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论文-贺西林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论文-贺西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画像砖,东汉晚期,阴线刻,浅浮雕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论文文献综述

贺西林[1](2019)在《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是中国画像石与画像砖从兴起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作品遗存甚丰,几乎全部与墓葬有关,包括大量用于砌筑墓室的画像石与画像砖、画像石崖墓、画像石祠堂、画像石阙、画像石棺椁。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造型古拙,充满力量和气势,是汉代美术的集大成者。画像石画像石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有墓、祠、阙、棺椁画像石,雕刻形式常见减地平雕加阴线刻、浅浮雕、阴线刻,偶见凹面刻、高浮(本文来源于《大匠之门 24》期刊2019-10-01)

常乃青[2](2019)在《不朽的生活——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中贵族生活主题图像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孟子》云:"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汉以前,古人便重视葬礼,而汉代丧葬礼仪"事死如生",更趋复杂和隆重。作为贵族墓室、祠堂的主要装饰元件,画像砖、画像石随之大量出现。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画像石是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它们形制多样、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社会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贵族阶层是汉代画像砖生产创作的(本文来源于《大匠之门 24》期刊2019-10-01)

史美燕[3](2017)在《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中的百戏表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指两汉时期刻画在墓室、石棺、石阙、祠堂、崖壁等上的画像,内容包罗万千,是研究汉代历史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为我们呈现了百戏表演的直观图像,这是文献资料无法相比的。其中对百戏的刻画更是独树一帜,以鲁苏皖和河南地区数量为最,四川地区数量为次,陕北地区最少,百戏画面刻画丰富多彩,包括耍弄技、倒立、柔术、走索、都卢寻橦、冲狭、幻术、旋盘、动物戏、俳优戏等表演类型。这几个区域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统治者的喜好等多方面的影响,在百戏内容的刻画、表演方式、动作以及配合表演的乐器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别。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后,外来文化的不断地传入,大大丰富了汉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百戏中外来节目的表演和外来乐器的使用为当时的表演增加了异域色彩。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中刻画的百戏内容,生动刻画当时人的娱乐生活方式,为研究汉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王艺霖[4](2017)在《对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舞蹈形象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画像石以及画像砖中的舞蹈形象,体现了汉代厚葬的习俗以及生活的奢靡之风,但是同时这些舞蹈形象,为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带来了宝贵的资料,也对现代舞蹈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09期)

姜冬花[5](2016)在《浅谈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一文中研究指出画像石、画像砖是汉代美术的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章先分析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产生的客观基础,进而阐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所体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归纳其完整清楚、丰富饱满、古朴稚拙的艺术风格。(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19期)

李征,姚鹏[6](2014)在《浅析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是我国的整体文学艺术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就是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本文将根据目前考古挖掘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实物为例,分析其表达内容、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等。(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4年30期)

刘颖[7](2014)在《论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对当代艺术的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是对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制作工艺、装饰艺术、以及绘画性语言进行的研究,汉民族不仅是一部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还是一个图像呈现的世界。汉画像石、画像砖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表现了汉民族审美的意识形态,其中包含着汉民族文化的原型结构,更接近民族精神的核心。对当代的绘画艺术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代版画艺术者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制作工艺中找到灵感,将雕刻技法(线刻类、雕刻类)与绘画相结合融入到版画创作中,以刀带笔来表现物象的质感,从而使物象的形体与轮廓更加鲜明,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及传播,版画的表现方式不仅有以线为主的,还有以色为主(以黑色为主)有时也会出现以植物油调和颜料的绘画作品极大的丰富了版画的创作语言。而持久以来一直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画界,从古老的汉代图像文化中,尤其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身上更是受益匪浅。高远、平原、深远的构图方式一直流传至今。其古拙“质巧”的绘画性语言风格也影响着当代水墨画的发展,并且对工笔画乃至当代工笔重彩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从汉画像石、画像砖的纹饰图样以及画面的肌理效果中找到创作灵感并融入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有意的将图案纹样变形,纸张揉搓等制造出特有的画面效果,带给大众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因此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史上的一个巅峰。从感性到理性、审美到使用、造型到色彩等方面都堪称典范,多种艺术语言的因素散发着各自独特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推进,时代性、民族性的本土化意识中融入了外来文化,从纵向的艺术脉络上传承和发扬,还是横向的艺术现状上移植,当代艺术面临着选择与反思,中国艺术文化追其溯源,对汉画像石、画像砖的美学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当代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陈青青[8](2012)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舞蹈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这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并且当时所盛行的厚葬习惯,直接导致了汉画像石和画像砖的流行。在当时社会中,皇帝、诸侯、贵族以及地主和商人,都与农民形成既依赖又对立的关系,他们生活奢侈享乐,笙歌宴舞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们炫耀身份与地位的方式。贵族阶层死后,依旧想把这种富贵奢华的生活带到另一个世界,因此,在当时墓葬中的画像石、画像砖上就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舞蹈形象。本文重点研究其中的舞蹈形象,以此来分析归纳当时这一主题所出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当时在画像石、画像砖中所出现的舞蹈类别,以及这一形象留给后代珍贵的美学价值。(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2年06期)

李佳[9](2010)在《一脉相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与文人画,看似两种关系不大的绘画门类,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本文试从造型方面、历史角度、思想传承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二者之间的相通与相似之处,进而分析中国绘画艺术最本质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汉代绘画上承春秋战国秦文化,下启叁国两晋南北朝艺术。文人画从唐宋时起,元代发展,明清转变。这两者是最本土、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绘画类别。通过对二者的了解和分析,试找出中国画艺术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天津美术学院》期刊2010-06-01)

高雅丽[10](2008)在《从中国画浅说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一样,都是汉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厚葬之风盛行的产物。本文从中国画——线的运用,空间留白的处理,透视、虚实等手段以及形式与精神等,多方面对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当代艺术》期刊2008年01期)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孟子》云:"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汉以前,古人便重视葬礼,而汉代丧葬礼仪"事死如生",更趋复杂和隆重。作为贵族墓室、祠堂的主要装饰元件,画像砖、画像石随之大量出现。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画像石是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它们形制多样、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社会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贵族阶层是汉代画像砖生产创作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论文参考文献

[1].贺西林.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C].大匠之门24.2019

[2].常乃青.不朽的生活——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中贵族生活主题图像探微[C].大匠之门24.2019

[3].史美燕.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中的百戏表演研究[D].西北大学.2017

[4].王艺霖.对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舞蹈形象解读[J].戏剧之家.2017

[5].姜冬花.浅谈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J].美术教育研究.2016

[6].李征,姚鹏.浅析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风格[J].兰台世界.2014

[7].刘颖.论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对当代艺术的启发[D].福建师范大学.2014

[8].陈青青.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的舞蹈形象[J].大众文艺.2012

[9].李佳.一脉相承[D].天津美术学院.2010

[10].高雅丽.从中国画浅说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J].当代艺术.2008

标签:;  ;  ;  ;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论文-贺西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