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分析

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分析

(山东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淄博2551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4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临床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观察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结果:护理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45例,一般35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4.59%。结论:临床给予急性应激障碍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应激障碍;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015-02

Analysisofpsychologicalnursinginthenursingofpatientswithacutestressdisorder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psychologicalnursingmethodsinthenursingofpatientswithacutestressdisorder.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fromOctober2015toOctober2016duringtheclinicaldataof74casesofacutestressdisorderinourhospital,theclinicalonthebasisofroutinetreatmentandnursing,receivedpsychologicalnursing,observationofnursingofpatientsbeforeandafterpsychologicalstress.ResultsTheanxietyscore,depressionscore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beforenursing,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45casesweresatisfiedwithnursing,35casesweregeneral,4caseswerenotsatisfied,andthesatisfactiondegreewas94.59%.ConclusionTheclinicaltreatmentofacutestressdisorderpatientswithspecificpsychologicalcare,canpromotethepsychologicalhealthofpatients,improveclinicalnursingsatisfaction,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Acute;Stressdisorder;Psychologicalnursing

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种因为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又称为心因性精神障碍[1]。该疾病的发生一般是由于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等因素影响,使患者受到异常剧烈的精神刺激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因为机体具有适应、代偿和自我调节能力,多数会自己恢复,少数会因为过度反应出现精神障碍[2]。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4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方法,为临床急性应激障碍的护理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4例急性应激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28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4.18±2.23)岁;病程1周~1个月,平均病程(10.76±1.09)d;其中遭遇亲人亡故30例,27例婚姻失败,10例纠纷,其他7例。

1.2方法

1.2.1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发生应激障碍的原因、发生频率、发生情景等,评估与患者的切身利益是否相关。通过观察和沟通,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自制了、记忆力、注意力、日常生活以及饮食睡眠情况。同时采用抑郁、焦虑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准确评估患者心理应对能力,了解患者平时对待压力事件的态度,处理方式、所需时间。了解患者病前的性格特征。

1.2.2心理护理针对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早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尽快的从创伤心理走出来,防止更深一步的精神心理损害。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通过支持、鼓励、疏导等方法,帮助患者接受所面临的不幸和对不幸的反应,同时引导患者学习心得应对方式,进一步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表现。

1.2.3脱离应激源指导患者尽快消除精神因素或脱出精神创伤环境,鼓励家属陪护。告知家属不要让患者见到精神创伤的人、物或提及相关话题,最大化的避免进一步刺激患者。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安静的病房环境,减少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对于严重者可设置单独病房。

1.2.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触患者,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与其多交流,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关怀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给予耐心的解释,避免刺激患者。此外,可通过肢体给予患者关怀和帮助。

1.2.5支持性心理干预在每天的护理活动中与患者定时或不定时的交谈,与其保持密切的接触。同时在接触过程中,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从而提出患者自我应对的方法。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感染表示认同、理解,告知患者对应激事件的感受和体验属于正常反应,消除患者的焦虑、担心心理。通过不断的交流,帮助患者认识自身疾病的性质,解除患者的顾虑,可依据患者的反应适当的讲解疾病发展、转归以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恶劣心境下对身心健康的危害,使患者正确认识不良心境对自身的影响,从而正确面对所遇到的不幸,最终面对现实。告知患者要适当的宣泄情绪,可通过可控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焦虑、抑郁情绪,例如哭泣、走动等方式。在患者情绪稳定后,可教会患者进行自我放松,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支持性治疗和护理。与此同时,教会患者处理应激事件的各种积极有效的行为,例如遗忘、转移注意力、改变人生观,尽量以平常心对待人和事。

1.2.6家属的健康教育家属作为患者的主要支持者,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要正确认识疾病,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属要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尊重,但不能过分迁就,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社会功能。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应对创伤性体验,鼓励与其他人沟通交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尽快的回归社会。

1.3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评定标准,评定抑郁量、焦虑评分。量表分界值规定,焦虑总分21分为明显焦虑,抑郁总分7分为有抑郁倾向[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护理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n=74,分)

2.2临床护理满意度

临床74例患者中,护理满意45例,一般35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4.59%。

3.讨论

急性应激障碍患者对家庭和社会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若不给于及时治疗,会发展成为严重的情感障碍性疾病[4]。因为,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生多是因为患者受到社会或心理因素的刺激,而表现出的异常反应[5]。所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避免患者再次接触应激源,减少防止再一次的精神伤害。同时可依据患者的发病原因、社会背景、个人心理素质等因素,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尽快从过度紧张、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本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急性应激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感情的宣泄,避免加深对患者的心理精神损害,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时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面对应激事物可以正确的方式应对,有效预防了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35-136.

[2]翟利,吕瑞华.烧伤事故中人员的心理应激状态分析及心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5,1(1):68.

[3]郭小惠,刘晓霞.心理干预在急诊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6(28):106-107.

[4]苏衡.急性应激障碍患者11例心率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3,22(20):2660-2663.

[5]李秋军.应激障碍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4,17(10):1172-1174.

标签:;  ;  ;  

急性应激障碍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