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质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阔叶混交林,低质林,改造模式,土壤化学性质
低质林论文文献综述
陈蕾,董希斌[1](2019)在《应用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和枯落物持水性对不同改造模式效果的评价——以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进行了块状改造(6个样地)和带状改造(4个样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改造模式对森林土壤化学性质(有机质、pH值、全氮、全钾、全磷、水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和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持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状改造的效果,由优到劣依次为G_3(15 m×15 m)、G_1(5 m×5 m)、CK(对照)、G_4(20 m×20 m)、G_6(30 m×30 m)、G_2(10 m×10 m)、G_5(25 m×25 m);带状改造效果,由优到劣依次为S_3(14 m)、S_2(10 m)、S_1(6 m)、S_4(18 m)、CK(对照)。当块状改造面积为225 m~2、带状改造带宽为14 m时,改造效果最佳,并且随着改造强度的逐步加大,改造效果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厉月桥,熊光康,颜送宝,程贵文,袁小平[2](2018)在《综合改培措施对杉木成龄低质林生长·材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抚育间伐和施肥综合改培技术措施对江西大岗山地区杉木成龄低质人工林生长、蓄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对12、14立地指数杉木人工林实施综合改培措施效果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综合改培措施对杉木成龄低质林生长、材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综合改培措施实施2年后,12、14立地指数林分杉木径向生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5倍和1.67倍,单株蓄积生长量比对照提高了14.3倍和6.0倍。12、14立地指数林分采取综合改培措施的经济效益分别为2 409和293元/(hm~2.a),投入产出比1.00∶1.70和1.00∶1.10。[结论]12立地指数杉木低质人工林采用综合改培措施的近期可获得最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中应优先使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6期)
管惠文,董希斌,唐国华,张甜,曲杭峰[3](2018)在《诱导改造对大兴安岭蒙古栎低质林土壤养分的时空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兴安岭蒙古栎低质林进行面积分别为5 m×5 m、10 m×10 m、15 m×15 m、20 m×20 m、25 m×25 m、30 m×30 m的林窗改造和带宽分别为6、10、14、18 m的带状改造,以2010—2016年连续7 a的土壤监测数据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土壤养分(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元素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模糊综合指数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不同的改造方式后,土壤养分各项指标的时空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权重结果表现为有机质(0.162)>有效磷(0.154)>速效氮(0.152)>速效钾(0.148)>全氮(0.138)>全磷(0.134)>全钾(0.112),有机质和有效磷是土壤养分中重要的影响因子;带状改造中各样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在改造后4~5 a达到最小,林窗改造在改造后5~6 a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值达到最小,说明诱导改造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以2016年为例,各样地改造效果均优于对照样地,在带状改造中,10 m带宽的改造效果最好,评价值为1.693,林窗20 m×20 m的改造效果最好,评价值为1.692。经过7 a的诱导改造,林地土壤养分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要对土壤进行长期持续观测,为增加林地肥力和改良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孔琳琳,吴金卓,董希斌,陈小帆,龙占璐[4](2017)在《低质林改造对资源消耗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应用清单过程的分析方法,对小兴安岭地区低质林改造作业系统产生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进行了量化分析;应用Eco-indicator 99生态指数分析方法,对低质林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消耗以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10 m×100 m水平改造带、保留带宽为10 m的改造模式下,低质林改造林地平均出材量为36 m~3/hm~2;低质林改造作业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消耗最多的是原油(29.79kg/hm~2),其次是N、P、K、石灰石、生铁、原煤;对环境排放最多的物质是CO2(131.45 kg/hm~2),其次是NOx、CO、PM、SO_2、HC、CH4。低质林采伐改造过程产生的环境负荷,占全过程产生环境负荷的79%,约为更新抚育过程产生的环境负荷的4倍。其中:运材过程和运苗过程产生的环境负荷,分别是低质林采伐改造和更新抚育2个作业系统中对环境负荷产生影响最大的作业过程,共占低质林改造作业全过程产生环境负荷的63.9%。低质林改造生命周期,生态环境指标分数为5.751/hm~2,叁大类环境影响损害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资源消耗(3.250/hm~2)、人体健康(2.400/hm~2)、生态环境(0.101/hm~2),表明低质林改造作业过程对资源消耗的影响大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孔琳琳[5](2017)在《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物质积累循环与环境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林生产基地之一,然而,由于多年的过度采伐和自然因素的干扰,这一地区已经形成了大面积郁闭度较低、林相衰败的低质林,对这类不符合经营需求的产量低、质量差的林分进行改造,并采取科学的经营措施使之转变为优良林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小兴安岭林区1hm2低质林水平带状10m×100m改造样地为例,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相结合,建立低质林改造作业过程物质积累与循环模型,并量化低质林改造过程清单,运用Simapro生命周期评价软件对低质林改造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旨在掌握低质林改造作业的动态变化信息,明确在低质林改造作业过程中物质的存储、转化途径以及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为低质林改造作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每公顷低质林分自1997年至2007年采伐改造过程中,养分不断积累、流动、循环,至2007年低质林水平采伐改造之时,每公顷立木中营养元素含236.91kg N、65.28kg P、108.55kg K,土壤中含212.74 kg N、9.35kg P、98.88 kg K。2007年在低质林样地内进行水平带状改造自幼苗栽植至2015年,每公顷土壤中累积的营养元素达到289.08 kg N、14.27 kg P、124.75 kg K,每公顷林木内累积的营养元素达到25.02 kg N、4.03 kg P、10.57kg K。(2)截至2007年,每公顷低质林水平10m带宽采伐改造样地内的低质林分生长共形成94.61t的生物量。其中,立木内储存的生物量为82.65t/hm2,以原木形式被利用的生物量约为31.32t/hm2,以其他形式被利用的生物量约为3.7t/hm2。2007年采伐改造更新后至2015年,每公顷更新林分共形成2.81t/hm2生物量,枯枝落叶层生物量为0.26t/hm2。(3)每公顷低质林水平10m带宽改造作业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消耗最多的是原油(827.53 g/m3),其次是N、P、K、石灰石、生铁、原煤;对环境排放最多的物质是CO2(3211.41g/m3),其次是NOX、CO、PM、SO2、HC、CH4。(4)每公顷低质林水平10m带宽改造作业过程中共对环境产生5.75pt的环境影响,其中包括采伐改造作业系统产生的4.54pt的环境影响以及更新抚育作业系统产生的1.21pt的环境影响。对低质林水平10m带宽采取不同采伐强度(30%~70%)对低质林进行改造,其对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边界值介于3.15~8.25pt之间。随着低质林改造采伐强度的增大,对资源消耗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亦呈增加的趋势,但不呈线性比例增加。(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唐国华[6](2017)在《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补植改造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补植改造,补植苗木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幼苗,选取补植样地为BZ1、BZ2、BZ3、BZ4、BZ5、BZ6,相应的补植密度为400、500、600、700、800、900株2hm-2,对照样地为CK,不进行补植作业,通过野外实地作业获取冠层结构参数、光合作用参数和苗木生长参数数据,在室内实验室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枯落物持水性能数据,首先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性分析,然后选取上述指标中的35个指标进行研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的改造模式,研究结果能够为后续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补植改造提供参考和依据。(1)BZ5改造样地的有机质质量分数33.67g·Kg-1、pH值6.41、速效氮质量分数446.68mg·Kg-1最大,BZ3改造样地的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最大,所有改造样地的全氮、全磷和全钾质量分数均小于对照样地,经方差分析,全磷和全钾质量分数与对照样地差异性显着(P<0.05);BZ4改造样地的非毛管孔隙度32.01%最大,且BZ1与BZ6改造样地的非毛管孔隙度相差不大,BZ4改造样地的总孔隙度87.52%最大,所有改造样地的非毛管孔隙度均高于对照样地。(2)BZ5改造样地的未分解枯落物自然持水率43.90%、未分解最大持水率828.86%、半分解最大持水率1098.25%、半分解最大持水量31.37t·hm-2、总最大持水量53.81t·hm-2最大;BZ6改造样地的未分解枯落物蓄积量、半分解蓄积量、总蓄积量、未分解最大持水量、未分解有效拦蓄量、半分解有效拦蓄量、总有效拦蓄量最大;各个改造样地的未分解枯落物蓄积量、未分解最大持水量、未分解有效拦蓄量均小于半分解枯落物;BZ1、BZ3、BZ4改造样地的半分解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低于对照样地,经方差分析与对照样地差异性显着(P<0.05)。(3)BZ6改造样地的林隙分数,开度、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总定点因子、冠上总辐射通量、冠下直接辐射通量、冠下间接辐射通量、冠下总辐射通量最大,BZ5改造样地的叶面积指数5.76最大,高于对照样地3.14;BZ3改造样地的冠上总辐射通量最大,BZ4改造样地的蒸腾速率最大,BZ3改造样地的净光合速率、环境CO2摩尔分数最大,BZ5改造样地的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最大,BZ6改造样地的胞间CO2摩尔分数最大;BZ5改造样地的苗高生长量、地径最大。(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补植改造后的低质林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选取反映补植改造效果的35个评价指标,计算出各个样地的综合得分,通过得分来评价低质林补植改造效果。结果表明,BZ5(0.761)改造样地综合得分最高,补植密度800株2hm-2最适宜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的补植改造。(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唐国华,董希斌,毛波,张甜,马晓波[7](2016)在《大兴安岭山杨低质林改造对枯落物持水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兴安岭山杨低质林带状改造后枯落物持水性能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不同模式改造后山杨低质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样地改造后的持水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分别满足对数关系和乘幂关系。不同改造模式下,枯落物持水性能综合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S_2、S_5、S_6、S_7、对照样地、S_8、S_3、S_1、S_9、S_4,其中S_2样地的综合得分最高,表明10 m改造带中20 m保留带的改造模式下枯落物持水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毛波[8](2016)在《大兴安岭山杨低质林不同改造模式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大兴安岭山杨低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3S带状改造,改造带宽10m (Sl-S3)、20m (S4-S6)、30m (S7-S9),将每条改造带分成四段,分别种植西伯利亚红松、樟子松、落叶松和云杉,对各改造样地枯落物持水性能、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物种多样性、林分冠层、光合作用和更新苗木生长状况等指标进行研究,建立不同改造模式的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改造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能够体现大兴安岭岭地区山杨低质林3S带状改造初期的改造效果,有利于提高山杨低质林的生态经营水平和生态功能,为大兴安岭地区山杨低质林经营提供理论基础。(1)在不同改造模式中,S2、S4、S5、S6改造样地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枯落物各指标都高于对照样地,经方差分析,差异性显着(P<0.05)。实验表明,改造样地中S2枯落物总蓄积量(11.69 t·hm-2)、总最大持水量(60.19t.hm-2)、总有效拦蓄量(47.31t·hm-2)最高。各改造样地在改造3年后(2015年),枯落物半分解层的持水性能高于未分解层。山杨低质林各改造样地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满足对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进行拟合,满足乘幂关系。(2)低质山杨林改造时对土壤有一定的影响,改造带越宽,土壤影响越大。大兴安岭山杨低质林试验区土壤呈现弱酸性,各改造样地的pH值与照样地CK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性不显着(P≥0.05)。各改造样地,S6改造样地土壤有机质(23.08 g-kg-)、土壤全氮(9.67 g-kg-1)、全磷(2.36g·kg-1)、全钾(9.78g·kg-1)、速效钾(58.62mg·kg-1)含量最高;S2改造样地土壤中有效磷(14.58mg·kg-1)含量最高;S9改造样地土壤中水解氮(469.70mg·kg-1),经方差分析,差异性显着(P<0.05)。(3)采用样方法进行林分调查,结果表明,各改造样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低于对照样地。S3、S6和S7样地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方差分析表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的样地与其余样地差异显着(P<0.05);S4样地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利用Winscanopy冠层分析仪采集图像,各样地的林隙分数、叶面积指数、总体定点因子和冠上辐射通量经方差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冠下辐射通量经方差分析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利用LCpro+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选定的树木进行测定,各样地林分蒸腾速率经方差分析差异性显着(P<0.05),S3样地林分蒸腾速率最高;除S9样地外,其余样地林分净光合速率均大于对照样地;S2样地林分环境C02摩尔分数明显高于其他样地,S3样地胞间CO2摩尔分数最高;各样地叶片温度均大于对照样地,经方差分析,各样地差异性显着(P<0.05);随着改造带宽的增加气孔导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经方差分析各样地差异性显着(P<0.05),S3样地气孔导度高于其他样地,有利于光合作用。S1、S2、S5样地更新苗木红松的成活率较高,S3样地西伯利亚红松的生长率最高;S1和S2样地樟子松的成活率和生长率明显优于其他样地,S8和S9样地樟子松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均低于对照样地;S2、S3和S6样地兴安落叶松更新苗木生长状况优于其他样地;S1、S2、S3样地云杉更新苗木生长状况优于其他样地。(4)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大兴安岭地区山杨低质林3S带状改造后的改造效果,筛选出反映生态改造效果的38项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改造样地的综合得分,以此评价山杨低质林各改造模式的改造效果。综合结果发现,S2(0.653)样地的综合得分最高,说明S2样地改造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姚彩虹[9](2015)在《北部半山区杨树低质林改造及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杨树低质林改造后林地内林木的生育调查和各项效益分析,证明以桑改杨、林粮间种、集约经营这种改造方式兼顾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节约了造林成本,培育了林业自身的后备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低质林改造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5年20期)
陈百灵,董希斌,毛波,宋启亮,唐国华[10](2015)在《低质林改造后土壤养分变化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样地设置在小兴安岭马永顺林场第500林班内,对小兴安岭低质林进行不同带宽的顺山及横山带状改造,并在未改造样地处设置对照样地,利用变异系数及灰色系统理论对土壤养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带状改造对土壤p H值影响较弱,对土壤中全N、水解N、全K、速效K、有效P影响适中,对有机质影响较大,对土壤中全P的影响最大;各实验样地土壤养分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在改造后的第2年明显下降,改造后的第4年达到最小值,随后逐渐升高,在改造后的第7年或第8年达到最大值即土壤养分情况最佳;顺山改造使土壤养分情况明显改善,且8 m顺山改造效果最好,灰色关联度为0.718 0;所有横山改造中,6 m横山改造效果最好,灰色关联度为0.680 2,所有横山改造结果均高于对照样地。综上所述,8 m顺山改造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低质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抚育间伐和施肥综合改培技术措施对江西大岗山地区杉木成龄低质人工林生长、蓄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对12、14立地指数杉木人工林实施综合改培措施效果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综合改培措施对杉木成龄低质林生长、材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综合改培措施实施2年后,12、14立地指数林分杉木径向生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5倍和1.67倍,单株蓄积生长量比对照提高了14.3倍和6.0倍。12、14立地指数林分采取综合改培措施的经济效益分别为2 409和293元/(hm~2.a),投入产出比1.00∶1.70和1.00∶1.10。[结论]12立地指数杉木低质人工林采用综合改培措施的近期可获得最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中应优先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质林论文参考文献
[1].陈蕾,董希斌.应用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和枯落物持水性对不同改造模式效果的评价——以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
[2].厉月桥,熊光康,颜送宝,程贵文,袁小平.综合改培措施对杉木成龄低质林生长·材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
[3].管惠文,董希斌,唐国华,张甜,曲杭峰.诱导改造对大兴安岭蒙古栎低质林土壤养分的时空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4].孔琳琳,吴金卓,董希斌,陈小帆,龙占璐.低质林改造对资源消耗及生态环境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7
[5].孔琳琳.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物质积累循环与环境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6].唐国华.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补植改造效果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7].唐国华,董希斌,毛波,张甜,马晓波.大兴安岭山杨低质林改造对枯落物持水性能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
[8].毛波.大兴安岭山杨低质林不同改造模式效果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9].姚彩虹.北部半山区杨树低质林改造及效益分析[J].现代园艺.2015
[10].陈百灵,董希斌,毛波,宋启亮,唐国华.低质林改造后土壤养分变化综合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