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肠麻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早期口服营养,术后肠麻痹,肥大细胞-神经轴,TRPA1
早期肠麻痹论文文献综述
孙大力[1](2018)在《早期口服营养改善术后肠麻痹的临床和神经免疫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术后肠麻痹常发生在腹部大手术后,可导致感染并发症出现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的医疗费用。目前认为它的发生是一个神经调节和炎症反应交互作用的过程。早期口服营养被临床推荐作为减少术后肠麻痹的措施之一,更多的研究认为早期肠内营养(包括早期口服营养)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改善术后肠麻痹,仅有少数的研究关注了进食过程和食物本身的神经刺激后口服营养对术后肠麻痹的作用,但因这些研究的方案存在不足,使之无法评价改善神经调节后进行早期口服营养对术后肠麻痹的作用。同时,在术后肠麻痹中肥大细胞-神经轴被认为是神经调节和炎症反应交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有研究提示存在神经细胞内的瞬时感受器电位锚蛋白-1(activat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和胆囊收缩素1 受体(Cholecystokinin-1 receptor,CCK1-R)可能参与了肥大细胞-神经轴的调控,但早期口服营养是否通过这一途径发挥作用以及TRPA1和CCK1-R是否参与肥大细胞-神经轴调控尚不清楚。本课题第一部分通过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增强神经刺激的早期口服营养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7天内术后肠麻痹发生率、口服营养成功率和感染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发现,增加神经刺激后启动早期口服营养方案有助于改善术后肠麻痹和提高口服营养成功率,倾向于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为进一步说明早期口服营养通过肥大细胞-神经轴改善术后肠麻痹,本课题第二部分通过建立肠麻痹鼠模型,随机分成TRPA1抑制剂+早期口服营养组、早期口服营养组、肠麻痹组和假手术组进行干预,检测干预后6h,比较各组的来自神经细胞的TRPA1、CCK1-R的mRNA和蛋白表达、肥大细胞功能和肠道运输能力,结果发现肠麻痹时存在肥大细胞激活和脱颗粒,早期口服营养对其有改善作用;TRPA1参与了肠麻痹的发生,早期口服营养可上调结肠组织和背根神经节内TRPA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结肠平滑肌内CCK1-RmRNA表达;TRPA1见减少肥大细胞的激活,TRPA1抑制剂可上调CCK1-R的mRNA表达和门静脉血中的浓度;早期口服营养通过TRPA1和CCK1-R调节肥大细胞-神经轴改善术后肠麻痹。为进一步在细胞水平验证肥大细胞-神经细胞间的crosstalk,同时探讨TRPA1、CCK1-R在肥大细胞-神经细胞的crosstalk中的关系,首次采用了肥大细胞-神经细胞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之后在共培养体系相应细胞中给予TRPA1、CCK1-R和肥大细胞的增强剂和抑制剂干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证实了TRPA1、CCK1-R参与了神经细胞和肥大细胞crosstalk,TRPA1通过调节CCK1-R影响肥大细胞功能,是TRPA1调控肥大细胞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9-01)
檀心广,梁晓华,李凌青[2](2015)在《用早期肠内营养与生大黄灌肠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肠麻痹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与生大黄灌肠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15例患者。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C组患者在采取B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生大黄进行灌肠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腹胀、腹痛缓解的时间较短,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患者、B组患者相比,C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腹胀缓解的时间较短,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进行治疗后,B组患者与C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相比较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A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在采取早期肠内营养疗法的基础上应用生大黄进行灌肠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促进其肠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腹胀、腹痛的症状,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5年23期)
罗雁,赵艺,兰宇静[3](2015)在《开胸顺气胶囊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后早期肠麻痹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开胸顺气胶囊对妇科手术后早期肠麻痹(胃肠气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妇科手术后引起早期肠麻痹症状(胃肠气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开胸顺气胶囊,术后6 h服用3粒,术后18 h服用3粒;对照组50例口服曲美布汀,术后6 h服用3片,术后18 h服用3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下腹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胸顺气胶囊治疗妇科手术后引起早期肠麻痹症状(胃肠气滞症)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5年06期)
郝良为,郑京玉,石凌力,李珊,寇淋[4](2014)在《通腑汤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肠麻痹通下作用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通腑汤口服及灌肠不同用药途径治疗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后早期肠麻痹(肠痹病气滞证)有效性的临床研究疗效。方法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后早期肠麻痹的120例患者,分别给予通腑汤口服组60例、肛肠给药60例,观察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试验组肛肠给药组患者首次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明显提前口服组。讨论通腑汤肛肠给药对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的患者促进肛门排便排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4年14期)
王永丽,李军[5](2013)在《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早期肠麻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厚朴排气合剂对早期肠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433名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后早期肠麻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厚朴排气合剂,对照组使用四磨汤口服液。采用疗效指数及多项横向比较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厚朴排气合剂在治疗早期肠麻痹方面有显着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3年17期)
李银武,闫宸,孟凡一[6](2012)在《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后早期肠麻痹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后早期肠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本病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针刺组、针药组和对照组各32例。针刺组选用常规腧穴针刺治疗,针药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口服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片治疗。24h后记录观察疗效。结果 3种治疗方法均能显着改善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后早期肠麻痹患者的中医症候及体征(P<0.01);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优于单纯针刺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口服厚朴排气合剂能改善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后早期肠麻痹患者中医症候及体征,促进患者排气,有效消除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病痛。(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2年29期)
王广,田明,陈振宙,李乃卿[7](2012)在《厚朴排气合剂治疗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后早期肠麻痹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厚朴排气合剂对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后早期肠麻痹(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将腹部非胃肠吻合手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厚朴排气合剂组)327例和对照组(西沙必利片组)108例,对临床总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术后肛门排气情况、腹部胀满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94.5%,对照组为86.2%;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86.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肛门排气平均起效时间:治疗组13.98±4.79,对照组17.64±4.72;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腹部胀满消失平均起效时间:治疗组14.64±5.32,对照组17.57±4.83,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可使术后早期肠麻痹患者的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提前,中医证候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术后早期肠麻痹疗效确切,优于西药西沙比利。(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05-25)
侯清[8](2012)在《通腑汤治疗腹部术后早期肠麻痹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麻痹性肠梗阻(paralytic ileus, PI)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动力性肠梗阻,是因各种神经的、激素的和代谢的因素共同影响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及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导致肠管扩张蠕动消失不能将肠内容物有效转运,并且无肠管梗阻证据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多见于腹部手术后,与创伤、麻醉、手术操作、血液或脓肿刺激腹膜等有关。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通腑汤口服和灌肠两种不同途径治疗腹部术后早期肠麻痹的有效性,供临床应用选择更有效的用药途径。方法:对近两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腹部手术病例进行筛选,符合条件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患者予以通腑汤灌肠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予以通腑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比较两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表。结果:本临床观察对于治疗组28例使用通腑汤肛门滴注,对照组28例使用通腑汤口服,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两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亦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因此通腑汤经肛肠用药疗效优于经口服用药。并且治疗组能够早期进行,安全可靠。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肠麻痹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其中肛肠用药其特点决定这其优越性,本研究证实了经肛肠滴注中药“通腑汤”能够达到快速恢复胃肠道运动功能,对腹部术后早期肠麻痹有显着疗效。(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5-01)
高志荣,余良英,曹明华,冯佳燕,林旭红[9](2011)在《早期术后肠麻痹小鼠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测早期术后肠麻痹小鼠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变化,探讨早期术后肠麻痹的发生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通过经典小肠操作方法建立术后肠麻痹和假手术对照组的模型。术后3 h,进行离体细胞外多元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记录(n=6)。结果:术后肠麻痹时小鼠离体小肠收缩的振幅明显减少(P<0.05)。假手术对照组浆膜外给予5-羟色胺(5-HT)刺激,肠系膜传入神经电位活动明显高于术后肠麻痹组;在低压力扩张(肠腔压力为10-20 mmHg和20-30 mmHg)时,假手术对照组小肠传入神经放电明显高于术后肠麻痹组。结论:早期术后肠麻痹时肠道运动明显受抑,小肠肠系膜传入神经对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后者可能参与早期术后肠麻痹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1年07期)
卢杰夫,黎波,彭卓嵛,梁雪,何慧[10](2011)在《早期空肠内营养联合中药肠内滴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麻痹的改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早期空肠内营养联合中药加味大承气颗粒肠内滴注治疗对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麻痹的作用,探索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途径.方法:3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3组分别进行全胃肠外营养(PN组)、早期肠内营养(EN组)、肠内营养+中药大承气颗粒(EN+中药组)肠内滴注,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肠鸣音出现、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并动态监测血淀粉酶、高敏C反应蛋白(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EN组、EN+中药组患者经治疗后腹痛腹胀症状均缓解或消失,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PN组12例中,有2例腹胀、肠麻痹持续加重,其中1例出现腹腔隔室综合征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EN组、EN+中药组在腹胀(d)、腹痛缓解时间(d)以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均优于PN组(4.22±0.94,3.02±0.75vs5.72±1.55;4.66±1.14,3.14±0.62vs6.81±1.81;3.42±0.82,3.21±0.88vs6.04±1.67,均P<0.05),其中EN+中药组腹胀(d)、腹痛缓解时间(d)优于EN组(3.02±0.75vs4.22±0.94;3.14±0.62vs4.66±1.14,均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EN组与中药组无明显差异.治疗第5天后EN+中药组血清淀粉酶(U/L)较其他两组下降更加明显(92.30±19.43vs164.35±32.10,242.35±46.20,均P<0.05);叁组患者TNF-α、CRP水平均随时间而呈下降趋势,EN+中药组TNF-α(μg/L)在第5、9天下降与PN组有明显差异(1.88±0.17vs2.64±0.21,1.05±0.12vs1.98±0.16,均P<0.05),但与EN组相比无明显差异.EN+中药组CRP(mg/L)在第5、9天下降与PN组、EN组均有明显差异(24.30±12.53vs62.64±28.55,42.10±25.12;10.24±4.06vs24.98±7.14,21.01±6.46,均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加味大承气颗粒经空肠内滴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明显降低血淀粉酶及血浆TNF-α、CRP水平,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减轻中毒性肠麻痹,防止肠道功能的衰竭,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早期肠麻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与生大黄灌肠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15例患者。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C组患者在采取B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生大黄进行灌肠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腹胀、腹痛缓解的时间较短,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患者、B组患者相比,C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腹胀缓解的时间较短,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进行治疗后,B组患者与C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相比较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A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肠麻痹患者在采取早期肠内营养疗法的基础上应用生大黄进行灌肠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促进其肠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腹胀、腹痛的症状,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肠麻痹论文参考文献
[1].孙大力.早期口服营养改善术后肠麻痹的临床和神经免疫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
[2].檀心广,梁晓华,李凌青.用早期肠内营养与生大黄灌肠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肠麻痹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
[3].罗雁,赵艺,兰宇静.开胸顺气胶囊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后早期肠麻痹的临床观察[J].中草药.2015
[4].郝良为,郑京玉,石凌力,李珊,寇淋.通腑汤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肠麻痹通下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
[5].王永丽,李军.厚朴排气合剂治疗早期肠麻痹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
[6].李银武,闫宸,孟凡一.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后早期肠麻痹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
[7].王广,田明,陈振宙,李乃卿.厚朴排气合剂治疗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后早期肠麻痹的临床疗效研究[C].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2012
[8].侯清.通腑汤治疗腹部术后早期肠麻痹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9].高志荣,余良英,曹明华,冯佳燕,林旭红.早期术后肠麻痹小鼠肠系膜传入神经电活动的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
[10].卢杰夫,黎波,彭卓嵛,梁雪,何慧.早期空肠内营养联合中药肠内滴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麻痹的改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