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生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氮磷营养盐,芦苇,苦草,水体净化
不同生活型论文文献综述
曾嘉敏,邹任炯,姚家敏,吴画屏,黎楚婷[1](2019)在《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混合种植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芦苇、苦草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进行单独栽种以及混合栽种,通过监测水中氮磷浓度,探讨混合种植不同生活型水生植被净化水体效果.结果表明,芦苇和苦草及其组合型对水体中氮磷均有去除作用,高浓度下苦草对总氮去除率最高,为67.33%,中低浓度下均是组合型对总氮去除率最高,分别为38.81%、6.34%;高中低3种浓度下均是芦苇对总磷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1.81%、89.21%、67.64%.综合评价,苦草对总氮去除效果较好,芦苇对总磷去除效果较好,2种植物混合种植能够互补并有效降低水体氮磷浓度,改善富营养化水质.(本文来源于《肇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进,朱江,艾训儒,姚兰,黄小[2](2019)在《湖北星斗山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群落物种组成的维持特征。该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量了50个样地中224种木本植物的叶面积、叶厚度、叶干质量、叶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了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叶功能性状变异特征,并采用偏曼特尔检验分别从群落水平和物种水平分析了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生活型植物叶性状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23.42%–110.45%;不同生活型之间的植物叶功能性状差异明显。群落水平上,海拔与乔木叶干质量、灌木叶面积和木质藤本叶厚度显着正相关,坡度仅对灌木和木质藤本比叶面积具有显着影响,坡向与灌木叶厚度、叶干质量和比叶面积显着正相关。物种水平上,海拔比坡度和坡向对植物叶功能性状影响更为显着,且不同物种对地形变化的敏感度不一致;在控制空间结构影响后,地形因子对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降低。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对地形变化的响应格局不同,这可能是星斗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维持机制。(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闵建刚[3](2019)在《武汉不同生活型绿化植物吸附颗粒物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扮演着文化有机体的重要角色,不仅在城市绿化及居民生活中提供赏心悦目的温馨环境,还具备降低颗粒物的独特滞尘功能。本研究选取武汉市居民小区9种常见绿化植物,对其单位叶面积吸附不同粒径颗粒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下层吸附颗粒物量高于上层叶片和中层叶片,大部分植物上层叶片和中层叶片吸附颗粒物量无显着差异。乔木具有吸附细颗粒物的优势,部分植物在不同高度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量存在差异,可能与其叶片微形态有关。(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7期)
李周康[4](2019)在《不同生活型典型荒漠植物凝结水吸收、运移分配及生理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作为植物生存的主要限制因子,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荒漠植被在水分限制条件下,通过适应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凝结水作为干旱区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在植物水分平衡研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荒漠植被的重要性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尽管与降水、径流水相比较而言凝结水量较小,但依旧可以影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显着影响当地植物水分平衡。大多数学者探讨了植物光合器官的凝结水吸收现象及简单的光合生理的研究,但未对植物吸收凝结水以后水分在植物体内如何变化这一过程有过深入的研究。其次,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干旱区植物对吸水现象的描述,而对于不同生活型植物对凝结水利用后,水分变化情况的比较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从温带干旱区不同生活型荒漠植物出发,设计野外原位控制实验,通过人工模拟冠层凝结水,结合生理和光合荧光生理,利用稳定~(18)O同位素示踪技术来探究凝结水在叁种不同生活型荒漠植物体内吸收、运移和分配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人工模拟冠层凝结水的情况下,叁种植物: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对节刺(Horaninowia ulicina)在22:00到次日凌晨6:00的时间范围内,水势值均有变化,都出现了逆向水势梯度,即植物通过逆向水势梯度将同化枝(叶片)吸收的凝结水输送到二级枝条(枝条),此时同化枝(叶片)水势大于二级枝条(枝条),这说明叁种植物均具有吸收凝结水的能力。(2)不同生活型植物体内所获得潜在水源略有不同,稳定~(18)O同位素示踪水的结果显示:叁种植物对凝结水的吸收是自上而下的,即同化枝(叶片)吸收凝结水以后会向二级枝条(枝条),甚至是根部去运输。其中,沙拐枣在ZG1(遮盖1)、ZG2(遮盖2)两种处理下,~(18)O均在根际土位置富集,而在其余部位~(18)O分布较为均匀;同样的,梭梭~(18)O只在同化枝富集;对节刺在两种处理下,~(18)O富集情况存在差异。叁种不同生活型植物各器官部位都参与到了水分的吸收过程中。(3)光适应下叁种植物的最小荧光(Fo')、稳态荧光(Fs)、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电子传递效率(ETR)等荧光参数的变化情况具体表现为沙拐枣分别与梭梭、对节刺呈显着差异(P<0.05),且梭梭与对节刺彼此间无显着差异(P>0.05);梭梭ZG1处理下植株的Fo和Fm较之CK植株其值降低,而ZG2植株则显着提高(P<0.05),沙拐枣ZG2植株的(ΦPSⅡ显着低于CK植株(P<0.05),对节刺光适应下各荧光参数如Fo'、Fm'、Fs差异性变化规律一致,具体表现为CK植株与ZG1和ZG2均有显着差异(P<0.05)。光合及荧光参数能直接反映植物凝结水吸收后其生理情况。叁种植物的生理活动主要通过气孔进行限制,当太阳辐射增强,满足光合作用时,光合作用开始,气孔张开,同时植物通过调节气孔影响蒸腾作用,调节植物体内水势,自此,植物根部吸收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至同化枝(叶片)。而植物夜间的根系吐水可能是为了缓解根部所受到的干旱胁迫。(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超,文乐雷,陈建,刘凤想,焦晓国[5](2019)在《不同生活型蜘蛛抗逆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结网型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和角类肥蛛Larinioides cornuta以及游猎型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比较不同生活型蜘蛛成蛛水分和脂类含量,并比较3种蜘蛛在无水无食逆境下的耐受时间,为探究不同生活型蜘蛛体内水分和脂类含量与其抗干旱和抗饥饿能力的关联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机敏异漏斗蛛和星豹蛛体内含水量显着高于角类肥蛛,但后2种蜘蛛体内脂含量显着高于机敏异漏斗蛛,3种蜘蛛雌蛛脂含量显着高于雄蛛.在无水无食条件下,机敏异漏斗蛛存活时间显着高于角类肥蛛和星豹蛛,同时机敏异漏斗蛛和角类肥蛛雌蛛存活时间显着高于相应雄蛛.星豹蛛雌雄蛛的存活时间没有显着差异.蜘蛛生活习性和抗逆策略可能影响它们在逆境下的存活时间.(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黄小,姚兰,王进,朱强,吴漫玲[6](2018)在《土壤养分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个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本分析对不同生活型植物(灌木、乔木和木质藤本)的叶功能性状和森林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冗余分析(RDA)和逐步回归分析了该地区土壤养分对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3种生活型植物的叶功能性状中灌木的比叶面积(SLA)平均值(319.87cm·g~(-1))最高,乔木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平均值(0.40g·g~(-1))最高,木质藤本的叶面积(LA)、叶厚度(LT)、叶全氮含量(LTN)和叶全磷含量(LTP)平均值最高,分别为:105.07cm~2、0.24mm、20.10mg·kg~(-1)和1.19mg·kg~(-1);3种生活型的LDMC、LTN分布都较为集中,而LA、SLA、LTN都呈右偏分布,但LT、LTP的分布乔木呈左偏分布,而灌木和木质藤本均呈右偏分布。(2)研究区域的土壤pH值为3.81~4.95,全部为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57%~12.05%之间,平均为7.79%;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分别为64.52~339.29和82.83~678.15mg·kg~(-1),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48mg·kg~(-1)、0.46mg·kg~(-1)和0.39mg·kg~(-1)。(3)在3种不同生活型叶性状的变异中,土壤养分对木质藤本的解释度最大(24%),其次是灌木(15%),而对乔木解释最低(13%);乔木和木质藤本受到土壤有机质影响较大,灌木受到速效钾影响较大,虽然影响不同生活型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有所差别,但是其主要的影响因子均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速效钾。研究认为,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变异,并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利于该地区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许云蕾,蒲文彩,余志祥,杨永琼,马焕成[7](2018)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同一群落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攀枝花苏铁保护区内立地条件相似的阳坡地段,采集17种植物的成熟叶片,用石蜡切片法比较叶片解剖结构,运用聚类分析对供试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各解剖性状在物种间存在差异。上表皮细胞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角质层厚度等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50%,可能属于生态适应性状;而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性状变异系数较小,可能属于系统演化性状。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7种植物聚为4类,第Ⅰ类群为攀枝花苏铁,主要特征为无海绵组织分化,叶片厚度与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角质层厚度平均值最大,第Ⅱ类群为沙针,主要特征为无海绵组织分化,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角质层厚度平均值较大,第Ⅲ类群的树种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平均值则在4个类群中最小,第Ⅳ类群各指标平均值处于居中水平。叶片解剖结构上的差异性是不同植物对环境的分异与趋同适应性的表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干热河谷同一群落内的不同树种有可能分别处于演替的不同阶段。(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龚国勇,罗天相,郑萍,杨东,赵志刚[8](2017)在《不同生活型蚯蚓对污泥处理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报道了叁种不同种蚯蚓接种后污泥的处理效果。28天的培养实验表明:接种蚯蚓,特别是体型较大的威廉环毛蚓和杜拉蚓能提高污泥的p H值,减少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接种蚯蚓减少了污泥中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深层种杜拉蚓显着降低了污泥中全氮和全磷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减少了14.3%和10.3%。接种威廉环毛蚓的处理较对照处理能显着增加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接种杜拉蚓的处理吸收重金属的效果最佳,Cr和Cu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处理,威廉环毛蚓次之,但优于赤子爱胜蚓。结果显示,在大部分项目中,杜拉蚓和威廉环毛蚓的作用效果是要优于赤子爱胜蚓,不同生活习性的蚯蚓对污泥净化效果会有着一定的不同。(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杨秀清,史婵,王旭刚,马慧晶,闫海冰[9](2017)在《关帝山云杉次生林不同生活型物种与生境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4 hm~2云杉次生林固定监测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方差分解(RDA)分析了地形和土壤与不同生活型物种分布的关系,并对两生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广义可加模型(GAM)拟合了乔木、小乔木、灌木中优势物种分布与主成分分析中各主分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形和土壤共解释了乔木、小乔木、灌木分布的53.34%、55.65%和45.83%,其中地形因子独立解释了8.36%、5.06%和5.48%,土壤因子独立解释了31.12%、44.22%和32.04%,两因子共同解释的部分为13.86%、6.37%和8.31%;(2)对13个生境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分量分别代表了38.76%、25.73%、19.41%和8.93%,累计贡献率达92.56%;(3)GAM拟合结果显示,不同生活型及同一生活型不同物种分布与生境4个主分量相关程度均不同。模型可解释的偏差分别为:乔木层介于0.76%~29.00%,小乔木层介于0~20.30%,灌木层介于0.10%~23.50%。各物种及各生活型物种普遍与PC1相关程度较大,海拔、坡向、有效K、有效N、有效Mg对物种分布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土壤等生境因子对不同物种及不同生活型物种分布的影响有差异,这种差异有利于关帝山云杉次生林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藏亚静,韦博良,许宁,郭磊,叶永忠[10](2016)在《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活型物种及不同径级的点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南阳内乡宝天曼1 hm~2样地中个体数大于100的7个物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的环境较为适宜这7个物种的生长,它们的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而且种内相关性以正相关为主。同时,不同生活型物种之间以及不同径级之间的种间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灌木物种受到其他物种的影响较大,并且对乔木物种的小树影响较大;小乔木物种受其他物种的影响较小,但其成年树与乔木物种成年树之间存在竞争。此外,成年树之间的种间相关性与物种之间的种间相关性最为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物种之间的种间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不同生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究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群落物种组成的维持特征。该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量了50个样地中224种木本植物的叶面积、叶厚度、叶干质量、叶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了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叶功能性状变异特征,并采用偏曼特尔检验分别从群落水平和物种水平分析了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生活型植物叶性状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23.42%–110.45%;不同生活型之间的植物叶功能性状差异明显。群落水平上,海拔与乔木叶干质量、灌木叶面积和木质藤本叶厚度显着正相关,坡度仅对灌木和木质藤本比叶面积具有显着影响,坡向与灌木叶厚度、叶干质量和比叶面积显着正相关。物种水平上,海拔比坡度和坡向对植物叶功能性状影响更为显着,且不同物种对地形变化的敏感度不一致;在控制空间结构影响后,地形因子对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降低。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对地形变化的响应格局不同,这可能是星斗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维持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生活型论文参考文献
[1].曾嘉敏,邹任炯,姚家敏,吴画屏,黎楚婷.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混合种植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9
[2].王进,朱江,艾训儒,姚兰,黄小.湖北星斗山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9
[3].闵建刚.武汉不同生活型绿化植物吸附颗粒物特征[J].现代园艺.2019
[4].李周康.不同生活型典型荒漠植物凝结水吸收、运移分配及生理影响[D].新疆大学.2019
[5].王超,文乐雷,陈建,刘凤想,焦晓国.不同生活型蜘蛛抗逆性比较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黄小,姚兰,王进,朱强,吴漫玲.土壤养分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8
[7].许云蕾,蒲文彩,余志祥,杨永琼,马焕成.金沙江干热河谷同一群落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差异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8].龚国勇,罗天相,郑萍,杨东,赵志刚.不同生活型蚯蚓对污泥处理的效果研究[J].生态科学.2017
[9].杨秀清,史婵,王旭刚,马慧晶,闫海冰.关帝山云杉次生林不同生活型物种与生境相关性[J].生态学杂志.2017
[10].藏亚静,韦博良,许宁,郭磊,叶永忠.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活型物种及不同径级的点格局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