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特征论文-胡璐

训练特征论文-胡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训练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男子,网球项目,体能训练,特征

训练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胡璐[1](2019)在《男子职业网球项目体能训练特征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搜索知网,查阅关于现代体能训练、运动训练学、竞技网球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体能的重要性、男子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定义、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旨在说明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承受大负荷和高强度训练的基础,也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所在。网球这种技能主导型隔网项目训练既要遵循竞技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一般训练原则,同时又要充分考虑网球的特点组织实施,特别加强专项体能训练以促进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和成绩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11期)

田华,徐英,刘立洁,李凯,郭芳[2](2019)在《驻刚果(金)维和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刚果(金)南基伍省布卡武地区维和军人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为预防和减少军事训练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4年12月1日—2019年4月1日训练伤登记数据,分析训练伤发生率和构成比。结果共收集到训练伤病员318例,软组织损伤76例,占总数的23.9%;骨关节损伤157例,占总数的49.37%;器官损伤53例,占总数的16.67%;其他损伤32人,占总数的10.06%。训练伤的高峰期出现在旱季(5—11月),平地、凹凸不平地导致骨关节损伤比例高。结论应根据维和部队军事训练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是维和预防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李中华[3](2019)在《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写人要抓住特征”升格训练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法指点同学们笔下的人物往往"大众化""脸谱化",缺少鲜明的个性。其实世界上既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特征的两个人物。要让人物生动传神,就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一方面要学会细心观察,另一方面要学会具体描写。观察就要善于发现人物特征,如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本文来源于《初中生世界》期刊2019年41期)

卜媛媛[4](2019)在《游泳训练疲劳特征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游泳训练的过程中,随着次数的增加和训练强度的提升,受训者身体出现疲劳体征不可避免。为了让游泳训练员能够迅速恢复体能,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损伤,需要明晰游泳训练疲劳特征,根据疲劳原因和疲劳部位,采取科学、全面、有效的恢复措施,保证游泳训练工作顺利进行。本文以此为视角,阐述了游泳训练疲劳出现的特征,分析了游泳训练疲劳产生的原因以及应用恢复活动的作用,最后重点针对游泳疲劳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恢复方法,旨在为合理开展游泳训练活动提供些许借鉴或助力。(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冯强[5](2019)在《康复训练对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相关肌群工作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康复训练是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但主动性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恢复到正确的脊柱位置时的肌肉工作状态的特征却鲜有研究。本研究筛选青少年特异性脊柱侧弯受试者,并随机筛选健康受试者。对不同脊柱侧弯分型患者进行专门的纠正性姿态训练。探索纠正性训练对矫正体姿下脊柱相关肌群急性康复效应的影响。研究方法:筛选青少年脊柱特发性脊柱侧弯受试者与健康青少年受试者,对疑似脊柱侧弯就诊者进行正位、侧位X光片的拍摄,使用四线法计算cobb角。筛选cobb角在10-40度之间的青少年患者,年龄在10-20岁之间,男女不限。对符合纳入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青少年脊柱侧弯受试者发放知情同意书,将同意开展研究工作的受试者纳入实验组。在西城区156中学随机筛选健康受试者纳入对照组。根据患者自身脊柱侧弯类型,在不借助外力以及四肢动作的前提下,让患者习得调整脊柱形态的方法。康复师根据患者的侧弯类型为患者讲解如何恢复脊柱的正确形态并加以保持,提高患者本体感觉能力。经过2次的康复锻炼(每次60分钟),让患者充分掌握纠正体位,在不经过提醒的情况下,能通过肌肉的主动发力恢复到正确的解剖位置。并能够在保持正确脊柱姿态时进行坐姿、坐位至站位转移、匀速步行以及双腿平衡站立等基本动作。使用Delsys无线表面肌电测试仪对胸2(T2),胸7(T7),胸(T10),腰4(L4)各水平肌肉进行表面肌电测试。分别测试患者放松体位与纠正体位下,坐姿;坐位-站位-坐位;匀速步行;平衡站立等动作。具体测试方法如下:放松体姿,即脊柱侧弯状态下进行肌电测试,采集放松体姿下,受试者主动静力性抗阻MVC。充分休息后,嘱受试者放松状态下,采集10秒肌电数据。脊柱侧弯患者的纠正性训练采用静态坐位,当患者可以按要求完成自我纠正动作后,进行肌电测试。受试者完成自我纠正动作,通过自我感觉和视觉反馈,找到正确的脊柱纠正体姿。两名康复治疗师同时观察受试者是否达到矫正体姿。受试者熟练完成3次后,开始采集肌电数据。分别采集在纠正体位下主动静力性抗阻的MVC,充分休息后,采集从受试者动作开始至矫正体姿后10秒肌电数据。受试者在放松体姿下进行坐位-站位-坐位;匀速步行;平衡站立叁个动作过程中的肌电数据。受试者在维持脊柱姿态的前提下,匀速进行从坐位-站位-坐位的动作,记录动作过程中的肌电数据。受试者在维持脊柱姿态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生活习惯进行步行,记录动作过程中的肌电数据。受试者双脚赤足站立于ALEX平衡软榻上,在维持脊柱姿态的前提下,维持身体平衡,记录动作过程中的肌电数据。实验组按照上述动作进行测试,对照组(健康受试者)中,按相同流程、由相同实验操作人员进行静态与动态测试,但只进行正常体位测试,不进行纠正体位测试。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2名脊柱侧弯女性,实验组20名(年龄14.18±2.58),对照组22名(14.91±1.23),T2水平(左侧:P=0.027,右侧:P=0.001)、T7水平肌群(左侧:P=0.01;右侧:P=0.045)以及T10水平右侧肌群(P=0.008)的积分肌电均低于放松体位,差异具有显着性。腰椎左侧凸患者,坐位状态下纠正体位与放松体位L4水平肌群的积分肌电,发现各肌群的积分肌电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左侧:P=0.217;P=0.251)。研究结论:1.轻、中度的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凸侧与凹侧不对称现象不明显;2.胸椎相关肌群的肌肉激活对于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的姿态调整较为重要;3.腰椎侧凸的患者,在姿态纠正的过程中,L4水平肌肉肌肉激活不明显;4.针对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的姿态纠正性练习具有较好的急性康复效应,在日常生活动作中姿态保持良好。(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吕万刚[6](2019)在《现代运动训练特征及体能训练发展新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现代运动训练特征。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到来,科技助力训练、数字化体能、人工智能与运动恢复等手段已快速、有效和全面的应用到职业运动队和各支国家队之中,促进了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运动训练有如下几大特征:1)训练过程精细化:全过程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实施,构建由评价、训练、监控、纠正、再实施的精细化过程。2)训练对象认知化:运动员文化素养逐渐提高,且外界知识多渠道接入,使运动员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其教练员在实施训练过程中一般知识和专项知识、能力提升迫在眉睫。3)训练恢复科学化:训练恢复手段已由过去"按摩理疗"转变为现代多学科、高科技、复合型手段的积极恢复方式。4)训练康复前移化:运动员训练康复训练已贯穿于训练前和训练后,大赛前和大赛后等。5)训练评价精准化:训练评价已由过去主观评价转变为现代以数字化技术、身体机能、动作技能、心理因素等多维度实时监控评价。6)训练条件先进化:训练场馆、器材等智能化、可穿戴训练设备等直接运用到现代运动训练和恢复全过程之中。7)训练知识创新化:现代教练员在实施训练和参加比赛过程中,需要训练、管理、生理等多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以应对高强度训练和竞赛要求。8)训练理念跨界化:教练员要擅于采用企业管理、社会沟通、科技应用等领域跨界性思维运用到运动队管理、训练和参赛过程中,以提升执教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姜自立[7](2019)在《短跑不同模式速度耐力训练的能量代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速度耐力是指周期性竞速项目中运动员以无氧糖酵解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较长时间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也可称之为"无氧耐力"或"无氧糖酵解耐力"。前期研究表明,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是决定短跑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我国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相对较差。就短跑项目而言,速度耐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动员无氧糖酵解系统参与供能,同时尽量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和肌肉超微结构的损伤。训练模式是指在一定训练理念的指导下,为了实现相应训练目标而构建的较为稳定的训练结构和程序。20世纪80年代初,短跑训练实践中形成了"高量(HighVolume,HV)"和"高强度(HighIntensity,HI)"这两种训练理念截然不同的速度耐力训练模式。其中,HV模式是指运用中-高的训练强度(75-85%)、较短的间歇时间(2-4min)、较多的重复次数(8-12次),在机体不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开始下一次练习的速度耐力训练模式;HI模式是指运用近极限的训练强度(-100%),较长的间歇时间(10-30min),较少的重复次数(4-6次),在机体相对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再开始下一次练习的速度耐力训练模式。根据分组方式的不同,短跑教练们又将HV模式和HI模式进一步细分为了"单组"和"双组"两种模式,即在当前的短跑训练实践中主要存在单组-高量(HighVolume-1,HV-1)、双组-高量(HighVolume-2,HV-2)、单组-高强度(HighIntensity-1,HI-1)和双组-高强度(HighIntensity-2,HI-2)四种速度耐力训练模式。上述四种速度耐力训练模式均得到了国、内外知名短跑教练的广泛应用,其中,应用HV-1模式的代表性人物有Clyde·Hart和Michael·Johnson等教练,应用HV-2模式的代表性人物有李庆等教练,应用HI-1模式的代表性人物有Bob·Kersee和John·Smith等教练,应用HI-2模式的代表性人物有袁国强等教练,Rana·Reider和Randy·Huntingdon教练则主张HV-1模式和HI-1模式相结合。由于迄今为止学界尚无关于上述四种模式速度耐力训练效应的实验性对比研究,所以它们的训练效应到底孰优孰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显然,HV-1、HV-2、HI-1和HI-2四种模式速度耐力训练的练习强度、间歇时间、重复次数、以及训练分组均存在显着差异,那么四者的能量特征也必然会存在显着差异。基于此假设,本研究在保证上述四种模式速度耐力训练总训练时间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对14名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在HV-1、HV-2、HI-1和HI-2四种模式速度耐力训练中的血乳酸和摄氧量进行了采集,运用基于运动中摄氧量(VO2)、血乳酸(BLA)和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快速部分的计算方法,对上述四种不同模式速度耐力训练的能量代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短跑速度耐力训练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目的:探究不同模式速度耐力训练的能量代谢特征。研究方法:对14名训练有素的男子短跑运动员(年龄18.57±2.56yrs,身高181.00±5.16cm,体重68.00±6.45㎏,训练年限6.35±2.92yrs,200m最好成绩22.19±1.06sec)在HV-1、HV-2、HI-1和HI-2四种模式速度耐力训练中的血乳酸和摄氧量进行了采集,运用基于运动中摄氧量(VO2)、血乳酸(BLA)和运动后过量氧耗(EPOC)快速部分的计算方法对上述四种模式速度耐力训练的能量代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HV-1、HV-2、HI-1和HI-2四种模式速度耐力训练的磷酸原供能量分别为217.35±43.78kJ、206.15±25.49kJ、117.10±18.79kJ和120.31±19.10kJ,糖酵解供能量分别为77.13±8.88kJ、99.74±16.64kJ、81.75±8.23kJ和95.47±8.46kJ,有氧氧化供能量为155.62±27.16kJ、172.05±37.12kJ、56.04±14.17kJ和55.62±15.52kJ。研究结论:短跑不同模式速度耐力训练的能量代谢特征不同,分组方式是影响无氧糖酵解系统参与供能比例的关键因素,双组模式(HV-2和HI-2)发展运动员速度耐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组模式(HV-1和HI-1),建议在一般准备期以HV-2模式为主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在专项准备期以HI-2模式为主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廖开放[8](2019)在《上肢HIIT-战绳训练的运动生物学特征及应用考虑》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再一次成为了运动训练和健身的热点,HIIT相比持续耐力训练法证实可以在较小训练量和较短训练时间内改善肌肉有氧氧化能力并提高机体的最大摄氧量水平。但HIIT通常采用的运动方式跑步、自行车、游泳等周期性运动存在容易造成下肢损伤、上肢训练参与少、无力量刺激和不能满足下肢功能障碍人群需求的缺点。战绳训练是采用HIIT的训练原理,训练者双手分别握绳两端运用手臂快速持续的晃动一根大而粗的绳子的训练方法,战绳训练弥补了常规HIIT训练的不足。健身和训练从业者对战绳训练的理论认识来源于常规的下肢HIIT(跑步、功率车等)训练方式,然而上肢和下肢的HIIT训练对机体造成的应激有所不同,上肢肌肉含量相比下肢较少,且无法提供下肢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泵血作用,在同等强度下,上肢HIIT使训练者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导致心率、RPE、摄氧量、血乳酸等生理指标反应更大。简单的将下肢HIIT训练理论应用于上肢HIIT-战绳训练中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为了科学应用战绳训练,有必要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梳理。本文章的目的在于从运动生物学特征角度综述现有文献,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1.战绳训练对肌肉力量和能量代谢系统指标的影响;2.战绳训练应如何科学的使用?研究方法:通过谷歌学术、百度学术、webofscience和中国知网以"Battlerope"和"battleropetraining"、"战绳"和"战绳训练"作为关键词对中文和英文文献进行检索,下载有关战绳训练的全部文献,然后阅读所有文献摘要,剔除不以战绳训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非HIIT训练和未经过同行评议的文章。发现战绳训练的相关研究较少,英文文献仅有20篇、中文文献0篇,其中学位论文3篇,可研究文章17篇,最早一篇经过同行评价的研究出现在2015年。最后对战绳训练文献的数据按照运动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研究结果:1)战绳训练的力量训练特征常用的上肢运动、下肢固定的战绳训练方式由于动作涉及的肌肉参与的关系,对上肢肩部伸、手部抓握和躯干稳定性力量的提升有明显的训练作用,而对下肢训练作用并不明显。相比其他HIIT的方式(如冲刺跑、功率自行车等),由于战绳本身重量的存在(9-16G)和双手交替负重的方式,战绳训练对上肢和躯干核心肌肉群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这可以弥补其他HIIT训练形式对肌力刺激的不足。2)战绳训练的能量代谢特征a)战绳训练的血乳酸反应战绳训练血乳酸变化总的趋势是随着运动和时间间歇比的提高和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血乳酸值越高,但集中于10-15mmolL之间。战绳训练使机体产生的乳酸区间显着高于4mmol最大稳态乳酸阈,处于高强度无氧阈范围,按照血乳酸运动强度划分战绳训练属于高强度剧烈运动。b)战绳训练的能量消耗和摄氧量相比传统力量训练和自重训练方式战绳训练单位时间内平均摄氧量、能量消耗总量和呼吸商皆最高,平均摄氧量达到24.6±2.6mlkgmin能量消耗总量达到10.3±1.4kcalmin,呼吸商为1.21±0.1,对机体的能量系统刺激更深。战绳训练的每分钟平均摄氧量根据训练间歇比有所不同,大部分研究采取的是1:3的间歇时间比,所测的摄氧量为20±5mlkg.min,强度为最大摄氧量的50±5%。战绳训练在初期对机体的摄氧动员快速,在第一和第二组就已经完成了摄氧量的快速增长阶段。按照ACSM对摄氧量改善心肺耐力的推荐标准强度,战绳训练强度达到了改善心肺耐力的强度要求。C)战绳训练的心率和RPE战绳训练的心率值在机体最大心率的86.4%-94%之间,按照ACSM标准属于大强度和最大强度。战绳训练的RPE值在17-18之间,介于非常困难-极其困难之间,根据Borg量表属于大强度至最大强度之间研究结论:战绳训练是一种新颖的、主要运用上肢、带有阻力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形式,与传统的下肢HIIT训练方式有所不同。战绳训练对上肢和躯干的力量有较好的刺激作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血乳酸、心率、摄氧量和RPE生理内负荷高,属于高强度剧烈运动。5应用考虑5.1合理安排运动间歇时间比5.2综合考虑人群特征5.3考虑不同运动项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夏娇阳,张晓明,付天余[9](2019)在《中国短道队备战温哥华冬奥会训练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短道速度滑冰项目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它与速度滑冰项目有着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但是两个大项从场地、赛制、器材和技术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短道速滑项目的竞技能力归属问题与许多新兴运动项目一样是体育学科中的难题。速度滑冰是以速度作为评判成绩的唯一标准,比赛中运动员无身体接触;而短道速滑是以滑跑名次为决定胜负标准,比赛中运动员同道竞赛,有身体接触,比赛难度加大。短道速滑项目在1992年阿尔贝维尔的第16届冬奥会上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共设有男女500米、1000米、1500米及男5000米、女3000米接力赛8个小项目。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中国冰雪代表团秉承着几代冰雪人的期待以及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在压力和机遇的困境中,应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实现"参赛也要出彩"的参赛战略目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第16届至第23届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共获得了10枚金牌,占到中国代表团历届冬奥会获得金牌总数(13枚)的77%,是中国冰雪名副其实的核心优势项目,同时,国际奥组委将在北京冬奥会上增加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项目,这对于中国代表团战略部署以及扩大夺金点是非常有力的。中国短道速滑队近30年的训练摸索,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先进的训练理念,同时聘请了韩国、美国等多名知名教练员加入到国家队执教团队中,使国家队的训练计划制定更具国际化和科学性,这些都是保障中国短道队成功完成奥运目标奠定基础研究目的: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短道速滑项目取得了4枚金牌的好成绩,是目前中国代表队最为辉煌的一届冬奥会比赛成绩,本研究以国家短道队备战温哥华冬奥会的训练计划为研究对象,以训练内容、训练负荷以及训练周期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各训练要素的搭配、负荷变换及与竞赛的关系,探索短道速滑项目的训练规律,为第24届北京冬奥会的成功参赛及取得优异成绩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研究对象:以中国短道速滑队温哥华冬奥会前43周训练计划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训练周期特征、训练内容特征、训练负荷特征、冰陆训练配合特征、竞赛与周期搭配特征以及各内容要素的协同特征。研究方法:资料收集、调查、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析法对温哥华冬奥会前43周的备战训练计划进行研究,探索训练要素的结构特征。研究结论:第一,短道速滑是以体能和技能训练为核心内容的新兴项目,越短距离战术运用越少,越长距离以及参与人数越多的项目战术越重要。第二,陆上是体能训练的基础和保障,主要负荷峰值出现在前15周;冰上是技战术训练的核心要素,15周后冰上强度和速度耐力训练为负荷重点。第叁,备战中主要有叁种负荷强度类型,分别为调整周、量强周和强度周,各占到总备战周期的33%、42%和25%,叁种类型训练周根据比赛和训练目标的不同有很多变化搭配,最基本形式为2个强度或量强周加1个调整周的小周期模式。第四,根据不同训练周类型,9项训练内容中8项存在显着性差,根据重要程度分为四个维度:第一维度指标是下肢力量;第二维度指标是冰上速耐、上肢力量和爆发跳;第叁维度指标是冰上强度、冰上技术、核心力量和陆上专项;第四维度指标是陆上耐力。第五,根据比赛的集中趋势,将备战周期分为两准备期、两比赛期和赛后恢复期,准备期1目标为陆地体能和冰上技术提高期;比赛期1目标为以赛代练提高冰上综合能力;准备期2目标为恢复体能和保持冰上综合能力;比赛期2目标为全力以赴在奥运会上获得好成绩;而调整期目标为恢复和休息。第六,两比赛期在下肢力量、上肢力量、核心力量、爆发力和冰上技术5项指标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两准备期在上肢力量、陆地专项、冰上速耐以及冰上强度4项指标呈现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郭成根,周爱国,陈奥娜[10](2019)在《几种常用抗阻训练手段最佳功率输出特征的Meta分析——以负重蹲跳、深蹲、高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抗组训练时最佳功率所对应的负荷强度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利用功率作为结局指标,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组实验(RCT),进行Meta分析,研究0%-100%1RM负荷强度区间内,负重蹲跳、深蹲、高翻的最佳功率输出特点,为抗阻训练在竞技体育领域的运用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处理过程包括文献检索、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五个步骤。具体为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iewManager5.3和Stata12.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采用X2检验,P>0.1为无统计学异质性,同时用I2的值判断研究间的异质性大小,当I2<40%为低异质性,40%≤I2≤70%为中度异质性,I2>70%为高度异质性。当研究间无异质性或为低异质性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当研究间异质性较明显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探究异质性可能来源。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Egger’s检验,以判断发表是否存在偏倚。研究结果:初步检索数据库得到相关文献1035篇,通过其他资源补充得到相关文献0篇,整理剔除重复发表文献398篇,获得文献637篇,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后筛除文献560篇,阅读全文后,排除结局指标数据不全、未使用测力台、未测试1RM等文献共60篇,最终确定纳入文献17篇包括25个研究,含269名受试者。纳入的17篇文献25个研究公开发表时间为2001-2015年,其中负重蹲跳13篇,负重深蹲6篇,高翻6篇;受试者总共269名(男269名、女0名),年龄范围为15-36岁;测试负荷强度范围为(0%-100%1RM)。纳入的17篇文献中,jadad得分8篇为高质量(≥3分),9篇为低质量(<3分),平均2.4分;有10篇文献通过随机序列的产生,9篇文献采用盲法分配,所有文献均为提及对参与者与研究人员采用盲法,全部纳入文献结局数据指标均完整性且研究结果有选择性报道。通过对研究中纳入的17篇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改变研究质量差异、纳入标准、统计模型、效应量的选择以及单个逐个剔除纳入文献等,再次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后结果改变不明显,说明本研究的Meta分析较为可信。根据纳入文献功率输出特征可分为3个强度区间:强度1:≤30%1RM,强度2:>30%1RM-<70%1RM,强度3:≥70%1RM;Meta分析结果显示,负重蹲跳最佳功率输出对应的负荷强度区间为强度1>强度2>强度3(P<0.05),即(≤30%1RM)大于(>30%1RM-<70%1RM)大于(≥70%1RM);深蹲最佳功率输出对应的强度区间为强度2>强度1(P<0.05),强度1=强度3(P>0.05),强度2>强度3(P<0.05),即(>30%1RM-<70%1RM)大于(≤30%1RM)等于(≥70%1RM);高翻最佳功率输出对应的强度区间为强度3>强度2>强度1 (P<0.05),即(≥70%1RM)大于(>30%1RM-<70%1RM)大于(≤30%1RM)。通过对相关随机对照实验(RCT)进行综述,结合本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负重蹲跳、负重深蹲、高翻最佳功率输出的最适强度并不统一,存在一个小的范围,解释如下:第一,最大力量(1RM)不同,第二,项目不同,第叁,年龄和与体重不同。本研究不足之处:1)在检索过程中没有纳入未发表的文献,相关文献数据不全。2)纳入的文献中均为男性,未纳入女性运动员,会造成一定的偏倚。3)在质量评估中,所有文献对于"评定者设盲"问题均未提及,导致方法学质量不高。在今后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男、女运动员在最佳负荷上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论:负重蹲跳最佳功率输出的强度区间为低强度(≤30%1RM),负重深蹲最佳功率输出的强度区间为中等强度(>30%1RM-<70%1RM),高翻最佳功率输出的强度区间为大强度(≥70%1RM)。(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训练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刚果(金)南基伍省布卡武地区维和军人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为预防和减少军事训练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4年12月1日—2019年4月1日训练伤登记数据,分析训练伤发生率和构成比。结果共收集到训练伤病员318例,软组织损伤76例,占总数的23.9%;骨关节损伤157例,占总数的49.37%;器官损伤53例,占总数的16.67%;其他损伤32人,占总数的10.06%。训练伤的高峰期出现在旱季(5—11月),平地、凹凸不平地导致骨关节损伤比例高。结论应根据维和部队军事训练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是维和预防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的有效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训练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胡璐.男子职业网球项目体能训练特征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2].田华,徐英,刘立洁,李凯,郭芳.驻刚果(金)维和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9

[3].李中华.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写人要抓住特征”升格训练示例[J].初中生世界.2019

[4].卜媛媛.游泳训练疲劳特征分析与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5].冯强.康复训练对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相关肌群工作特征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吕万刚.现代运动训练特征及体能训练发展新趋势[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姜自立.短跑不同模式速度耐力训练的能量代谢特征[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廖开放.上肢HIIT-战绳训练的运动生物学特征及应用考虑[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9].夏娇阳,张晓明,付天余.中国短道队备战温哥华冬奥会训练结构特征[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10].郭成根,周爱国,陈奥娜.几种常用抗阻训练手段最佳功率输出特征的Meta分析——以负重蹲跳、深蹲、高翻为例[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标签:;  ;  ;  ;  

训练特征论文-胡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