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费行为论文-刘旭

家庭消费行为论文-刘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家庭消费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消费升级,电饭煲,消费趋势,滚筒洗衣机,家电,电饭锅,《工人日报》,商务工作会议,万亿,智能产品

家庭消费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刘旭[1](2020)在《2019,我们身边的消费升级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我国消费市场持续迸发活力的背后是消费升级、结构调整等诸多变化。《工人日报》透过50后、70后、90后3个不同家庭的消费账本,来感受过去一年里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升级变化。2019年12月29日,从网上下单购买的两大袋水(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20-01-01)

颜建晔,张超,祝伟[2](2019)在《房价上涨是否显着增加有房家庭的消费?——基于中国家庭行为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分析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房价上涨具有财富效应,而家庭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会降低房产的财富效应。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上述理论预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控制房产交易影响建立面板数据以清晰地刻画房产的财富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显着降低了房产的财富效应,在控制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的影响后,房产的财富效应显着存在。有房家庭由于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的存在,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被明显抑制,其消费支出上升幅度有限。与此同时,房价上涨会显着增加无房家庭的购房压力,可能产生明显的消费挤出。(本文来源于《改革》期刊2019年11期)

赵振翔,王亚柯[3](2019)在《“房奴效应”存在吗?——购房行为对我国家庭消费和储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基于倾向评分-双重差分方法分析购房行为对家庭消费和储蓄的影响。研究发现,购房前,家庭各项消费均会下降,耐用品消费下降程度最高,食品衣着消费下降程度最低;购房后,家庭各项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食品衣着消费均有所上升,耐用品和装修维修消费大幅上升,而教育文化支出有所下降。但长期内,随着家庭金融资产积累和储蓄的显着下降,购房对消费和储蓄的冲击有所缓和。因此,"房奴效应"对家庭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是分阶段的,家庭计划购房时会降低消费同时增加储蓄,在购房后储蓄下降而消费增加。(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唐琦,夏庆杰[4](2019)在《中国农村家庭消费行为研究(1995—2013)》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的农村入户调查数据显示,1995—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总量持续大幅提高,不同阶层消费差异日益显着,地域间的消费不平等程度也持续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较大变化,食品消费占比从63%下降至34%,除食品消费和其他消费以外的各类消费所占比例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居住消费、医疗消费、交通通讯消费所占比例的上升幅度尤其明显,居住消费与食品消费成为农村居民的最大支出。通过使用QUAIDS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发现,在各类消费的价格弹性绝对值上升的同时,支出弹性却向数值1靠拢,说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增大,受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减小,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稳定更依赖于消费品价格的稳定。此外,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和不同人口特征家庭支出弹性的分析显示,家庭用品、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消费的支出占比将随居民收入的上升而上升,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11期)

颜文聪,陈力朋,周曼扬[5](2019)在《房价预期对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利用微观家庭调查数据与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房价预期对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房价预期对居民的家庭消费行为具有显着的影响,当居民预期房价会下降时,其减少家庭消费的可能性会更高。但是对拥有不同房产财富和收入的家庭而言,房价预期对其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房产财富较少和收入较低的家庭而言,房价预期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并不显着,而对拥有多套房产和高收入的家庭而言,其对房价下降的预期越高,家庭消费支出减少的可能性会越大。(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魏瑾瑞,张睿凌[6](2019)在《老龄化、老年家庭消费与补偿消费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基线调查以及2013年和2015年追踪调查数据,本文使用因子分析和非随机断点回归设计等方法,以家庭为分析的基本单位,从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的视角探究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家庭消费需求及其结构变动。研究发现:①老年家庭的补偿性消费需求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上升,但这个过程并不是连续的,而是在63岁和71岁两个年龄节点处存在显着跳跃,与政策节点相比略有延迟;②63岁断点处向上跳跃的幅度为5~7个百分点,跳跃幅度较小,而71岁断点处向上跳跃的幅度大约为20%。仿照联合国的年龄划分标准,可将63岁作为我国老年人进入年轻老年的年龄节点,71岁作为进入老年阶段的年龄节点;③不同断点处支撑老年家庭补偿性消费需求结构变动的影响因子并不相同。驱动63岁年龄节点跃动最显着的影响因子是教育培训,这可能是为了延迟补偿年轻时的教育缺憾,或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也不能排除对孙辈的教育负担;驱动71岁年龄节点跃动最显着的影响因子是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和交通通讯,旅游支出减少可能是经济或身体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国家为满70周岁的老年人出游提供了各种优惠和减免政策。(本文来源于《统计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王聪,杜奕璇[7](2019)在《人口年龄结构与我国家庭消费行为——基于CFPS2016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作为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趋势,正对家庭消费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产生不容轻视的长远影响。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2016),从消费水平、消费率、消费结构叁个层次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家庭消费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口比上升显着降低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率,其中收入最低组、中下组及最高组受影响程度明显;少儿人口比上升显着增加家庭消费水平及消费率,收入中上组受影响程度明显。随着老年人口比上升,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上升,衣着、日用、交通通讯及文教娱乐支出占比下降;随着少儿人口比下降,家庭恩格尔系数和衣着支出占比下降,交通通讯、居住及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上升。对此,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重视人口年龄结构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通过制度建设和金融创新来顺应家庭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积极提升家庭消费率,引导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层次升级。(本文来源于《产经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余红,李秉龙[8](2019)在《西部地区居民家庭外羊肉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外饮食消费在食品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家庭外饮食消费中畜产品所占比例较大,因此,研究西部地区居民家庭外畜产品消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羊肉产品为例,在乌鲁木齐市消费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和计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特征西部城镇居民家庭外消费频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对餐饮价格的敏感程度等因素对家庭外畜产品消费行为有着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秦艳萍[9](2019)在《中国居民家庭住房资产配置与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中国居民消费不足,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偏低,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也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房地产发展迅速,家庭资产配置中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5%以上,资产流动性弱。要拉动内需,需深入分析房价波动对家庭消费影响的机制和渠道,实现家庭资产的合理配置,有针对性地促进消费。本文在梳理资产与消费的相关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住房资产变动对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不同的住房持有情况及负债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基于2010-2016年的CFPS四年期面板数据对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借鉴前人研究建立实证模型,通过一阶差分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并分析住房资产财富效应在城镇和农村地区以及在东、中、西部的家庭中的差异。然后根据家庭住房资产配置的不同,考虑不同住房持有情况下住房资财富效应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住房性负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将住房性负债纳入财富效应的考核范围内,考察有住房性负债家庭的住房资产财富效应。最后将住房持有情况与住房性负债的负担情况结合,分析不同情况下住房资产对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性支出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但对耐用品和休闲娱乐支出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家庭不同住房资产持有数量其住房资产财富效应是不同的,多套房家庭的财富效应大于1套房家庭。通过东中西部财富效应的差异分析,发现住房资产的变现受到限制会抑制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通过城乡财富效应的差异分析,发现资产的流动性影响资产的财富效应的发挥;家庭资产的流动性越大,资产的财富效应越大。住房性负债对消费起抑制作用,其对1套房家庭消费性支出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多套房家庭消费性支出的抑制作用。最后将样本分为农村和城镇两个样本,与全样本一起进行“非对称性反应”的检验,探究住房资产不同方向变动时消费的变动,验证了资产不同方向变动时消费的“非对称性反应”的存在。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家庭居民消费不足,家庭资产配置中流动性资产比重小的现状,给出有关家庭消费和住房租赁市场、二手房市场的几条建议,以期能够在改善家庭资产配置、抑制房地产过热发展方面提供一点帮助。(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6-04)

李瑞琴,肖忠意[10](2019)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消费储蓄行为决策机制——基于城市归属感视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微观数据,从城市归属感视角切入,聚焦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决策机制。研究发现,提升农民工城市归属感可增加其家庭消费支出并降低其家庭储蓄规模,但农民工家庭的消费储蓄决策却存在明显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差异性。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消费不确定性会与城市归属感形成显着的交互作用,并对进城农民工家庭储蓄决策产生显着影响。因此,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通过提高农民工城市归属感释放消费潜力的思路,应该充分降低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9年04期)

家庭消费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论分析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房价上涨具有财富效应,而家庭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会降低房产的财富效应。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上述理论预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控制房产交易影响建立面板数据以清晰地刻画房产的财富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显着降低了房产的财富效应,在控制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的影响后,房产的财富效应显着存在。有房家庭由于遗产动机、潜在换房需求的存在,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被明显抑制,其消费支出上升幅度有限。与此同时,房价上涨会显着增加无房家庭的购房压力,可能产生明显的消费挤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庭消费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刘旭.2019,我们身边的消费升级故事[N].工人日报.2020

[2].颜建晔,张超,祝伟.房价上涨是否显着增加有房家庭的消费?——基于中国家庭行为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改革.2019

[3].赵振翔,王亚柯.“房奴效应”存在吗?——购房行为对我国家庭消费和储蓄的影响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唐琦,夏庆杰.中国农村家庭消费行为研究(1995—2013)[J].社会科学战线.2019

[5].颜文聪,陈力朋,周曼扬.房价预期对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9

[6].魏瑾瑞,张睿凌.老龄化、老年家庭消费与补偿消费行为[J].统计研究.2019

[7].王聪,杜奕璇.人口年龄结构与我国家庭消费行为——基于CFPS2016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经评论.2019

[8].余红,李秉龙.西部地区居民家庭外羊肉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9

[9].秦艳萍.中国居民家庭住房资产配置与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9

[10].李瑞琴,肖忠意.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消费储蓄行为决策机制——基于城市归属感视角的研究[J].经济经纬.2019

标签:;  ;  ;  ;  ;  ;  ;  ;  ;  ;  

家庭消费行为论文-刘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