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学遥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氧胶,粘接,环境试验,变形
光学遥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周小华,邢辉,杨居奎[1](2019)在《空间光学遥感器反射镜组件中环氧胶的选用》一文中研究指出Milbond、EC2216和SE-14-80叁种环氧胶常用于空间光学遥感器光学件与金属结构件粘接。不同环氧胶对粘接后的反射镜面形差别较大,环氧胶的选择是反射镜组件研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胶的弹性模量、线胀系数、泊松比和固化收缩率等物理特性参数对粘接后面形影响较大。有些环氧胶的物理特性参数厂家提供不全,一些胶的性能参数测试困难,同时空间光学遥感器需要经历研制过程中各种环境条件考验,胶在经历不同环境条件下物理特性参数测试对比测试相对难度较大。文章针对空间光学遥感器在研制过程中环氧胶将经历的环境试验条件,设计一个考核Milbond、EC2216和SE-14-80叁种环氧胶对面形影响的综合试验,通过固化前后面形的变化,以及热真空试验前后面形的变化的对比结果,优选确定了采用EC2216作为空间光学遥感器反射镜粘接用胶。(本文来源于《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2019年03期)
周泽鑫,孙志强,徐冰,洪扬[2](2019)在《空间光学遥感器真空热试验工装模块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间光学遥感器在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试验中舱板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运用模块化思想对某型号空间光学遥感器工装的舱板结构开展了优化设计。将舱板按照温度分布进行分块,提出模块化拼装和模块化热控2种设计方案,模块化拼装是对舱板及其表面加热片进行独立分块划分,模块化热控则是将舱板视为整体,仅对其表面的加热片进行分块设计。结果表明:模块化热控的舱板平均温度偏差为0. 205 K,低于未模块化设计的0. 87 K和模块化拼装的0. 30 K,提高了舱板的温度均匀性。同时,模块化拼装改善了舱板温度分布,使得符合热控要求的测点比例由34. 8%提高到96. 7%,但独立划分的模块之间仍存在一定温差;模块化热控则消除了模块间的温差,将符合热控要求的测点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00%,完全满足热控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晓春,藏磊[3](2018)在《某光学遥感器热试验的定温边界模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遥感器热试验是用以验证光学遥感器热设计的正确性,考核热设计对飞行热环境的适应能力,并验证光学遥感器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及各分系统之间的匹配性。温度边界模拟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试验的有效性。文章介绍了光学遥感器热试验定温边界模拟技术及设计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提高光学遥感器机械安装结构处温度边界模拟均匀性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张旭辉,赵学敏,李兴冀[4](2018)在《典型星载遥感器光学系统总剂量效应防护方法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间不连续工作的典型星载光学遥感器的结构和光学系统,进行抗辐射薄弱环节与总剂量效应的仿真分析计算,提出在遥感器入光口遮光罩处增加防护盖以降低光学系统中辐射吸收剂量预示最大位置处的吸收剂量,并对防护盖的具体参数进行仿真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光学系统各光学部件所在位置辐射吸收剂量处于不均匀状态,接收地物信息的第一镜体处的预示值最大;安装防护盖后,可大幅降低该处的辐射吸收剂量,使之与其他部位的吸收剂量处于同一量级水平;防护盖的实施参数以厚度1~3 mm、距离入光口遮光罩端部小于20 mm为最佳。文章最后描述了防护盖设计方法的通用性,给出了防护盖的适用技术条件。(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史漫丽,吴南,董杰,原娜[5](2018)在《空间光学遥感器可靠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光学遥感器是一类特殊的遥感器,其可靠性设计是研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特点分析入手,介绍了光学遥感器可靠性模型的建立方法。针对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特点,从光学遥感器的防污染设计、活动部件设计、单粒子效应防护设计及静电防护设计方面对其可靠性设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阐述。(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郭冠群,颜昌翔,田海英[6](2018)在《星载光学遥感器调焦机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补偿星载光学遥感器在运载、发射过程中的冲击振动以及空间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离焦,设计了一种采用步进电机和谐波减速器驱动、滚珠丝杠和直线导轨配合使用的无偏载、易装调的调焦机构。论述了调焦实现方案,给出了调焦机构结构设计图,计算调焦负载阻力矩并选择了相应的电机,分析了该调焦机构的理论灵敏度为0.14μm,调焦误差为7.56μm;在Patran/Nastran环境下建立调焦组件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空间调焦机构动态刚度高、环境适应性强,能够满足空间调焦的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吴永亮,陆静,林任,党欣[7](2018)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光学遥感器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对地观测系统已逐步形成立体、多维、高中低分辨率相结合的全球综合观测能力,但尚未建立相关的完善和配套的标准体系,由于高分辨率卫星光学遥感器标准化在与新技术发展对接、系统性以及关键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着需求,需要借鉴国外光学遥感器相关标准,在标准体系构建原则与框架以及相关的急需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文章从高分系统卫星光学遥感器标准化需求、标准体系构建、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等展开分析与研究,提出急需制定标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航天标准化》期刊2018年01期)
付毅飞[8](2017)在《慧眼闪耀太空 精确感知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是空间探测的核心,光学遥感器则是人类开启的明亮而锐利的“太空之眼”。党的十八大以来,太空传来的高清大片不断见诸报端并在朋友圈走红,彰显出我国航天光学遥感事业的蓬勃发展态势。高分专项成果频现,“高一”填补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空白,“高二”开启我国民用遥(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7-11-30)
陈建光[9](2017)在《国外卫星光学遥感器前沿技术发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遥感利用卫星平台搭载光学、雷达、红外等遥感器,获取地球陆地、海洋和大气的特征信息,形成图像以及反映物质成分的光谱信息等遥感产品。国外正在大力发展天基薄膜衍射成像、空间分块可展开光学成像、天基光学合成孔径成像、天基超光谱成像等新型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在空间、时间、光谱等不同维度的高分辨率光学探测。(本文来源于《国际太空》期刊2017年10期)
杜志强,张黎明,陈洪耀,司孝龙,徐伟伟[10](2017)在《空间光学遥感器在轨照明环境模拟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空间环境下光学遥感器的成像性能模拟测试需求,设计了一种大动态辐照、高对比度的空间环境模拟系统,包括太阳模拟器和暗目标模拟器.根据空间太阳光及地表反照光的辐照特性,采用氙灯电流调节及增加多孔衰减屏法实现太阳模拟器的大范围辐照度可调.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散射特性分析,设计了具有光陷阱结构的暗目标模拟器,以模拟相机视场内的暗弱观测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出射光斑尺寸为1 000mm×1 000mm,辐照度范围为0.4~1 260 W/m~2,辐照不均匀性可达±4.82%,暗目标模拟器的消光比可达1×10~(-7).该装置解决了空间强干扰光背景下暗目标成像性能的定量化测试难题,为光学遥感器的成像性能检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光学遥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空间光学遥感器在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试验中舱板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运用模块化思想对某型号空间光学遥感器工装的舱板结构开展了优化设计。将舱板按照温度分布进行分块,提出模块化拼装和模块化热控2种设计方案,模块化拼装是对舱板及其表面加热片进行独立分块划分,模块化热控则是将舱板视为整体,仅对其表面的加热片进行分块设计。结果表明:模块化热控的舱板平均温度偏差为0. 205 K,低于未模块化设计的0. 87 K和模块化拼装的0. 30 K,提高了舱板的温度均匀性。同时,模块化拼装改善了舱板温度分布,使得符合热控要求的测点比例由34. 8%提高到96. 7%,但独立划分的模块之间仍存在一定温差;模块化热控则消除了模块间的温差,将符合热控要求的测点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00%,完全满足热控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学遥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周小华,邢辉,杨居奎.空间光学遥感器反射镜组件中环氧胶的选用[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9
[2].周泽鑫,孙志强,徐冰,洪扬.空间光学遥感器真空热试验工装模块化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3].李晓春,藏磊.某光学遥感器热试验的定温边界模拟技术[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8
[4].张旭辉,赵学敏,李兴冀.典型星载遥感器光学系统总剂量效应防护方法与设计[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8
[5].史漫丽,吴南,董杰,原娜.空间光学遥感器可靠性设计研究[J].红外技术.2018
[6].郭冠群,颜昌翔,田海英.星载光学遥感器调焦机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吴永亮,陆静,林任,党欣.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光学遥感器标准研究[J].航天标准化.2018
[8].付毅飞.慧眼闪耀太空精确感知世界[N].科技日报.2017
[9].陈建光.国外卫星光学遥感器前沿技术发展探析[J].国际太空.2017
[10].杜志强,张黎明,陈洪耀,司孝龙,徐伟伟.空间光学遥感器在轨照明环境模拟系统设计[J].光子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