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美学追求论文-魏志刚

新闻的美学追求论文-魏志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的美学追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学追求,新闻奖

新闻的美学追求论文文献综述

魏志刚[1](2019)在《新闻标题的美学追求——以2018年湖北新闻奖好标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具有提示新闻事实、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增强传播效果等作用,在新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业内称为"题好文一半"。网络传播时代,报纸采编人员不断创新标题制作,吸引读者的注意,研究者也在多维度探讨标题如何出彩,关注纸媒特(本文来源于《新闻前哨》期刊2019年01期)

邢祥[2](2015)在《可视化新闻的美学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时代加速了可视化传播的发展,新闻媒体在数据可视化操作中不断探索,制作了大量可视化新闻。可视化新闻作品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新闻作品更加完美呈现。可视化新闻的审美表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受众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发生改变,因此新闻可视化产生了新的审美表征。1.审美情趣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今天,每个人不再是"单向度"的人,他们追求个性化表达,不再"人云亦云",(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5年14期)

邹融榕[3](2015)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美学追求——以澎湃新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对于传统纸媒来说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的1月1日,上海报业集团《新闻晚报》的悲壮休刊,似乎预示着传统纸媒的黄昏即将来临。而在这一年的7月22日,一篇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发刊词《我心澎湃如昨》让澎湃新闻声名鹊起。作为传统纸媒向新媒体领域改革的探路先锋,其诞生之日起就被誉为传统纸媒的"凤凰涅盘"。在新闻娱乐化、低俗化、同质化现象严重,新闻美学价值大打折扣的新媒体环境下,澎湃新闻反其道而行,专注时政与思想,致力给予受众一道道高质量的原创新闻大餐。而在新闻美学价值的探索之路上,澎湃新闻给我们带来了一套有着"澎湃特色"的美学理念。(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5年02期)

孙永康[4](2014)在《电视新闻的美学追求与人文关怀》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新闻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而电视新闻既有自己鲜明的美学特征,也有独特的美学追求,这种美学追求与电视新闻所应体现的人文关怀是一致的。这不仅是电视新闻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鄂州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丛培发[5](2014)在《数字媒体时代的新闻美学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展开话题之前,有必要厘清数字媒体和美学两个概念。作为与媒体的相关话题,本文回避新媒体概念,强调数字媒体时代,也即凡是利用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电视机等数字技术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媒体形态便是数字媒体。至于美学,堪称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难括,本人最为欣赏康德于《美的分析》中理解的"知性与想象力的自由和谐运动"。这句话本身就充满简洁、和谐、开阔的美感。是的,美的最终目标是给人思想、精神上的愉悦、快感,它的提供与存在,无疑是创造者与受众、物质与精(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4年03期)

李肃人[6](2013)在《浅谈新闻纪实类数字图片后期处理的美学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2013年2月,第56届荷赛揭晓,瑞典摄影师Paul Hansen的作品《加沙葬礼》荣获年度新闻大奖。由于此照片在色彩上经过作者后期刻意地调整,引发了一场有关新闻纪实类数字图片后期该怎样处理的争议。法国博客作者安德鲁·昆戴尔(Andre Gunthert)撰文指出,《加沙葬礼》Paul Hansen曾在丹麦一家报纸头版发表过,对比参赛照片,可以明显地看出,整体色调从原来的暖色变成了死灰色。安德鲁对此持否定态度,但(本文来源于《新闻实践》期刊2013年10期)

陈雪娇[7](2013)在《神韵意境 美学追求——新闻标题的意境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意境,是中国艺术美学中乃至于东方美学中的最本质的特征。中国艺术美学着意追求的是超越客观物像的神韵意境,是所谓"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弦外之音"。这种见于言外的无穷无尽之意是中国美学推崇的极致。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制作的各种类型的新闻标题具有这种东方美的神韵呢?1、标题意境美:"犹矿出金,如铅出银"(本文来源于《采写编》期刊2013年02期)

陈雪娇[8](2013)在《神韵意境 美学追求——新闻标题的意境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意境,是中国艺术美学中乃至于东方美学中最本质的特征。中国艺术美学着意追求的是超越客观物像的神韵意境,是所谓"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弦外之音"。这种见于言外的无穷无尽之意是中国美学推崇的极致。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制作的各种类型的新闻标题具有这种东方美的神韵呢?(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3年01期)

王瑶,吴斌,陈科宇,陈瑶[9](2012)在《略论新闻的美学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中不能缺少美,而新闻作品就像一件艺术品,也应该处处体现着美。本文结合一些经典的新闻作品,从新闻的真实美、情感美、新颖美、语言美、形式美等方面阐释了新闻的美学追求。(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2年14期)

袁绍普[10](2012)在《电视新闻的审美基点和美学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新闻区别于报刊和广播新闻的显着标志在于声画结合、现场感强,这一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比报刊和广播新闻具有更强的美学特征。电视新闻的审美基点电视新闻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审美基点,概括起来就是5个字:"真、直、实、新、巧"。而"真"又是第一位的,是基点的基点。真是新闻的生命,电视新闻也不例外。"直"是指直接。电视新闻"直"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现场直播,它从(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2年20期)

新闻的美学追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数据时代加速了可视化传播的发展,新闻媒体在数据可视化操作中不断探索,制作了大量可视化新闻。可视化新闻作品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新闻作品更加完美呈现。可视化新闻的审美表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受众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发生改变,因此新闻可视化产生了新的审美表征。1.审美情趣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今天,每个人不再是"单向度"的人,他们追求个性化表达,不再"人云亦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的美学追求论文参考文献

[1].魏志刚.新闻标题的美学追求——以2018年湖北新闻奖好标题为例[J].新闻前哨.2019

[2].邢祥.可视化新闻的美学追求[J].青年.2015

[3].邹融榕.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美学追求——以澎湃新闻为例[J].视听.2015

[4].孙永康.电视新闻的美学追求与人文关怀[J].鄂州大学学报.2014

[5].丛培发.数字媒体时代的新闻美学追求[J].新闻传播.2014

[6].李肃人.浅谈新闻纪实类数字图片后期处理的美学追求[J].新闻实践.2013

[7].陈雪娇.神韵意境美学追求——新闻标题的意境美[J].采写编.2013

[8].陈雪娇.神韵意境美学追求——新闻标题的意境美[J].现代交际.2013

[9].王瑶,吴斌,陈科宇,陈瑶.略论新闻的美学追求[J].青春岁月.2012

[10].袁绍普.电视新闻的审美基点和美学追求[J].青年.2012

标签:;  ;  

新闻的美学追求论文-魏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