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渗硅反应烧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氮化硅陶瓷,反应烧结,高温性能,陶瓷韧性
渗硅反应烧结论文文献综述
张煜东,苏勋家,侯根良,刘朝辉,刘亚兰[1](2007)在《氮化硅反应烧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化硅作为高温功能陶瓷性能优越,但将其制备成陶瓷零件比较困难,目前一般用反应烧结法制备氮化硅陶瓷零件。此外,反应烧结制备氮化硅陶瓷还具有成本低、烧结温度低、产品成型好、陶瓷高温性能好等优点。综述了氮化硅陶瓷反应烧结工艺流程和工艺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氮化硅反应烧结在成型工艺、烧结工艺、原材料影响、后处理和陶瓷增韧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07年02期)
武七德,鄢永高,郭兵健,李美娟,刘小磐[2](2004)在《以淀粉为填充剂的碳坯渗硅制备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了一条高性能RBSC低成本制造的新途径,本研究以石油焦粉为碳质原料制坯,玉米淀粉为填充剂调整碳坯的密度,纯碳素坯经高温渗硅得到密度为3.12g/cm3,强度为580MPa的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研究结果表明掺加淀粉后素坯中含有更多的微孔,烧结体晶粒平均尺寸为2-4μm,晶粒细化是材料性能比传统RBSC材料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武七德,鄢永高,赵修建,郭兵健,李美娟[3](2003)在《纯碳坯渗硅制备反应烧结碳化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油焦粉制备纯碳素坯高温渗硅的方法制备了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研究表明 ,素坯的碳含量 (或孔隙率 )对材料的最终物相组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合成 Si C时的热效应以及反应过程中的体积效应 ,是影响石油焦坯体烧结的根本原因 ;烧结时间短使晶粒细化 ,是材料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90 %理论碳含量的素坯渗硅后 ,所得材料的密度为 3.0 8~ 3.12 g/ cm3,强度为 (5 5 0± 30 ) MPa(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李爱平,周文君,高汶栋[4](1998)在《氮化硅反应烧结工艺温度曲线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上海氮化硅制品厂氮化硅反应烧结工艺存在的温度控制重要课题,探讨了氮化硅反应烧结工艺温度曲线的优化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1998年01期)
李爱平,周文君,高汶栋[5](1996)在《氮化硅反应烧结设备PLC自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氮化硅反应烧结设备的可编程控制,说明可编程控制技术是材料学科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1996年04期)
渗硅反应烧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索了一条高性能RBSC低成本制造的新途径,本研究以石油焦粉为碳质原料制坯,玉米淀粉为填充剂调整碳坯的密度,纯碳素坯经高温渗硅得到密度为3.12g/cm3,强度为580MPa的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研究结果表明掺加淀粉后素坯中含有更多的微孔,烧结体晶粒平均尺寸为2-4μm,晶粒细化是材料性能比传统RBSC材料高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渗硅反应烧结论文参考文献
[1].张煜东,苏勋家,侯根良,刘朝辉,刘亚兰.氮化硅反应烧结的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07
[2].武七德,鄢永高,郭兵健,李美娟,刘小磐.以淀粉为填充剂的碳坯渗硅制备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J].无机材料学报.2004
[3].武七德,鄢永高,赵修建,郭兵健,李美娟.纯碳坯渗硅制备反应烧结碳化硅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
[4].李爱平,周文君,高汶栋.氮化硅反应烧结工艺温度曲线优化的研究[J].中国陶瓷.1998
[5].李爱平,周文君,高汶栋.氮化硅反应烧结设备PLC自动控制[J].中国陶瓷.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