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剖宫产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分析

高危剖宫产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分析

(甘肃省白银市中心医院甘肃白银730913)

【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剖宫产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4月我院产科收治的高危剖宫产产妇9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予中医适宜技术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对照组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平均速度(Va)、血流峰速度(Vp)和血流量(BF)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Va、Vp、B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D-D、PT以及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TT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剖宫产患者术后采用中医适宜技术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危剖宫产;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198-03

高危妊娠是指女性妊娠期间因某些原因可能会对孕妇、胎儿有较高威胁性[1]。通常产妇会选择剖宫产术结束妊娠,但剖宫产会导致产妇住院时间延长,进而引起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2-3]。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危剖宫产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4月我院产科收治的高危剖宫产产妇96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年龄30~41岁,平均年龄(35.76±4.31)岁。对照组年龄31~42岁,平均年龄(36.13±3.54)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产妇合并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2)产妇是瘢痕子宫;(3)产妇存在羊水过多、过期妊娠、胎膜早破、胎盘前置。排除标准:(1)肢体重度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2)有出血倾向;(3)近期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大面积溃疡性皮疹;(5)合并严重肿瘤。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按摩双下肢,做踝泵运动、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治疗,并予其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专科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产妇双下肢进行治疗,内容如下:向产妇介绍治疗仪的步骤、治疗目的以及注意事项等,使产妇积极配合,并告知产妇治疗中出现受压的感觉属正常现象;根据产妇耐受性将治疗仪压力调整至40~70mmHg,并注意观察产妇是否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若发现立即停止;结束后观察其是否有出血、过敏等现象,若发现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及时处理,持续治疗3d,2次/d。观察组采用中医适宜技术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具体内容为:(1)告知患者该中药足浴是由桂枝20g,花椒30g,红花30g,桂枝12g,透骨草20g,艾叶20g组成的,1剂/d,需水煎取汁4000ml,以及该药材功效和不良反应,使患者放心使用;在病床上铺一次性中单,指导患者平躺于病床上,并为患者准备大浴巾,将药汁倒入足浴盆中,保持温度在38℃,深度超过小腿1/3,将产妇双足放于足浴盆内,并对腿部进行保暖;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出汗情况,是否出现皮肤发红、瘙痒等过敏症状,及时发现及时通知临床医师予以处理;有出血倾向或怀疑已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妇禁止足浴;饭前、饭后30min不宜足浴。(2)护士在早、晚足浴后以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为主帮助产妇自下而上按摩,然后交替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患者双下肢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4观察指标

在手术前、手术后3d对两组产妇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Va、Vp以及BF。比较两组产妇下肢肿胀、下肢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在手术前、手术3d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5ml,以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血与抗凝剂按9:1混合,混匀后对其进行10min离心,取最上层血浆,采用FB-2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和分析仪配套试剂盒对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D-二聚体(D-D)水平,并分析检测结果。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流速度

手术前,两组患者Va、Vp、B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Va、Vp、B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高危妊娠的范畴包括年龄<18岁或>35岁、前置胎盘、有异常孕产史者、妊娠合并内科疾病、早产或过期妊娠、多胎妊娠、胎盘及脐带异常、羊水过多或过少等[4-5]。深静脉血栓是产妇剖宫产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易导致产妇出现局部水肿,组织坏死,严重时还会致残甚至威胁到产妇生命安全,故有效护理措施是预防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术后Va、Vp、B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D-D、PT以及APTT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中医适宜技术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提高产妇Va、Vp、BF水平,降低D-D、PT、APTT水平,进而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壁损伤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孕妇妊娠期机体内雌激素水平会出现升高,使肝脏产生凝血因子,而妊娠末期时体内会产生大量纤维蛋白原、降低抗凝血酶水平,进而造成孕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随着预产期临近,易导致盆腔血管被增大的子宫压迫,造成盆腔出现充血水肿,而剖宫产手术产生的创伤,易损伤血管。同时由于剖宫产术后产妇易出现切口疼痛、疲劳虚弱,导致其下床活动减少,对下肢血液回流造成一定的影响,使静脉血液回流滞缓,进而增加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分子肝素对预防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较好,逐渐受到肯定,但由于该药物价格昂贵,且易导致产妇出现出血症状,而未被临床广泛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是通过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护理,在产妇术后早期予以中药足浴和按摩穴位能加快血管内血流速度,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使其血液易凝状态降低,进而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中药适宜技术因使用方法较简单,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少,对患者伤害小,能有效降低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被临床广泛使用[7]。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对产妇无创的特点,且不受时间、产妇体位、病情限制,对产妇术后无任何影响,能代替人工按摩,从而提高产妇舒适感和护理人员自我价值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产妇因该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促进产妇身体康复[8]。故中医适宜技术和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使用不受时间、体位、病情的限制,能增加产妇舒适感,能有效改善产妇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其经济负担;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进而为更多的产妇解除病痛,提高其治疗质量,为医院和自身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在高危剖宫产产妇术后使用中医适宜技术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减少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而加快产妇身体康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压力,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曾丽玲,邹文霞,周立平.专项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临床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8):2265-2266.

[2]兰惠英.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205-206.

[3]汪利萍.剖宫产术后致下肢静脉血栓1例[J].河北医学,2016,22(4):702-703.

[4]陈小艳,陈玉,蓝雪芬.运动性护理联合阿司匹林在预防妊高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3):507-508,511.

[5]刘秋华,陈少芳,孙铭谦,等.围术期综合护理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2):1636-1638.

[6]毕春娟,张巧红,醋爱英,等.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4):30-33.

[7]陈皓.综合防护护理措施在预防妇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156-158.

[8]李园春,王莉.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4):886-888.

标签:;  ;  ;  

高危剖宫产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