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波介质论文-许鑫

吸波介质论文-许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波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波,全介质,超表面,吸波

吸波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许鑫[1](2019)在《微波波段全介质超表面吸波体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超表面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特性被研究人员所发现,电磁超表面可以实现对入射电磁波振幅、相位、极化方式、传播模式等特性的灵活有效调控,本文利用电磁超表面对电磁波的完美吸收来设计超表面吸波体。吸波体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军事领域尤其是在雷达隐身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技术的成熟,电磁波吸收技术逐渐在能量采集,高保真成像,电磁传感方面也展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传统的超表面吸波体已经实现了在整个频谱范围内对电磁波的吸收,克服了传统吸波结构吸收率低、对极化角和入射角敏感,设计和制作困难等诸多缺点,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传统超材料吸波结构一般由金属结构制成,其中的金属结构具有的低熔点,高欧姆损耗,和高热传导的特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而且结构还是相对复杂,一般由多层材料复合而成,设计和制作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因此本文提出设计微波波段的全介质超表面吸波体,可以解决金属超表面吸波体的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对金属超表面吸波体进行研究与分析,深入探究了金属超表面吸波体的吸波原理,对比了超表面吸波体相对传统吸波体的优势,反思了现有的超表面吸波体的劣势与不足,分析与整理了电磁波吸收领域的相关理论,为进一步改善吸波性能提供思考方向。本文首先提出设计了以掺杂硅为全介质超表面吸波体的构思,提出利用介质波导退化临界耦合原理来实现对电磁波吸收作用增强的方法,利用硅和PDMS设计了圆柱形的全介质超表面吸波体,分别实现了在1THZ和10GHZ附近超过90%以上的吸收率,接下来进一步提出了透明吸波的概念,利用ITO设计了在10GHZ附近超过90%以上吸收率的吸波结构,利用ITO和介质设计了宽频带的超表面吸波体,利用苯和乙氰的混合溶液设计了对可见光具有极高透过率的吸波结构,实现了对电磁波和可见光的双重“透明”。最后,论文对全介质超表面吸波体的设计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31)

李桐,杨欢欢,吉地辽日,张晨,韩江枫[2](2019)在《一种基于磁介质的P波段超薄完美吸波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工作于P波段的超薄吸波结构。该结构采用磁性材料作为介质基板,克服了传统电介质吸波结构在低频段尺寸大、剖面厚、带宽窄的特点。仿真分析了磁介质特性参数对吸波性能的影响。该结构的厚度仅为0.018λ,且吸波性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5-19)

王成文[3](2019)在《低频超介质吸波体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介质独特的亚波长单元结构和灵活的设计方式,使其具有传统介质所不具备的超常电磁特性,其理论和应用研究受到普遍关注。针对传统低频吸波材料厚度较厚、吸收率不高和吸收频带宽有限等问题,超介质为低频吸波体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其理论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超介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公式,并对吸波体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简要概括;简述了分析超介质吸波机理的等效介质理论、阻抗匹配理论、表面电流分析和不同介质层的多次反射理论,并对实验环节做了简单描述。论文重点开展了低频吸波体的研究,提出了一款FR4介质板加载开孔石墨片的多层超介质低频吸波体,实现了在0.60 GHz-0.89 GHz的宽频吸收,吸收率达到90%以上,并在较宽的入射角下保持较高的吸收率。同时,利用磁场能量分布分析了吸波机理,对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加载与不加载开孔石墨、集总电阻阻值大小、石墨的厚度以及空气层厚度对吸波体特性的影响。论文利用集总元件设计了一款工作在0.84 GHz-1.64 GHz的宽带、极化不敏感的开缝金属贴片加载电阻的多层超介质吸波体,吸收率在90%以上的吸收带宽约为0.80 GHz。理论计算结果、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分析了实验与仿真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模型制作误差、仿真计算中介质参数与实际材料参数之间的误差以及低频段测试环境影响导致的误差。论文利用阻抗匹配理论、表面电流和磁能分布的方法分析了其吸波机理并详细讨论了加载电阻的大小和空气层厚度对吸收率的影响。论文所设计的低频吸波体在目标电磁隐身、电磁兼容、电磁屏蔽与防护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石焱,赵莹,赵鑫,孔征,冯英英[4](2019)在《微波-吸波介质处理焦化废水中低环PAHs》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焦化废水中低环PAHs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和吸波介质协同作用分析微波加热时间、不同种类和质量的吸波介质对焦化废水中各低环PAHs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时间在6~9 min时各低环PAHs去除效果最理想,二环PAHs最高去除率为59%,叁环PAHs去除率为70%。在微波作用下,黑碳化硅作为吸波介质对低环PAHs去除效果最好。黑碳化硅质量为5 g时,低环PAHs总去除率为40%,二环PAHs最高去除率为40%,叁环PAHs去除率为50%,四环PAHs质量分数很少,基本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王强,王岩,黄小忠,熊益军,张芬[5](2019)在《新型全介质谐振表面二元超材料吸波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干涉理论,利用低介电材料全介质谐振表面(All-dielectric resonance surface,ADRS)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二元结构超材料吸波体(Binary-structural metamaterial absorber,BMA)。优化后的BMA分别在13. 332 GHz、16. 722 GHz和17. 34 GHz处有强吸收。通过阻抗分析、能量损耗分布及场分析的方法解释了BMA的谐振与吸波机理,并研究了ADRS结构参数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BMA的叁频谐振来源于ADRS的电谐振响应; ADRS的结构决定谐振峰处磁场分布,进而影响吸波性能。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本工作提出的采用低介电材料ADRS代替传统金属谐振表面及难以制备的高介电常数ADRS,极大地简化了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2期)

顾家新[6](2018)在《各向异性球磨介质对吸波材料电磁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球磨具有控制简单、环保、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不仅是制备微波吸收材料的主要方法,也是在制备过程中进行吸波材料电磁参数调控的重要手段。本课题针对非球形球磨介质在吸波材料制备过程中的作用开展一系列研究,通过采用两种形状的球磨介质(柱形、混合型)制备的吸波材料,研究对比球形、非球形球磨介质对羰基铁吸波材料微观形貌、电磁参量的影响,此外还研究快淬速度对纳米复合永磁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中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微观结构,电磁和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用圆柱形和混合型球磨介质,在不同球磨时间下制备羰基铁吸波材料。XRD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只呈现单一的α-Fe相。SEM结果显示,柱磨样品的微观尺寸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先升后降,混合球磨样品的微观尺寸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显着上升。柱磨样品的复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正切值的变化均与微观尺寸正比,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而混合球磨介质制得的样品复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正切值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涂层厚度为1.5mm时,柱磨12小时后的吸波材料样品在3 GHz出获得最小反射损耗-13.8 dB,样品的反射损耗峰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逐渐向低频移动。混合球磨介质制备的样品球磨12小时后在2.9GHz出获得最小反射损耗-11.7 dB,反射损耗的变化与球磨时间成反比,反射损耗峰向低频移动。(2)研究在不同淬速下获得的低Nd复合NdFeB材料吸波特性。XRD显示不同淬速下获得的样品晶体结构都呈α-Fe体心立方结构,SEM显示样品都具有扁平状的微观结构,但均匀性及钝化程度不同。随着淬速的增加,合金的矫顽力和剩磁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的样品电磁特性基本符合频散特性,淬速为40 m/s样品的磁损耗(μ″)先升后降,表明此样品μ″和晶粒间磁共振有关。基于传输线理论对样品反射损耗(RL)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涂层厚度为1.5 mm,淬速30 m/s样品在8.2 GHz获得的最小反射损耗RL_(min)为-7.69dB,淬速40 m/s样品的在3.1 GHz时RL_(min)为-5.87 dB,当淬速增加到50 m/s时,样品在8.9GHz处获得RL_(min)为-8.8 dB,不同快淬速度对晶体结晶度的改变显着影响其吸波特性。(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赵莹,石焱,赵鑫,孔征,冯英英[7](2018)在《微波—吸波介质协同处理焦化废水中PAHs》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焦化废水中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活性炭、钢渣和碳化硅为吸波介质,采用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技术,定性定量分析焦化废水中PAHs,分析了微波温度、加热时间、不同种类和质量的活性炭、钢渣、碳化硅对PAHs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温度和加热时间对PAHs影响较大,微波温度在60~90℃,加热时间在9~12 min时,PAHs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脱除率在55%以上。同时对吸波介质在微波辐射下对PAHs的去除机理进行了分析,发现活性炭和碳化硅的处理效果比钢渣要好,叁者的平均脱除率在30%以上,选择适宜质量的吸波介质可以获得较高的去除率。(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8年03期)

陈会杰,杨晓庆[8](2018)在《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水基全介质超材料吸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提出了水作为超材料(MM)吸收体基板中的电介质间隔物,设计的基底是水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通过在两层环氧树脂板内部注入水构成。仿真结果显示,设计的结构在2.5GHz谐振频率下吸收率达到99.1%,其中,反射损耗在-10d B以下的范围为2.4-2.65GHz。设计的结构可以被用于诸如WIMAX,WLAN和卫星通信区域的频带。另外,水基MM吸收器的吸收范围可根据水层的高度调节,并且当温度在20~40℃范围变化时能够保持吸收性能的稳定性。此外,由于设计的吸波器没有表面金属谐振结构,具有中心对称性,所以该结构在工作频带内具有偏振不敏感的频率响应。所提出的吸波器结构是未来在无线通信频段(即WIMAX,WLAN和卫星通信频段)中的能量收集应用的潜在候选者,对防止各种电子设备的电磁泄露、电磁干扰问题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8-05-06)

徐士贤[9](2018)在《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宽带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工频、高频、微波段等大功率高场强辐射体与日俱增,这些人工电磁辐射泄露到环境中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电磁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目前,电磁辐射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水源、大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具有奇异电磁特性的超材料吸波体,可以通过调控单元结构实现窄带的完美吸波,为解决电磁辐射问题提供了助力。因此,超材料吸波体在隐身武器、电磁防护和电磁污染治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如何促进超材料吸波体实现宽带吸波,更好的发挥实用价值,成为人们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叁层结构型超材料吸波单元,根据吸波体阻抗匹配和衰减吸收原理,提出了通过加载电阻的方法来扩宽超材料吸波体吸收带宽。仿真计算表明:加载电阻后的超材料吸波体相比于未加载电阻情况下,吸收率超过50%的带宽展宽了200倍,能够吸收从11GHz到32GHz的电磁波,其中吸收率超过90%的总带宽可高达9.62GHz。我们利用等效电路理论定性分析了加载电阻超材料吸波体能够实现宽频带、高吸收的原因。文中进一步详细讨论了结构的各种参数变化对吸收性能产生的影响,因而在设计宽带超材料吸波体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参数变量的影响。我们利用S参数计算了超材料吸波体的等效电磁参数,验证了加载电阻超材料吸波体的合理性。为了进一步拓宽超材吸波体的应用范围和实用灵活性,宽带超材料吸波体的动态可调谐性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本文讨论了加载电容器件对超材料吸波体吸波频段的可调谐性。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电磁波垂直入射条件下,改变加载的电容值可有效调节吸收峰频点的位置。最后综合电容器件和电阻器件的优点,我们进一步设计了加载电容及电阻的宽带可调谐超材料吸波体。这种加载电容和电阻的宽带超材料吸波体结构表现出了良好的可调谐特性和宽带吸波特性。上述工作为宽带可调谐超材料吸波体的实用化设计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赵鑫,石焱,冯英英,赵莹,郝素菊[10](2017)在《微波联合吸波介质处理炼焦烟气中多环芳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竖式电炉模拟制备炼焦烟气,通入微波管式炉,微波和吸波介质协同处理,以二氯甲烷和玻璃纤维对多环芳烃进行收集,采用超声波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技术,定性、定量分析炼焦废气产生的多环芳烃(PAHs)。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和吸波介质对炼焦烟气中多环芳烃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波温度400℃、m=6 g、吸波介质为碳化硅时,处理效果最好,处理效率达49%。可以得出,微波与吸波介质共同作用对炼焦烟气有一定的降解效果。(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7年33期)

吸波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一种工作于P波段的超薄吸波结构。该结构采用磁性材料作为介质基板,克服了传统电介质吸波结构在低频段尺寸大、剖面厚、带宽窄的特点。仿真分析了磁介质特性参数对吸波性能的影响。该结构的厚度仅为0.018λ,且吸波性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波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许鑫.微波波段全介质超表面吸波体的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李桐,杨欢欢,吉地辽日,张晨,韩江枫.一种基于磁介质的P波段超薄完美吸波结构[C].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9

[3].王成文.低频超介质吸波体设计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石焱,赵莹,赵鑫,孔征,冯英英.微波-吸波介质处理焦化废水中低环PAHs[J].现代化工.2019

[5].王强,王岩,黄小忠,熊益军,张芬.新型全介质谐振表面二元超材料吸波体[J].材料导报.2019

[6].顾家新.各向异性球磨介质对吸波材料电磁特性的影响[D].南京邮电大学.2018

[7].赵莹,石焱,赵鑫,孔征,冯英英.微波—吸波介质协同处理焦化废水中PAHs[J].钢铁钒钛.2018

[8].陈会杰,杨晓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水基全介质超材料吸波器[C].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8

[9].徐士贤.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宽带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与设计[D].兰州大学.2018

[10].赵鑫,石焱,冯英英,赵莹,郝素菊.微波联合吸波介质处理炼焦烟气中多环芳烃[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

标签:;  ;  ;  ;  

吸波介质论文-许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