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莲花山花儿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莲花山花儿,歌唱语言,韵律
莲花山花儿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霞[1](2018)在《莲花山“花儿”唱词的语言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莲花山"花儿"是甘肃地区民歌"洮岷花儿"的一个分支。莲花山花儿曲令稀少、曲调简洁,但其唱词朴素自然、诙谐生动,勾勒出人民群众一幅幅真实的生活画面,深刻表达了人民群众豪放、洒脱、直率的性格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并赋予了花儿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3期)
刘梦涵[2](2018)在《莲花山“花儿”的艺术特征与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儿"作为西北民歌的一种,在西北地区广为流传。近年来,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也加剧了"花儿"传承的窘迫境遇。论文将通过深入挖掘莲花山"花儿"的艺术价值,将莲花山"花儿"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下去,同时提升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并探寻"花儿"在当代的传承保护路径。(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07期)
张海霞[3](2018)在《扎根心灵的“花海奇葩”——莲花山花儿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莲花山花儿是甘肃境内最古老的民歌之一,是中国传统民歌艺术花海中的一朵奇葩,深深扎根于我们民族、民众的土壤之中,是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瑰宝。莲花山花儿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延续着历史的文脉,具有宝贵的文化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国内外学者誉为"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书"。(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07期)
张燕[4](2017)在《关于文化传承主流下莲花山花儿的音乐形态特征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莲花山花儿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曲调,主要起源于吐蕃地区,受到吐蕃文化的重要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沉淀,这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曲调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音乐形态特征,成为传唱在洮河中、上游地区,汉、藏、回、土等民族群众中的一种汉族山歌。本文从当前的文化传承主流情况下对莲花山花儿的音乐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探究,将其特征主要归纳为:地域性;独特性;情感性和娱乐性四个方面。(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7年13期)
孔庆浩[5](2017)在《第叁届莲花山花儿会考察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莲花山"花儿会"每年一度,是一种自发性很强的民间歌唱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如期举行,从其历史发展,会场设置,活动程序等几个方面展现出花儿艺术的独特魅力。另外,经过多年的努力,莲花山花儿的传承与保护建立起非常稳定、可靠、科学的发展机制和体系,基本实现莲花山花儿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有效的促进了花儿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7年12期)
孔庆浩[6](2017)在《莲花山花儿及其艺术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莲花山花儿是"中国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洮岷花儿的北路花儿,由"令"和歌词两部分组成,莲花山花儿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歌词上,其次才是音乐,它的演唱与旋律、歌词与套数以及串班长与其他花儿差别明显。(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14期)
曹国梁[7](2017)在《第七届“莲花山花儿会”花儿大奖赛活动侧记》一文中研究指出莲花山花儿会是甘肃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我国世界级非物质物化遗产之"中国花儿"传承和保护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如期举行,千百年来花儿会一直是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民歌盛会。花儿会由原来的莲花山、王家沟门、紫松山叁个会场,发展至今天又增加了足古川、枉子沟门、萨巴寺、戚家庵、斜角滩等花儿会场。(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7年13期)
孔庆浩[8](2017)在《第叁届莲花山花儿会考察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莲花山花儿会是甘肃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我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花儿"传承和保护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如期举行。花儿会由莲花山、王家沟门、紫松山、足古川、枉子沟门、萨巴寺、戚家庵、斜角滩等花儿会场。具有四个基本点:一是惊人的即兴创作速度;二是严格的演唱韵律;叁是浓郁的乡土语言以及深邃的兴比含意。(本文来源于《甘肃高师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罗兰莎[9](2017)在《甘肃“洮岷花儿”的传承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儿”早被学术界冠上“西北地区诗经”的美誉。洮岷花儿顾名思义是以洮州、(现名:临潭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岷州(现名:岷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为中心。洮岷花儿在曲调上可以听出来一些西域的韵味,这是因为洮岷花儿的这个地方在很久以前是古代羌族人居住的地方。在洮岷这一带也就是洮河流域有一种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乐器叫“草咪咪”,还有一个别名叫“咪咪”,然而这个在当地流行的吹奏乐器“草咪咪”就是古代羌族人民在抒发情感、陶冶情操时吹奏的“羌笛”。洮岷花儿地处我国宽广美丽的西北高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所以花儿的音色格外的嘹亮、高亢、因为要把花儿唱给对面山上的人听,所以花儿还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花儿”歌词内容即兴演唱,看见啥唱啥,想到啥唱啥,故事叙事性强、幽默风趣、每一句或者没两句都有押韵词。到每年的“花儿会”时,花儿歌手在游山的时候一边打着花伞,手里摇着彩扇,边走边长,颇有一番风味。“花儿”还可以称作“少年”,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是一种独特唱腔高腔山歌,“花儿”常常以园子里花朵作为比喻,也是大多数俊男靓女在对唱或演唱时对对方的一种爱称的表达。男方将女方一般比喻为牡丹,女方将男方比喻为肉肉、憨憨的肉肉,等等。所以说“花儿”以表达爱情为主。甘肃“花儿”(河州花儿、洮岷花儿)虽然属于民歌的范畴,但是它不同于其他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其形成的原因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环境是紧密相连的,“花儿会”则是花儿演唱和传播的主要途径。花儿会是当地一种特定节日,在这一天很多当地的老百姓他们不分年长年幼、不分贫穷富贵,都会上山唱花儿,在当地属于一种大型的山歌聚会。这种聚会一般跟佛教、道教这些宗教活动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莲花山”花儿也不例外。相传,在明朝的时候,有位藏族部落的首领在朝廷中为官。只因自己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出于私心想让其子继承其官位。但他的儿子因怕进入朝廷后失去人生自由始终不肯听随父亲的意愿,所以他的父亲只好将儿子硬性押解进京。在经过莲花山时,看见莲花山层峦迭嶂,古树参天,云雾缭绕很有灵气,想着山里肯定住着菩萨,所以在离开时,心里默默的念叨说:“望菩萨保佑我此次进京诸事随我愿,若愿望达成,日后一定在这里为你重新修建佛殿并给菩萨塑上金衣”。结果事情的发展结局与小王的心愿不谋而合。此时小王心里笃定,一定是是莲花山的菩萨保佑自己才能如此顺利。小王为了报答菩萨,立刻将自己许下的愿望付诸于行动,先在莲花山顶峰修建了文殊菩萨大殿,并在峭壁石崖上开凿石梯,方便众人上山朝拜。此时的莲花山山花烂漫,山间云雾缭绕,风景甚是怡人。所以每年的六月初一到初叁,是莲花山的拜佛讲经日,六月初六则是有名的“花儿会”。(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6)
王汇涓[10](2017)在《莲花山“花儿”与歌手保护及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莲花山"花儿",是西北各民族传唱的山歌,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情感与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实用价值。本文从莲花山"花儿"概述、莲花山"花儿"的特点、莲花山"花儿"歌手的传承对策入手,探索莲花山"花儿"歌手的保护和传承途径。(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7年05期)
莲花山花儿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花儿"作为西北民歌的一种,在西北地区广为流传。近年来,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也加剧了"花儿"传承的窘迫境遇。论文将通过深入挖掘莲花山"花儿"的艺术价值,将莲花山"花儿"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下去,同时提升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并探寻"花儿"在当代的传承保护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莲花山花儿会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霞.莲花山“花儿”唱词的语言特征分析[J].戏剧之家.2018
[2].刘梦涵.莲花山“花儿”的艺术特征与传承研究[J].黄河之声.2018
[3].张海霞.扎根心灵的“花海奇葩”——莲花山花儿探析[J].北方音乐.2018
[4].张燕.关于文化传承主流下莲花山花儿的音乐形态特征探究[J].黄河之声.2017
[5].孔庆浩.第叁届莲花山花儿会考察纪实[J].黄河之声.2017
[6].孔庆浩.莲花山花儿及其艺术形态[J].北方音乐.2017
[7].曹国梁.第七届“莲花山花儿会”花儿大奖赛活动侧记[J].艺术评鉴.2017
[8].孔庆浩.第叁届莲花山花儿会考察纪实[J].甘肃高师学报.2017
[9].罗兰莎.甘肃“洮岷花儿”的传承与保护[D].山西师范大学.2017
[10].王汇涓.莲花山“花儿”与歌手保护及传承研究[J].通俗歌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