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术中动脉瘤破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栓塞术,破裂,危险因素
术中动脉瘤破裂论文文献综述
马刘佳,胡国良,贾云峰[1](2019)在《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栓塞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5例行血管介入治疗的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介入术中破裂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95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出现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术中破裂发生率为13.68%;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有高血压史、有脑动脉硬化、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直径<5 mm、动脉瘤宽度<4 mm、动脉瘤表面形状不规则、动脉瘤体颈比(AR)≥1.3是血管内栓塞术瘤体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交通位置动脉瘤(OR值=3.232,95%CI 1.767~5.910)、瘤体<5 mm (OR值=2.208,95%CI 1.329~3.668)、脑动脉硬化(OR值=5.058,95%CI 1.503~17.017)是介入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交通位置动脉瘤、瘤体形态不规则、瘤体<5 mm、脑动脉硬化等因素容易引起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中破裂。(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18期)
冯娟娟,张纯,方艳,张青,柳洁[2](2019)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局麻下栓塞术中配合及健康指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在局麻下行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护士配合及健康指导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局麻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8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专业的术中配合及健康指导。结果 8例治疗效果良好,术中正确配合,未出现因病人或者介入护士配合因素导致延长介入治疗时间、导管移位、增加造影剂量的问题。结论通过术者、介入护士、病人的密切配合,局麻下行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辐射量,减少造影剂剂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张恒,高文昌,周小熳,沈嘉威,殷杰[3](2019)在《脑室外引流术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夹闭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EVD)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开颅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急诊开颅夹闭术治疗的6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Ⅲ~Ⅴ级)的临床资料。术前行EVD治疗35例(EVD组),未行EVD治疗27例(非EVD组)。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 EVD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31.4%,11/35)显着低于非EVD组(59.3%,16/27;P<0.05)。EVD组预后良好率(71.4%,25/35)明显高于非EVD组(44.4%,12/27;P<0.05)。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前进行EVD,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力,缓解因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刘泉,李俊[4](2019)在《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抢救成功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女,56岁,因头痛、恶心1 d于2018年12月4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颈强两横指。入院头颅CT检查示第叁脑室、第四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A)。12月5日头颅CTA示左侧小脑后下远端动脉瘤(图1B)。12月6日在全麻下行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孙广胜[5](2019)在《前循环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分离前期动脉瘤破裂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更好研究针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中动脉瘤的破裂出血问题处理和预防工作。方法本文选取了本院2016年~2017年收治的56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开颅手术夹闭术的临床资源研究分析,需要充分结合患者发生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处理经验技巧进行分析研究,做好充分防范措施。结果通过针对56例开颅手术患者的破裂动脉瘤研究,需要及时处理好患者手术后恢复工作。讨论通过麻醉和开颅手术操作可以发现患者每个环节都尽量做到针对动脉瘤破裂问题防范,在间断和短时间提高动脉瘤的应用问题,提高患者阻断动脉瘤技术,有效处理好针对动脉瘤的防范危机情况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4期)
张俊功,聂秀涛,胡庆雷,陈维杰[6](2019)在《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开颅夹闭术治疗的90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术中发生再次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 90例中,预后良好69例,预后不良2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直径≥7 mm、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术中应用临时阻断夹、破裂位于瘤颈部、合并脑水肿及术后未腰大池引流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很多,临床应及早处理,以便改善病人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陈光明[7](2019)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形态学因素和动脉瘤破裂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研究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及周边血管形态学因素和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用来评估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远期破裂风险,为临床决策手术治疗或者随访观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飞利浦DSA行动脉瘤所在侧颈动脉旋转造影,得出动脉瘤及其周围血管的3D-DSA模型,通过PACS影像学系统测量得到动脉瘤最大高度、垂直高度、瘤颈长度、动脉瘤角、血流角、大脑中动脉M1段长度、M2间夹角、动脉瘤高宽比。通过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分别研究这些参数和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结果我们搜集了2011年~2014年在鼓楼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101例,剔除7例M1段动脉瘤和4例M2段动脉瘤,剔除16例开颅夹闭未行DSA造影患者,剩余74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2例破裂、32例未破裂)进入研究序列,所有病例均已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我们得到结果证实破裂组动脉瘤较未破裂组动脉瘤具有较大高宽比、较小的动脉瘤颈长度、较小的M2夹角。通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得到结果证实较小的动脉瘤颈长度、较小的M2夹角和较大的高宽比和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破裂有相关性。结论通过研究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形态及周边血管的形态学参数,我们确定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高宽比、动脉瘤颈长度、M2夹角与动脉瘤破裂相关。这些参数涵盖了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自身形态因素、动脉瘤周边血管自身形态参数。(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方翌[8](2019)在《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破裂动脉瘤术前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影响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动脉瘤颈夹闭术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及预判患者转归情况的标准拟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9例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前评估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评分、有无并发血肿、有无中线结构偏移、动脉瘤左右侧别、动脉瘤体大小、动脉瘤颈宽窄、大脑中动脉M1分叉前段长度、大脑中动脉M1分叉前段同垂直轴角度、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夹角及大脑中动脉M1分叉前段血管内径变化率。出院及随访情况按格拉斯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评估:预后良好(5分),中度残疾(4分),重度残疾(3分),植物状态(2分),死亡(1分)。并根据术后独立生活能力,GOS评分5-4分表示预后满意,GOS评分3-1分表示预后不满意。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先对各个单因素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检验结果P<0.05,说明建立的假设有统计学意义。对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排除各因素之间的影响,筛出显着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并行动脉瘤颈夹闭术的患者共59例,预后满意48例(81.3%),预后不满意11例(18.7%)。经统计学分析,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评分、有无并发血肿、有无中线结构偏移、大脑中动脉M1分叉前段长度、大脑中动脉M1分叉前段血管内径变化率与预后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进一步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Hunt-Hess分级(P=0.033)及大脑中动脉M1分叉前段血管内径变化率(P=0.043)是显着相关因素。而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动脉瘤左右侧别、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颈宽窄、大脑中动脉M1分叉前段同垂直轴角度、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夹角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评分、有无并发血肿、有无中线结构偏移、大脑中动脉M1分叉前段长度、大脑中动脉M1分叉前段血管内径变化率是患者动脉瘤颈夹闭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可以用于术前评估,来提高预判患者转归准确程度。其中Hunt-Hess分级及大脑中动脉M1分叉前段血管内径变化率是动脉瘤颈夹闭术预后的显着相关因素,术前进行预后评估时可有所侧重。Hunt-Hess分级低,大脑中动脉M1分叉前段血管内径变化率较小的患者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4-15)
汤立[9](2019)在《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本院50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患者(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分别行传统手术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相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患者预后情况(优良占比92.00%、中残占比4.00%、重残占比4.00%、植物状态占比0%)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应用显微外科治疗,效果十分显着,且复发概率较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研究。(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康慨[10](2019)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过程中发生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为改善临床预后提供对策。方法:连续性收集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共计23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以及手术资料。依据术中是否发生术中破裂分组:术中破裂组和非术中破裂组;依据术中是否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分组:血栓栓塞事件组和非血栓栓塞事件组。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导致术中破裂、术中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236例患者术中破裂共计发生22例(9.3%),血栓栓塞事件共计发生9例(3.8%)。女性共144例(61%),男性共92例(39%);年龄范围为10~76岁;平均年龄为:55±11岁;高血压病患者共93例(39.4%);Hunt-Hess I级患者共92例(39.0%),Hunt-Hess II级患者共91例(38.6%),Hunt-Hess III级患者共43例(18.2%),Hunt-Hess IV级患者共10例(4.2%),无Hunt-Hess V级的患者;改良Fisher分级I级患者共101例(42.8%),改良Fisher分级II级患者共95例(40.3%),改良Fisher分级III级患者共33例(14.0%),改良Fisher分级IV级患者共7例(3.0%);超早期急诊手术组患者共39例(16.5%),早期手术共57例(24.2%),中期手术组患者共109例(46.2%),晚期手术组患者共31例(13.1%);动脉瘤直径范围为1.00~37.20mm;平均直径为:5.89±4.05mm;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共74例(31.4%),颈内动脉动脉瘤患者共38例(16.1%),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共87例(36.9%),大脑后动脉瘤患者共22例(9.3%),其他部位动脉瘤患者共15例(6.4%);规则囊状动脉瘤患者共164例(69.5%),动脉瘤带分叶或子瘤的患者共40例(16.9%),不规则动脉瘤患者共32例(13.6%);动脉瘤完全栓塞(RS1级)的患者共189例(80.1%),瘤颈残留(RS2级)的患者共36例(15.3%),瘤体残留(RS3级)的患者共11例(4.7%);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共31例(1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直径≤4.0mm(P=0.004)、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P=0.002)以及预后不良(P=0.028)与术中破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P=0.017),晚期手术(P=0.020)以及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P<0.001)与血栓栓塞事件有统计学差异;超早期急诊手术与术中破裂、血栓栓塞事件无统计学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发现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动脉瘤直径≤4.0 mm(P=0.004)、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P=0.001),而老年患者为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破裂与术中血栓栓塞事件为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小型动脉瘤以及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是导致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龄患者是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高危人群。破裂动脉瘤超早期急诊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并不会增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也有益于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术中动脉瘤破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总结在局麻下行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护士配合及健康指导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局麻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8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专业的术中配合及健康指导。结果 8例治疗效果良好,术中正确配合,未出现因病人或者介入护士配合因素导致延长介入治疗时间、导管移位、增加造影剂量的问题。结论通过术者、介入护士、病人的密切配合,局麻下行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辐射量,减少造影剂剂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术中动脉瘤破裂论文参考文献
[1].马刘佳,胡国良,贾云峰.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9
[2].冯娟娟,张纯,方艳,张青,柳洁.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局麻下栓塞术中配合及健康指导[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3].张恒,高文昌,周小熳,沈嘉威,殷杰.脑室外引流术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夹闭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4].刘泉,李俊.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抢救成功1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5].孙广胜.前循环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分离前期动脉瘤破裂的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9
[6].张俊功,聂秀涛,胡庆雷,陈维杰.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7].陈光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形态学因素和动脉瘤破裂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8].方翌.大脑中动脉M1分叉部破裂动脉瘤术前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D].扬州大学.2019
[9].汤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影响观察[J].当代医学.2019
[10].康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