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埋头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埋头弹火炮,步兵战车,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发射药燃烧
埋头弹论文文献综述
殷杰[1](2019)在《埋头弹火炮系统会成装甲车载火炮的主流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几十年来一直炒得火热,但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埋头弹火炮系统,终于服役了!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吃螃蟹"的,英国不仅在其陆军装甲部队未来的中坚力量——"阿贾克斯"重型装甲车族配备了CT-40型埋头弹火炮系统,而且在升级245辆"武士"步兵战车时,也用这款新概念火炮(本文来源于《坦克装甲车辆》期刊2019年09期)
钱环宇,余永刚[2](2018)在《埋头弹随行装药内弹道性能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埋头弹火炮的更优性能,基于2次点火及火药程序燃烧控制技术,建立了埋头弹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零维模型。针对某埋头式榴弹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的初速、膛压变化规律与实测结果相吻合。在此基础上,数值分析了加载随行装药后多参数变化对埋头弹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大膛压不变的条件下,随行装药可提高炮口初速6%;随行装药量、燃速系数及点火延迟时间叁者合理优化匹配,才能实现最佳的内弹道性能。(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黄岚,韩晓明,李强,贾彦飞[3](2017)在《埋头弹火炮活动药室密封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埋头弹火炮发射过程中活动药室与炮身结合处的气体泄漏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有梯形槽的闭气环结构,为了验证其闭气效果,利用FLUENT软件对带有梯形槽的闭气环结构和无槽闭气环结构进行流场仿真计算,将在两种结构下获得的压力云图、速度矢量以及进出口质量流率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梯形槽闭气环结构能有效地降低气体泄漏速率,从而减少气体泄漏量,因此该结构具有更好的闭气效果。研究结果为今后埋头弹火炮活动药室的密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设计方法和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加刚,余永刚,周良梁[4](2017)在《埋头弹火炮高效低危害炮口制退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埋头弹火炮发射过程中炮口制退器产生的冲击波危害,设计了高效低危害炮口制退器的实验装置。通过对比射击实验,将新型高效低危害炮口制退器与原炮口制退器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高效低危害炮口制退器能够有效减小火药燃气的侧向流动;同时降低流场中冲击波的强度,炮手位置冲击波强度减小了61.4%,大大降低了射击过程中冲击波对炮手的危害。在高效低危害炮口制退器基础上使用了消声碗,虽然炮口冲击波强度略有增强,但制退器的制退效果得到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加刚,余永刚,郭飞,周良梁[5](2015)在《多参数变化对埋头弹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埋头弹内弹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埋头弹装填参数变化对内弹道过程的影响。基于两次点火及火药程序燃烧控制技术,开展了35mm埋头弹火炮内弹道性能试验,并建立埋头弹两次点火的内弹道理论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装药装药量、弹丸质量、药室容积、火药力等参数变化对埋头弹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指导埋头弹火炮内弹道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弹道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佟凯,李强[6](2015)在《新型埋头弹火炮自动机结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新型埋头弹火炮自动机结构,能够实现输弹、击发和排弹筒整个火炮发射过程,与传统火炮自动机相比省去了推弹和抽壳两个动作,可大大提高射频。介绍了该新型自动机的工作原理,利用UG软件建立了叁维模型,通过ADAMS软件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分析表明,该结构能够实现自动机的整个工作过程,为今后埋头弹火炮的探索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案。(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期刊2015年03期)
双金[7](2014)在《美国陆军继续研制轻型埋头弹武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国防军工技术联盟和武器研发与工程中心联合授予达信系统公司轻武器分部一份价值570万美元的研发合同,要求达信公司为美国陆军研制5.56mm、7.62mm埋头弹及配用的武器。埋头弹采用塑料弹壳,弹头装在弹壳内,不露出弹壳,故称埋头弹。埋头弹采用两次点火方式,当底火被击发后,辅助发射药燃烧并将弹头推离弹壳,进入弹膛。同时辅助装药引燃主装药,主装药的火药燃气推动弹头飞出枪管。与传统弹药相比,埋头弹在获得相(本文来源于《轻兵器》期刊2014年14期)
李炜[8](2012)在《埋头弹火炮内弹道优化设计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埋头弹是一种特殊装药结构的新型弹药,弹丸全部装在药筒内,整体呈现为简单的圆柱体或其他较规则的形状。这种特殊的装药结构使埋头弹火炮系统能在不改变原有炮塔尺寸的条件下换装较大口径的弹药系统,提高战斗威力和装甲武器的生存能力。正是由于埋头弹在提高火炮威力和紧凑化火炮结构方面的优越性,使其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以35mm埋头弹火炮系统的发射为工程背景,根据经典内弹道及现代内弹道理论,结合弹药的特殊结构和二次点火程序燃烧的新原理,建立了埋头弹火炮的内弹道零维模型和一维两相流模型,编制程序分别模拟了膛内火药气体平均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膛内物理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零维模型中多参数变化对埋头弹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根据所要求的内弹道性能与火炮系统的设计指标,建立埋头弹火炮的内弹道优化设计模型。分别采用直接搜索法中的模式搜索法以及全局搜索法中的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优化,叁者的优化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优化结果可从理论上指导埋头弹火炮的内弹道设计;并对叁种算法优化结果及算法本身优化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式搜索法寻优效率最高,遗传算法次之,模拟退火算法运行时间最长,但是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更能有效地收敛至全局最优解,尤其是在处理有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时,模拟退火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上述结论对优化算法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2-12-01)
宋斌[9](2012)在《埋头弹内弹道过程分段建模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简化埋头弹的内弹道模型,将埋头弹内弹道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结合经典内弹道和高等内弹道理论,并应用两相流体力学模型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分别建立了埋头弹传火管零维模型和身管内一维两相流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内弹道参数在弹后空间的分布情况,为分析埋头弹内弹道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为埋头弹装药结构的修正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2年16期)
董彦诚,岳文龙,宿明臣,李雪松[10](2011)在《埋头弹火炮内弹道及装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埋头弹火炮内弹道发射与常规弹道发射明显不同之处是,弹丸是在点火药产生的气体推动下嵌入膛线,而且行程比较长。为使内弹道发射的稳定性提供保证对其装药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通过软件计算和试验的结果对影响内弹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弹丸嵌入过程进行研究。该装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该程序能够用来指导同类装药结构设计。(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埋头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埋头弹火炮的更优性能,基于2次点火及火药程序燃烧控制技术,建立了埋头弹固体随行装药内弹道零维模型。针对某埋头式榴弹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的初速、膛压变化规律与实测结果相吻合。在此基础上,数值分析了加载随行装药后多参数变化对埋头弹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大膛压不变的条件下,随行装药可提高炮口初速6%;随行装药量、燃速系数及点火延迟时间叁者合理优化匹配,才能实现最佳的内弹道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埋头弹论文参考文献
[1].殷杰.埋头弹火炮系统会成装甲车载火炮的主流吗?[J].坦克装甲车辆.2019
[2].钱环宇,余永刚.埋头弹随行装药内弹道性能的数值分析[J].弹道学报.2018
[3].黄岚,韩晓明,李强,贾彦飞.埋头弹火炮活动药室密封装置的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7
[4].王加刚,余永刚,周良梁.埋头弹火炮高效低危害炮口制退器的实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7
[5].王加刚,余永刚,郭飞,周良梁.多参数变化对埋头弹火炮内弹道性能的影响[J].弹道学报.2015
[6].佟凯,李强.新型埋头弹火炮自动机结构设计与仿真[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
[7].双金.美国陆军继续研制轻型埋头弹武器[J].轻兵器.2014
[8].李炜.埋头弹火炮内弹道优化设计及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12
[9].宋斌.埋头弹内弹道过程分段建模方法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
[10].董彦诚,岳文龙,宿明臣,李雪松.埋头弹火炮内弹道及装药分析[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