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人员的高流动性则使普通话成为来自不同语言区域员工顺畅沟通的必然工具。普通话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尤其是在普通话基础比较差的广东省广西省等南方地区,为普通话状况堪忧的学生开设高效普通话课,是国家职业教育机构的神圣职责及客观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必要性就业率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5-0124-04
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必要性,是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内在动因和前提条件。要突破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目前的困境,首先就要解决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必要性问题。这类问题的研究,武汉张惠的《新升格高职院校开展普通话课程教学工作初探》和广西郭珊珊的《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各有一些简单的探讨,但全面系统富于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却还没有见到。本文拟从高职院校及其学生的权利、义务、责任和生存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考察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之必要性问题,为破解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困境尽些抛砖引玉之绵力。
一、国民权利、义务、责任及国家职业教育机构职责
(一)权利、义务与职责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用语言,是现代华夏民族的共同语。会说会用标准国语,是每个国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也是作为中国公民民族尊严的体现。“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的国策,是为了体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为了华夏各民族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活动中顺畅交流,成功就业并和谐发展。《国家语言文字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公民有学习普通话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提供条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2]。高职院校是国家职业教育机构,其义务和职责是为国家公民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教学实践,促进公民掌握相应的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技巧,促进公民的职业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高职院校面向来自不同民族语言区域,不会说普通话或普通话方音浓重的全体学生开设高效的普通话课,为他们提供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必要条件,是其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机构和普通话推广主阵地的义务和职责。
(二)神圣的使命
普通话是形成于影响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汉语基础上的现代汉语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共同语。事实上,国家共同语跟国旗、国徽一样,是一个国家的神圣标志,代表着一个统一民族神圣的智慧和文化,是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象征,也是民族团结必不可少、无以取代的凝聚剂和情感纽带。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描绘了法国人民在普鲁士侵略者铁蹄下不能学习自己国语的悲痛感情,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共鸣,这正是世界人民心灵深处国语神圣的民族情感和国家自豪感的自然流露和具体体现。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身为世界人民一部分的华夏子孙,自然也有学好国语,用好国语,推广国语,国语神圣的民族情感和国家自豪感。正因为如此,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便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也成了神州大地上所有机构和团体组织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而身为国家教育机构的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高效的普通话课,也正是其不可推卸的必要职责和神圣使命。
二、普通话的技能性特征及高职学生的普通话现状
(一)普通话的技能性特征
现代社会的变化发展和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促使人力资源跨区域大规模流动成为必然。自然而然地,国语普通话就成了来自不同民族语言区域员工正常交流,顺畅沟通的必然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工作沟通的顺畅程度,也直接决定了团体协作的成败和工作效率的高低,普通话能力因此成了人力资源高效工作,职业成功的基础性技能,其技能性特征从而得以显性地表露出来。用人单位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发现了普通话的这些技能性特征及其无形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普通话标准流利”、“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口齿伶俐”等等不同的措词,对包括理工科在内的各类专业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两广高职学生的普通话现状
然而,两广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通话现状却不容乐观。两广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以本民族母语为日常交流用语的民族语言区域。这些学生到高校里才勉强学说普通话,往往不是自卑胆怯不敢开口,就是说得方音浓重,揉涩难懂,让人听着难受。即使他们参加了普通话测前培训,普通话水平也没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两广目前只有极少数高职院校以自由选修课的形式,为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了仅有20个课时左右的普通话课,效果微乎其微;多数两广高职院校则没有开设普通话课,也没有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两广高职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结果也令人担忧,大多数学生的普通话能力达不到目前大多数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广西以百色职业学院和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广东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及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百色职业学院2009年11月28日的普通话测试结果是:共有172名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80分以上)的59人,二级乙等以上过级率仅为34%。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共284人参加测试,80分以上共108人,二级乙等以上过级率是38%。广东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的测试情况是:上半年802人参加测试,301人成绩达到二级乙等(80分以上)以上水平,二级乙等以上过级率为37.5%;下半年1148人参加测试,479人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二级乙等以上过级率是41.7%。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则既没有开设普通话课,也没有组织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合计起来,两广参加普通话测试的高职学生,二级乙等以上过级率是37.8%。
二级乙等是目前大多数职位要求达到的普通话水平标准,而上述案例的数据表明,两广高职院校学生仅有不到38%的同学普通话水平勉强达到大多数用人单位的要求。两广高职院校学生令人担忧的普通话水平现状由此可见一斑。
三、用人单位要求及学生就业、升职的需要
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千变万化的危机应对中,用人单位逐渐发现了普通话的技能性特征和无形性价值,因此在招录员工时纷纷提出了较高的普通话水平的要求。目前用人单位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可分为政策性要求和市场性要求。
(一)政策性要求
所谓政策性要求,是指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性政策文件做出规定,要求某种职业岗位必须由普通话水平达到某种程度的人员担任并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上岗。目前对普通话水平的政策性要求,主要是针对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文秘、公务员、国营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公共服务类的职业和岗位。
1.相关政策文件及其规定要求
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关于职业岗位普通话水平要求的政策文件主要有:国务院的国发〔1992〕63号、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及广电部的国语〔1994〕43号、国家人事部的人发〔1999〕46号、铁道部的铁科教〔2000〕72号、金融工发〔2000〕8号、国家邮政局的国邮联〔2000〕304号、信息产业部的信部联办〔2001〕242号、文化部的文政法发〔2001〕20号等。
国务院的国发〔1992〕63号和国家语委的国语〔1994〕43号规定了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行业,开设普通话课程的学校和专业,以及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岗位须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水平,规定“他们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要求是: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应达到一级或二级水平,专门教授普通话语音的教师应达到一级水平;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水平(此要求列入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颁岗位规范,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书上岗);电影、电视剧演员和配音演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院校毕业生应达到一级水平”[3]。
国家人事部的人发〔1999〕46号、铁道部的铁科教〔2000〕72号、中央金融工委的金融工发〔2000〕8号、国家邮政局的国邮联〔2000〕304号、信息产业部的信部联办〔2001〕242号、文化部的文政法发〔2001〕20号等几个文件则分别规定公务员、铁道系统职工、金融系统职工、邮电系统职工、信息产业系统职工、文化部门系统职工的所有员工在工作中均需使用普通话,且普通话水平均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级甲等程度。在此基础上,各行业主管部门还规定:“话务员的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乙等”[4],“站、车广播员的普通话应不低于二级甲等”[5],“解说员、广播员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话剧演员和话剧表演专业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普通话一级水平”[6]。
2.社会执行政策性要求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不仅在招录新员工时严格执行上述规定标准,而且对原有职工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和达标培训。据《南宁日报》报道:2003年至2004年11月,南宁市5个城区的公务员和43个市直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共几千人,都进行了普通话培训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要求达到国家人事部规定的等级。市商业、交通、旅游、卫生、文化、邮政、机场、火车站、电信、保险等行业主管部门也将普通话培训要求纳入行业管理规定和员工行为规范。南宁市的客运公司、旅游局、医院、移动公司、百货超市等行业也都对其员工进行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7]。事实上,从2003年起,广西各地市的公务员和各行业职员就都已经按规定相继进行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广东也从2003起陆续为全省在职公务员开展普通话测试,并规定从2003年9月起,广东各地凡报考国家公务员者,必须提交有效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并达到三级甲等水平(70分)[8]。对于教师岗位,两广自2007年后,都将普通话水平要求提高到了国家政策规定的二级乙等以上。
政策性要求的普通话水平,许多单位在招聘条件中往往省略不写。这并不是这些单位不要求符合规定标准的普通话水平,而是他们认为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已经众所周知,没必要再多此一举,只要在录用时按国家规定标准录取就行了。而这往往导致那些不了解政策规定的求职者的误解,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到了最后也还蒙在鼓里。
(二)市场性要求
普通话水平的市场性要求是指用人单位根据需要在招录员工时自行规定某种职业岗位必须由普通话水平达到某种程度的人员担任。市场性要求目前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对没有政策性要求的职业和岗位提出要求,第二种情形是对有政策性要求的职业和岗位提出更高的要求。
1.市场性要求产生的背景
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经济危机带来的种种问题,使许多企业发现,成功的沟通协调不仅可以避免重大损失,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效益。成功的沟通协调离不开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必须以普通话作为工作和生活语言的环境下,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便把“普通话标准流利”、“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作为必不可少的用人条件提了出来。
2.对没有政策性要求的岗位提出普通话水平要求
调查表明,普通话水平市场性要求的第一种情形主要来自非国营企业。国家政策和行业主管部门对非国营企业的用人条件并不干涉,上述的政策性规定对非国营企业也就不具有约束力。非国营企业把较高水平的普通话技能作为招录员工的必备条件提出来,完全是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和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因此烙上了深深的市场性特征。这种要求的市场性特征还表现在:政策性规定不要求普通话水平的岗位,非国营企业在招聘这些岗位员工时却提出了较高的普通话水平要求。
我们分别对广西交通职院招生就业办公室发布于2009年3月25日、广西工商职业学院就业办发布于2011年7月1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服务网发布于2011年7月2日的用人招聘信息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网12个用人单位共需招聘138个职位,须普通话标准的共51位,占38%,其中明确要求普通话标准的39位,国家相关部门明文规定须达到相应普通话测试等级才能入行而用人单位不注明的12位,其余87位全部要求“口齿伶俐、口齿清楚或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9];广西工商职业学院就业办8个用人单位共招110个岗位,98个岗位对普通话或表达沟通能力有较高要求,占89%[10];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服务网2个用人单位招大专生40个岗位,30个岗位明确要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占75%[11]。平均起来,88%的招聘岗位要求较高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而要求较高普通话表达能力的具体岗位包括:设计师、计算机工程师、行政人员、人事专员、店面财务、文化专员、店长、销售经理、选调服务员、信息员、客户代表、业务主管、接待员、客运员、业务员、商品员、营销员等等,绝大部分是政策性规定中不要求普通话表达能力而企业自己根据需要提出要求的,且这些企业几乎全是非国营企业。
这里需要警醒的是,较高的普通话水平,是“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口齿伶俐、口齿清楚”的前提和保证。身处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环境中,工作人员的普通话如果不够标准,在工作交流中往往很难做到“口齿伶俐”和“口齿清楚”。而“较强的组织能力、较佳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协调能力”等等,则必须运用较标准的普通话通过口头说服、口头解释、口头鼓动的方式来实现。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告诉我们,被组织、被沟通、被协调的对象往往怀着一种戒备、挑剔的心理在接受组织、沟通和协调,对方的口头说服、口头解释、口头鼓动等稍有不足就有可能触发其厌烦、抵触、不信任、不合作等等心理,导致组织、协调、沟通行动的失败。而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仅可以让被组织、被沟通、被协调的对象听得清楚明白,轻松愉快,而且还能使对方在清楚明白,轻松愉快的合理解释和说服鼓动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心服口服并全力配合,促成协调、组织、沟通行动的水到渠成。很显然,较高程度的普通话水平,是实现表达、沟通、协调目标,完成沟通、协调、组织任务,体现较佳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交流环境中,要求“口齿伶俐、口齿清楚”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其实主要就是对较高普通话水平的隐性要求。
我们对广东职场的招聘任职条件进行调研,结果与广西职场类似。广州立白集团2012年3月在广州、武汉、厦门、长沙、福州、成都、南昌、湘潭等地招聘品牌培训生、管理培训生(供应链管理方向)、管理培训生(财务管理方向)、管理培训生(金融投资方向)、管理培训生(基建项目类)、包装机械助理工程师、包装助理工程师、电气助理工程师、常规分析研究助理工程师、功效评价研究工程师(个人护理)、功效评价研究助理工程师(包装)、功效评价研究助理工程师(消杀)、微生物分析研究助理工程师、仪器分析研究助理工程师、质量管理驻厂代表、自动化控制助理工程师、消杀产品研发助理工程、评香助理、预结算助理工程师、设计助理工程师、财务分析主办、财务主办、助理审计师、销售业务人员、营销督导主办、人力资源主办、平面设计助理、物流管理储备人员、采购助理工程师等29类职位,其中明确要求较强的沟通、表达、协调能力的职位有25类,占86.2%;只有包装机械助理工程师、包装助理工程师、设计助理工程师和平面设计助理4类职位没有对沟通、表达、协调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占13.8%[12]。
广州德鲁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广州诚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深圳市润迅电话商务有限公司、东莞市锦程纺织实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华章劳动保障服务有限公司、佛山市友易计算机有限公司等21家注有具体招聘人数和任职条件的广东企业的招聘要求,结果是:705个招聘职位中,592个职位要求“普通话标准”“普通话优秀”或者“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占招聘总职位的84%。
两广平均起来,则有86%的招聘岗位要求较高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这些数据表明,较高水平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已经成为大多数岗位必备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如果达不到较高水平,将会失去大多数岗位的就业机会。
3.对政策性规定岗位提出更高水平的普通话要求
对有政策性普通话水平要求的职业和岗位提出更高的普通话能力要求,是普通话水平市场性要求的第二种情形。这主要发生在有一定竞争压力的国营企事业单位,如面临生源竞争压力的高校和市场化之后的商业银行。
被录用到桂西某地市级高校财务处的广西财经学院2010届会计专业小胡诉说,他被要求把普通话练到90分的水平才能去上课。中央金融工委发布的金融工发[2000]8号文件规定:金融系统“直接面向客户服务的员工,普通话水平应不低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规定的三级甲等”[13],但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南宁运行中心发布于2009年4月10日的招聘广告中却明确规定:“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达到或相当于二级乙等普通话水平;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2009年应届毕业生,专业不限,人数为80人”[14]。而该中心在时隔不久的2010年初又招聘培训了一批153人的客服专员[15]。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仅该中心一个用人单位就有233个大专以上不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被要求具备高出国家规定标准的普通话等级水平,加上其他公开注明和没有公开注明却实际有这类要求的用人单位,那么,跟小胡一样被用人单位要求具备高出国家规定标准普通话等级水平的毕业生人数,就绝非少数了。这种用人单位自行提高标准的要求,正是市场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三)学生就业、升职的需要
从上述调查到的情况可以看出,政策性要求规定了毕业生求职于所有行政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所必须具备的普通话等级标准,实力强福利好的国营企事业单位往往还会要求比政策性规定更高的普通话等级水平;而非国营单位则有86%的招聘岗位要求较高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如此算来,普通话水平差的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就只剩下14%的就业岗位可供选择了,其竞争的惨烈程度和就业机率的高低程度可想而知。而这14%的岗位往往是一些实力小见识有限或新开张经验不足的私营企业所提供的,其前景和就业质量以及就职者的职业发展前途不言而喻。而上述调查到的情况是:大约62%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通话水平低于二级乙等,低于大部分招聘岗位的最低要求。如果这些学生不能在毕业前将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到二级乙等以上,则将失去绝大部分岗位的就业机会和高质量就业机会,影响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学生要想在毕业前将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到二级乙等以上,必须依靠学校高效的普通话正音培训课。因此,高职院校面向全体高职生开设高效的普通话正音培训课,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和升职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提高就业率的需要。
四、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及其生存发展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办学宗旨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服务,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如上所述,在人力资源跨区域大规模流动,国语普通话成为必然工作语言,社会绝大部分招聘岗位要求较高普通话能力的今天,普通话实际上已经成为人力资源成功就业、高效工作、提升发展的必备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16]。因此,为学生开设高效的普通话正音培训课,把学生的普通话技能提高到用人单位要求的水平,是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以服务国家建设的办学宗旨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要求
参加全国高考的人数连续三年出现大幅度减少,2011年参加全国高考的人数又减少了30多万[17],与3年前相比减少了117万[18]。高考人数连年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独生子女政策导致适龄考生减少和“毕业即失业”现象导致部分考生放弃高考。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曾指出,生源减少加剧了高校的竞争和淘汰,未来十年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危机[19]。受高考人数大幅度减少的影响,2010年一些地方高职院校已经出现招生不足的境况。2011年在高考人数继续大幅度减少的形势下,生源竞争将更加激烈,高职院校也将面临更严峻的生源危机形势。而上述高考人数大幅减少的原因表明,高职院校面临的这种生源危机形势,在未来十年将会越来越严峻。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则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即使有关部门不将招生和就业硬性挂钩,考生和家长在听说或目睹某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工作质量很差的实例后,也不会报读这样的院校。所以,高职院校只有实实在在地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才能保证学校生源的充足,保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上述的调查和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学生令人堪忧的普通话现状,极大地影响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职院校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必须把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到符合或超过用人单位要求的程度。因此,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高效的普通话课,为高职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普通话正音培训,不仅是学生个人在市场经济形势下顺利就业、成功发展、尊严立足的客观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是其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其作为独立国家公民的尊严与自豪,更是其顺利就业、成功发展、尊严立足未来社会的客观需要。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高效的普通话课,努力在学生毕业前将其普通话水平提高到符合用人单位要求或超过用人单位要求的程度,是其身为国家职业教育机构的必要职责和神圣使命,是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的要求,更是其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证学校生源充足,保证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用人单位逐渐发现普通话的技能性特征和无形性价值,86%左右的招聘单位提出了较高的普通话水平要求,有些单位的要求比政策性规定还高。而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达不到要求。普通话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高考人数连年大幅度减少,生源危机越来越严重的严峻趋势下,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高效的普通话课,努力在学生毕业前将其普通话水平提高到符合用人单位要求或超过用人单位要求的程度,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燃眉之急。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两广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困境破解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C0220)。
作者简介:李林徽(1966—),女,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双硕士,研究方向:普通话、语言学、电子商务(广西南宁,530023);
李慧锋,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生在读(广东佛山,528000);
李陈武,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广东佛山,528000)。
参考文献:
[1]余瑾.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4.
[2]铁道部,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Z/OL].2008-1-3
[3]文化部.关于在文化系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通知[Z/OL].2001-06-01
[4]广东省语委.广东省开展公务员普通话测试试点工作的通知[Z/OL].2003-05-23
[5]刘延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提供支撑[EB/OL].2011-06-28
[6]中央金融工委.关于加强金融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Z/OL].2000-05-18
[7]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网.招聘信息[EB/OL].2011-07-06
[8]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招聘应届毕业生简章[Z/OL].20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