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股票投资者论文-本报记者,赵中昊

个人股票投资者论文-本报记者,赵中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人股票投资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个人投资者,期权交易,深交所,股票期权,做市商,试水,风险对冲,停牌,股票期权制度,股票现货

个人股票投资者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赵中昊[1](2019)在《个人投资者可“试水”深市股票期权交易》一文中研究指出深交所日前发布股票期权相关业务规则及指南,从12月9日起,券商正式开始向个人投资者提供深市股票期权账户的开通服务,相应的线上APP也开放了开户入口。有机构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制度完善为场内股票期权品种扩容奠定基础。衍生品对券商综合实力要求较高,或将形成分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9-12-10)

徐昭[2](2019)在《建议普通个人投资者通过合法渠道参与股票投资买卖》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3日,证监会发布的非法证券期货警示指出,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借“科创板”“创业板”“纳斯达克”等概念炒作,编造公司即将到上海、深圳或境外交易所上市的噱头,诱导不明真相的个人购买所谓“原始股”;有的公司在推销产品时兜售“原始股”,承诺高比例分红,吸收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9-06-04)

许庆建[3](2019)在《个人投资者股票投资风险管理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利是投资的关键,投资损失是负复利效应的外部显现,其本质是个人投资者对认知风险、人性风险、市场风险、公司风险、极端风险等股票投资风险缺乏理性认知和有效管理。股票投资是一个建立在风险管理基础上,追求稳健持续长期复利增值的过程,而保证这一过程实现的有效投资策略是50∶50再平衡策略。(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朱宝琛[4](2019)在《上交所:科创板畅通市场“进口”和“出口” 涨跌幅放宽至20%》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证券交易所1月30日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征求意见稿)》《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征求意见稿)》《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征(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9-01-31)

周松林[5](2019)在《上交所:科创板设置五套差异化上市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证券交易所1月30日就《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征求意见稿)》《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征求意见稿)》《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征求意(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9-01-31)

陆静,周媛[6](2018)在《市场情绪、机构投资者情绪和个人投资者情绪对交叉上市股票定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AH股交叉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构造了中国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市场情绪和个股情绪,并进一步分解市场情绪为机构投资者情绪和个人投资者情绪两个部分,研究了这些情绪指标对AH股价差及其变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场情绪对AH股价差的作用显着,其中机构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明显高于个人投资者情绪和个股情绪。个股情绪对AH股价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同期,而在跨期的影响较弱。(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李藏龙(Jenvit,Sombutsirilert)[7](2018)在《个人投资者股票购买决策与股指波动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根本上说,股票市场指数的变化不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的变化引起的,而是股票市场指数的变化直接是由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做出决定造成的。这个世界上的每个股票市场至少有叁种类型的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外国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根据过去的研究,他们的结果表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中损失了他们的钱,总是做出错误的决定。因此,作者怀疑,如果我们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作出相反的决定,这一相反的决定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股票投资的效率。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模型,找出股票指数变动与多数投资者决策之间的关系,证明模型的估计效率,并衡量在实际股票市场中使用模型的盈利能力。在本研究中,作者利用个人投资者累计净交易价值的变化,代表了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决策,并利用泰国股票市场五年来的历史数据建立了同期模型,用于找出股票指数变动与个人投资者累计净交易价值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的周期模型,用于预测未来股票指数的变化。目前的股票数据将用于计算误差估计和寻找最合适的模型。在实际股票市场投资中,采用现有的股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其收益率与美元成本平均技术的回报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每种模型的t检验值,相关系数值和回归系数值都是负值。关于独立变量在不同周期模型中的作用,随应变量数据收集时间的增加,回归系数的减小幅度越大。利用7天内个人投资者累计净交易价值的变化作为独立变量来估计7天内股指的变化,预测未来14天股票指数的变化,与其他模型相比,误差较低于其他模型。关于盈利能力,利用这项研究的回归模型来帮助个人投资者选择买入和卖出点比使用一美元成本平均技术提供更低的回报率,但在横向市场上使用研究的回归模型选择买卖点数将带来比使用美元成本平均技术更大的回报。从实证上来说,个人投资者累积净交易价值的变化与股票指数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是相反的。在趋势预测的条件下,模型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最后,若在股票市场上是一个横向趋势,利用这种关系来帮助选择买入和卖出点将是最合适的应用模型。(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赵振华[8](2017)在《盈余公告、个人投资者关注与股票价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以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人假说为基础的经典金融理论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之后的十几年间,大量学术研究中发现规模效应、反转效应、盈余效应等金融“异象”,传统金融理论因无法做出合理解释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行为金融学打破理性人的传统假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从注意力分配机理以及有限程度的视角研究投资者行为,对市场“异象”进行合理解释,并逐渐形成成熟的理论框架。其中注意力分配对个人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以及最终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市场投资者时时刻刻面临着海量的市场信息。行为金融学中注意力的有限性意味着投资者消化某些信息的同时必须以放弃另一些信息为代价。盈余公告包含着大量投资者重视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影响十分广泛。面对海量信息,投资者很难及时有效地解读,最终造成股票价格对盈余信息的延迟反映,并表现出价格漂移现象。同时根据我国证券市场规定,上市公司均需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及时纰漏盈余信息。但在现实股票市场中,大量上市公司集中于截止日期前发布公告,造成盈余信息集中披露的现象。那么盈余公告发布的密集程度是否影响注意力分配并最终作用于股票价格?股票简称,更为简洁易得的市场信息,是否对投资者关注产生影响,这些都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个人投资者的注意力分配状况,并引入股票名称变量。采用事件研究法,运用高频数据构建订单流不平衡指标,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个人投资者在盈余公告期间的注意力分配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盈余公告发布的密集程度对个人投资者关注以及股票价格的影响作用。研究的主要结论为: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意外盈余较高的股票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股票交易量,会更加吸引个人投资者的注意力,同时个人投资者将会对其表现出显着的净买入行为。个人投资者在公告期间对受关注股票的净买入行为将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压力,使股价在公告期间上涨;盈余公告之后,其价格表现出反转效应。然后本文对盈余公告股票价格漂移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确实存在价格漂移现象,个人投资者对股票的高度关注使其表现出显着的净买入行为,而这种行为将会在短期内使股票价格对意外盈余的反映更加强烈;但在盈余公告后,随着个人投资者接受更多的市场信息,对股票的关注度逐渐减弱,股票价格漂移对盈余信息的敏感程度下降。最后将股票名称作为投资者关注的影响因素,发现简称中含有“科技”、“高科”等社会热点字眼的股票更加吸引投资者注意力。在短期内密集发布的盈余公告导致投资者注意力被大量市场信息分散,使其不能及时应对所有信息,最终削弱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解读能力。而在长期内,投资者将其他领域的注意力投放于股票市场中以应对海量信息,加强了投资者获取解读信息的意愿,最终提高投资决策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安徽财经大学》期刊2017-12-01)

刘莎莎,孔高文[9](2017)在《信息搜寻、个人投资者交易与股价联动异象——基于股票送转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个独特数据,本文考察何种类型投资者驱动了股价联动异象,以及信息搜寻能否降低投资者行为偏差。本文发现:个人投资者引起了股价联动异象,该偏差显着存在于低价股中。但是,投资者信息搜寻行为却有效缓解了个人投资者在股价联动异象中所表现的行为偏差。本文提供了明晰的政策含义,对监管当局如何制定相应政策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了证据。(本文来源于《金融研究》期刊2017年11期)

李鹏辉[10](2017)在《个人投资者特征与风险态度的关系及其对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股票市场,自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挂牌营业开始以来,已经有将近27年的历史,但是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有不成熟的地方。除市场波动大、上市公司质量低、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外,投资者风险教育依然存在着很多缺失。其中,个人投资者作为中国股票市场的主力军,缺乏必要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和理性投资的引导。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和监管机构不断深化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这种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比如中国的股票市场在市场化的程度上相比较以前越来越高,金融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各种量化交易的手段也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投资者与以往相比都将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如何降低自身参与股票投资的风险以及如何获取更稳健的收益成为了投资者及管理层极为关注的问题。在金融市场的具体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任何一个市场中的参与主体也就是参与的投资者毫无疑问是多元化的,这些投资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异质性,他们不可能都是同一种风险偏好类型的投资者,有一部分是风险规避型的,有一部分是风险中型的,剩下的部分应该是风险追求型的;同样的,他们也不可能都是理性的投资者,也不可能都是非理性的投资者。所以说风险厌恶、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类型的投资者,以及理性和非理性的投资者,这些特质在不同的投资者身上应该是交叉存在的。不同的投资者必然拥有者不同的个人特征,因此,其风险态度往往也不相同,结果就是投资者会在交易股票的过程中买入卖出的行为也不相同,最终其投资收益也会不一样。即便是对于同一种风险态度类型的投资者,由于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成长背景、投资目标、资金规模、个人喜好以及教育、婚姻等,也会导致不同的投资者在股票选择和买入卖出的时机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证券市场具有波动性,证券投资有盈利也有亏损。财务理论认为,风险的承担与投资收益正相关,这是建立在大部分投资者对风险厌恶的基础之上的。那么中国的投资者到底是偏爱风险还是厌恶风险?风险的承担与收益的关系如何?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而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态度和其股票投资收益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文章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决定着手从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开始,按照Z证券公司对于个人投资者的风险态度进行分类,再针对影响个人投资者风险态度的个人投资者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系;对于不同风险态度的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析,从而针对不同的投资者给出更合适的投资建议。进而,研究投资者的态度与其股票投资收益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助于投资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标的及操作方法。同时这对于加强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提升中国股市的监管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助于保障中国股票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分别利用投资者的年龄、性别、换手频率和投资规模来分析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于影响投资者风险态度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投资者股票投资收益的因素,进而验证风险偏好程度越高的投资者是否能够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通过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年龄越大,投资者越倾向于保守;(2)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与性别相关性不大;(3)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偏好与投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即投资规模越大,即投资者的金融资产越大,投资者对于风险偏好的程度越大;(4)投资者的交易频率呈正相关的关系,即投资者的交易频率越大,投资者越倾向于风险偏好;(5)投资者的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偏好程度呈显着的正相关的关系,即投资者风险偏好程度越高,其在股票市场中能够获得的收益率越高;(6)个人投资者股票投资规模越大,投资者投资收益率越高。个人股票投资规模越大,表明其拥有的金融资产越多,也从侧面反映了投资者在社会上的成功地位,其往往会有专业的投资顾问以及更多的消息,从而使得其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率。(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21)

个人股票投资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6月3日,证监会发布的非法证券期货警示指出,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借“科创板”“创业板”“纳斯达克”等概念炒作,编造公司即将到上海、深圳或境外交易所上市的噱头,诱导不明真相的个人购买所谓“原始股”;有的公司在推销产品时兜售“原始股”,承诺高比例分红,吸收大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人股票投资者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赵中昊.个人投资者可“试水”深市股票期权交易[N].中国证券报.2019

[2].徐昭.建议普通个人投资者通过合法渠道参与股票投资买卖[N].中国证券报.2019

[3].许庆建.个人投资者股票投资风险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4].朱宝琛.上交所:科创板畅通市场“进口”和“出口”涨跌幅放宽至20%[N].证券日报.2019

[5].周松林.上交所:科创板设置五套差异化上市指标[N].中国证券报.2019

[6].陆静,周媛.市场情绪、机构投资者情绪和个人投资者情绪对交叉上市股票定价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李藏龙(Jenvit,Sombutsirilert).个人投资者股票购买决策与股指波动关联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8].赵振华.盈余公告、个人投资者关注与股票价格[D].安徽财经大学.2017

[9].刘莎莎,孔高文.信息搜寻、个人投资者交易与股价联动异象——基于股票送转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7

[10].李鹏辉.个人投资者特征与风险态度的关系及其对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7

标签:;  ;  ;  ;  ;  ;  ;  ;  ;  ;  

个人股票投资者论文-本报记者,赵中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