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糊精包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迷迭香黄酮,微波辅助提取,响应面法,高效液相色谱
环糊精包结论文文献综述
聂吉语,姜子涛,李荣,王颖,常金涛[1](2019)在《迷迭香黄酮的微波提取及其β-环糊精钾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包结物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迷迭香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及其β-环糊精钾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包结物(RF-K-CD-MOF)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微波辅助提取迷迭香黄酮的最佳条件;采用D101大孔树脂纯化迷迭香黄酮,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进行评价;采用溶液包覆法制备RF-K-CD-MOF。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5%,液料比40∶1 (m L∶g),微波温度77℃,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7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7.88%,黄酮的纯度为30%。纯化后的黄酮纯度由30%提高到70%。黄酮的包结率为87.9%。包埋后迷迭香黄酮的热稳定性及耐酸碱稳定性均有所改善,70℃贮存9 d后,总黄酮保存率从20.9%提高到60.6%;对中性环境下稳定性改善作用最显着,总黄酮保存率从41.69%提高到82.58%。结论:响应面法优化迷迭香黄酮提取工艺高效快捷,大孔树脂纯化迷迭香黄酮效果显着,RF-K-CD-MOF的热稳定性及耐酸碱性明显优于迷迭香黄酮提取物。(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齐彩霞[2](2018)在《β-环糊精衍生物的包结作用及其对钍(Ⅳ)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糊精(CDs)是一类具有“外表亲水,内部疏水”的中空桶状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可以选择性包覆各种无机、有机和生物小分子以制备稳固的主-客体包合物或超分子化合物,从而改善客体分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进一步提高其溶解性、热稳定性、键合能力和生物利用率等。如今,越来越多研究者试图合成不同种类的CDs包合物,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药剂学和生物学等领域。本文研究了α-萘乙酸(NAA)与改性β-环糊精之间形成包合物的包结行为及包合物的吸附性能。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简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环糊精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因素、包合稳定常数的测定和包合比的测定。2.以α-萘乙酸(NAA)与磺酰化-β-环糊精(OTs-β-CD)为原料制备包合物(OTs-β-CD@NAA)。先使用红外光谱对包合物进行初步表征,再采用紫外光谱对OTs-β-CD和NAA的包结行为进行研究,并利用热重法分析其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证实有新固相的形成,最后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剖析主-客体间的包合模式。结果表明:该种制备方法的操作流程简单,原料易得且环境友好。3.将OTs-β-CD@NAA包合物作为吸附材料,对废水溶液中低浓度的Th(Ⅳ)进行吸附研究。通过静态批量吸附法研究p H值,反应时间,Th(Ⅳ)初始浓度和温度对Th(Ⅳ)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 H=2.5,吸附时间:t=30 min,初始浓度:C0=30 mg/L,反应温度:T=20℃时,最大吸附容量:Q=13.59 mg/g。同时,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OTs-β-CD@NAA对Th(Ⅳ)的吸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4.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RSM)设计试验。以p H值,反应时间,初始浓度等吸附参数为自变量,考察其对Th(Ⅳ)吸附容量的影响。导出二阶多项式回归模型并利用方差分析来判断所选模型的准确性。通过BBD法优化得到最佳吸附条件为:p H=2.5,吸附时间:t=35 min,初始浓度:C0=30 mg/L。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吸附动力学数据表明:Th(Ⅳ)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匹配度高(R2=0.9996),即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都存在,但以化学吸附过程为主导。所得平衡等温线数据在所考虑的浓度范围内与Langmuir模型(R2=0.9944)拟合良好,即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导。吸附热力学参数(ΔH0<0,ΔS0<0,ΔG0<0)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且放热的。Th(Ⅳ)吸附前后的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氮吸附等物理化学手段进行表征。本实验有望为核废水和环境中重金属处理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5.以乙二胺-β-环糊精en-β-CD和α-萘乙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包合物(en-β-CD@NAA)。研究主-客体间的分子识别性能、包结稳定常数、热力学方程和增溶作用;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主-客体间的包结稳定常数和包合比,采用相溶解度法计算增溶倍数。包合物的结构和特性研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核磁共振氢谱表明NAA的萘环已成功嵌入β-CD的空腔。为了合理化和验证实验结果,使用对接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β-CD内NAA的可能空间取向(叁维模型)以及形成的包合物的化学计量。结果表明:主-客体间的化学计量比为1:1,在T=293 K条件下,包结稳定常数(KS)为2511 M-1。NAA与en-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包合稳定常数和增溶倍数皆高于天然β-CD;包合热力学参数说明包合过程是自发和放热的,即主-客体间形成包合物主要由焓驱动;包合物的体外溶出速率和溶解速率与原药相比显着提高。本研究为今后NAA在农业和医药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8-05-01)
郭振良,乔青安,王峰[3](2017)在《恒稳磁场对β-环糊精包结4-氨基安替比林自组装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恒定磁场和无磁场环境下,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分别合成了β-环糊精(β-CD)和4-氨基安替比林(4-AAP)的包合物,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荧光光谱分析(AFS)、X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磁场能影响β-环糊精包合物的自组装,使主客体的键合作用增强,更易形成包合物。包合物腔内结构排列更加有序,结晶度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徐景娜[4](2017)在《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合成及与那格列奈的包结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在水浴和微波辐射加热的条件下,采用分步加碱的方式合成了系列特定取代度的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考察了原料摩尔比n(1,4-丁磺内酯)/n(β-环糊精)、反应温度、初始加碱量对SBE-β-CD平均取代度的影响,并在微波辐射加热的条件下,以取代度为响应值,利用响应曲面实验对SBE_7-β-CD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所得产品用葡聚糖凝胶柱分离纯化后,利用红外、核磁共振、电喷雾质谱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及取代度计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BE-β-CD与那格列奈(NTG)在27℃、37℃、50℃时的包结比、包结常数及相关热力学参数。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SBE-β-CD与那格列奈的包结物,利用红外、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技术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及包结模型推断。实验结果表明:(1)原料摩尔比为1:1、5:1、8:1,反应温度为85℃时,水浴加热时SBE-β-CD的平均取代度分别为1.24、4.12、6.39,反应时间为20~30小时;相同原料摩尔比及反应温度下,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时SBE-β-CD的平均取代度为1.12、3.96、6.83,反应时间仅为2~3小时。响应曲面实验中,SBE_7-β-CD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1,4-丁磺内酯)/n(β-CD)为7.84:1,n(1,4-丁磺内酯)/n(初始加碱量)为1:0.7,此条件下得到的SBE-β-CD的平均取代度为7.07。(2)与水浴加热相比,微波辐射加热反应时间短,反应过程用碱量少,原料利用率提高,符合绿色工艺发展的特点。(3)SBE-β-CD与那格列奈的包结比为1:1,包结物呈无定形态,形成包结物后那格列奈的水溶性是原来的十几倍。此外,SBE-β-CD与那格列奈的包结反应可以自发进行(ΔG(27)-19 kJ/mol),是一个放热、熵增的过程,且该过程与SBE-β-CD空腔中高能水的释放、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及疏水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沈文,邵学广,蔡文生[5](2016)在《环糊精包结谷胱甘肽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的方法在原子水平上研究了谷胱甘肽与α-,β-和γ-环糊精的包结模式,计算了谷胱甘肽与3种环糊精之间6种可能包结过程的自由能变化.结果表明,谷胱甘肽的谷氨酸残基从α-环糊精大口端进入空腔最终形成的包结复合物最稳定;在该复合物中,谷氨酸残基的亚甲基链部分被完全包结在疏水空腔中,其氨基与羧基位于与α-环糊精的小口端,并与环糊精的伯羟基形成了氢键,同时半胱氨酸中的巯基位于环糊精的大口端,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因此,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构成了包结的主要驱动力.β-环糊精的优势包结模式与α-环糊精类似,但形成复合物的稳定性次之,而γ-环糊精由于空腔较大,优势的包结模式是谷氨酸残基从γ-环糊精小口端进入空腔,但所形成的复合物结构的稳定性最弱.(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顾玲,闫璟,柯苗,刘彦平,石爱华[6](2016)在《β-环糊精包结物修饰碳糊电极对水体污染物亚甲基蓝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水体污染物亚甲基蓝在β-环糊精包结茜素红修饰碳糊电极(ARS/β-CD/CPE)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亚甲基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茜素红和β-环糊精作为修饰剂时,碳糊电极对水体污染物亚甲基蓝的电化学测定方法。ARS/β-CD/CPE在pH6.0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对亚甲基蓝的氧化还原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同时计算了部分电化学参数:电荷转移系数α=0.72,吸附量Г=4.99×10~(-7)mol/cm~2。在优化条件下,亚甲基蓝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2.0×10~(-5)~6.0×10~(-4)mol/L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0×10~(-6)mol/L。(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6年08期)
王灵侠,孙坤,洪清,霍浩辉,马晓燕[7](2016)在《环糊精包结分离辛基二茂铁异构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辛基二茂铁是目前使用广泛的火箭燃速催化剂之一,在国防军工等领域中已经发挥巨大的作用~([1])。工业品辛基二茂铁主要是由一元辛基二茂铁(C_8-Fc)组成,其中可能不可避免的含有二元辛基二茂铁(C_(16)-Fc);一元辛基二茂铁是(2-辛基)-二茂铁、(3-辛基)-二茂铁和(4-辛基)-二茂铁叁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非常相近,很难通过常规方法分离,所以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均没有这叁种高含量的异构体试剂。本文首先以中性氧化铝柱分离出的C_8-Fc为原料~([2]),以β-环糊精(CD-1)包结的硅胶为固定相(Immo-CD-1),以低分子量的直链烷烃为淋洗剂进行柱层析分离,蒸除溶剂后得到纯度大于98.0%的(4-辛基)-二茂铁和(3-辛基)-二茂铁,收率大于80.0%,以及(3-辛基)-二茂铁和(2-辛基)-二茂铁的混合物;在此基础上通过环糊精衍生物(CD-2)包结的硅胶固定相(Immo-CD-2)对上述分离出的(3-辛基)-二茂铁和(2-辛基)-二茂铁的混合物进行二次分离,得到纯度大于96.0%的(2-辛基)-二茂铁,收率大于70.0%。(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叁分会:复杂样品分离分析》期刊2016-07-01)
赵谈封,邵学广,蔡文生[8](2016)在《阿卓糖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糖单元在包结过程中的构象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altro-cyclodextrin(altro-CD)有柔性,实验发现它在与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时形状的变化与阿卓糖单元构象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但是对于引起变化的因素及具体的变化过程还没有明确的认识。本文综合考虑影响altro-α-CD在与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时形状变化的因素,使用苯分子(ben)和金刚烷(ad)作为客体,altro-α-CD和altro-β-CD作为主体,丙烯酰胺基团作为主客体间的连接,共建立了四个不同的体系(altro-α-CD:ben、altro-β-CD:ad、altro-α-CD-ben和altro-β-CD-ad)。计算了这四个体系包结过程的二维自由能面,并找出了表示包结过程的最小自由能路径。通过对每条路径上阿卓糖单元构象进行分析,得到了每个体系在包结过程中阿卓糖单元构象的不同变化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五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期刊2016-07-01)
孙鹏飞,邓卫星,范曲立,黄维[9](2016)在《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诱导的水溶性聚芴纳米粒子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合成了单取代的β环糊精ATRP引发剂(β-CD-Br),利用核磁、质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ATRP聚合制备了端基为β-环糊精的水溶性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β-CD-PDMAEMA).聚合物β-CD-PDMAEMA可以通过环糊精与金刚烷之间的主客体包结络合作用与端基为金刚烷的聚芴(PFADA)形成水溶性的聚芴纳米粒子.重点探讨了β-CD-PDMAEMA与PF-ADA的质量比和不同的组装方法对纳米粒子尺寸及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质量比为4∶1时通过向2种聚合物的THF混合溶液中缓慢加水的方法可得到流体力学半径(R_h)为80 nm、PDI为0.11的纳米粒子.最后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粒子的形貌进行了表征,进一步依照纳米粒子的R_h随温度升高的实验可以证实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其中刚性的聚芴为核半径约为50 nm,水溶性的PDMAEMA聚合物为壳.(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王芳[10](2016)在《环糊精介质中甾体结构对包结作用及C1,2脱氢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糊精(Cyclodextrin,CD)介质中客体结构对包结作用及其生物催化反应存在影响,其影响规律尚不明晰。本论文以简单节杆菌TCCC11037催化3-酮基甾体C1,2脱氢反应为模型,以3-酮基类系列甾体化合物为客体以及催化反应的底物,考察在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介质中甾体化合物结构对包结作用及C1,2脱氢反应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甾体结构与包结稳定性以及转化反应效率间关联。研究成果为超分子介质生物催化反应中底物的选取和催化工艺路线的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采用相溶解度法考察了 3-酮基类甾体结构对HP-β-CD介质中各底物的表观溶解度及包结稳定常数的影响。发现各化合物的表观溶解度随着HP-β-CD浓度的增加均呈线性增加。当3-酮基甾体化合物只存在C-11位的结构差异时,各3-酮基甾体化合物溶解度增加倍数及包结稳定常数大小呈现的规律均为C-11-羟基<C-11-酮基<C-11-亚甲基,与化合物C-11位极性大小规律相一致;当3-酮基类甾体化合物只存在C-17位的结构差异时,包结稳定常数与C-17位侧链极性大小相符合,即侧链越长,侧链基团极性越弱,包结稳定常数值越大,溶解度增加倍数也越大。考察了 HP-β-CD介质中各3-酮基甾体的C1,2位脱氢转化反应,发现HP-β-CD介质对3-酮基甾体底物的C1,2位脱氢反应过程均具有促进作用。当3-酮基甾体化合物只存在C-11位的结构差异时,初始转化速率增加倍数的特点是C-11-羟基<C-11-酮基<C-11-亚甲基;当3-酮基甾体化合物只存在C-17位的结构差异时,HP-β-CD介质中C1,2位脱氢反应初始转化速率的增加倍数规律与3-酮基甾体C-17位侧链长度规律一致,整体来看,C-17位侧链越长增加倍数越高。基于SPSS软件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理论,进一步探讨了甾体结构与包结稳定性及催化效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大小及侧链长度对包结稳定性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分子大小与包结稳定性呈负相关性,而侧链长度则呈正相关性;此外,与此类似的是,分子大小及分子极性与生物催化效率呈负相关性,侧链长度与催化效率呈现正相关性。研究成果为HP-β-CD介质中C1,2脱氢反应的工艺路线设计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6-03-01)
环糊精包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糊精(CDs)是一类具有“外表亲水,内部疏水”的中空桶状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可以选择性包覆各种无机、有机和生物小分子以制备稳固的主-客体包合物或超分子化合物,从而改善客体分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进一步提高其溶解性、热稳定性、键合能力和生物利用率等。如今,越来越多研究者试图合成不同种类的CDs包合物,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药剂学和生物学等领域。本文研究了α-萘乙酸(NAA)与改性β-环糊精之间形成包合物的包结行为及包合物的吸附性能。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简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环糊精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因素、包合稳定常数的测定和包合比的测定。2.以α-萘乙酸(NAA)与磺酰化-β-环糊精(OTs-β-CD)为原料制备包合物(OTs-β-CD@NAA)。先使用红外光谱对包合物进行初步表征,再采用紫外光谱对OTs-β-CD和NAA的包结行为进行研究,并利用热重法分析其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证实有新固相的形成,最后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剖析主-客体间的包合模式。结果表明:该种制备方法的操作流程简单,原料易得且环境友好。3.将OTs-β-CD@NAA包合物作为吸附材料,对废水溶液中低浓度的Th(Ⅳ)进行吸附研究。通过静态批量吸附法研究p H值,反应时间,Th(Ⅳ)初始浓度和温度对Th(Ⅳ)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 H=2.5,吸附时间:t=30 min,初始浓度:C0=30 mg/L,反应温度:T=20℃时,最大吸附容量:Q=13.59 mg/g。同时,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OTs-β-CD@NAA对Th(Ⅳ)的吸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4.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法(RSM)设计试验。以p H值,反应时间,初始浓度等吸附参数为自变量,考察其对Th(Ⅳ)吸附容量的影响。导出二阶多项式回归模型并利用方差分析来判断所选模型的准确性。通过BBD法优化得到最佳吸附条件为:p H=2.5,吸附时间:t=35 min,初始浓度:C0=30 mg/L。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吸附动力学数据表明:Th(Ⅳ)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匹配度高(R2=0.9996),即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都存在,但以化学吸附过程为主导。所得平衡等温线数据在所考虑的浓度范围内与Langmuir模型(R2=0.9944)拟合良好,即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导。吸附热力学参数(ΔH0<0,ΔS0<0,ΔG0<0)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且放热的。Th(Ⅳ)吸附前后的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氮吸附等物理化学手段进行表征。本实验有望为核废水和环境中重金属处理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5.以乙二胺-β-环糊精en-β-CD和α-萘乙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包合物(en-β-CD@NAA)。研究主-客体间的分子识别性能、包结稳定常数、热力学方程和增溶作用;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主-客体间的包结稳定常数和包合比,采用相溶解度法计算增溶倍数。包合物的结构和特性研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核磁共振氢谱表明NAA的萘环已成功嵌入β-CD的空腔。为了合理化和验证实验结果,使用对接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预测β-CD内NAA的可能空间取向(叁维模型)以及形成的包合物的化学计量。结果表明:主-客体间的化学计量比为1:1,在T=293 K条件下,包结稳定常数(KS)为2511 M-1。NAA与en-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包合稳定常数和增溶倍数皆高于天然β-CD;包合热力学参数说明包合过程是自发和放热的,即主-客体间形成包合物主要由焓驱动;包合物的体外溶出速率和溶解速率与原药相比显着提高。本研究为今后NAA在农业和医药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糊精包结论文参考文献
[1].聂吉语,姜子涛,李荣,王颖,常金涛.迷迭香黄酮的微波提取及其β-环糊精钾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包结物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9
[2].齐彩霞.β-环糊精衍生物的包结作用及其对钍(Ⅳ)的吸附研究[D].南华大学.2018
[3].郭振良,乔青安,王峰.恒稳磁场对β-环糊精包结4-氨基安替比林自组装行为的影响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7
[4].徐景娜.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合成及与那格列奈的包结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7
[5].沈文,邵学广,蔡文生.环糊精包结谷胱甘肽的机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6
[6].顾玲,闫璟,柯苗,刘彦平,石爱华.β-环糊精包结物修饰碳糊电极对水体污染物亚甲基蓝的检测[J].分析试验室.2016
[7].王灵侠,孙坤,洪清,霍浩辉,马晓燕.环糊精包结分离辛基二茂铁异构体[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叁分会:复杂样品分离分析.2016
[8].赵谈封,邵学广,蔡文生.阿卓糖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糖单元在包结过程中的构象变化[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五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2016
[9].孙鹏飞,邓卫星,范曲立,黄维.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诱导的水溶性聚芴纳米粒子的制备[J].高分子学报.2016
[10].王芳.环糊精介质中甾体结构对包结作用及C1,2脱氢反应的影响[D].天津科技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