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论文-赵朵

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论文-赵朵

导读:本文包含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羟苯磺酸钙胶囊,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

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赵朵[1](2019)在《羟苯磺酸钙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与凝血酶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6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辅助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凝血指标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实用糖尿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郭丹,杜宁[2](2019)在《白皮杉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白皮杉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用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各10只。模型组使用100mg/kg的生理盐水灌胃,常规用药组使用100mg/kg的依帕司他灌胃,低剂量、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分别使用100、200mg/kg白皮杉醇灌胃。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HIF-1α、ANGⅡ、Ang-1、Ang-2、Tie-2水平。结果: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Ang-1/Ang-2比值(1.76±0.05、3.16±0.09)高于低剂量白皮杉醇组(1.01±0.21、2.98±0.02)(P<0.05)。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cl-2、VEGF、HIF-1α、ANGⅡ、Ang-1、Ang-2、Tie-2水平(0.37±0.06ng/mL、121.89±5.45ng/mL、0.38±0.01pg/mL、7.58±0.10ng/mL、8.56±0.04μg/L、3.24±0.25μg/L、3.00±0.04μg/L)低于低剂量白皮杉醇组(0.96±0.21ng/mL、140.25±8.10ng/mL、0.42±0.02pg/mL、8.12±0.09ng/mL、9.10±0.46μg/L、4.12±0.23μg/L、3.46±0.15μg/L)(P<0.05)。结论:白皮杉醇通过作用于Ang/Tie受体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效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视网膜组织,且呈剂量依赖,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张瑞萍,刘红凌[3](2019)在《小分子RNA干扰HIF-1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分子RNA干扰HIF-1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siRNA-HIF-1α组、siRNA-NC组,制备糖尿病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VEGF、NF-κB、IL-1、IL-6、TNF-α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ET-1、vWF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组、siRNA-NC组和siRNA-HIF-1α组大鼠的体质量低于正常组,而血糖水平高于正常组(均P<0.05);糖尿病组和siRNA-NC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MVD高于正常组,而siRNA-HIF-1α组低于糖尿病组和siRNA-NC组(均P<0.05);与糖尿病组和siRNA-NC组相比,siRNA-HIF-1α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VEGF、NF-κB、IL-1、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糖尿病组和siRNA-NC组相比,siRNA-HIF-1α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HIF-1α、ET-1、vWF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5)。结论:特异性沉默HIF-1α基因可保护DR小鼠视网膜,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易秋雪,张敬法,柳林[4](2019)在《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世界范围内工作人群主要的致盲疾病。DR曾被认为是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视网膜神经元病变和中低度炎症也被证实是DR的重要发病机制。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内的常驻巨噬细胞,主要分布在内层视网膜,负责监控视网膜内微环境变化。在异常刺激下,小胶质细胞活化并与视网膜内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在DR中,小胶质细胞被激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内关键因子或多条通路被激活,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同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增强,外层视网膜内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最终引起视网膜神经元凋亡、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导致视力丢失。(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何金凌[5](2019)在《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超生乳化术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超生乳化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 50眼)和对照组(49例, 52眼)。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降糖、降压、降脂)药物治疗及超生乳化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2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1.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超生乳化术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具有明显效果,加服血塞通软胶囊进行辅助治疗比单纯使用常规方式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着,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周晶,吴琪琪,杨宇峰,石岩[6](2019)在《活血化瘀法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该病不仅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尤其对青年患者的精神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来看,临床上尚未出现可以完全治愈或预防的方法。该研究基于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进展相结合,具体阐述中医药理论下DR的病因病机,并深入分析活血化瘀法在DR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和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郁李新,宁小娜,张婕[7](2019)在《纤维蛋白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获取符合条件的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亚组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改变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观察漏斗图对称性评估发表偏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DR患者的Fib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SMD=1.84(1.28,2.41),P<0.01]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SMD=0.76(0.57,0.96),P<0.0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Fib的浓度水平随着DR的严重程度而升高。结论:DR患者具有较高浓度水平的Fib,且和自身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Fib可能是DR诊断监测的有效指标及发生的风险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柳洁平,孔玉红,王玲[8](2019)在《双丹明目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丹明目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D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丹明目胶囊治疗,均连续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证候评分、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hinese-version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LVQOL)评分、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及血清VEGF、PDGF和IL-1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LVQO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上述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黄斑厚度、出血斑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PDGF及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双丹明目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的疗效显着,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VEGF、PDGF及IL-1水平,且安全性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张英楠[9](2019)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120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结果治疗前,患者视力水平为(0.12±0.08),治疗后,视力水平为(0.19±0.10);治疗后,患者视力水平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59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8.33%。1例无效患者治疗2个月出现周围视网膜新生血管出血,使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结论使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减少缺血缺氧诱导的新生血管成因子合成和释放,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同时采取激光光凝治疗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治疗效果非常好,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宋泽娟,李婵[10](2019)在《激光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激光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眼科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激光光凝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激光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黄斑厚度及患眼视网膜水肿时间、出血时间及渗出吸收时间,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黄斑水肿消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6个月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6个月黄斑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患眼视网膜水肿时间、出血时间及渗出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黄斑水肿消退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可促使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渗出物吸收,缩小黄斑厚度,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疗效显着,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2期)

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白皮杉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用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各10只。模型组使用100mg/kg的生理盐水灌胃,常规用药组使用100mg/kg的依帕司他灌胃,低剂量、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分别使用100、200mg/kg白皮杉醇灌胃。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HIF-1α、ANGⅡ、Ang-1、Ang-2、Tie-2水平。结果: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Ang-1/Ang-2比值(1.76±0.05、3.16±0.09)高于低剂量白皮杉醇组(1.01±0.21、2.98±0.02)(P<0.05)。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cl-2、VEGF、HIF-1α、ANGⅡ、Ang-1、Ang-2、Tie-2水平(0.37±0.06ng/mL、121.89±5.45ng/mL、0.38±0.01pg/mL、7.58±0.10ng/mL、8.56±0.04μg/L、3.24±0.25μg/L、3.00±0.04μg/L)低于低剂量白皮杉醇组(0.96±0.21ng/mL、140.25±8.10ng/mL、0.42±0.02pg/mL、8.12±0.09ng/mL、9.10±0.46μg/L、4.12±0.23μg/L、3.46±0.15μg/L)(P<0.05)。结论:白皮杉醇通过作用于Ang/Tie受体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效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视网膜组织,且呈剂量依赖,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赵朵.羟苯磺酸钙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与凝血酶影响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9

[2].郭丹,杜宁.白皮杉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J].国际眼科杂志.2019

[3].张瑞萍,刘红凌.小分子RNA干扰HIF-1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国际眼科杂志.2019

[4].易秋雪,张敬法,柳林.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9

[5].何金凌.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超生乳化术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6].周晶,吴琪琪,杨宇峰,石岩.活血化瘀法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7].郁李新,宁小娜,张婕.纤维蛋白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9

[8].柳洁平,孔玉红,王玲.双丹明目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

[9].张英楠.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10].宋泽娟,李婵.激光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效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标签:;  ;  ;  ;  

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论文-赵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