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数学课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韩冰冰[1](2021)在《基于学生实际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文中研究说明数学课属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近年来,由于高职教育招生来源的多元化,使得高职学生层次呈现多样化,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致使高职数学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据此阐述了高职数学课存在的必要性,分析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提出具体改革办法。
姜忠艳[2](2020)在《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A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数学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中职数学教育要兼顾升学与就业双重要求,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终生发展的需要,也要与专业联系,为专业课教学服务,促进就业。然而,目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脱节,数学教学中没有涉及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学生认为数学课对专业学习没有帮助,对数学课缺乏学习动力;数学教学方式传统,学生缺乏兴趣,数学成绩不理想,对于专业课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学生没有掌握,虽然学过但不会应用。也就是说,数学作为基础课,没有起到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因此,本文研究如何在更好的服务专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数学教学有重要意义。第一,利用文献分析法对中职数学为专业服务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掌握课题研究现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对A中职学校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掌握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发展的现状,根据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素质滞后、数学与企业需求脱节、数学教材不合适和数学教学改革不到位。第三,根据A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现状提出改革实践方案,从掌握用人单位等相关主体的需求,到根据各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改革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中职数学专业评价的制度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第四,根据改革思路,结合园林专业和农业机械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案例进行详细设计。每个专业给出两个教学案例,主要是从专业情境引入、让学生动手测量获取数据、教学生使用几何画板作图、用Excel计算、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等。第五,以园林技术专业两个班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数学成绩和学习态度量表数据,发现该教学方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学习成绩。本文的创新点是:尝试构建了A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发展的改革实践基本方案,并系统的从园林专业、农业机械专业需求出发,设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开展实验教学,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石会芳[3](2020)在《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探索》文中指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而高职数学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是符合高校教育理念的.本文阐述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的意义,并分析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的探索,提出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的思路,希望以此改善高职数学课的人才培养途径.
闫超[4](2020)在《中职机电专业《立体几何》教学改革研究 ——以石家庄市某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立体几何》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复杂性,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将本课程与各专业学生的职业背景结合起来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服务,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服务学生专业学习目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为范例,从教学对象的职业面向出发,研读了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数学》教学大纲及教材”等文献资料,从中找出与《立体几何》课程的结合点和应用点;进行了“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通过教师访谈提炼出了“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方案”;通过学生问卷方式,获取了对《立体几何》课程的意见;得出中职机电专业《立体几何》课程教学现状:数学课的教学强调学科体系,致使《立体几何》课程的开设学期滞后、教学内容未能体现专业特色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中职机电专业《立体几何》课程改革整体设计”方案。以机电专业的专业岗位工作实境引领,知识“必须、够用”作为《立体几何》课程改革整体设计原则,以《立体几何》课程中的“几何作图”、“投影”、“视图与三视图”和“空间直角坐标系”等内容为切入点,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提出了“前移《立体几何》开设学期,调整《立体几何》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策略,及“将工作过程领域实境转化为学习领域情境”的课程课堂优化策略。抽取职业岗位的工作实境案例,编制了适应课堂教学的中职机电专业《立体几何》课程,并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为教学设计案例(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分析)进行展示。经过机电专业两个平行班的改革对比教学实验,得出了进行《立体几何》改革有助于机电专业课学习的结论。
潘成玉[5](2020)在《中职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职教学中,采用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目前在中职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中,以理论阐述为主,多是阐述融合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数学课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帮助,或是为中职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提教学供方法和评价方式,形成一定的模式,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定性描述居多,而具体进行教学实践,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实践结论的研究较少,根据这样的问题,对融合教学模式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为完善此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研究,分析数学课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现状,并通过调查法对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阶段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得出适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观察与案例分析研究方法综合分析研究融合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对融合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本研究以中职数学职业基础模块为依托,结合适当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融合教学模式研究,采用调查、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融合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确定了融合教学的模式,结合案例得出融合教学对学生的数学与专业课程学习和综合能力提升起到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旨在于,通过融合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课程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案例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总结融合教学的优势、不足和需要注意的教学事项,为以后采用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师和对此类教学模式继续进行研究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石会芳,黄江[6](2020)在《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在其职业教育的一种创造性运用。该教学方法适合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有效改善了高职数学传统教学模式"教与学"脱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信心等问题。文章阐述了高职数学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并分析了该课程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数学课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应用效果评估,提出高职数学课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框架,希望以此提升高职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王婷[7](2018)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碎片化教学资源的质量评价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成为世界各国制定相关教育政策的关键点,同时也成为我国优化教育结构的重点之一,而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与普及,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学资源呈现出碎片化、娱乐化、浅读化等诸多特点。如何整合碎片化的教学资源提升中职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学习效率,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人才是研究的重要的课题。但是,由于在现实中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何从海量数据中寻找有用的资源却是有效整合与运用碎片化资源的前提。基于此,本文拟以中职数学为例,探讨该课程的教学碎片化资源的质量评价问题。具体而言,本文在梳理现阶段有关中职数学碎片化教学资源研究的基础上,实证调查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的运用情况,针对教师与学生设计两份问卷,分别调查教师与学生对中职数学教学以及碎片化教学资源的态度、运用于效率情况,发现师生对运用碎片化教学资源持积极态度,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师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碎片化教学资源,更多的是从教材中获取,也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师生认为网络搜索更为有效,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有用资料。随后,通过调查结果,进一步剖析教师与学生在运用碎片化教学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碎片化教学资源的知识覆盖面狭窄,学习缺乏系统性,缺乏质量评价标准,筛选难度较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原则,提出构建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信息内容、编排与设计、易用性能和引用情况四个层面共19个指标建立模糊层次评价模型,评价中职数学碎片化资源的质量水平,并以“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概念”这一知识点的碎片化资源为例,基于FAHP模型对该资源的质量水平进行评估,帮助判断该碎片化资源的有效性。最后,基于碎片化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有显着作用、运用进行质量评估后的碎片化资源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更为显着这两个研究假设,设计三个教学实验,每个教学实验存在四组样本,以验证碎片化教学资源的运用以及碎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通过实验,表明碎片化教学资源的运用以及碎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显着影响。
杨兰[8](2017)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建立能够更好的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的中职生、促进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提高和学生的成长、同时使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已纳入了职教改革的工作范畴。原有的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原体系大部分放在学校评价内,没有体现出校企(特别是企业)评价,没有把数学课堂教学和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结合,导致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而且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时间较短,评价结果得不到全面分析,反馈作用较差,没能真正落到实处。通过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教育实验、个案分析及用人单位追踪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现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所在,并在原评价基础上进行了完善:1.增加了校内的评价主体,即专业课教师,引入了校外评价,企业用人单位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2.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设计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标准。3.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使评价方法更加灵活、完备。4.评价程序系统化。5.评价实施具体化,并落到实处。让完善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让学生会学、能学、乐学,让教师教学轻松、愉快。为使完善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高效地发挥评价作用,笔者从所在学校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试行中总结了几条提升策略,主要有:1.建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监控体系。2.及时总结评价。3.制定简便可行的评价方法。4.坚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5.强化企业评价意识,以促进教学。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教师、学校及职教中心,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给予大力的支持。
陈海军[9](2016)在《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里主要就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做"合一模式下实施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优势、本模式下教学内容、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本模式实施的案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高职本专业的数学课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
张永杰[10](2016)在《高职数学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将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发展,未来一定会构建新的职业教育体系。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高职生期待拥有继续学习、多次就业、创新与创造等多种能力,这就要求他们在校期间要加强学习数学类课程。从一线教学实践出发,指出了在当前数学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最后提出在新的职业教育体系中数学类课程应做出相应的变革,包括数学课应划归为专业基础课、数学课要施行全地区通考、要取消数学课学分分级制、高职数学教师也应开展学术研究等。
二、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数学课教学改革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数学课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学生实际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
二、高职数学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
三、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
四、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想 |
(一)数学课程的有效性 |
(二)数学课程的实用性 |
(三)数学课程的服务性 |
(四)数学课程的思想性 |
五、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四个改变 |
(一)由“高等数学”变成“实用数学” |
(二)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选择” |
(三)由“平行位置”变成“从属位置” |
(四)由“讲练结合”变成“故事育人” |
(2)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A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中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1.1.2 中职数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2.1 研究的内容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 |
1.3.1 研究的计划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职业教育 |
2.1.2 中等职业教育 |
2.1.3 中职数学 |
2.1.4 中职数学教学 |
2.1.5 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发展的内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1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方式 |
2.2.2 中职数学应用性研究 |
2.2.3 国外研究对本课题的启示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中职数学教学研究现状 |
2.3.2 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研究现状 |
2.3.3 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发展研究现状 |
2.3.4 研究述评 |
2.4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目的 |
3.2 研究的方法 |
3.2.1 .文献分析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实验研究法 |
3.3 研究的对象 |
3.3.1 研究的学校 |
3.3.2 问卷调查的对象 |
3.3.3 访谈调查的对象 |
3.3.4 实验研究的对象 |
3.4 研究工具的说明 |
3.4.1 调查问卷的目的及内容说明 |
3.4.2 教师访谈目的及内容说明 |
3.4.3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3.5 研究伦理 |
第4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4.1 建构主义理论 |
4.1.1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
4.1.2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
4.2 情境认知理论 |
4.2.1 情境教学法 |
4.2.2 情境认知理论的数学学习观 |
4.3 多元智能理论 |
4.3.1 多元智能理论结构 |
4.3.2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 |
4.4 研究理论对研究的启示 |
第5章 A中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
5.1 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基本现状 |
5.1.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5.1.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5.1.3 访谈结果 |
5.2 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5.2.1 教学内容不科学 |
5.2.2 教学手段落后 |
5.2.3 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 |
5.3 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
5.3.1 教师素质滞后 |
5.3.2 数学与企业需求脱节 |
5.3.3 数学教材没有针对性 |
5.3.4 数学教学改革不到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A中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究 |
6.1 A中数学教学改革现状及改革思路 |
6.1.1 A中数学教学改革现状 |
6.1.2 A中数学教学改革思路 |
6.2 A中数学教学服务专业教学实践 |
6.2.1 把握相关主体对于中职数学服务专业发展的需求 |
6.2.2 根据各专业所需数学知识改革课程内容 |
6.2.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
6.2.4 优化中职数学专业化的评价制度 |
6.3 园林技术专业数学教学改革设计案例 |
6.3.1 专业学习对数学知识与能力的需求 |
6.3.2 课程目标设计 |
6.3.3 教学单元设计 |
6.3.4 教学方法与手段 |
6.3.5 教学案例设计——用Excel求标准差 |
6.3.6 教学案例设计——花坛设计项目 |
6.4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数学教学改革设计案例 |
6.4.1 专业学习对数学知识与能力的需求 |
6.4.2 教学案例设计——逻辑关系判断发动机故障 |
6.4.3 教学案例设计——测算体积求六角螺帽的质量 |
6.6 A中数学教学服务专业的实践成效 |
6.6.0 对照班、实验班基本情况分析 |
6.6.1 学习成绩前后测 |
6.6.2 学习态度前后测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总结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发展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B 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相关性调查(教师) |
附录C 访谈提纲 |
附录D 中职数学学习态度量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的意义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面临的问题 |
1.将“工匠精神”融入数学课程的研究较欠缺 |
2.高职数学教师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尚浅 |
3.高职数学教材侧重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4.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较为注重教学实践 |
四、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的探索 |
1.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
2.研究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是实现新时代高职数学课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3.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是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
4.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是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需要 |
(4)中职机电专业《立体几何》教学改革研究 ——以石家庄市某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过程与方法 |
1.3.1 研究过程 |
1.3.2 研究方法 |
2 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依据 |
2.1.1 能力本位理论 |
2.1.2 建构主义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中职教育 |
2.2.2 机电专业 |
3 几何教学文献综述 |
3.1 国外几何教学及改革现状 |
3.2 国内几何教学改革现状 |
4 中职机电专业《立体几何》课程教学现状 |
4.1 中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教学大纲解读 |
4.1.1 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
4.1.2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解读 |
4.1.3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及教材解读 |
4.2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
4.2.1 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方案调查 |
4.2.2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学生数学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
4.2.3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师访谈 |
4.3 中职《立体几何》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结论 |
4.3.1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
4.3.2 数学教学过分强调学科体系 |
4.3.3 教学内容不能服务于专业需求 |
5 中职机电专业《立体几何》教学改革整体设计 |
5.1 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
5.1.1 以专业需求为引领 |
5.1.2 知识“必需、够用”原则 |
5.2 中职机电专业《立体几何》教学改革策略 |
5.2.1 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 |
5.2.2 适当调整数学教学时间安排及教学内容 |
5.3 中职机电专业《立体几何》课程课堂优化策略 |
5.3.1 将专业领域实境转化为学习领域的问题情境 |
5.3.2 突出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与自主探究活动设计 |
5.4 中职机电专业《立体几何》教学设计案例 |
6 中职机电专业《立体几何》课程实践检验 |
6.1 实验目的 |
6.2 实验原理 |
6.3 实验对象 |
6.4 实验内容 |
6.5 实验结果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职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中职机电专业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 中职专业课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校本教材设计案例 |
后记(含致谢) |
(5)中职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国家对中职数学教学的要求 |
(二)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 |
(三)作好中职与高职或更高层次教育的衔接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内融合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综述 |
(二)国外融合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的内容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职数学课教学 |
(二)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 |
(三)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 |
(四)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 |
二、理论依据 |
(一)数学课程教与学的相关理论 |
(二)数学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 |
(三)其他相关教学理论 |
第三章 中职机械专业数学学情调查与研究 |
一、问卷调查研究 |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
(二)问卷调查的对象 |
(三)问卷设计 |
(四)问卷实施与分析 |
二、访谈调查研究 |
(一)访谈调查的目的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内容设计 |
(四)访谈实施与分析 |
三、根据调查法结论选择教学模式 |
(一)从学生学情角度分析 |
(二)从教师教学角度分析 |
(三)职业发展的要求 |
第四章 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
一、数学课与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介绍 |
(一)模式流程 |
(二)教学方法 |
(三)教学技术 |
二、直线与圆的方程—圆教学案例介绍 |
(一)案例选用的教材内容介绍 |
(二)案例采用的课堂观察手段及教学分析评价方法 |
(三)案例教学对象分析 |
三、教学案例的实施与分析 |
(一)圆的标准方程教学案例 |
(二)圆的一般方程教学案例 |
(三)圆的参数方程教学案例 |
四、教学案例实施后的阶段性测验分析 |
(一)分析对象 |
(二)分析过程与结论 |
第五章 结论 |
一、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的总述 |
二、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的优势 |
(一)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
(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 |
(三)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提升 |
三、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条件 |
四、教学愿景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中职数学学情调查问卷(一) |
附录二:中职数学学情调查问卷(二) |
附录三:中职数学教师访谈表 |
附录四:中职机械专业教师访谈表 |
附录五:教学评价表 |
附录六:阶段性测验题(一) |
附录七:阶段性测验题(二) |
附录八:阶段性测验题(三) |
个人简介 |
(6)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职数学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
第一,行动导向教学加强了数学基础模块教学的灵活性。 |
第二,行动导向教学加强了数学专业模块教学的有效性。 |
第三,行动导向教学增强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 |
2 国内外对行动导向在数学教学中的研究 |
3 高职数学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面临的问题 |
4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数学课的教学改革探索 |
4.1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 |
4.2 高等数学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 |
4.3 高等数学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评价的研究 |
第一,建立基于过程性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 |
第二,尝试将动态化的学习过程纳入教学评价标准。 |
第三,探索将学生的竞赛成果纳入课程评价体系。 |
5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数学课的应用效果评估 |
6 结语 |
(7)中职数学教学中碎片化教学资源的质量评价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碎片化 |
2.1.2 教学资源 |
2.1.3 碎片化教学资源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
2.2.2 职业教育发展理论 |
2.2.3 知识管理理论 |
第3章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设计 |
3.2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的现状分析 |
3.2.1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的态度调查 |
3.2.2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的运用调查 |
3.2.3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的效率调查 |
3.3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 |
3.4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
第4章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质量评价的原则 |
4.2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4.2.1 信息内容指标 |
4.2.2 编排与设计指标 |
4.2.3 易用性能指标 |
4.2.4 引用情况指标 |
4.3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评级模型构建 |
4.3.1 层次分析法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4 基于FAHP的碎片化教学资源质量评价实例计算 |
4.4.1 层次分析法确定碎片化资源指标权重 |
4.4.2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模糊综合评价 |
第5章 中职数学教学碎片化资源实验研究 |
5.1 实验目标与原则 |
5.2 实验假设与变量 |
5.2.1 实验假设 |
5.2.2 实验变量 |
5.3 抽样设计与分组 |
5.3.1 抽样的设计 |
5.3.2 分组的设计 |
5.4 实验过程设计 |
5.5 实验结果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附件B 实验问卷 |
致谢 |
(8)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思路 |
1.5 研究的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教育调查法 |
1.5.3 教育比较法 |
1.5.4 实证个案法 |
1.6 创新点 |
1.7 概念的界定 |
1.7.1 教学 |
1.7.2 课堂教学 |
1.7.3 评价 |
1.7.4 教学评价 |
1.7.5 课堂教学评价 |
第2章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 |
2.1 调查概况 |
2.1.1 调查对象 |
2.1.2 调查方法 |
2.2 评价现状与分析 |
2.2.1 评价现状 |
2.2.2 现状分析 |
第3章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
3.1 理论依据 |
3.1.1 建构主义理论 |
3.1.2 掌握学习理论 |
3.1.3 多元智能理论 |
3.2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
3.2.1 评价政策 |
3.2.2 评价原则 |
3.2.3 评价内容 |
3.2.4 评价标准 |
3.2.5 评价程序 |
3.2.6 评价方法 |
3.2.7 评价实施 |
3.3 新旧评价体系下的案例 |
3.3.1 非实验班的教学片段 |
3.3.2 实验班的教学片段 |
3.4 新评价体系下的数学教学效果 |
3.4.1 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收获 |
3.4.2 学校教学方面的收获 |
3.5 企业实习效果反馈 |
第4章 提升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效能策略 |
4.1 建立评价监控体系 |
4.1.1 督导制度 |
4.1.2 听课制度 |
4.1.3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落实课堂评价体系的运用 |
4.1.4 及时进行评价总结 |
4.2 确立具有足够发展性、兼容性、灵活性的评价标准 |
4.3 制定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 |
4.4 紧跟时代发展,更新教育观念 |
4.4.1 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念 |
4.4.2 发挥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工具作用,重视与专业课的渗透 |
4.4.3 在反思中寻求提高教学评价效能的条件 |
4.5 适当使用课堂评价语言 |
4.6 强化企业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意识 |
第5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为评价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
5.1.2 及时学习新教育理念,重新定位评价标准 |
5.2 研究建议 |
5.2.1 给教师的一些建议 |
5.2.2 给学校的一些建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5.3.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附录 7 |
附录 8 |
附录 9 |
附录 10 |
附录 11 |
附录 12 |
附录 13 |
(9)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做”合一模式的优势 |
(一)明确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
(二)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三)突出了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念 |
二、“教学做”合一模式的实践探索 |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是基础 |
(二)合理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关键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是重点 |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根本 |
三、“教学做”合一模式实施的案例探析 |
四、结论 |
(10)高职数学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当前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效果不佳 |
2 当前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2.1 学校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
2.2 数学课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
2.3 数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
2.4 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5 数学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
3 改进与加强数学课教学的措施探讨 |
3.1 学校主管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并用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高职院校的办学成绩 |
3.2学院管理者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们的工作潜力,教师们也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知识文化传承给学生 |
3.3 各专业都要开齐数学类课程,所有学生都应该掌握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
3.4 改进数学课教学计划的措施 |
3.5 招聘数学课教师时不能仅看学历高低,还要重视实践技能 |
3.6 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加强 |
3.7 要开展绝大部分学生能直接参与的数学试验 |
4 结束语 |
四、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数学课教学改革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学生实际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J]. 韩冰冰. 辽宁高职学报, 2021(10)
- [2]中职数学教学服务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A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 姜忠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探索[J]. 石会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11)
- [4]中职机电专业《立体几何》教学改革研究 ——以石家庄市某学校为例[D]. 闫超.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中职数学课与机械专业课融合教学模式研究[D]. 潘成玉.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6]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数学课教学改革探索[J]. 石会芳,黄江. 职业技术, 2020(04)
- [7]中职数学教学中碎片化教学资源的质量评价与实验研究[D]. 王婷. 湖南大学, 2018(06)
- [8]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以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为例[D]. 杨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9]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 陈海军. 智富时代, 2016(12)
- [10]高职数学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 张永杰. 教学研究,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