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论文-沈闻

叁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论文-沈闻

导读:本文包含了叁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替代率

叁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沈闻[1](2019)在《企业年金——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上升,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程度难以较好地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一个重要的表现为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的下降趋势,截止2016年我国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已降至45%。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企业年金作为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来源于《环渤海经济了望》期刊2019年01期)

董雪[2](2016)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的必要性研究——基于养老金替代率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待遇与缴费相统一,多缴多得是社会保险的一大原则。有能力缴纳费用的职工除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外,还应该参加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以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提高个人养老金替代率。同样地有能力缴费的居民,也可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参加补充养老保险。"职工+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第一支柱,"职工+居民"的补充养老保险作为第二支柱,商业保险这类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作为第叁个支柱更为合适。本文分析了各个支柱的实施情况,通过计算近10年来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与恩格尔系数之比用数据来检验我国的养老金水平对于退休人员生活的保障程度的高低,并且合理假设,测算参加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养老金替代率,发现养老金的水平可以提高30-40%,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多支柱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7)

杨华[3](2016)在《完善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基于我国养老资产充足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构建包括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内的叁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依然是基本养老保险一险独大,养老金替代率1不断下滑且低于国际最低标准(国际劳工组织为55%),缺乏长期的可持续性,养老保障的充足性堪忧。本文基于我国养老资产充足性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在职人员净养老资产中,基本养老保险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补充保险和第叁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的比例相对较低。但在我国城镇居民资产构成中,个人储蓄和其他资产占比均达到20%以上,这意味着在职人员手中积累了可观的财富,说明作为第叁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待国家进行政策扶持和对资本市场的引导及培养。因此,政府要多措施保障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并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本文来源于《新疆财经》期刊2016年03期)

王倩,崔彩贤,季旭,陈海英[4](2015)在《加拿大多支柱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农村养老体系创新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拿大是全世界社会保障制度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已经形成了一套多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使老有所养建立在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正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前进,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可以借鉴加拿大的成功经验,形成以缴费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和多元化的社保基金投资渠道。(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期刊2015年04期)

[5](2014)在《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中国需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截止到2013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中国未来发展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这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国情。另据预测,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近5亿,人口老龄化水平也将由目前的14.8%逐年增加到本世纪中叶的35%左右。中国已经迎来了"银发社会",养老成为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领导决策信息》期刊2014年39期)

王延中[6](2013)在《建立双层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的老年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但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老年保障负担日益加重、人们对社会保障公平性诉求的提高,我国老年保障制度存在的不公平性问题和可持续性差的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加以解决,以构建更可靠的老年保障制度。本文仅从资金层面上对双层老年保障制度体系进行展望和论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保障》期刊2013年11期)

朱宝琛[7](2012)在《陈文辉:个人税延险短时间内会有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2012年陆家嘴论坛之“保险市场创新与养老保障体制的完善”的专题会场上表示,应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加大对第二、第叁支柱养老保险政策支持。通过包括税收在内的政策引导,提高市场、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包括现在一直在呼吁的试点个人税(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2-07-02)

高改芳[8](2012)在《陈文辉: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6月30日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使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养老保障的责任,是目前全球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个共同趋势。   陈文辉表示,在此趋势下,首先要调整政府承担的责任。其次,政府要通过引导、规范和(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2-07-02)

满晓兵[9](2012)在《吉林省西部农村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保障是经济的加速器,是社会的减震器。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议题。将农村老年人口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也是农村计划生育国策推行的助推器。在我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要快于城镇人口,而且城镇人口的养老问题基本有城镇养老保险解决,但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农村养老问题依然突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问题也是摆在各级政府前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吉林省西部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支持薄弱,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人口比重大,且老龄化趋势加快等问题。但是吉林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吉林省西部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如何结合吉林省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充分利用现有社会保障资源,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学术界的重要议题。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历史沿革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障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养老保障的现状做出初步描述,并分析出现有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同时借鉴总结了先进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经验。继而提出建设吉林省西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设想及基本框架,并进一步细化提出完善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根据本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目前吉林省西部农村养老方式单一,主要集中于家庭养老,集体养老这两中保障方式;吉林省西部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偏低,维持在基本解决温饱水平,导致农村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较低;吉林省西部农村养老保障形式集中于物质保障,缺少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并且吉林省西部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差看病难问题突出。鉴于吉林省财政状况紧张,但社会资源丰富的情况,本文合理提出吉林省西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应是,在充分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管理老人自养和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加强农村社区养老建设,形成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2-03-01)

董克用,孙博[10](2011)在《从多层次到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反思的基础上,从多支柱理论和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构建了以多支柱为核心特征的养老保障体系。零支柱:以低收入者和农民为对象的普惠制国民养老金,旨在防止老年贫困。第一支柱:以正式就业者为对象,由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部分改造而来的基本养老金,目标在于保障就业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突出社会再分配。第二支柱:以正式就业者为对象,由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和企业年金计划合并而来的职业年金计划,使退休职工生活水平比单一的第一支柱有所改善,同时有助于应对老龄化危机。第叁支柱:自愿性的个人养老储蓄计划,为有较高需求的高收入者提供的更高层次的保护。(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叁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待遇与缴费相统一,多缴多得是社会保险的一大原则。有能力缴纳费用的职工除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外,还应该参加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以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提高个人养老金替代率。同样地有能力缴费的居民,也可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参加补充养老保险。"职工+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第一支柱,"职工+居民"的补充养老保险作为第二支柱,商业保险这类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作为第叁个支柱更为合适。本文分析了各个支柱的实施情况,通过计算近10年来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与恩格尔系数之比用数据来检验我国的养老金水平对于退休人员生活的保障程度的高低,并且合理假设,测算参加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养老金替代率,发现养老金的水平可以提高30-40%,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多支柱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沈闻.企业年金——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9

[2].董雪.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的必要性研究——基于养老金替代率的视角[C].2016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论文集.2016

[3].杨华.完善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基于我国养老资产充足性的分析[J].新疆财经.2016

[4].王倩,崔彩贤,季旭,陈海英.加拿大多支柱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农村养老体系创新的启示[J].中国劳动.2015

[5]..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中国需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14

[6].王延中.建立双层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J].中国社会保障.2013

[7].朱宝琛.陈文辉:个人税延险短时间内会有成果[N].证券日报.2012

[8].高改芳.陈文辉: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N].中国证券报.2012

[9].满晓兵.吉林省西部农村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

[10].董克用,孙博.从多层次到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再思考[J].公共管理学报.2011

标签:;  ;  ;  

叁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论文-沈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