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下肢缺血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脉络学说,微循环,血瘀,下肢动脉缺血疾病
下肢缺血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王蒙,崔炎[1](2019)在《崔公让“病在血者调之络”理论治疗下肢缺血疾病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崔公让"病在血者调之络"理论治疗下肢缺血疾病的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磊,韩文豪,王颍超,张博,侯国欣[2](2016)在《下肢缺血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并总结下肢缺血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运用效果以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缺血疾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1年内复发截肢率为3.1%,较之对照组均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缺血疾病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可得到更为理想的疗效,降低截肢率,有助于确保患者肢体完整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刘平[3](2012)在《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术、经皮肤内血管成形术及药物治疗。然而对于下肢动脉流出道差,无动脉转流术适应证者,或体质差无法耐受搭桥手术者治疗办法则较少,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最终难以避免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保健营养》期刊2012年10期)
张鋆,李天怡,宋兰娜,赵娜,龙风雷[4](2012)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疾病的规范化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干细胞取自本人,不存在排异反应[1]。我院利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日趋成熟,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但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吕晓霞,尹至,金星,吴学君,侯向前[5](2009)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老年下肢缺血疾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34例老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7例,糖尿病足7例。用梯度密度法分离骨髓干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液。直接注射至患肢肌肉内。结果患肢疼痛、麻木感和冷感觉改善率为79.41%,术后第1天患者即反映患肢不适感好转。出院时,27例患者静息痛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患者跛行距离由不足50m提高到大于100m,6例伴有溃疡患者,溃疡愈合或面积逐渐减小,6例踝肱指数(ABI)增加大于0.1,4例足趾坏疽患者中:1例症状明显缓解,静息痛消失,行坏疽足趾切除,愈合良好,2例疼痛消失,睡眠改善,坏疽组织有脱落迹象,1例于膝下截肢时被截除。结论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方法安全、简单、有效。尤其是对于下肢动脉没有流出道的患者,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09年17期)
张海潇[6](2008)在《下肢缺血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85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对狭窄段血管进行长度及狭窄率的测量,其中20例患者,患肢29条行介入治疗,治疗使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对下肢动脉严重狭窄者行自膨式支架置入术,对足背动脉及末梢血管急性血栓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保守治疗组45例,患肢60条,采用内科保守药物治疗。临床随访6~18个月,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改善情况。对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PEMS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例下肢动脉缺血疾病患者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为96.5%,介入治疗组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有效率为90.0%,发生再狭窄而导致截肢率为10.0%;保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62.2%,截肢率为37.8%。经统计学分析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08-04-01)
张会峰,赵志刚[7](2005)在《内皮祖细胞及其治疗下肢缺血疾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髓、外周血和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取材和动员方便,能在体外扩增并能定向分化功能性内皮细胞,在治疗临床肢体缺血,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形成能力,以及作为基因治疗导向栽体和靶细胞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杨大威,徐玉东,周冬枫[8](2003)在《骨搬移法对下肢缺血疾病疗效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法对犬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的血管再生效果。方法 将 2 0只犬制成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 ,建模后 1周对犬的后肢施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即在胫骨内侧嵴开一个 5cm× 1cm骨窗 ,以特制的支架每天 1mm速度向外牵拉。分别于不同时期处死动物 ,通过皮温测定 ,光镜下测量血管密度 ,血管造影等方法来观察血管再生情况。结果 在不同时相点观察到伴随着骨的搬移 ,有明显的毛细血管再生现象 (以第 7~ 2 1天为着 )。结论 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法可对犬下肢缺血性疾病动物模型产生明显的血管再生 ,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下肢缺血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并总结下肢缺血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运用效果以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缺血疾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1年内复发截肢率为3.1%,较之对照组均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缺血疾病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可得到更为理想的疗效,降低截肢率,有助于确保患者肢体完整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肢缺血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王蒙,崔炎.崔公让“病在血者调之络”理论治疗下肢缺血疾病的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9
[2].刘磊,韩文豪,王颍超,张博,侯国欣.下肢缺血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运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
[3].刘平.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2
[4].张鋆,李天怡,宋兰娜,赵娜,龙风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疾病的规范化护理[J].护理研究.2012
[5].吕晓霞,尹至,金星,吴学君,侯向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老年下肢缺血疾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
[6].张海潇.下肢缺血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8
[7].张会峰,赵志刚.内皮祖细胞及其治疗下肢缺血疾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
[8].杨大威,徐玉东,周冬枫.骨搬移法对下肢缺血疾病疗效的基础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