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平等就业论文-潘铎印

女性平等就业论文-潘铎印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平等就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就业性别歧视,就业促进法,多些,就业歧视,妇女就业,录用条件,用人单位,不公平待遇,劳动参与率,维权机制

女性平等就业论文文献综述

潘铎印[1](2019)在《促进女性平等就业可多些硬性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检查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呼吁关注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建议国家企事业单位以及部门设立“硬性指标”。同时,建议国家和全社会都负起责任来,加大对女性生育的补贴力度,帮助和支持单位接收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19-08-29)

刘琛[2](2019)在《多管齐下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24.7%的受调查者表示在求职中感到招聘单位不愿意录用已到生育年龄而尚未生育的妇女。”8月24日下午,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就业促进执法检查报告时,一组数字引起了公众对就业歧视问题的关注。有建议认为破解就业歧视,既要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约(本文来源于《西江日报》期刊2019-08-28)

王春霞[3](2019)在《就业性别歧视可引入公益诉讼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业性别歧视出现了新动向:由公然叫板转为暗箱操作;辞退怀孕女职工转为排挤;退休前改变女性管理者身份。专家建议,应逐步取消女性群体内退休年龄的区别对待,逐步统一。我国存在构建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土壤。北京市中伦文(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07-12)

梁阿敏[4](2019)在《女性平等就业权益法治保障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70年来,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在保障妇女的工作权、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法律体系在不断地得到完善,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的立法、执法、司法的机制正在不断地建立健全,全社会维护妇女权益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女性平等就业权的法治保障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将男女平等原则贯彻到法律制定与实施全过程,满足新时代广大妇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马慧颖[5](2019)在《我国女性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称女性就业平等权,是指女性在就业市场中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首先是在就业机会的实现中享有同等的被用人单位选择的权利,其次是在同样的就业过程中享有和男性同等的薪金报酬即同工同酬,最后是女性应和男性享有同等的受法律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不能因女性的生育状况和婚姻状况而被区别于男性对待。(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4期)

兰庆庆,李志,陈侨予[6](2019)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平等就业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基于重庆市的实证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孩政策下女性就业的不平等现象是当代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延续。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方法,从女性就业歧视形式、就业歧视环节、就业歧视认知叁个维度展现了重庆市女性平等就业现状,分析得出法律保障不足与过度保护并存、生育政策导向和公共服务的缺失、社会性别观念与女性就业现实不符及女性职业期待与劳动力市场要求错位等是影响女性平等就业的主要因素,并从法律、公共服务、社会性别观念以及女性自身等方面提出了增进女性就业平等的对策,以期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女性个体等多方面形成共识、进行共治、成本共摊、成果共享,实现全面二孩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平等。(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首席,王守明[7](2019)在《促进妇女平等就业 维护女性合法权益》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今年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医保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最高人(本文来源于《淮北日报》期刊2019-03-14)

纪娟丽[8](2019)在《女性当自强 木兰战沙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澳门回归20年了,20年来,澳门经济增长很快,给广大女性提供了就业和实现职业理想的舞台。一方面,除了特殊岗位外,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拒绝你;另外一方面,工作中,也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特殊照顾你。”叁八妇女节前夕,谈起女性平等就业这个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3-08)

刘明辉[9](2019)在《女性平等就业权保障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109个“叁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笔者回顾我国加入“消歧公约”39年来保障女性平等就业权的一系列堪称里程碑的立法与政策,可见我国促进妇女平等就业力度不断加大的进程。中国批准签署一系列非歧视公约1980年,中国成为联合国《(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03-05)

杨樾[10](2019)在《“二孩政策”下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等就业权是指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方式,对一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保证他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平等地享有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保障、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权利。国家采取多种手段禁止就业歧视、对特殊群体予以特别的就业保护,以达到就业上的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统一。女性平等就业权是性别视角下,女性应享有和男性同等的就业权利。它要求用人单位在雇佣男女劳动者的各个环节,除了基于生理差异依法不适宜女性从事的行业外,不得以性别为理由拒绝雇佣女性劳动者或者提高雇佣女性劳动者的标准,反对一切不合理的歧视对待。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需要,国家开放了“全面二孩”政策,旨在提高人口生育率、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然而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和配套政策的不到位,“二孩政策”实施后,社会的生育率非但未能提高,反而加重了女性的就业困难。女性因存在两次生育的可能在应聘时遭受用人单位的歧视,很多企业给女性就业暗加了许多隐形歧视的不平等要求;一些企业为了逃避雇佣女性的生育成本,不缴或少缴生育保险使得女性在生育后无法得到社会的帮助;女性自身也由于生育的离岗对职业的晋升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成为女性平等就业的阻碍。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主观上的歧视观念和客观上的生理差异外,用人单位基于经济因素的考量也是另一重大原因。此外,法律上的不完备也给女性平等就业带来障碍,主要表现在:立法理念的倾斜保护在客观上使女性处于不平等地位;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化,使得就业歧视的认定困难;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就业歧视行为进行有力监督;在发生侵权行为后,诉讼途径的闭塞让受害者起诉无门;法律没有明确侵权人的责任承担;生育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让女性平等就业的路途更加艰难。“二孩政策”下保护女性平等就业的实质主要就是要尽可能地消除对女性不合理的就业歧视,平衡好女性生育权和就业权的冲突,合理规范企业的用工自主权。针对“二孩政策”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这就决定了必须加大对生育二孩女性的保护力度,才能实现就业上的平等。从提高生育意愿,减轻女性家庭照顾负担,保障男女就业平等的角度出发,我国有必要加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明晰就业歧视的有关概念、规定企业在反性别就业歧视方面的积极义务、确立举证责任倒置的分配原则、规定实施就业歧视行为的法律责任。同时要拓宽女性平等就业的救济途径,落实劳动监察制度、成立专门的就业歧视监督机构、构建劳动公益诉讼制度,减轻女性的诉讼维权成本,扫除女性维权途径上的障碍。有必要对现行的生育假期制度进行重塑,通过延长产假鼓励女性生育,同时增设陪产假和育儿假,平衡男女的育儿责任,消除企业对女性的偏见;将生育和医疗两险合并,为女性鼓励女性生育、促进女性平等就业提供坚强的后盾。此外,可通过对雇佣二孩女性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的方式,减轻企业雇佣二孩女性的经济成本,改由社会共同承担,让鼓励生育、维护女性平等就业成为社会的共同责任。(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女性平等就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4.7%的受调查者表示在求职中感到招聘单位不愿意录用已到生育年龄而尚未生育的妇女。”8月24日下午,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就业促进执法检查报告时,一组数字引起了公众对就业歧视问题的关注。有建议认为破解就业歧视,既要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平等就业论文参考文献

[1].潘铎印.促进女性平等就业可多些硬性指标[N].中国商报.2019

[2].刘琛.多管齐下保障女性平等就业环境[N].西江日报.2019

[3].王春霞.就业性别歧视可引入公益诉讼制度[N].中国妇女报.2019

[4].梁阿敏.女性平等就业权益法治保障回顾与展望[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马慧颖.我国女性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6].兰庆庆,李志,陈侨予.“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平等就业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基于重庆市的实证调查[J].兰州学刊.2019

[7].首席,王守明.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维护女性合法权益[N].淮北日报.2019

[8].纪娟丽.女性当自强木兰战沙场[N].人民政协报.2019

[9].刘明辉.女性平等就业权保障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妇女报.2019

[10].杨樾.“二孩政策”下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  ;  ;  ;  ;  ;  

女性平等就业论文-潘铎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