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兴安岭北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始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北部,森林管护
大兴安岭北部论文文献综述
孙其彪[1](2019)在《筑梦北部原始林区——写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成立20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载栉风沐雨路。二十年,在沧海桑田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对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生态保护建设者而言,却是壮丽的历史开篇。在保护建设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舞台上,这里的人、森林和万物演绎着活生生的和谐生态。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的人,树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司空见惯,碰面的机会比自己照镜子还多。但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树却让人有"曾经沧海"的感(本文来源于《骏马》期刊2019年09期)
[2](2019)在《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掠影》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由奇乾、乌玛、永安山叁个未开发的林业局组成,是我国唯一集中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原始森林。总面积94.77万公顷,森林面积90.03万公顷,森林覆被率95.12%。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且多雨。神奇的大自然赋予她纯净与峻美,生态之风造就她浪漫和儒雅,森林文化催生她钟灵毓秀,绿色文明孕育她风情万种。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这块未经雕琢的宝玉,一路沿着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从远古走到今天……(本文来源于《骏马》期刊2019年09期)
吴宜翰,刘博,韩宝福,巩恩普,陈家富[3](2019)在《大兴安岭北部兴隆地区寒武纪侵入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兴安岭北部兴隆地区位于新林-喜桂图缝合带北部,额尔古纳地块南缘,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兴蒙造山带北段.然而,由于资料有限,前人对该区寒武纪侵入岩的构造产出环境仍存有争议,从而制约了人们对于新林-喜桂图洋早期构造演化的正确认识.选取兴隆地区出露的寒武纪内河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以期限定其形成时限,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进而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的证据.内河岩体中石英二长岩及侵入其中的辉石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508±3 Ma和507±5 Ma,证明其形成时代均为中寒武世.石英二长岩和辉石闪长岩样品为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系列,同时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和不同程度的亏损Nb、Ta和Ti.两组样品的Nb/Ta平均值分别为22.41和17.12,较高于原始地幔平均值,MgO的含量(<8%)和Mg#(42~70)值较低.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为典型俯冲带岩石的特征,暗示内河岩体为经历了俯冲板片析出流体交代作用的原始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已有近同时代侵入岩、蛇绿混杂岩和蓝片岩资料,推测内河岩体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为寒武纪期间新林-喜桂图洋向北俯冲的弧岩浆作用的产物.研究结果为兴蒙造山带北段在寒武纪期间仍处于俯冲构造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兰,丛建华,刘会锋,刘官久,张婷[4](2019)在《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林更新调查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森林更新调查与分析,来预测森林资源的自然演替趋势。了解林区天然林更新情况,从而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合理的经营方法,是准确计算轮伐期的关键,同时也是扩大森林资源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林业勘查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孙振静,赵慧颖,朱良军,李宗善,张远东[5](2019)在《大兴安岭北部不同降水梯度下兴安落叶松生长对升温的响应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大兴安岭北部不同降水梯度下,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是否存在差异,尤其是对最近的升温是否存在不同的响应。【方法】本文在大兴安岭北部沿降水梯度选择3个采样点-莫尔道嘎(Moerdaoga,ME,年降水量363 mm)、图里河(Tulihe,TLH,454 mm)和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Alihe,ALH,525 mm)进行树轮取样。运用树轮气候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兴安落叶松生长-气候关系随降水梯度的时空变异规律,并探讨兴安落叶松生长应对极端气候的抵抗力、恢复力和弹性力。【结果】不同降水梯度下,降水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影响差异较小,仅有TLH兴安落叶松生长与当年8月和上年秋季降水呈显着正相关。温度是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在不同降水区存在显着差异。在低降水区域(ME),生长季最低温度是兴安落叶松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在中降水区域(TLH),上年9月最低温度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最强;在高降水区域(ALH),均温和低温是影响兴安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上年秋季和冬季温度升高不利于当年兴安落叶松生长增加。综合温度与降水的帕默尔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表明,ME采样点兴安落叶松生长与PDSI关系不显着,TLH兴安落叶松生长与PDSI显着正相关,ALH兴安落叶松与PDSI显着负相关。20世纪80年代快速升温后,3个采样点兴安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出现与升温相反的趋势。ALH采样点相比其他两个采样点应对极端气候有较高的抵抗力,但恢复力较弱。【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环境水分的多少会影响兴安落叶松对未来气候变暖的响应,尤其是在生长应对极端气候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上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姜迎久,舒广龙,胥嘉,冯德胜,王春光[6](2019)在《大兴安岭北部雄关地区倭勒根岩群大网子岩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雄关地区的倭勒根岩群大网子岩组主要为变碎屑岩夹变流纹岩和变粗面安山岩.利用ICP-MS仪器对变粗面安山岩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变粗面安山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3.8~783.8 Ma,获得ICP-MS锆石U-Pb同位素谐和年龄为463.7±2.1 Ma,加权平均年龄为463.6±6.4 Ma(n=10,MSWD=0.073).所测锆石振荡环带较发育,Th/U值一般为0.42~1.76,具有岩浆成因特征.该年龄代表粗面安山岩形成年龄,认为其形成于中奥陶世,与区域大网子岩组形成时代(寒武纪—早志留世)一致.大网子岩组粗面安山岩属碱钙系列准铝质岩石,铕异常不显着,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岩石具有壳幔混源特征,形成于陆缘环境,与古亚洲洋壳俯冲有关.(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9年03期)
邓昌州[7](2019)在《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斑岩铜矿:成岩与成矿》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柯勒河和富克山铜矿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是近年来发现的成矿潜力较大的斑岩型矿床。对矿区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区域成岩成矿时代特征、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动力学背景。本次工作通过对小柯勒河和富克山矿区内矿床地质、岩浆岩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锆石Hf同位素、矿物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S、C-H-O)研究,限定了研究区岩浆演化序列和成矿年龄,探讨了矿区各期次岩浆岩成因、成矿物质来源和流体演化环境,并重建了成矿过程和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小柯勒河斑岩型铜矿床矿化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蚀变分带包含内带钾化带和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Cu矿化主要见于钾化带;富克山矿区石英闪长玢岩与Cu-Mo矿体时空分布关系密切,石英二长岩为弱的Mo矿成矿岩体,与石英闪长玢岩接触的粗粒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为重要的Cu-Mo矿含矿岩体,矿区由于成矿岩体规模较小,再加上后期岩浆热液迭加作用,蚀变分带不明显。(2)小柯勒河矿区流纹岩、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52.5±1.7 Ma、150.0±1.6 Ma、147.9±1.3 Ma和123.2±1.7 Ma;富克山矿区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和安山玢岩侵入年龄分别为192.2±2.7,192.7±1.9,148.7±0.8,148.8±0.9,144.1±1.1,144.9±0.9和144.8±1.3 Ma。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显示小科勒矿区成矿年龄为147.3±0.8 Ma,富克山矿区成矿年龄为148.0±2.8 Ma。认为大兴安岭东北部存在晚侏罗世斑岩型铜矿成矿事件。(3)小柯勒河矿区成矿前期流纹岩源自底侵的玄武质地壳,成矿花岗闪长斑岩由平板俯冲的洋壳部分熔融形成,成矿后期闪长玢岩物源为洋壳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物质,最晚期花岗斑岩由拉张伸展环境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富克山矿区粗粒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源自新生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中粒二长花岗岩源自稍浅部位的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成矿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岩源自大洋板片的部分熔融,闪长玢岩和安山玢岩则源自洋壳交代的地幔物质。小柯勒河和富克山矿区成矿岩体均具有埃达克质岩亲和性,显示高Sr、低Y和Yb、弱负-正Eu异常特征,具有高的Sr/Y比值,可作为寻找斑岩型铜矿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4)小柯勒河和富克山矿区成矿岩体内黑云母均属于镁质黑云母,矿物地球化学指示岩浆物源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且岩浆具有高的氧逸度。两个矿区成矿岩体内角闪石均为低Al镁质角闪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浆具有高湿度(H2Omelt介于3.5%和5%之间)和氧逸度(Logf(O2)介于NNO+1和NNO+2之间)。角闪石开始结晶时小柯勒河矿区成矿花岗闪长斑岩母岩浆侵位深度约1.9km,富克山矿区成矿石英闪长玢岩母岩浆侵位深度约为3.8km。锆石微量元素显示小柯勒河和富克山矿区成矿岩体均具有较高的CeIV/III值,进一步指示成矿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5)黄铁矿和黄铜矿原位S同位素、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和辉钼矿Re-Os含量特征显示富克山和小柯勒河矿床成矿物质均具有深源特征,地幔物质在成矿中扮演重要角色。(6)区域成岩成矿特征指示在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可能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低角度俯冲(~195-170Ma)、板块回撤(~165-155Ma)、平板俯冲(150-147Ma)、大洋闭合(陆陆碰撞:145-143Ma)和碰撞后伸展等构造过程。(7)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晚中生代期间晚侏罗世洋脊和平板俯冲阶段利于埃达克岩和斑岩型铜矿的形成,而晚期大洋闭合后大规模拉张伸展阶段主要发育火山岩和次火山岩,成矿则以中低温热液Au、Ag、Pb-Zn-Cu矿床为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孙阳[8](2019)在《大兴安岭北部泥炭沼泽硅藻分布规律及环境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硅藻是一种繁殖较快的真核藻类,在湿地中广泛存在,具有细胞壁高度硅质化、易于沉积保存、生态幅较窄、对于环境变化敏感的特点。硅藻群落的分布特征受到如水体电导率、水深、盐度、营养盐、pH值、温度等诸多环境变量的共同影响。不同属种的硅藻能够适应的生长环境不同,当生境改变时,对新环境敏感的物种可能会迅速死亡,被其它能够适应新环境的物种取代。基于以上特点,目前硅藻在水质监测、地质研究、刑事技术、古环境古气候重建等研究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泥炭沼泽硅藻的组成与分布以及硅藻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高寒地区硅藻-环境数据库积累数据,以便于今后进一步利用硅藻定量重建高寒地区古环境。泥炭沼泽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沼泽湿地。我国北方高纬的高寒地区是泥炭沼泽主要的分布区域之一。大兴安岭地区位于我国最北端,是我国重要的泥炭沼泽分布区之一。由于大兴安岭地区是受东亚夏季风影响的季风边缘区,在东亚夏季风和中亚西风的共同作用下,大兴安岭的气候独特而复杂。本研究在大兴安岭北部泥炭沼泽选择30个样点,运用去趋势对应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对环境变量与硅藻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大兴安岭北部泥炭沼泽总体硅藻多样性较为丰富。共鉴定出硅藻10科24属107种,其中中心纲硅藻种类极少,绝大多数为羽纹纲硅藻属种,并且其中附生种硅藻和底栖种硅藻所占比例较多,少见浮游硅藻种。优势属主要是舟形藻属(Navicula),羽纹藻属(Pinnularia)和短缝藻属(Eunotia),分别出现20,18,11个种,占总数的45.79%。优势种主要是Caloneis silicula、Eunotia bilunaris var.bilunaris、Eunotia mucophila、Eunotia paludosa Grunow、Fragilaria capucina、Hantzschia amphioxys、Navicula radiosa、Nitzschia palea等。(2)分不同植被类型沼泽湿地探讨了硅藻的分布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可以发现各个植被类型沼泽湿地的主要硅藻属种结构存在差异。草本沼泽表层沉积硅藻物种丰富度高于灌丛沼泽物种丰富度。(3)本文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泥炭沼泽硅藻与环境变量的关系。通过多元非约束与约束性排序分析得知,COD_(Mn)、pH和TN是影响大兴安岭北部泥炭沼泽硅藻物种组成的最主要的环境变量。大兴安岭北部泥炭沼泽的硅藻与环境变量的关系的研究解释了硅藻对水体pH和营养水平的敏感指示意义。如研究区中Eunotia bilunaris var.bilunaris、Eunotia mucophila、Eunotia paludosa Grunow可以作为酸性水环境的指示种,Caloneis silicula、Fragilaria capucina、Hantzschia amphioxys、Navicula radiosa可以作为研究区内pH较高水环境的指示种,Navicula pupula可以作为中高电导率的指示种,Nitzschia palea可以指示水体营养程度,Nitzschia terrestris对TN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马永光[9](2019)在《大兴安岭北部富克山地区中生代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内的韧性剪切带呈NE向带状展布,糜棱面理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较陡,具有走滑剪切的特征。岩石变形后发育较强的糜棱面理、碎斑旋转、拉伸线理等构造。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形成与发展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的演化有关。(本文来源于《有色矿冶》期刊2019年02期)
丁令智[10](2019)在《大兴安岭北部主要树种根际土壤碳氮形态及土壤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际土壤是植物根系和外界物质、能量进行交流的最活跃地带,对林木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碳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大兴安岭北部位于寒温带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地带性植被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明亮针叶林。本研究以大兴安岭北部混交林内4个树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和山杨)为研究对象,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土壤样品,探讨根际土壤碳氮养分及酶活性的生长季动态、根际效应和差异性,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为进一步揭示寒温带典型树种对土壤碳氮养分的利用机制和循环及为森林演替和保护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根际土壤的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动态变化趋势相似,均为5月、6月较高,7月至10月小幅波动,生长季变化范围分别为17.39~56.13g·kg-1、1.32~15.43g·kg-1、15.68~40.70g·kg1;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主要呈“M”型变化,波动范围为63.47~206.88mg·kg1;根际土壤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变化范围为7.5%~27.5%。根际土壤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均显着高于非根际,根际效应明显,根际对土壤碳库的补充具有重要的作用。白桦对研究区土壤碳库的丰富和补充作用贡献最大。(2)根际土壤全氮含量5~10月波动在1.22~5.43g·kg-1之间,最大值均在5月;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波动范围分别为22.41~53.75mg·kg-1和0.79~2.06mg·kg-1,含量均在7、8月较低。4个树种根际土壤对氮素养分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正根际效应,针叶树种对无机氮素的富集能力强于阔叶树种;兴安落叶松对氮素养分的根际效应最强。(3)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波动为114.14~451.05mg·kg-1,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波动为40.38~185.00mg·kg-1。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为1.42~5.24。微生物生物量碳对4个树种根际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率为0.83~0.95%;微生物生物量氮对4个树种根际土壤有机氮库的贡献率为3.63~5.08%。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根际效应显着,且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季差异;在生长季末期,针叶树种的根际效应要比阔叶树更为明显;寒温带森林针叶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对土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高于阔叶树种。(4)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波动为2.92~3.43 g·min-1·mg-1;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波动为5.38~11.36 mg·g-1·24h-1;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月份之间差异较大,波动为0.150~0.589 mg·g-1·24h-1;根际土壤脲酶活性随着月份而小幅波动,范围为0.369~0.599 mg·g-1·24h1。根际土壤酶的正根际效应明显;蔗糖酶、蛋白酶和脲酶同时受树种和月份变化的影响,而过氧化氢酶相对不明显;根际土壤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根际土壤肥力的大小。(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大兴安岭北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由奇乾、乌玛、永安山叁个未开发的林业局组成,是我国唯一集中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原始森林。总面积94.77万公顷,森林面积90.03万公顷,森林覆被率95.12%。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且多雨。神奇的大自然赋予她纯净与峻美,生态之风造就她浪漫和儒雅,森林文化催生她钟灵毓秀,绿色文明孕育她风情万种。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这块未经雕琢的宝玉,一路沿着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从远古走到今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兴安岭北部论文参考文献
[1].孙其彪.筑梦北部原始林区——写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成立20周年[J].骏马.2019
[2]..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掠影[J].骏马.2019
[3].吴宜翰,刘博,韩宝福,巩恩普,陈家富.大兴安岭北部兴隆地区寒武纪侵入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2019
[4].张兰,丛建华,刘会锋,刘官久,张婷.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林更新调查的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19
[5].孙振静,赵慧颖,朱良军,李宗善,张远东.大兴安岭北部不同降水梯度下兴安落叶松生长对升温的响应差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6].姜迎久,舒广龙,胥嘉,冯德胜,王春光.大兴安岭北部雄关地区倭勒根岩群大网子岩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与资源.2019
[7].邓昌州.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斑岩铜矿:成岩与成矿[D].吉林大学.2019
[8].孙阳.大兴安岭北部泥炭沼泽硅藻分布规律及环境指示意义[D].吉林大学.2019
[9].马永光.大兴安岭北部富克山地区中生代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有色矿冶.2019
[10].丁令智.大兴安岭北部主要树种根际土壤碳氮形态及土壤酶活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