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本中庸论文-王春梅

今本中庸论文-王春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今本中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庸》,《五行》,行,自明诚

今本中庸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梅[1](2017)在《今本《中庸》与《五行》都是子思一人所作吗?——兼与梁涛先生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梁涛先生基于今本《中庸》一部分内容与《五行》的思想一致,断定今本《中庸》与《五行》都是子思一人的作品。这一论断值得商榷。今本《中庸》的"自明诚"与《五行》的"行"有着明显的不同,今本《中庸》的"自明诚"是由外在的道德行为激发内在的诚,已达内在主体自觉,而《五行》的"行"尚停留在外在道德行为,缺乏内在主体自觉。今本《中庸》与《五行》的这一差异,说明今本《中庸》与《五行》的思想是不同的,二者并非出自同一个人的作品,而是由不同的人完成的。(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邹憬[2](2008)在《《中庸》成书公案与今本《中庸》的流传与升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庸》作为儒家经典文献之一,是后世研究儒学的重要文献依据。关于今本《中庸》历来存在很多争论,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作者和成书年代上。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庸》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成书于战国时期。而宋人欧阳修最早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中庸》非子思所作。他对传统观点的挑战,揭开了《中庸》作者问题争论的序幕。除了以上两种观点外,学术界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庸》虽然有可能全部或者至少部分为子思所作,但是今本《中庸》却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包括了两个或更多的部分。本文通过对前辈学者研究和讨论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对这一系列问题仍需作更深入地分析、考证。因为无论是对“子思作《中庸》”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的观点,其依据都有某些不足之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文献上我们都不能完全否定子思与《中庸》的密切关系。而今本《中庸》的构成应该是相当复杂的,其具体情况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作为儒家经典而存在的《中庸》正是这部备受争议的今本《中庸》。今本《中庸》原是保存在《礼记》中的一篇,《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中庸说》二篇,这是最早的、有记载可查的今本《中庸》的解诂性文献,虽然其书已不传,但是我们却可以知道至少在汉时今本《中庸》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释叁家皆开始有人注意到今本《中庸》,并对其进行改造和利用。而唐代以李翱为代表的儒家不但非常重视今本《中庸》,而且对它进行释解时对佛教原理进行了吸收和利用。这种做法极大的影响了后世,尤其是宋代的儒家,并最终在宋儒那里把《中庸》推至经典的地位。通过对今本《中庸》从两汉到宋一段时期的流传情况的研究,我们发现,今本《中庸》的发现和流传与佛教的传入和传播,与儒释道叁教的不断冲突、斗争又不断融合的发展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儒释道叁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叁家找到了思想的契合点,即性命论。而《中庸》作为综括道德性命之学的儒家典籍,便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广泛接受,并最终得以升格为儒家经典。在《中庸》流传过程中,人们对“中庸”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解,甚至把它歪曲为“折衷主义”。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绝对错误的。经过一番分析,我们对“中庸”原义有了新的看法。(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今本中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庸》作为儒家经典文献之一,是后世研究儒学的重要文献依据。关于今本《中庸》历来存在很多争论,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作者和成书年代上。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庸》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成书于战国时期。而宋人欧阳修最早对此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中庸》非子思所作。他对传统观点的挑战,揭开了《中庸》作者问题争论的序幕。除了以上两种观点外,学术界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庸》虽然有可能全部或者至少部分为子思所作,但是今本《中庸》却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包括了两个或更多的部分。本文通过对前辈学者研究和讨论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对这一系列问题仍需作更深入地分析、考证。因为无论是对“子思作《中庸》”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的观点,其依据都有某些不足之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文献上我们都不能完全否定子思与《中庸》的密切关系。而今本《中庸》的构成应该是相当复杂的,其具体情况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是作为儒家经典而存在的《中庸》正是这部备受争议的今本《中庸》。今本《中庸》原是保存在《礼记》中的一篇,《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中庸说》二篇,这是最早的、有记载可查的今本《中庸》的解诂性文献,虽然其书已不传,但是我们却可以知道至少在汉时今本《中庸》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释叁家皆开始有人注意到今本《中庸》,并对其进行改造和利用。而唐代以李翱为代表的儒家不但非常重视今本《中庸》,而且对它进行释解时对佛教原理进行了吸收和利用。这种做法极大的影响了后世,尤其是宋代的儒家,并最终在宋儒那里把《中庸》推至经典的地位。通过对今本《中庸》从两汉到宋一段时期的流传情况的研究,我们发现,今本《中庸》的发现和流传与佛教的传入和传播,与儒释道叁教的不断冲突、斗争又不断融合的发展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儒释道叁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叁家找到了思想的契合点,即性命论。而《中庸》作为综括道德性命之学的儒家典籍,便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广泛接受,并最终得以升格为儒家经典。在《中庸》流传过程中,人们对“中庸”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解,甚至把它歪曲为“折衷主义”。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绝对错误的。经过一番分析,我们对“中庸”原义有了新的看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今本中庸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春梅.今本《中庸》与《五行》都是子思一人所作吗?——兼与梁涛先生商榷[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邹憬.《中庸》成书公案与今本《中庸》的流传与升格[D].曲阜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今本中庸论文-王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