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革质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豌豆,革质膜,木质素,酶活性
革质膜论文文献综述
马明,王彪,姜伊娜,武天龙[1](2008)在《豌豆革质膜形成与增长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豌豆根据荚皮类型可分为硬荚豌豆和软荚豌豆,二者区别在于荚皮中有无革质膜。本文以两种荚皮类型的豌豆LIB(硬荚)和MICUI(软荚)为材料,调查豌豆荚在不同时期的发育情况,并通过测定各时期荚皮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来分析革质膜形成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08年07期)
马明[2](2008)在《豌豆革质膜形成机理的研究与不同播种期对豌豆苗产量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豌豆根据荚皮类型可分为硬荚豌豆和软荚豌豆,二者的区别在于荚皮中有无革质膜。本文以两种荚皮类型的豌豆LIB(硬荚)和MICUI(软荚)为材料,调查豌豆荚皮组织结构的细胞发育分化过程,并通过测定豆荚发育各时期荚皮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来分析革质膜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豌豆硬、软荚发育形成的主要差异为内果皮细胞的变化,而革质膜在豆荚发育的早期既已形成。在硬荚豌豆中,花后10d紧邻内皮层细胞的3~4层细胞逐渐伸长,细胞壁加厚,形成栅栏状的结构,在花后13d时形成厚壁细胞排列紧密的厚壁组织,即坚实的革质膜。在此过程中,其荚皮的木质素含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显着增加。在软荚豌豆中,细胞壁没有明显加厚,细胞排列松散,未形成栅栏状结构,也未见革质膜结构的形成。同时其木质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虽有所增加,但相比于硬荚豌豆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对与木质素合成代谢紧密相关的酶进行活性测定发现,硬荚豌豆LIB荚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脱氢酶(CAD)及过氧化物酶(PO)的活性均显着高于软荚豌豆MICUI。因此,可以推断在内果皮细胞发育分化形成的革质膜不仅是细胞的木质化,而且是由含有大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高度木质化的厚壁细胞构成。叶用豌豆是指在用于生产和食用植株嫩梢的豌豆类型。一般采收豌豆嫩梢顶端,含有2~4片复叶,长约5~15cm,是深受人民喜爱的绿叶菜,在上海被称为“豌豆苗”。豌豆具有再生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可多次采收豌豆苗。豌豆苗的采收次数和产量不仅与品种再生能力有关,和播种方式与生长条件也有密切的关系。在本实验中采用同一叶用豌豆品种为材料,在2006年11月~2007年4月的不同播种期进行播种,比较分析各播种期之间采收次数和采收产量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播种期在采收次数和产量上差异极显着,而温度是影响豌豆苗生长的关键因素。在上海地区11月~12月播种的豌豆可采收豌豆苗4~5次,此时期播种的豌豆植株基茎粗壮,分枝数多,豌豆粒的产量也较高; 1月份播种的豌豆生长缓慢,影响豌豆苗采收次数和产量;3月份后播种的豌豆,由于温度过高,植株出苗不久就开花,不能进行豌豆苗生产。因此,在上海地区露地条件下叶用豌豆最佳播种期应为11月~12月。(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王凤宝,付金锋,董立峰[3](2004)在《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甜度性状遗传研究及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甜度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受两对相对基因控制 ,F1表现大块革质膜 ,F2 分离出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和无革质膜 3种类型 ,分离比例为 9∶6∶1,并经F2~ 3 试验验证 ,属于基因互作的积加作用。糖度为数量性状遗传 ,F2 单株间呈连续变异 ,符合正态分布。选育出的半无叶型菜豌豆新品种“须菜 1号”高产、优质 ,其嫩荚鲜食 ,嫩卷须作为龙须菜 ,嫩茎叶也是一种优质蔬菜(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04年06期)
革质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豌豆根据荚皮类型可分为硬荚豌豆和软荚豌豆,二者的区别在于荚皮中有无革质膜。本文以两种荚皮类型的豌豆LIB(硬荚)和MICUI(软荚)为材料,调查豌豆荚皮组织结构的细胞发育分化过程,并通过测定豆荚发育各时期荚皮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来分析革质膜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豌豆硬、软荚发育形成的主要差异为内果皮细胞的变化,而革质膜在豆荚发育的早期既已形成。在硬荚豌豆中,花后10d紧邻内皮层细胞的3~4层细胞逐渐伸长,细胞壁加厚,形成栅栏状的结构,在花后13d时形成厚壁细胞排列紧密的厚壁组织,即坚实的革质膜。在此过程中,其荚皮的木质素含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显着增加。在软荚豌豆中,细胞壁没有明显加厚,细胞排列松散,未形成栅栏状结构,也未见革质膜结构的形成。同时其木质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虽有所增加,但相比于硬荚豌豆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对与木质素合成代谢紧密相关的酶进行活性测定发现,硬荚豌豆LIB荚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脱氢酶(CAD)及过氧化物酶(PO)的活性均显着高于软荚豌豆MICUI。因此,可以推断在内果皮细胞发育分化形成的革质膜不仅是细胞的木质化,而且是由含有大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高度木质化的厚壁细胞构成。叶用豌豆是指在用于生产和食用植株嫩梢的豌豆类型。一般采收豌豆嫩梢顶端,含有2~4片复叶,长约5~15cm,是深受人民喜爱的绿叶菜,在上海被称为“豌豆苗”。豌豆具有再生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可多次采收豌豆苗。豌豆苗的采收次数和产量不仅与品种再生能力有关,和播种方式与生长条件也有密切的关系。在本实验中采用同一叶用豌豆品种为材料,在2006年11月~2007年4月的不同播种期进行播种,比较分析各播种期之间采收次数和采收产量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播种期在采收次数和产量上差异极显着,而温度是影响豌豆苗生长的关键因素。在上海地区11月~12月播种的豌豆可采收豌豆苗4~5次,此时期播种的豌豆植株基茎粗壮,分枝数多,豌豆粒的产量也较高; 1月份播种的豌豆生长缓慢,影响豌豆苗采收次数和产量;3月份后播种的豌豆,由于温度过高,植株出苗不久就开花,不能进行豌豆苗生产。因此,在上海地区露地条件下叶用豌豆最佳播种期应为11月~12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革质膜论文参考文献
[1].马明,王彪,姜伊娜,武天龙.豌豆革质膜形成与增长机理的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8
[2].马明.豌豆革质膜形成机理的研究与不同播种期对豌豆苗产量性状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
[3].王凤宝,付金锋,董立峰.半无叶型菜豌豆革质膜、甜度性状遗传研究及利用[J].遗传.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