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根甘肃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桃,南方根结线虫,BSA测序,KASP分型
红根甘肃桃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1](2018)在《红根甘肃桃1号抗南方根结线虫基因的定位与发掘》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影响世界作物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同时也是造成桃树“短寿病”和“重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其中尤以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危害最为广泛和严重。培育抗根结线虫桃品种是控制南方根结线虫病害的绿色安全、经济高效措施。对桃抗根结线虫基因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探索抗病基因在免疫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为认识桃抗根结线虫的本质奠定基础。本课题组前期围绕红根甘肃桃1号(Prunus kansuensis L.)抗南方根结线虫基因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定桃对根结线虫抗性的方法;确定了桃表观形态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利用‘红根甘肃桃1号’和‘贝蕾’构建了桃连锁图谱,将抗根结线虫基因定位在2号染色体;完成‘红根甘肃桃1号’和‘贝蕾’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各时期的转录组测序;用二代分子标记定位红根甘肃桃1号抗南方根结线虫基因,将抗性基因定位至NBS29(6 cM)和SRAPs标记M4E11-100(2.0 cM)之间。为更精确对红根甘肃桃1号抗南方根结线虫基因定位,本研究将继续进行该抗性基因的定位和发掘工作,为抗病品种的利用提供思路,同时为抗病育种工作奠定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以BC_1代构建抗、感基因池进行BSA测序。而后用‘红根甘肃桃1号’和‘贝蕾’杂交F_1自交构建F_2代分离群体,利用BSA测序结果以及KASP基因分型确定抗性候选位点区段,深入分析基因序列以及基因表达量,逐步发掘控制红根甘肃桃1号抗南方根结线虫的关键基因。通过以上试验,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控制红根甘肃桃1号抗南方根结线虫的候选关键基因,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亲本为‘红根甘肃桃1号’和‘贝蕾’的BC_1群体构建抗、感混池,以全基因组重测序为基础进行性状BSA定位,共检测到2,442,036个SNPs。筛选亲本中纯合且F_1中杂合的SNP位点,共挑选出1,569,564个多态性标记。选择‘红根甘肃桃1号’作为参考亲本,分析计算两个子代池的△SNP-index。选择95%置信水平下,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挑选两个子代在SNP-index差异显着的SNP位点,得到候选的77个多态性标记位点。2、利用15个SNPs对302份F_2代材料进行KASP基因分型,共获得3883个位点的基因型,占总位点数的85.7%。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SNP3(CHR2:4905737)、SNP5(CHR2:5397749)、SNP7(CHR2:5582276)与红根甘肃桃1号抗南方根结线虫基因相关性最高。3、利用不同侵染时期的‘红根甘肃桃1号’、‘贝蕾’根部样品,对25个候选基因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发现关键候选基因ppa020745m在红根甘肃桃1号中随根结线虫侵染表达量升高,在侵染后12h表达量显着升高;在贝蕾中基本不表达。其上游启动子序列在抗病种质中存在一个35bp的缺失。在250个F_2后代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86个抗病后代中该片段均缺失,115个抗病后代测序时该缺失片段处为双峰,推测该缺失片段在抗病材料中为缺失或杂合;在49个感病后代中该片段存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6-01)
魏潇,曹珂,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2](2011)在《红根甘肃桃根系MYB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MYB转录因子在红根甘肃桃抗性分子机制中的作用,通过RT-PCR从红根甘肃桃根系cDNA中克隆了14个MY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这些片段与苹果、葡萄、拟南芥、番茄等植物的MYB转录因子高度同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红根甘肃桃的11个PkMYB分别与拟南芥、番茄、杨树、柿等植物中已知功能的MYB转录因子聚在不同的亚类,据此推测它们可能有相似的功能。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YB基因在红根甘肃桃抗性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魏潇[3](2010)在《红根甘肃桃(Prunus kansuensis L.)抗根结线虫相关MY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结线虫病是桃树栽培中的一个世界性突出问题,培育抗根结线虫桃砧木品种是解决此问题重要手段。红根甘肃桃是甘肃桃中的特殊类型,是我国特有的野生种质资源,具有对南方根结线虫免疫的特性。MYB转录因子参与调控苯丙烷类次生代谢途径和应答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等,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为了明确MYB转录因子在红根甘肃桃抗性分子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以红根甘肃桃为试材,用同源克隆法从根结线虫侵染后和未侵染的红根甘肃桃幼苗根系cDNA中克隆myb基因,并将其定位到桃染色体上,通过表达情况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推测了与根结线虫抗性相关的myb基因,并分析了这些myb基因在红根甘肃桃抗根结线虫机制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适于红根甘肃桃根系总RNA提取的Trizol-CTAB-SDS联合裂解法。2.从红根甘肃桃幼苗根系cDNA中得到了15个不同的myb基因,这些基因与其他植物的myb基因高度同源;其DNA序列含有1-2个内含子。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kMYB1-9,11、13、14、15属于R2R3-MYB类转录因子。3.与其他物种MYB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kMYB4,8,9与其他调控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化合物合成的MYB蛋白聚为1类,PkMYB8,9可能通过增加原花色素含量来抵御根结线虫的侵染。PkMYB1,2,3,5,6,7,11,12,14,15与拟南芥中应答高盐、寒冷、干旱、伤害、病原等胁迫的MYB蛋白序列聚在不同的亚类,推测它们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4.从侵染后cDNA中克隆到2个与未侵染cDNA中不同的2个基因:PkMYB14和15。RT-PCR检测结果显示,PkMYB7、10、11侵染后的表达量大于未侵染的,因此其受线虫侵染诱导表达增强。PkMYB7受根结线虫侵染诱导表达量增加,并在系统进化树中与拟南芥的抗病相关MYB蛋白聚在一起,可能通过信号转导途径调控下游防卫基因的表达,使红根甘肃桃对根结线虫产生抗性。5.将所得到的15个PkMYBs基因均定位到桃染色体上。对于PkMYB6,用转化为SCAR标记和与基因组序列比对两种方法定位结果一致。在PkMYBs基因附近发现了众多抗病相关蛋白基因、伤病应答家族基因、病原相关蛋白基因和花色素苷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同时还存在其他的MYB蛋白基因,表明这myb基因与抗病性有关。PkMYB12与抗根结线虫标记Mi_kansu和抗病同源序列NBS3、29均位于第2条染色体,而PkMYB12附近存在花色素苷合成途径基因,因此推测其可能通过合成花色素苷和类黄酮物质来与抗根结线虫。6.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MYB转录因子在红根甘肃桃抗根结线虫机制中可能通过以下两方面发挥作用:第一,通过调控苯丙烷代谢途径增加红根甘肃桃根部花色素苷和其他类黄酮物质的含量,从而抵御根结线虫侵染,如PkMYB8、9、PkMYB12;第二,通过信号转导途径来调控防卫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抗性,如PkMYB7。(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0-06-01)
红根甘肃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MYB转录因子在红根甘肃桃抗性分子机制中的作用,通过RT-PCR从红根甘肃桃根系cDNA中克隆了14个MY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这些片段与苹果、葡萄、拟南芥、番茄等植物的MYB转录因子高度同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红根甘肃桃的11个PkMYB分别与拟南芥、番茄、杨树、柿等植物中已知功能的MYB转录因子聚在不同的亚类,据此推测它们可能有相似的功能。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YB基因在红根甘肃桃抗性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根甘肃桃论文参考文献
[1].张倩.红根甘肃桃1号抗南方根结线虫基因的定位与发掘[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2].魏潇,曹珂,王力荣,朱更瑞,方伟超.红根甘肃桃根系MYB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
[3].魏潇.红根甘肃桃(PrunuskansuensisL.)抗根结线虫相关MY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