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铈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铈氧化物,土壤,砷,稳定化
铈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林龙勇,阎秀兰,杨硕[1](2019)在《铁铈氧化物对土壤As(Ⅴ)和P的稳定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铁铈氧化物(Fe-Ce,FC)为研究对象,评估其对中国3种典型砷(As)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效果,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能散X线分析仪(SEM-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光谱学技术探索FC对As(Ⅴ)的微观吸附特征.结果表明,FC能使土壤毒性浸出As含量显着降低84. 1%~98. 3%,且在碱性土壤中表现出较强的高p H适应性,能显着增加吸附态As(F1+F2)向水合铁铝氧化物结合态(F3+F4)的稳定化. FC能使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效态P含量显着下降47. 13%~60. 32%,不仅能缓解P竞争土壤As(Ⅴ)吸附位点,而且能有效预防周边水体的面源污染.通过SEM-EDS和XPS分析,发现As(Ⅴ)吸附产物表面均检测到Fe、Ce和As这3种元素,且As主要吸附于Fe原子表面. FC在我国土壤砷污染稳定化修复领域具有较好地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董林[2](2018)在《稀土铈氧化物在大气分子污染物催化消除中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铈氧化物由于其特殊的储-释氧性能,在环境催化材料的控制合成和大气分子污染物的吸附、吸附分解、催化消除等方面均有重要应用。本报告将介绍近年来课题组围绕氧化铈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在移动源和固定源尾气净化实际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20)
任超[3](2018)在《铈氧化物的表面结构调变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酚类作为各种制造业的原料,倘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故酚类物质的深度降解迫在眉睫。催化湿式氧化法(CWAO)是一种处理苯酚的行之有效办法。CWAO技术是借助催化剂,并在一定温度、压力和空气条件下,催化氧化分解成CO2、H2O及NO2等无害物质。在众多CWAO催化材料中,研究表明铈基氧化物中存在Ce3+/Ce4+的可逆转换,故往往显示较好的催化氧化性能。然而环保要求的日渐“苛刻”,深度净化势在必行。为此,本论文通过铈基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结构设计,并系统研究铈基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氧化苯酚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以期进一步提高铈基催化材料的催化氧化性能。CeO2微观形貌结构的调变及其催化性能研究。基于一步水热法,通过调变p H、温度,成功实现了3种形貌CeO2的制备。研究表明:当在低温低浓度氢氧化钠时,可实现棒状CeO2制备;当在高温高浓度氢氧化钠时,可形成六面体的CeO2制备;在微量磷酸钠的辅助下则可实现八面体CeO2制备。TPR和N2吸附-脱附分析发现,棒状CeO2具有相对高的还原温度和相对小的比表面积,XPS分析显示棒状CeO2具有最高比例的Ce3+/Ce4+和Oads/Olatt。催化性能研究显示:棒状结构CeO2降解苯酚效率最佳,说明提高Ce3+/Ce4+和Oads/Olatt有助于提高CeO2的催化氧化性能。热处理条件对表面Ce3+/Ce4+和Oads/Olatt的影响研究。为进一步提高CeO2的表面Ce3+/Ce4+和Oads/Olatt,系统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气氛对其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低温焙烧有利于提高表面Ce3+/Ce4+和Oads/Olatt;在氩气、氮气和空气叁种气氛中,氩气气氛有利于提高表面Ce3+/Ce4+和Oads/Olatt。催化性能研究显示:低温、氩气气氛下焙烧所制备的CeO2具有最高的催化降解效率,表明热处理可以实现表面Ce3+/Ce4+和Oads/Olatt的调变和催化性能的提高。锆的引入对表面Ce3+/Ce4+和Oads/Olatt的影响研究。为进一步提高Ce3+/Ce4+和Oads/Olatt比,研究了表面负载、溶胶凝胶、共沉淀和机械研磨等四种锆的引入方式对Ce3+/Ce4+和Oads/Olatt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共沉淀法最有利于提高Ce3+/Ce4+和Oads/Olatt。在共沉淀制备中,分别考察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沉淀剂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氨水和氢氧化钠为沉淀剂时,低温有利于提高Ce3+/Ce4+和Oads/Olatt,而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时,情况则相反。催化性能研究显示:锆的引入可显着提高Ce3+/Ce4+和Oads/Olatt,尤其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的共沉淀法可有效提高Ce3+/Ce4+和Oads/Olatt比例和苯酚的催化氧化降解性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8-06-12)
郭颖,孙艳,苏伟,裴启萌,银鸿雁[4](2018)在《负载铁铈氧化物的HNO_3改性介孔炭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铁铈硝酸盐为原料,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出一系列负载铁铈氧化物的HNO3改性介孔炭(Fe-Ce/MC-HNO_3)用于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结果表明:(1)与载体HNO3改性介孔炭相比,Fe-Ce/MC-HNO_3的脱硝性能更优,且负载率为20%(质量分数)的Fe-Ce/MC-HNO_3(20%Fe-Ce/MC-HNO_3)脱硝性能最好。(2)在170~270℃低温区间时,气体流量为51.0L/h下的20%Fe-Ce/MC-HNO_3脱硝率可达83%~98%。(3)200~230℃时,20%Fe-Ce/MC-HNO_3脱硝率在60h内仍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4)当SO_2为262mg/m~3时,20%Fe-Ce/MC-HNO_3在230℃时具有良好的抗硫、脱硝性能。(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8年02期)
吴波[5](2017)在《铜锰铈氧化物VOCs催化燃烧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挥发性有机气体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可引发如光化学污染、臭氧层破坏、雾霾等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极大影响。控制VOC的催化燃烧技术由于其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得到广泛运用。VOCs催化燃烧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但目前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贵金属催化剂存在价格昂贵、资源稀缺、稳定性差等问。因此,研究开发价格低廉,活性优良的VOCs催化剂很有必要。过渡金属氧化物中铜、锰、铈的金属氧化物稳定性好、价格低廉,但其催化性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确定了包含铜、锰、铈叁种金属元素的叁个系列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测试了其VOCs催化活性,确定了其中催化性能最优的催化燃烧催化剂,并采用N2吸脱附、XRD、SEM、H2-TPR等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的结构性能变化。本文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活性组分比例、煅烧温度和空速等工艺条件对催化剂VOCs催化活性的影响,确定了锰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最优制备方案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活性组分Mn:Ce为0.3:0.7,锻烧温度为650℃。研究结果表明:(1)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形成的Mn-Ce固溶体,可能有利于催化剂催化活性的提升。(2)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表面活性组分分散更均匀、具有良好的孔道结构以及较好的氧化还原能力。(3)催化剂煅烧温度适度增加有利于催化剂的活性的提升,而煅烧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催化剂活性组分发生聚集,甚至坍塌现象,从而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根据上述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制备了铜铈系列和铜锰系列催化剂。在甲苯进口浓度为500ppm,空速为30000h-1的操作条件下,分别考察了这两个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铜铈系列催化剂中,Cu:Ce=0.3:0.7的催化剂对甲苯催化活性最好(T90=229℃)。在铜锰系列催化剂中,Cu:Mn=0.25:0.75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T90=202℃)。研究结果表明,(1)铜铈系列催化剂中,Cu-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均为介孔结构,CuO和CeO2之间存在良好的协同作用;适当比例的铜铈混合可得到活性组分分散较均匀,比表面积和孔容较高的催化剂。(2)铜锰系列催化剂中,Cu-Mn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均为介孔结构。催化剂中铜锰元素存在较强相互作用,并检测出了尖晶石结构,这可能有利于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活性的提高。本文比较了在相同条件下铜锰、铜铈、锰铈叁个系列的催化剂中结构性能最优的催化剂,比较了对甲苯和乙酸乙酯的催化活性。其中,Cu:Mn=0.25:0.75的铜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性能最优,在空速为30000h-1操作条件下,处理进口浓度为500ppm的甲苯的完全转化温度为T90为202℃,处理进口浓度为1000ppm的乙酸乙酯的完全转化温度为 T90 为 212℃。(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20)
蒋云飞[6](2017)在《锰铈氧化物臭氧催化处理苯胺废水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印染废水具有成分复杂、色度深且COD高的特点,是工业废水中较难处理的一类。苯胺作为制备染料的原材料,是印染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其去除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劣。目前国内外有大量研究围绕着如何有效降解印染废水而展开,其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在诸多水处理技术中,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法是基于化学法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因此本论文以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法为基础,以苯胺为去除目标,并分别选取了锰铈氧化物和γγ-氧化铝作为催化组分和支撑载体,使用浸渍法制备出了不同规格的催化剂。实验在臭氧产量0.8 g/h、处理水量2.5 L、苯胺初始浓度30 mg/L的室温条件下进行,对锰铈浸渍摩尔比、硝酸锰浸渍浓度和催化剂投加量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探索制备过程中控制因素变化对苯胺去除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最佳锰铈浸渍摩尔比和最佳硝酸锰浸渍浓度分别为3:1和1.0 mol/L,其中效果最好的一组催化剂相对于空白实验提高了苯胺去除率11%。结合考虑到催化剂利用率和苯胺去除率,认为当苯胺废水处理量为2.5 L时,最佳催化剂投加量为100 g。通过对正交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叁个因素影响苯胺去除率的主次顺序为:锰铈浸渍摩尔比>硝酸锰浸渍浓度>催化剂投加量。(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7-01-01)
袁增[7](2016)在《铈氧化物催化臭氧化降解双酚A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酚A(双酚基丙烷)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一种难自然降解的内分泌干扰物质,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将通过天然激素的干扰对生物和人体造成危害。论文用臭氧化气体为氧化介质开展去除废水中双酚A研究,在单独臭氧化反应降解双酚A效能研究的基础上,以负载型铈氧化物为催化剂,研究了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双酚A的工艺条件,结合氧化铈催化剂的特性表征探讨了其催化臭氧作用机理,通过中间产物的表征分析推测了双酚A催化臭氧化的降解历程。结果表明:在单独臭氧化过程中,双酚A废水的TOC去除率与反应pH和臭氧投加量成正相关且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pH为11时,其TOC去除率为65.4%比pH为2的条件下提高了25.6%;臭氧投加量为40 mg/L时,其TOC去除率为73.4%,较10 mg/L的臭氧投加量提高了31.1%,臭氧投加量比例增大并不能使TOC去除率同比例增加;不同初始双酚A浓度与TOC去除率呈负相关,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双酚A初始浓度为80,mg/L时,其TOC去除率仅有30.2%;温度为20℃时,其TOC去除率分别较40和50℃提高29.1%和34.8%。研究考察了4种无机阴离子对单独臭氧化降解双酚A废水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NO3-<Cl-<HPO42-<CO32-。最优工艺条件下,单独臭氧化降解双酚A废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其TOC去除率和拟合方程分别为:64.1%,Y=-0.015X-0.082(R2=0.9816)。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铈氧化物,分别用SEM、EDS、FT-IR及XRD等手段进行特性表征,结果显示Ce元素以CeO2的形式负载于A1203上。不同因素对于CeO2/Al2O3催化臭氧化降解双酚A的影响行为与单独臭氧化一致, CeO2/Al2O3催化臭氧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双酚A废水的TOC去除率和反应速率常数均高于单独臭氧化体系。催化剂的加入会在短时间内提高TOC去除率,在最佳条件下,反应10 min后,其TOC去除率相对于单独臭氧化提高了35.4%,另外催化剂在使用十次后其晶相未改变且TOC去除效果稳定。CeO2/Al2O3催化臭氧化降解双酚A废水遵循羟基自由基反应机理,CeO2的表面带负电,发生了水合羟基化过程;催化剂的表面羟基是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臭氧分子、羟基自由基以及双酚A分子在其活性位点进行氧化反应;催化剂的加入会促进水中臭氧的衰减,其臭氧利用率提升。GC-MS分析结果推测·OH最先将双酚A的C-C键和O-H键进行破坏,形成单环状的苯系物,进而将其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酮类及醛类物质;臭氧分子在CeO2表面的吸附能说明臭氧分子在CeO2表面的吸附是化学吸附且吸附过程中并未发生分解。因此,研究认为CeO2/Al2O3催化臭氧化降解双酚A主要是通过有机分子和臭氧吸附于催化剂的表面,CeO2催化臭氧分解引发自由基链式反应,在其表面和水相中形成氧化自由基物种和·OH等物质,进而去除水中双酚A分子。(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6-06-01)
周真巡[8](2016)在《铈氧化物团簇与小分子反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金属氧化物是一类使用广泛的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由于催化剂表面的复杂性,人们对表面催化反应机理的认识仍不是很清楚。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气相团簇与小分子的反应活性,可以帮助人们从分子水平上理解非均相催化表面反应机理,这对合理设计性能更优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论文针对稀土金属氧化物中的铈氧团簇阳离子活化S-O和H-H键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铈氧团簇阳离子(CeO_2)_(1-3)~+与SO_2反应活性的研究结合飞行时间质谱实验与DFT计算对(CeO_2)_(1-3)~+与SO_2反应活性进行研究,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1)CeO_2+的反应体系中观察到了分子吸附(MA)现象,而在(CeO_2)2,3+反应体系中存在氧原子转移(OAT)现象;2)SO_2发生氧化与Ce–O键具有极强的吸氧能力及铈氧化物团簇能储存和释放氧原子有关;3)首次报道了在热碰撞的条件下SO_2被金属氧化物团簇离子Ce_2O_4~+和Ce3O6+氧化生成SO3。(2)含金的闭壳层铈氧团簇阳离子AuCe_2O_4~+室温活化H-H键在AuCe_2O_4~+和Ce_2O_4~+活化H2的实验中,我们发现Ce_2O_4~+阳离子对H2是惰性的,而含金的闭壳层铈氧团簇阳离子(AuCe_2O_4~+)对H2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这表明金能够显着提高金属氧化物团簇活化H2的能力。DFT计算结果表明带正电的Au原子是吸附H2的活性位点,在分离的Au+与O_2-离子对的协同作用下,H-H键异裂活化。本气相研究与文献中报道的凝聚相研究具有很好的关联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H2在铈氧化物担载的金催化剂上的活化机理。(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5-20)
张光学,周安琪,范海燕,王进卿,池作和[9](2016)在《铁铈氧化物催化剂脱硝性能及抗碱金属盐中毒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eO_2-Fe_2O_3/TiO_2脱硝催化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对不同铈钛摩尔比催化剂脱硝效率的影响,以及负载10%CeO_2和3%Fe2O_3的催化剂的抗硫性能和抗钾、钠碱金属盐中毒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eO_2-Fe_2O_3/TiO_2催化剂最佳反应温度为350℃;铁铈氧化物催化剂的最佳组分配比为CeO_2摩尔分数10%,Fe_2O_3摩尔分数3%,NO脱除率可达95.65%;10%-3%CeO_2-Fe_2O_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硫性能;钾、钠碱金属盐对催化剂均有一定的毒化作用,但未对催化活性成分的晶相产生影响,只是削弱了活性成分与载体间的相互结合作用,且钾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大于钠盐;钾、钠碱金属盐使催化剂中毒失活可能是由于催化剂NH3吸附能力下降,吸附量减少。(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6年01期)
张光学,周安琪,范海燕,王进卿,池作和[10](2015)在《铁铈氧化物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e O2-Fe2O3/Ti O2催化剂,研究了Ce O2负载量对其选择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中效果最好的催化剂按照同样组分配比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进行比较。采用BET、XRD、SEM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浸渍法制备的负载10%Ce O2、3%Fe2O3的催化剂脱硝效率最优,最高可达96.65%。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效率更优,最高为99.36%。结果表明,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10%-3%Ce O2-Fe2O3/Ti O2催化剂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活性成分分散度好、储氧能力强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铈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稀土铈氧化物由于其特殊的储-释氧性能,在环境催化材料的控制合成和大气分子污染物的吸附、吸附分解、催化消除等方面均有重要应用。本报告将介绍近年来课题组围绕氧化铈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其在移动源和固定源尾气净化实际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铈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林龙勇,阎秀兰,杨硕.铁铈氧化物对土壤As(Ⅴ)和P的稳定化效果[J].环境科学.2019
[2].董林.稀土铈氧化物在大气分子污染物催化消除中的基础及应用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3].任超.铈氧化物的表面结构调变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8
[4].郭颖,孙艳,苏伟,裴启萌,银鸿雁.负载铁铈氧化物的HNO_3改性介孔炭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8
[5].吴波.铜锰铈氧化物VOCs催化燃烧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6].蒋云飞.锰铈氧化物臭氧催化处理苯胺废水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7].袁增.铈氧化物催化臭氧化降解双酚A废水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
[8].周真巡.铈氧化物团簇与小分子反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9].张光学,周安琪,范海燕,王进卿,池作和.铁铈氧化物催化剂脱硝性能及抗碱金属盐中毒性能研究[J].热力发电.2016
[10].张光学,周安琪,范海燕,王进卿,池作和.铁铈氧化物SCR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J].燃料化学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