子的信号存在明显的强度差异.当团簇离子尺寸n>25时,奇数团簇离子的信号强度一般会远远超过其邻近的偶数团簇离子.为更好地理解团簇尺寸对这一现象的影响,本文通过真空中激光溅射红磷的方法,利用质谱对磷团簇离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产生较大尺寸(n~500)的磷团簇离子.进一步对团簇离子的强度分布进行分析表明:随着正负离子团簇尺寸的增加,奇/偶数离子强度差异都会逐渐减小.根据它们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测:当n>1000时,奇/偶数离子强度交替的现象可能会消失.这一结果正反映出团簇在从原子演变到凝聚态物质过程中的桥梁作用.(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王献伟,龚森,赵高峰[2](2009)在《碱土金属Be、Mg、Ca掺杂磷团簇结构演变规律与光谱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第一性原理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M_nP_m(n=1~2,m=1~10)(M=Be、Mg、Ca)团簇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团簇各个尺寸的基态结构,结果表明,在m+n=5~6时锥体结构居多,相应的稳定性要高于同尺寸其他构型,m+n>6时,基态结构中出现四元环和五元环.裂化能和二阶能量差分计算结果表明,MP_m(m=1~10)团簇在m=2时同时获得局域的最大值,Be_2P_m(m=1~10)团簇幻数结构呈现规则的奇偶振荡.Be掺杂P团簇稳定性高于同尺寸的Mg、Ca掺杂,与Mg、Ca相比Be原子更易于与P原子结合.稳定结构团簇红外和拉曼光谱显示,高频段MP_2团簇红外和拉曼活性较强,Mg_2P_2,Ca_2P_2团簇红外谱主峰在高频段出现,与拉曼活性谱主峰相反.(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王献伟[3](2008)在《磷团簇及磷掺杂碱土金属Be、Mg、Ca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纯磷团簇及碱土金属Be、Mg、Ca掺杂磷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和光学性质。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我们我们简要介绍了团簇科学的发展、研究内容、基本概念及研究团簇的意义,对近年来人们研究团簇的主要方法和成果进行总结。接着就本文所关心的二价金属团簇和磷团簇的研究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一介绍,并对研究对象的科学意义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知识和Gaussian03等软件进行了介绍。其次运用第一性原理在B3LYP6-311G水平上全面系统的计算了纯磷团簇Pn(n=1-12)可能几何构型,得到了这些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与文献给出的部分数据进行了分析,然后以碱土金属Mg为例,着重研究碱土金属掺杂磷团簇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计算情况如下: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Mg_nP_m(n=1-2,m=1-8)团簇的几何构型,稳定性以及电子性质进行了较详细的计算研究。研究发现,n+m≥4时,团簇易形成五元环和四元环型结构。对最低能量结构的二阶能量差分和能隙进行计算表明MgP_4,MgP_6,Mg_2P_2以及Mg_2P_4具有较高的相对稳定性。在对自然电子组态和电荷布居的进一步分析发现,P原子获得电荷的多少取决于P,Mg原子之间的距离的大小。最后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M_nP_m(n=1~2, m=1~10)(M=Be、Mg、Ca)团簇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团簇各个尺寸的基态结构,结果表明,在m+n=5~6时锥体结构居多,相应的稳定性要高于同尺寸其他构型,m+n>6时,基态结构中出现四元环和五元环。裂化能和二阶能量差分计算结果表明,MP_m(m=1~10)团簇在m=2时同时获得局域的最大值, Be_2P_m(m=1~10)团簇幻数结构呈现规则的奇偶振荡。Be掺杂P团簇稳定性高于同尺寸的Mg、Ca掺杂,与Mg、Ca相比Be原子更易于与P原子结合。稳定结构团簇红外和拉曼光谱显示,高频段MP2团簇红外和拉曼活性较强,Mg_2P_2, Ca_2P_2团簇红外谱主峰在高频段出现,与拉曼活性谱主峰相反。(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8-06-01)

姚海波,刘春辉,韩培林[4](2007)在《磷团簇的理论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理论计算方法对P6团簇及其离子的同分异构体和Pn(n=2-10)系列团簇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分子构型进行几何优化、振动频率分析和结合能的计算,讨论了P6团簇得失电子前后构型和能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由正四面体P4派生出的结构在能量方面具有优势,而且离域分子轨道对这类团簇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陈秋波[5](2007)在《磷团簇及掺杂H、Al磷正离子团簇HP_n~+(n=3-13)和AlP_n~+(n=2-10)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中性和正负离子团簇Pn (n = 3–15)及分别掺杂H原子、Al原子的磷正离子团簇HPn+ (n = 3–13)和AlPn+ (n = 2–10)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使用分子图形学、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相结合的理论计算方法,在密度泛函B3LYP/6-311G*的水平上对各种可能的团簇模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找出其中稳定的同分异构体。同时在B3LYP/6-311+G*的水平上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了单点能量计算,以确定其最稳定的构型。基于最稳定结构的价键结构分析,总结了最稳定构型的结构规律。基于相邻团簇之间的能量差、增量结合能、电子亲合能和电离能等计算结果的奇偶变化规律,很好地解释了其飞行时间质谱图的奇偶谱峰强度的变化。以上这些研究结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磷团簇通过计算确定了中性及正负离子团簇Pn (n = 13–15)的最稳定构型,综合讨论了中性及正负离子团簇Pn (n = 3–15)的基态构型,其价键结构可很好的解释这些最稳定结构存在的合理性。相邻团簇之间的能量差、增量结合能、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的计算结果都说明奇数n要比偶数n的正负离子磷团簇稳定。2、HPn+ (n = 3–13)正离子团簇HPn+ (n = 3–13)正离子团簇最稳定的构型:除了n = 4外,当n为偶数时,最稳定的构型是H原子与对应Pn+团簇基态结构的结合产物。价键结构的分析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些HPn+ (n = 3–13)正离子团簇基态结构存在的合理性。相邻团簇之间的能量差、增量结合能、垂直电离能和绝热电离能的计算结果都说明偶数n要比奇数n的团簇稳定。3、AlPn+ (n = 2–10)正离子团簇通过计算确定了中性及正负离子团簇AlPn+ (n = 2–10)的最稳定构型,分析了这些最稳定结构存在的合理性。相邻团簇之间的能量差、增量结合能、电离能和电子亲合能的计算结果都说明偶数n要比奇数n的正负离子磷团簇稳定。本文的计算结果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也可望为新型团簇材料的合成提供线索。(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7-06-01)

巨新,施朝淑,张南,高振,孔繁敖[6](1995)在《铁磷团簇离子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激光蒸发方法产生大量的Fe_xP_y~+,通过对其形成过程和稳定性的研究,确定了主要的气相反应方程式为P_z+Fe_x~+→Fe_xP_y~++P_(z-y)。结合理论计算获得的团簇离子电子占有态的结果,解释了团簇离子质谱中奇偶性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1995年09期)

巨新,张南,高振,施朝淑,孔繁敖[7](1995)在《铁磷团簇离子的形成和紫外光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激光蒸发方法产生了大量的铁磷团簇离子(Fe_xP_v~+),指明铁团簇离子与中性磷团簇之间的气相反应是其主要形成过程,解释了质谱强度奇偶性的产生原因.248nm光解性质的研究表明:在其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基团或几个基团构成的稳定复合分子芯,在此基础上形成复杂的链式结构,这些基团是FeP_2,Fe_2P.上述结论得到了DV-Xα方法理论计算的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期刊1995年06期)

磷团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第一性原理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M_nP_m(n=1~2,m=1~10)(M=Be、Mg、Ca)团簇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团簇各个尺寸的基态结构,结果表明,在m+n=5~6时锥体结构居多,相应的稳定性要高于同尺寸其他构型,m+n>6时,基态结构中出现四元环和五元环.裂化能和二阶能量差分计算结果表明,MP_m(m=1~10)团簇在m=2时同时获得局域的最大值,Be_2P_m(m=1~10)团簇幻数结构呈现规则的奇偶振荡.Be掺杂P团簇稳定性高于同尺寸的Mg、Ca掺杂,与Mg、Ca相比Be原子更易于与P原子结合.稳定结构团簇红外和拉曼光谱显示,高频段MP_2团簇红外和拉曼活性较强,Mg_2P_2,Ca_2P_2团簇红外谱主峰在高频段出现,与拉曼活性谱主峰相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团簇论文参考文献

[1].孔祥蕾.团簇尺寸对奇数和偶数磷团簇离子信号强度差异的影响(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3

[2].王献伟,龚森,赵高峰.碱土金属Be、Mg、Ca掺杂磷团簇结构演变规律与光谱性质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9

[3].王献伟.磷团簇及磷掺杂碱土金属Be、Mg、Ca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8

[4].姚海波,刘春辉,韩培林.磷团簇的理论化学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7

[5].陈秋波.磷团簇及掺杂H、Al磷正离子团簇HP_n~+(n=3-13)和AlP_n~+(n=2-10)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7

[6].巨新,施朝淑,张南,高振,孔繁敖.铁磷团簇离子的稳定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

[7].巨新,张南,高振,施朝淑,孔繁敖.铁磷团簇离子的形成和紫外光解[J].中国科学(B辑化学生命科学地学).1995

标签:;  ;  ;  ;  

磷团簇论文-孔祥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