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利益关系论文-侯风云

政治利益关系论文-侯风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利益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物质利益关系

政治利益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侯风云[1](2016)在《论政治经济学的客观存在性——兼谈物质利益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政治经济学学科地位下降的事实和原因,有必要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重新界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中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物质利益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从而进一步讨论了人类社会中物质利益关系的客观存在性以及以此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的客观存在性。利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物质利益关系的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最后对政治经济学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做了进一步阐述。(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8期)

吴晓燕,郜清攀[2](2015)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关系的变迁及其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益关系是影响政治变迁的核心要素,因此,对我国利益关系变迁的考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体现为国家—公民间利益关系,公民间利益关系,公民与社会间利益关系以及国家—社会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关系的变迁,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刘晓欣[3](2014)在《一种正义熔铸下的“理想生活”——柏拉图公私利益关系思想的政治哲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置身于城邦正义之下的柏拉图,以其理想化的理论智慧诠释了困扰人类政治生活的一个重大理论难题,那就是如何调处公私之间利益矛盾,从而为后世政治哲学对该问题的探讨开启了一种典型的理论范式。认为柏拉图公私利益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公私理论的形而上学基础;个人与城邦。公私理论的价值指向:一种作为制度设计的正义;公私同一的政治哲学理念;事实性与价值性统一的"理想生活"。(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陈施锦[4](2014)在《政治利益关系视角下明中后期宦官专权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宦官专权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的特殊现象,是原始宗法关系及观念与君主专制集权政治结合的产物。纵观我国古代诸朝,明代宦官专权之势最盛,随之而来的政治腐败和法制衰微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尤其到了隆庆、万历年间,以皇权为中心的“阁监一体”的辅政体制日趋稳定。在阁宦斗争的基础上出现了二者联合左右朝政的新现象,皇权受到严重侵蚀。宦官专权是在“阁监一体”的政治体制与朋党之争的政治环境下形成的,具体表现为:通过“批红”、“矫诏”和“留中”等形式代替皇帝行使最终裁决权;同时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从而实现擅权干政。作为中央决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宦官集团是联系皇帝与朝臣不可或缺的纽带。从皇权的角度看,明朝中后期君主企图利用宦官,与阁臣及言官相制衡来巩固集权统治。然而,作为皇权衍生物的宦官集团,除了依附皇权外,还有独立的政治利益诉求。宦官的生理残疾使其内心扭曲,因此其对政治权力的渴望也愈加强烈。宦官一旦成功攫取权力,则谋求不断扩大手中的权力。与此同时,内阁集团的权力日益膨胀,逐渐对皇权造成威胁。为维护自身利益,阁臣一方面要加强与掌权宦官的联系;另一方面要适度维护皇权。另外,随着阁权的发展,其权力逐渐凌驾于六部之上,造成阁部间的矛盾日益深化,客观上又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有利条件。言官集团在阁部斗争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两方相互攻讦、陷害的工具。不仅如此,受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影响,宦官与言官两大利益集团逐渐由对立走向合流,客观上助长了宦官干政的气焰。政治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关系,而政治利益的实现正是政治权力的目的和归宿之所在。在政治学分析中,利益分析是其基础性视角。基于政治利益诉求的不同,逐渐形成了表象各异的利益关系。根据高鹏程先生在《政治利益分析》一书中的相关解释,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主要呈现出四种状态:同一性、互补性、对抗性和替代性。名义上,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但在实际政治活动中多由宦官代为行使,导致了皇帝和宦官之间的潜在或是事实上的利益冲突,即对抗性利益关系。内阁与六部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都试图拉拢宦官增强势力,因而这两大政治集团都与宦官存在互补性的利益关系。内阁与六部或凭借宦官的势力获得进用,或明哲保身、在混乱的政局中稳求自我保全。此外,内阁中还分化出一部分与宦官相抗的力量,常表现为替代性的利益关系。基于不同的政治利益诉求,内阁在权力扩张的过程中也与皇帝间形成对抗性的利益关系。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政治利益诉求和利益关系为切入点、分析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原因,不仅有利于更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政治现象,更可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为当代政治建设提供有益思考。宦官集团本是皇权的延伸,用以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在实际政治过程中,宦官群体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皇权的最高权威。但权力运行中相关约束机制的缺乏,也给宦官专权以可乘之机。内阁的设置起初以替皇帝分忧为目的,而后却因缺乏对边缘权限的控制导致权力扩张;而部门职权划分不清又间接导致了内阁越权、凌驾六部之上;同时,廷臣的失职导致的不作为或乱作为等,都直接或间接对宦官专权起到了催化作用,给明朝的政治带来了深重灾难。对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原因的分析,有利于寻找在特定政治体制下行政管理失效的深层次原因,为当前我国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4-01)

陈志勇[5](2013)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物质利益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叁化”同步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依然很严重,无论是在人均收入、消费、生产效率、劳动力就业、价格、市场、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二元分割,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但这只是表面特征,真正原因是城乡物质利益发展的不均衡。本文主要从竞争、统制、变革叁个维度来分析二元经济结构中的物质利益问题。从竞争维度来分析城乡物质利益主体的市场交换关系,尤其是城乡间不平等的物质利益交换;从竞争性维度来分析政府物质利益偏好对政府政策的影响,以及政府政策对城乡物质利益分配的影响;从变革性维度分析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及城乡物质利益变更的逻辑及发展方向。同时运用SPSS、EViews等统计软件对城乡二元物质利益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分析城乡物质利益的竞争性关系和统制性关系对物质利益变革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城乡物质利益的竞争性关系和统制性关系都对城乡物质利益关系影响较大,其中城乡物质利益的竞争性关系影响最大,即城乡间不平等的物质利益交换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最大,因此本文的政策建议主要集中如何实现城乡间物质利益的平等交换。(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3-06-30)

刘凤云[6](2013)在《雍正朝清理地方钱粮亏空研究——兼论官僚政治中的利益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雍正朝的政治向以严猛着称,其诸多政治与经济改革亦被视为康乾盛世的重要举措。其中,清理钱粮亏空是最有力度的一项,它是以确保国家利益为前提,针对财政亏空和吏治腐败,对官僚集团实施的一次经济上的大清查,这一过程反映了官僚政治中的诸多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既体现了经济关系,同时又是政治关系的基础。而把政治过程当作政治分析的重要概念,由此对清理钱粮亏空的实态以及政治措施与手段进行动态的考察,有助于加深对官僚政治的认识与理解。(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蒋俊明,魏志祥[7](2013)在《利益关系协调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功能性需要比目的性需要更为重要。通过民主政治机制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利益冲突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现阶段,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通过民众的政治参与制约资本和权力,是我国避免转型过程中"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实现利益关系公正协调的政治基础。同时,利益关系协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的着力点,只有与经济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要求相适应,有效地介入利益关系的协调过程,推动利益格局的公平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获得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蒋俊明[8](2013)在《利益关系协调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制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机制是一个国家政治权力运行的过程和机理,它设定了不同政治主体参与政治系统的方式、可能途径及其过程。民主政治机制是现代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的重要方式。经济转轨引发的利益分化及利益诉求多元化在我国已经并长期存在,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正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形态,这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必须面对的社会生态环境,既对现有政治机制的利益协调能力提出了挑战,又为其优化提供了动力。经济利益关系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利益关系产生不可替代的能动反作用,能否在利益分化过程中实现社会和谐,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体系的承受能力和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把握及调控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将取决于政治机制的民主发展程度。本文在分析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当前利益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以及利益矛盾新态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以及民主思想,以论证利益关系协调、民主政治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为前提,以实现利益关系协调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双向实践互动为研究着眼点,以“公民政治权利的程序化实现、社会力量的体制式均衡吸纳、党和国家政治权威的合法性认同”为横向分析坐标,以“国家民主、政府民主和社会民主”为纵向分析层面,探讨如何通过政治资源有效配置和政治制度合理安排,实现社会利益分配和利益矛盾解决的最大公平,寻求政治体制既能充分吸纳广泛政治参与,又能维持其有序性和稳定性,保证民主发展和社会和谐同时实现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对策。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制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利益关系协调机制调整与生产力发展相同步,坚持党的领导与保证不同阶层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扩大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相兼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制建设的基本路向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实现权力结构优化,畅通利益表达渠道与完善利益整合机制,协同发展竞争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方式。本文认为民主机制可以分为国家、政府和社会叁个层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制建设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具体展开。就国家民主层面,应当通过完善选举、代表和会议等方面的机制,来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政治系统中应当具备的第一位作用,疏通代议民主机制利益表达的通道,强化人民代表的利益代表性,增强人民代表大会的利益整合效率。作为社会和国家沟通的重要渠道,以及人民代表大会的有效补充,人民政协民主政治机制在利益诉求表达和整合乃至于国家重大事务决策中有着特有的优势。基于社会变迁的现实,其完善应当从“优化界别设置,提高界别内部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政协各项决议的效率”等方面入手。推动政府民主机制的改进是利益关系得以公正协调的程序保证。现实中很多利益矛盾和群体性冲突往往是政府不恰当的行政决策和执行行为诱发的,行政透明化和民主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应当在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民主与分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开放性,提高政府的民意回应能力,形成公职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和强势群体俘获政府的预防机制,构建公众参与型的公共政策决策议程结构和执行模式。利益关系协调还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力量,积极推动公民社会成熟,扩大社会公共领域空间,发展社会民主。只有社会建设的推进,才能真正形成遏制资本和制约权力的现实力量和社会基础。就我国而言,在社会民主机制的建构中,应当充分提升“基层自治民主体系”等原有社会自治制度资源的效率,在合理界定国家(政府)与社会自治组织权力关系的基础上,强化农村村委会、工会组织及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利益关系协调功能,构建农村利益矛盾、劳资纠纷矛盾以及社区利益矛盾的化解机制,在利益关系协调上形成国家(政府)与社会自治组织互补且合作的良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3-03-20)

秦国民,刘晓靖[9](2012)在《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追求基于需要的利益是政治发展的动力源,确立、改变、调整、完善利益分配格局的过程也就是政治发展的过程,促进经济发展、缓和利益冲突、稳定社会秩序是政治发展的目标。我国现阶段政治发展目标的核心,在于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公平正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于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胡宇[10](2011)在《政治:多元主体调整利益关系的交往活动——马克思主义政治概念的本真含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对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是多元政治主体通过处理物质利益矛盾而结成政治交往关系的活动。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有可能恢复政治的多元主体的本性。(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1年03期)

政治利益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益关系是影响政治变迁的核心要素,因此,对我国利益关系变迁的考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体现为国家—公民间利益关系,公民间利益关系,公民与社会间利益关系以及国家—社会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关系的变迁,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利益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侯风云.论政治经济学的客观存在性——兼谈物质利益关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2].吴晓燕,郜清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关系的变迁及其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J].社会主义研究.2015

[3].刘晓欣.一种正义熔铸下的“理想生活”——柏拉图公私利益关系思想的政治哲学探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陈施锦.政治利益关系视角下明中后期宦官专权原因分析[D].吉林大学.2014

[5].陈志勇.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物质利益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3

[6].刘凤云.雍正朝清理地方钱粮亏空研究——兼论官僚政治中的利益关系[J].历史研究.2013

[7].蒋俊明,魏志祥.利益关系协调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3

[8].蒋俊明.利益关系协调视域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机制建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9].秦国民,刘晓靖.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

[10].胡宇.政治:多元主体调整利益关系的交往活动——马克思主义政治概念的本真含义[J].学习与探索.2011

标签:;  ;  ;  

政治利益关系论文-侯风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