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菜豆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菜豆树,炭疽病,鉴定
菜豆树论文文献综述
于琳,蓝国兵,佘小漫,汤亚飞,李正刚[1](2018)在《菜豆树新病害——炭疽病病原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菜豆树(Radermachera spp.)是我国南方常见园林观赏植物,广泛种植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地,在印度、菲律宾、不丹等国也有分布。2018年在广东省广州市菜豆树上发现一种疑似炭疽病的病害,该病害主要为害菜豆树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边缘深褐色、内部浅褐色、形状不规则的病斑,后期病斑内部变薄且转为灰白色,易穿孔,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从叶片病斑上分离获得病原菌单孢分离物,在25℃下,分离物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为5.5~8.8mm/d;分生孢子短椭圆形或短棍棒形,部分菌株易产生子囊壳,内有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弯月形。使用MEGA5.2软件和最大似然法,对7个菜豆树炭疽病菌菌株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基因(ACT)、几丁质合成酶基因(CHS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微管蛋白基因(TUB2)等5个基因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个菌株与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菌株ICMP19581聚成一支,自展支持率为77%;2个菌株与卡斯特刺盘孢(C.karstii)菌株CBS127597聚成一支,自展支持率为98%;其余2个菌株独立成2个分支,属于胶孢炭疽菌复合种(C.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据作者所知,这是国内外首次发现菜豆树炭疽病。(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王玉[2](2017)在《菜豆树叶斑病病原学及药剂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室内环境、装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观赏植物也成为当今室内装饰的重点。目前,观赏植物的应用很广泛,其不仅作为装饰,更多的被用于净化环境、去除甲醛等,因此,观赏植物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观赏植物被大面积集约化栽培,这导致了其病害种类、危害范围、发病程度均呈急剧上升趋势。病害发展迅速的同时,并没有实时的资料对其进行诊断和防治的有效指导,从而严重影响了产量。菜豆树叶斑病的发生极大的降低了菜豆树观赏价值,且该病害的病原菌未见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对病害进行准确的病原菌鉴定、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高效化学药剂并为其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取得相关结果如下:1、基于对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形态和培养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菜豆树叶斑病病原菌为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和Neopestalotiopsis saprophytica;2、对菜豆树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广泛研究,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生成孢子的最适培养基、碳源、氮源、pH、温度及光照条件;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最适营养条件、温度、pH及光照条件;3、运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菜豆树叶斑病进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对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和Neopestalotiopsis saprophytica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均较高的药剂为250 g/L吡唑嘧菌酯EC,其可作为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林方喜,李章汀[3](2014)在《海南菜豆树的繁殖、栽培及在景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菜豆树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优良的城乡绿化树种和室内观叶植物。该文主要介绍了海南菜豆树的生长特性、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技术,并探讨了海南菜豆树在城乡室内外环境中的种植设计原则及景观应用方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22期)
王芳,曾莉莎,黄云海,刘建平,郑汉文[4](2014)在《海南菜豆树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添加不同浓度激素及其组合培养基对海南菜豆树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为建立海南菜豆树组培快繁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海南菜豆树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及6-BA与NAA、IBA和NAA组合,进行诱导萌芽、增殖、生根培养研究,分析添加不同浓度激素及其组合的培养基对海南菜豆树组织培养的效果。【结果】海南菜豆树芽的诱导率随6-BA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6-BA质量浓度为4.0mg/L时,芽诱导率达100.0%,且长势良好;当6-BA质量浓度为3.5 mg/L、NAA质量浓度为0.2 mg/L时芽增殖率最高,增值系数达5.8;在生根培养中,当NAA质量浓度为0.2mg/L、IBA质量浓度为0.3 mg/L时生根率最高,达76.0%。【结论】海南菜豆树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4.0 mg/L;增殖培养以MS+6-BA 3.5 mg/L+NAA 0.2 mg/L效果最好;生根培养以MS+IBA0.3mg/L+NAA0.2 mg/L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王薇[5](2014)在《菜豆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菜豆树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介壳虫、螨虫和蚜虫,分别介绍病害的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以及虫害的形态、发生条件和防治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4年02期)
麦有专,曾冬琴,李善志,符杰雄[6](2011)在《海南菜豆树育苗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海南菜豆树的种子育苗、扦插育苗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为科学、合理的开发驯化本土野生树种海南菜豆树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4月份将海南菜豆树一年生枝条用200ppm的IBA处理后扦插于25%沙土+75%红壤土的基质上,能得到较好的扦插育苗成活率。(本文来源于《热带林业》期刊2011年01期)
邓彭艳,陈洪松,聂云鹏,谭巍[7](2010)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菜豆树和红背山麻杆旱、雨季光合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2009年雨季(6—8月)和旱季(10—12月)桂西北喀斯特地区菜豆树、红背山麻杆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并分析了2种植物光合速率(Pn)与叶氮及叶绿素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种植物旱、雨季叶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规律不明显;旱季叶片Pn、Tr、Gs均低于雨季(P<0.01),WUE高于雨季(P<0.01),叶氮含量及叶绿素含量旱季低于雨季(P<0.05),这与植物通过降低Gs限制蒸腾,提高WUE来适应较为恶劣的环境有关;在同一季节,红背山麻杆Pn、WUE、叶氮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菜豆树(P<0.05),具有更强的光合及水分利用能力,在喀斯特生境中更有竞争优势;2种植物在相同季节及同种植物在不同季节Pn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不同,光辐射强度(PAR)是影响Pn的主导因素。(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0年08期)
陈定如[8](2008)在《铁冬青、海南菜豆树》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冬青(救必应)冬青科Ilex rotunda Thunb.常绿乔木,高5~15m。树皮灰色,皮层切开后由白色变浅蓝色;幼枝有钝纵棱。树冠伞状扁球形。叶互生,软革质,椭圆形,长4~9cm,先端短渐尖,基部近圆形或钝,上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中脉凸起,网脉不明显,鲜叶折断中脉有胶丝,全缘,对光看边缘呈线状透明。花单性,雌雄异株,总花梗约1cm,3~7朵排成伞形花序状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当年小枝上;花小,(本文来源于《广东园林》期刊2008年05期)
卢立华[9](2007)在《城镇绿化观赏树种——海南菜豆树》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南菜豆树(Radermachera hainanensis Merr.)又名大叶牛尾连、牛尾林、大叶牛尾林(海南);紫葳科,落叶乔木,高20~25m。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分布海拔为300~600m。(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07年04期)
胡一民[10](2007)在《时尚简约的新潮观叶植物——菜豆树》一文中研究指出扑朔迷离的幸福树,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叶植物?近几年来,有一种被称作“幸福树”的观叶植物,经商家炒作,自南向北大范围流行开来。不少读者来信问: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原产地何方?有何生态(本文来源于《花木盆景(花卉园艺)》期刊2007年03期)
菜豆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室内环境、装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观赏植物也成为当今室内装饰的重点。目前,观赏植物的应用很广泛,其不仅作为装饰,更多的被用于净化环境、去除甲醛等,因此,观赏植物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观赏植物被大面积集约化栽培,这导致了其病害种类、危害范围、发病程度均呈急剧上升趋势。病害发展迅速的同时,并没有实时的资料对其进行诊断和防治的有效指导,从而严重影响了产量。菜豆树叶斑病的发生极大的降低了菜豆树观赏价值,且该病害的病原菌未见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对病害进行准确的病原菌鉴定、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高效化学药剂并为其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取得相关结果如下:1、基于对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形态和培养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菜豆树叶斑病病原菌为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和Neopestalotiopsis saprophytica;2、对菜豆树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广泛研究,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生成孢子的最适培养基、碳源、氮源、pH、温度及光照条件;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最适营养条件、温度、pH及光照条件;3、运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菜豆树叶斑病进行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对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和Neopestalotiopsis saprophytica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均较高的药剂为250 g/L吡唑嘧菌酯EC,其可作为田间药效试验的首选药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菜豆树论文参考文献
[1].于琳,蓝国兵,佘小漫,汤亚飞,李正刚.菜豆树新病害——炭疽病病原菌鉴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2].王玉.菜豆树叶斑病病原学及药剂敏感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3].林方喜,李章汀.海南菜豆树的繁殖、栽培及在景观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4
[4].王芳,曾莉莎,黄云海,刘建平,郑汉文.海南菜豆树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4
[5].王薇.菜豆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
[6].麦有专,曾冬琴,李善志,符杰雄.海南菜豆树育苗技术研究[J].热带林业.2011
[7].邓彭艳,陈洪松,聂云鹏,谭巍.桂西北喀斯特地区菜豆树和红背山麻杆旱、雨季光合特性比较[J].生态学杂志.2010
[8].陈定如.铁冬青、海南菜豆树[J].广东园林.2008
[9].卢立华.城镇绿化观赏树种——海南菜豆树[J].中国城市林业.2007
[10].胡一民.时尚简约的新潮观叶植物——菜豆树[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