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疲劳试验,缩尺,足尺,静力试验
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论文文献综述
周宏宇,刘亚南,王利辉,刘洪宇,麻全周[1](2019)在《电液伺服脉动疲劳试验加载系统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材料组成、不同结构形式的缩尺及足尺构件的疲劳力学性能,通过介绍500 k N电液伺服脉动疲劳试验加载系统的机械主体结构和基本功能、技术性能、控制器和控制软件,对电液伺服脉动疲劳试验加载系统的使用做出充分说明,采用多功能的电液伺服脉动疲劳试验加载系统对构件进行静载试验和动态试验,并通过对使用电液伺服脉动疲劳试验加载系统进行的典型静载试验和疲劳试验介绍,说明电液伺服脉动疲劳加载系统均符合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要求.(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连雪海,李潮,陈章位,贺惠农,吴富民[2](2019)在《电液伺服双轴疲劳试验力控制系统及其幅值相位控制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汽车排气管在实际运行环境中受到复杂交变载荷,单轴的疲劳试验不能准确预测试件的疲劳寿命。双轴的协同加载能更好地模拟实际工况,但需要对两个轴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差进行精确控制。因此,针对排气管双轴动态加载的需求,研发一种力控制的电液伺服式双轴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并设计基于PXI总线结构和多DSP并行处理技术的多轴伺服控制器,基于伺服闭环和外环驱动谱修正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实现了双通道正弦波的幅值相位控制。为验证算法的性能,两通道参考信号均采用频率为10 Hz,幅值为2. 363 k N的正弦波,并且相位差为90°,对排气管进行双轴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双轴力加载系统能精确地跟踪参考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差。(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02期)
陈兵,徐维军,王彦辉,丁振杰[3](2015)在《汽车板簧特性、疲劳试验电液伺服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汽车板簧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需完善产品特性的测试及实验,满足产品的交付,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液伺服技术开发了该系统,汽车板簧特性、疲劳试验、电液伺服系统应用于汽车相关行业中,使得企业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5年06期)
张彦会,杨丹丹,史维玮,崔传真[4](2014)在《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液位置伺服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利用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自学习的特点,实现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PID参数的自整定。搭建试验机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PID控制很好地解决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中加载速度及稳定性等问题,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控制策略。(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4年11期)
杨丹丹[5](2014)在《汽车零部件疲劳试验多通道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受到压力、拉力等的作用很容易产生疲劳失效,所以在出厂前要对零部件及整车进行疲劳试验测试,合格的才能出厂。疲劳试验机可以完成该测试,其系统能够加载高精度的测试波形,并对结果进行采集分析。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革新,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实现了结构简单化,操作便捷化的同时减低了系统制造成本。而且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不局限于只是代步工具了,对其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汽车零部件的静态性能、动态性能及疲劳性的检测要求更严格了。本课题对多通道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对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的描述,掌握其控制原理和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几种传统的疲劳试验台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选择了电液伺服控制作为本文的控制策略,并根据设计参数对系统的性能及功能指标和总体方案进行了分析设计。其次,在总体方案的设计基础上理论分析系统的阀控性能,建立数学模型后根据液压阀工作机理对硬件进行选型。本课题力求在控制精度上对传统PID控制方法进行改进,使其具备BP神经网络的优势特点,通过Matlab软件仿真,用仿真结果验证该方法不仅可提高系统精度,还能实现系统的实时在线调整。用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对波形的控制及数据的采集界面进行了设计,其中硬件部分分别采用了北京中泰公司的PCI8324AF板卡和RM4018i数据采集卡来完成D/A和A/D的转换。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思想将控制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的任务,再将每个任务建立一个VI,最后把这些VI组合在一起完成最终的控制系统,使操作界面友好简单。最后安装调试整个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并进行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本课题对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够完成既定的对数据采集分析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大学》期刊2014-06-08)
周恩涛,林君哲,乔建基,丛烜日[6](2014)在《基于位置控制的电液伺服弹簧疲劳试验台液压系统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弹簧疲劳测试中,电液伺服疲劳试验台是最为常用的设备。电液伺服疲劳试验台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从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计算入手,采用传递函数的方法建立了液压系统的模型。设计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将模糊控制与遗传算法结合起来,弥补了常规凭经验来确定隶属函数的粗糙方法的不足。(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4年07期)
裴雨霞[7](2014)在《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厂家的技术指标要求,本文设计出一种功能强、精度高、可靠性好、性价比高的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该设备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多种金属材料的拉伸、压缩、断裂、低周和高周疲劳的力学特性。本文首先根据课题的设计任务要求,完成了主机方案和液压原理图的绘制,作动器的设计及电机泵组、电液伺服阀、传感器等的计算选型。其次,采用传递函数法建立整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系统的幅频响应特性;在初始参数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逐一改变传递函数的参数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得到最佳输出响应曲线。为了满足控制系统稳、准、快叁大动态特性,设计了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器,系统输出响应曲线的超调量和稳态误差相对于初始曲线明显得到改善,使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基本达到预期设计要求。另外,根据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的工作机理选取了数据采集卡及数据采集流程图,并对控制软件的操作过程作简单介绍。(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4-03-01)
汪首坤,王军政,赵江波,彭建敏[8](2013)在《基于电液比例伺服复合加载及迭代学习控制的合成绝缘子疲劳试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模拟合成绝缘子的微风振动状态,实现其疲劳试验过程,研究电液比例伺服复合加载技术。针对合成绝缘子的实际负载工况,设计出一种复合式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包括静态比例加载和动态伺服加载两部分,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伺服加载的数学模型,设计出基于PD型迭代学习的加载控制方法,实现动态加载力的精确控制,并采用AMESim和Matlab进行联合数字仿真。仿真和实际试验结果均验证了所加载方法和控制方法是正确可行的,能够取得高精度的控制效果。根据所提的加载方法和控制方法,已研制出相应的合成绝缘子电液加载系统,其静态加载力可达150 kN,动态加载力幅值可达20 kN,加载精度达到了0.5 kN,加载频率最高可达100 Hz,连续振动次数达到3千万次。(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22期)
乔建基[9](2012)在《电液伺服弹簧疲劳试验台的设计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弹簧性能测试中,电液伺服疲劳试验台是最为常用的设备。电液伺服疲劳试验台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性能的好坏。电液伺服系统综合了电气和液压两方面的特长,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输出功率大、信号处理灵活、易于实现各种参量的反馈等优点。本文先从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计算入手,根据试验台长时间连续工作的特点,基于新型电液伺服阀为放大元件设计液压原理。由于系统中存在弹性负载,在负载特性分析时对阀控缸代弹性负载进行了着重分析。采用负载最佳匹配确定液压动力元件的参数,对部分液压元件进行了选型,采用传递函数的方法建立了液压系统的模型。然后,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液压系统模型和进行了动态分析与仿真,给出了系统的相关评价参数。然而,随着产品质量对控制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应用常规PID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性不能满足要求。这主要是由电液伺服系统的典型未知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所决定的,使得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难以获得。即使能够建立数学模型,也往往过于复杂,使得基于精确模型的传动控制方法的分析设计和实施变得非常困难。本文设计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将模糊控制与遗传算法结合起来,弥补了常规凭经验来确定隶属函数的粗糙方法的不足。利用MATLAB语言结合具体实例方便而快速地实现了该控制器的计算机仿真。文中还给出常规PID控制与模糊实验结果,与之相比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动、静态特性,使系统获得了较好的性能。也就是说,该控制方法对于此类系统控制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2-06-01)
景兴淇,巨鹏,魏新生[10](2011)在《履带板疲劳试验台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伺服放大器是电液控制系统中的第一环节,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系统控制性能和可靠性。文中通过对疲劳试验台电液伺服系统分析,建立阀控缸系统的数学模型,推导出输出位移、负载压力传递函数。用MATLAB对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和校正,根据仿真结果设计和选取伺服放大器。(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1年09期)
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汽车排气管在实际运行环境中受到复杂交变载荷,单轴的疲劳试验不能准确预测试件的疲劳寿命。双轴的协同加载能更好地模拟实际工况,但需要对两个轴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差进行精确控制。因此,针对排气管双轴动态加载的需求,研发一种力控制的电液伺服式双轴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并设计基于PXI总线结构和多DSP并行处理技术的多轴伺服控制器,基于伺服闭环和外环驱动谱修正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实现了双通道正弦波的幅值相位控制。为验证算法的性能,两通道参考信号均采用频率为10 Hz,幅值为2. 363 k N的正弦波,并且相位差为90°,对排气管进行双轴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双轴力加载系统能精确地跟踪参考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论文参考文献
[1].周宏宇,刘亚南,王利辉,刘洪宇,麻全周.电液伺服脉动疲劳试验加载系统及其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9
[2].连雪海,李潮,陈章位,贺惠农,吴富民.电液伺服双轴疲劳试验力控制系统及其幅值相位控制算法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3].陈兵,徐维军,王彦辉,丁振杰.汽车板簧特性、疲劳试验电液伺服系统的应用[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5
[4].张彦会,杨丹丹,史维玮,崔传真.基于神经网络的电液位置伺服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4
[5].杨丹丹.汽车零部件疲劳试验多通道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4
[6].周恩涛,林君哲,乔建基,丛烜日.基于位置控制的电液伺服弹簧疲劳试验台液压系统仿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4
[7].裴雨霞.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的设计与仿真[D].长春理工大学.2014
[8].汪首坤,王军政,赵江波,彭建敏.基于电液比例伺服复合加载及迭代学习控制的合成绝缘子疲劳试验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3
[9].乔建基.电液伺服弹簧疲劳试验台的设计与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0].景兴淇,巨鹏,魏新生.履带板疲劳试验台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J].机械工程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