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图像论文-申星辰

超图像论文-申星辰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图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状腺结节,B超图像,诊断分析系统,辅助诊断

超图像论文文献综述

申星辰[1](2019)在《海量甲状腺结节B超图像的诊断分析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状腺结节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在患病人群中,有5%~15%为恶性结节,是我国过去的30年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使用B超检测甲状腺结节,得益于其价格低廉、无创伤、无放射性等优点,受到了医学界和患者的高度认可。但由于B超图像的成像质量较差,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并且受到医生主观因素的极大影响,误诊率较高。此外,医生诊治过程诊断信息录入繁琐,产生的大量B超图片医疗文件,整理和维护不便,数据统计困难。本文针对甲状腺结节B超图像的数据管理和辅助诊断开展研究,研究了医疗数据管理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了海量甲状腺结节B超图像的诊断分析系统,研究了 B超图片的标定与存储管理。研究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甲状腺结节辅助诊断模型,实现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辅助诊断。建立了集信息管理、文件管理、图片数据标注与导出,以及辅助诊断等功能的诊断分析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分析了海量甲状腺结节B超图像的诊断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诊断分析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系统分为系统基本功能模块、基本信息管理模块、患者信息管理模块、辅助诊断模块与数据统计模块。2、设计了海量甲状腺结节B超图像的诊断分析系统架构。研究了权限设计、数据库模型设计、辅助诊断分析等关键技术。做到了诊断页面的诊断选项可定制化,做到对特征精细化标注与存储。设计了B超图片与标定元数据的导出功能,导出的图片及标定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辅助诊断模型的训练。并整合辅助诊断技术,判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概率。3、研究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甲状腺结节辅助诊断模型,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基于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建立甲状腺结节辅助诊断模型。甲状腺结节区域识别的平均准确率达到87.5%,良恶性判别平均准确率达到了 82.1%,接近临床平均水平。为甲状腺结节的辅助诊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4、研究了系统容器化部署与系统监控技术,采用docker容器在Rancher平台部署项目,简化了系统部署流程,并加强了系统监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1)

郭燕[2](2019)在《基于B超图像多特征值的HIFU治疗测温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是一种非侵入式治疗方式,能瞬间产生高温,对病变组织进行消融。治疗过程中,过高的温度易损伤正常组织,过低的温度会导致病变组织不能完全被消融,因此温度的监测成了治疗的关键。因超声成像的实时性、设备易于集成和成本低等特点,通过超声图像来测温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获取HIFU辐照前后的新鲜离体猪肉组织B超图像并进行处理,提取能够良好表征温度的特征参数,进行HIFU治疗过程的无损测温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B超图像预处理。包括:实验系统设计、图像灰度化处理以及图像大小的裁剪等。2.B超图像配准。手动选取边缘特征点,通过SURF算法为各特征点分配方向,并计算各特征点的描述向量,获取HIFU辐照前后的B超图像的匹配点对,进行配准,为B超图像的差值处理做准备。3.特征参数的提取。提取B超图像的灰度均值、体现B超图像纹理信息的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特征参数,结合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BEMD)处理图像,选择能很好地表征温度的特征参数。通过BEMD方法将超声差值图像自适应地分解为一系列的从高频到低频的IMF分量和一个余量,发现余量的灰度平均值、灰度熵和混合熵与温度有很好的相关性。4.基于B超图像单特征参数与多特征参数的无损测温方法。从特征参数与温度的近似线性关系的角度,构建单个特征参数与温度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测温。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引入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叁种机器学习模型,分别基于叁者的回归功能,以与温度相关性最高的叁个特征参数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基于B超图像特征参数的温度估计模型。研究表明:BEMD方法可以得出余量图像的灰度均值、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灰度熵和混合熵与温度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基于此叁个参数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测量HIFU治疗过程中组织的温度,对无损测温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胡鹏跃[3](2019)在《基于B超图像的针穿刺软组织力学参数估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穿刺手术中,医师手工穿刺易受到临床条件、自身经验水平的影响。而基于生物组织建模的针穿刺术中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医学设备成像区域之外的组织变形信息,从而辅助临床医师有效的避免这个问题。临床经验表示:正常组织的弹性模量存在个体差异,该参数无法在术前准确获取。研究中使用的有限元模型都只单纯假设组织参数为医学统计数据。为了获取该参数以及保证临床应用针穿刺术中导航系统的精度,需要术前进一步对针-组织模型的参数进行准确标定。软组织针穿刺具有连续压缩、大变形特点,会增大超声回波信号的去相关,从而降低基于超声的散斑跟踪算法的计算准确性。本文结合了拉伸或者压缩扩展和多重压缩算法,可以适用于针穿刺过程中8%以上大应变的位移估计情况。另外,针对侧向位移分量准确度有限的问题,提出使用H∞滤波,提高了侧向位移估计的准确性。本文提出的基于先验引导的多重压缩位移估计算法准确性较高,实验最大误差为0.5479mm。本文提出了基于无网格法的低阶次状态的自适应SG差分器,解决了信噪比和对比度权衡的问题,且较基于平移旋转变换(TRT)的小波变换应变估计算法更具有通用性。针对不能准确获取组织弹性模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弹性模量重建算法。使用线搜索技术来求取迭代最佳步长,使计算结果可快速接近并收敛至真实分布。定义了基于正向模型位移场与测量位移场偏差和不同正则化方法的代价函数,处理了海森矩阵的病态问题。另外,本文提出的重建算法是框架性和模块化的,如正向模型调整为正交各向异性模型,只需重新参数化逆弹性问题的求解参数即可。本文搭建了超声针穿刺实验台,设计了不同弹性模量的超声体模异物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并采用均值、四分位间距、标准离差率等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由实验结果可知,当超声体模弹性模量小于63.9KPa时,弹性模量重建算法测试准确性标准离差率(CVR)低于0.16,重复性标准离差率(CV)低于0.1,迭代次数低于14次,满足精度和稳定性要求。另外,本文就手持B超探头相对于穿刺平面的平移距离和旋转角度对弹性模量重建结果的影响也进行了实验探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缪绿妍,杨艳琳,吴艳春,李岚[4](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彩超图像研究临床经验方盆炎合剂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网络药理学角度解释盆炎合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的检索功能,查找4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利用Drug Bank数据库检索作用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数据库;在PubMed Gene数据库中检索疾病相关基因,通过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对获取的靶点进行相关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盆炎合剂的"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结果:获得盆炎合剂中有效成分17种,相关作用靶点8个,涉及9条信号通路。结论:盆炎合剂主要通过抗炎,结缔组织生成,调控免疫系统,调节机体内分泌的相关靶点和通路,起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孙晓伟,刘璐[5](2018)在《超图像建筑——建筑与传播的双重身份》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消费社会与建筑空间、超图像建筑的空间生成以及超图像建筑的传播方式叁个方面来分析超图像建筑的现状,了解其空间生成手法、传播规律以及与传统建筑的不同,从而为创造与传播超图像建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8年12期)

王静[6](2018)在《急性胰腺炎B-超图像特征的观察-附48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B-超检查结果,分析其图像特征。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诊治48例急性胰腺炎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超声检查,所用仪器为百盛esaote ClassC及飞利浦H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采用频率3-5MHz的凸阵探头。结果首次检查诊断急性轻型胰腺炎38例,重型胰腺炎6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44/48);漏诊8例(8.33%,4/48),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声像图无确切改变,初诊时症状较重者常表现为胰腺区呈气体反射。结论超声检查在早期急性胰腺炎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具有诊断迅速、安全可靠,诊断率高的优点,它能及时反映出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变化,对临床评估急性胰腺病变的类型和病变程度,提供有价值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92期)

李伟[7](2018)在《电磁干扰对彩超图像的影响及维修时判断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彩超设备做检查时,医生经常会遇到图像区出现了波纹状滚动干扰,影响使用及判断的情况,这种干扰多数不是设备自身故障,而是外部环境干扰导致。常见的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经过电网传播,一种是通过空间传播。随着用电设备的日益多样化和电磁微波覆盖的密集化,电磁干扰对图像造成影响的情况越来越多,对日常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如果将干扰问题误判断为设备硬件问题,可能最终问题一直无法得以解决,甚至在维修中引入新的问题,对工作造成更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8年12期)

张宇星[8](2018)在《超图像建筑 欲望之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处于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图像成为一种主宰语言和控制性逻辑。图像源于空间,从早期的图腾崇拜中衍变而来,图像已经成为超越于真实世界的超真实物种,我们注定与图像共存。超图像建筑是图像的逆反射,空间建构逻辑开始被图像生产逻辑颠覆,正在异变为现代主义之后的最新迭代物。伴随着全球资本主义和网络世界的全新抽象化过程,建筑也在产生前所未有的畸变——从定居空间转变为游牧空间,从纹理化空间转变为平滑空间。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也许都意味着一种"混真世界"即将来临。(本文来源于《时代建筑》期刊2018年03期)

牛德号[9](2018)在《基于局域基谐波频谱分贝峰值差的B超图像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成像技术因其具有无创、易用、价廉且实时成像等优势,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超声换能器接收到与入射声波同频率的回波信号构成生物组织图像的成像模式称为基波成像。该成像模式运用的是超声在组织传输中的线性特性,其图像具有清晰的组织轮廓特征,而内部细节信息却显匮乏。然而实际生物组织并非为仅存线性特性的理想媒质。由于组织自身具有衰减和吸收超声能量等特性,使得声波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非线性现象,伴随同入射声波频率成倍频关系的高次谐波产生。利用高次谐波回声信号成像的方式称为谐波成像,其图像含有丰富的组织细节信息,而轮廓特征却较为模糊。若能充分利用基谐波图像涵盖的互补优势信息提高原始B超图像的清晰度和表现力,对获取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局域基谐波频谱分贝峰值差的基谐波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原始超声射频回波信号进行基谐波分离,计算二者的频谱分贝峰值差,据此确定基谐波射频信号的融合权值。然后对基谐波射频信号采用加权平均法得到融合后的射频信号。最后对该信号经过希尔伯特变换、对数压缩、插值/降采样重构出融合后的B超图像。30组非均匀囊肿组织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基于像素加权平均法与小波变换法所得融合B超图像的对比度较原始B超图像的分别提高32%、8%与10%。人体颈动脉实测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仿真结果,融合的B超图像对比度较原始B超图像提高了30%、7%与10%。综上所述,本文方法较好地实现基谐波图像的优势信息互补,突出了组织非线性引起的谐波效果,从而获得组织内部细节丰富且轮廓清晰的高质量B超图像,实验结果有助于获取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董冰峰,向在荣,滕宇宁[10](2018)在《“超图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期专题"超图像"[hyperimage]的概念,受德国艺术史学者菲力克斯·提尔雷曼[Felix Thürlemann]的同名着作《超图像》启发,在这指一种非常宽泛且具包容性的概念,同时也主要指向叁个息息相关的问题角度:超级图像、超越图像及超越艺术史学科。在菲力克斯·提尔雷曼看来,"超图像"不仅是指一种图像生产和当代世界的视觉建构,同时还可以依此形容艺术世界中收藏家、策展人、艺术史学家和艺术家等都可以(本文来源于《新美术》期刊2018年02期)

超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是一种非侵入式治疗方式,能瞬间产生高温,对病变组织进行消融。治疗过程中,过高的温度易损伤正常组织,过低的温度会导致病变组织不能完全被消融,因此温度的监测成了治疗的关键。因超声成像的实时性、设备易于集成和成本低等特点,通过超声图像来测温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获取HIFU辐照前后的新鲜离体猪肉组织B超图像并进行处理,提取能够良好表征温度的特征参数,进行HIFU治疗过程的无损测温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B超图像预处理。包括:实验系统设计、图像灰度化处理以及图像大小的裁剪等。2.B超图像配准。手动选取边缘特征点,通过SURF算法为各特征点分配方向,并计算各特征点的描述向量,获取HIFU辐照前后的B超图像的匹配点对,进行配准,为B超图像的差值处理做准备。3.特征参数的提取。提取B超图像的灰度均值、体现B超图像纹理信息的灰度共生矩阵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特征参数,结合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BEMD)处理图像,选择能很好地表征温度的特征参数。通过BEMD方法将超声差值图像自适应地分解为一系列的从高频到低频的IMF分量和一个余量,发现余量的灰度平均值、灰度熵和混合熵与温度有很好的相关性。4.基于B超图像单特征参数与多特征参数的无损测温方法。从特征参数与温度的近似线性关系的角度,构建单个特征参数与温度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测温。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引入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叁种机器学习模型,分别基于叁者的回归功能,以与温度相关性最高的叁个特征参数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基于B超图像特征参数的温度估计模型。研究表明:BEMD方法可以得出余量图像的灰度均值、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灰度熵和混合熵与温度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基于此叁个参数构建随机森林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测量HIFU治疗过程中组织的温度,对无损测温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图像论文参考文献

[1].申星辰.海量甲状腺结节B超图像的诊断分析系统[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郭燕.基于B超图像多特征值的HIFU治疗测温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胡鹏跃.基于B超图像的针穿刺软组织力学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9

[4].缪绿妍,杨艳琳,吴艳春,李岚.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彩超图像研究临床经验方盆炎合剂的作用机制[J].西部中医药.2019

[5].孙晓伟,刘璐.超图像建筑——建筑与传播的双重身份[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

[6].王静.急性胰腺炎B-超图像特征的观察-附48例报告[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7].李伟.电磁干扰对彩超图像的影响及维修时判断的方法[J].人人健康.2018

[8].张宇星.超图像建筑欲望之屋[J].时代建筑.2018

[9].牛德号.基于局域基谐波频谱分贝峰值差的B超图像融合[D].云南大学.2018

[10].董冰峰,向在荣,滕宇宁.“超图像”[J].新美术.2018

标签:;  ;  ;  ;  

超图像论文-申星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