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碰摩论文-陈光忠,何志坚

局部碰摩论文-陈光忠,何志坚

导读:本文包含了局部碰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子,局部碰摩,Teager-Huang变换,故障诊断

局部碰摩论文文献综述

陈光忠,何志坚[1](2016)在《基于Teager-Huang变换的转子局部碰摩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转子碰摩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eager-Huang变换的转子局部碰摩故障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原始振动信号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然后利用Teager量算子计算IMF分量的瞬时幅值和瞬时频率,得到故障信号的时频分布信息。通过转子局部碰摩故障诊断实例分析结果表明Teager-Huang变换方法比Hilbert-Huang变换方法能更好地追踪转子碰摩的发生,并能有效提取转子碰摩故障特征,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6年01期)

许琦,赵立超,赵倩,闻邦椿[2](2015)在《转子系统局部碰摩故障传递机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机械的高速化和高效化使系统转定子间的间隙越来越小,转子振动经常引发局部碰摩故障,进而使整个转子系统响应呈现非线性,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时掌握碰摩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为处理故障建立基础.以谐波平衡和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建立碰摩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系统振动响应各次谐波分量与频率响应矩阵之间的关系,提出转子系统局部碰摩故障传递机制,即系统某处发生故障后对其他位置产生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此机制的正确性.具有n个故障的转子系统,仅需要任意n+2个节点的响应就可以得到剩余所有节点的响应.对于不平衡、碰摩、不对中和裂纹等转子系统的常见故障,传递机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王四季,廖明夫,蒋云帆,丁小飞[3](2013)在《对转双转子局部碰摩故障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机匣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以模拟局部碰摩故障的实验装置。利用对转双转子实验器,实验研究了高、低压转子对转时,单独及同时发生局部碰摩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对转双转子涡轮发生局部碰摩时,静子的振动信号中会出现高倍频、分数倍频及组合频率成分,通过组合频率成分,可以判断是否发生碰摩及碰摩发生的部件。(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熊炘,杨世锡,甘春标,周晓峰[4](2012)在《转子全周碰摩与局部碰摩的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的结构和工况复杂,容易引起转、静子间的碰摩。根据碰摩诱发因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全周碰摩与局部碰摩。由于两种碰摩故障的时、频特征相似,传统的时、频域分析方法很难准确提取它们的故障特征。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奇异值分解(EMD-SVD)与支持向量机(SVM)的碰摩故障识别方法,用于对转子全周碰摩与局部碰摩故障进行识别。首先,通过EMD获取碰摩信号的固有模式函数(IMF);然后,提取表征信号主要能量的前四阶IMF组成特征矩阵并进行SVD分解,得到关于原信号的一组特征值;最后,将特征值输入SVM,对原信号进行分类识别。转子试验台全周碰摩与局部碰摩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转子全周碰摩与局部碰摩故障的分类准确率高,其中以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的SVM分类准确率达到96.0%。(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2年16期)

杨晓苗[5](2011)在《具有非线性刚度的转子系统局部碰摩动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具有非线性刚度的转子系统局部碰摩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并应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此类系统响应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利用转子响应的分岔图、最大Lyapunov指数曲线图、Poincar截面映射图等图形分析了系统响应的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倍周期分岔、阵发性分岔、混沌等运动形式的转化与演变过程。(本文来源于《湖南农机》期刊2011年09期)

张楠,刘占生,姜兴谓[6](2010)在《转子-轴承系统局部碰摩故障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滑动轴承支承下的转子系统进行故障机理分析,建立了碰摩故障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所建立的滑动轴承支承下的碰摩转子系统进行了研究,应用数值积分方法得到系统的响应,利用幅频曲线、分岔图和叁维谱图研究了系统响应随转速、偏心量、半径间隙、摩擦因数及静子径向刚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0年08期)

王翔,朱波,王金平[7](2009)在《经验模式分解在汽轮机局部碰摩故障信号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方法对汽轮机转子局部碰摩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实现碰摩、噪声和背景信号的分离,从而提取局部碰摩振动信号的故障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对具有局部碰摩故障的汽轮机振动信号进行EMD分解得到的内蕴模态函数(IMF)具有明显的碰摩特性.EMD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汽轮机转子局部碰摩故障诊断中.(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张永祥,孔贵芹,俞建宁[8](2008)在《局部碰摩转子系统的分岔与混沌形成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类具有非线性刚度的局部碰摩转子系统模型,用数值积分和Poincar映射方法研究了该系统随频率比和阻尼比参数变化的分岔与混沌行为。通过分岔图、Poincar映射图揭示了该系统存在Hopf分岔、周期3倍周期分岔、锁相、阵发性切分岔等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揭示了碰摩转子系统中一些复杂的非线性现象,为转子系统的故障诊断、振动控制、安全运行及早期预测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8年03期)

王正浩,袁惠群,范改燕[9](2008)在《考虑轴初弯曲时转子系统局部碰摩的分叉与混沌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轴初弯曲和轴质量对圆盘参振质量的影响时,分析转子系统局部碰摩的分叉与混沌动力学行为,找到了转子系统通往混沌的道路。建立了系统力学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以转速和阻尼为分叉参数,结合Poincare截面图、波形图、相平面图、轴心轨迹图、功率谱图和自相关函数图,分析了系统的运动状态。以转速为分叉参数时,转子系统响应经历了数次从混沌到周期解,再到混沌,再到周期解的过程,即混周交替出现过程。随着阻尼和定子弹性的增大,混周交替出现时转速范围明显减小;以阻尼为分叉参数时,随着偏心距的增大,混周交替出现时阻尼范围明显增大。结果表明,通向混沌的道路主要是倍周期分叉和阵发性分叉。(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08年02期)

马辉,孟磊,刘杰,闻邦椿[10](2007)在《时频分析在油膜失稳与局部碰摩耦合故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转子模型实验台,模拟油膜失稳和局部碰摩耦合故障,把实验采集到的发生故障的振动信号,利用叁维谱振图对转子升降速过程进行粗略分析。在频率成分较复杂的地方,利用小波尺度图和再分配小波尺度图进行细化分析。结果表明,再分配小波尺度图具有高的时频分辨率,可以清楚地识别出频率成分接近的低频分量;油膜失稳引起的转定子碰摩故障,会产生一些低频成分,油膜振荡会产生半频成分;非线性油膜力是对系统起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一般程度的碰摩对系统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07年05期)

局部碰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旋转机械的高速化和高效化使系统转定子间的间隙越来越小,转子振动经常引发局部碰摩故障,进而使整个转子系统响应呈现非线性,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时掌握碰摩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为处理故障建立基础.以谐波平衡和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建立碰摩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系统振动响应各次谐波分量与频率响应矩阵之间的关系,提出转子系统局部碰摩故障传递机制,即系统某处发生故障后对其他位置产生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此机制的正确性.具有n个故障的转子系统,仅需要任意n+2个节点的响应就可以得到剩余所有节点的响应.对于不平衡、碰摩、不对中和裂纹等转子系统的常见故障,传递机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局部碰摩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光忠,何志坚.基于Teager-Huang变换的转子局部碰摩故障诊断[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6

[2].许琦,赵立超,赵倩,闻邦椿.转子系统局部碰摩故障传递机制特性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王四季,廖明夫,蒋云帆,丁小飞.对转双转子局部碰摩故障实验[J].推进技术.2013

[4].熊炘,杨世锡,甘春标,周晓峰.转子全周碰摩与局部碰摩的识别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

[5].杨晓苗.具有非线性刚度的转子系统局部碰摩动力学行为研究[J].湖南农机.2011

[6].张楠,刘占生,姜兴谓.转子-轴承系统局部碰摩故障机理研究[J].轴承.2010

[7].王翔,朱波,王金平.经验模式分解在汽轮机局部碰摩故障信号分析中的应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8].张永祥,孔贵芹,俞建宁.局部碰摩转子系统的分岔与混沌形成过程[J].润滑与密封.2008

[9].王正浩,袁惠群,范改燕.考虑轴初弯曲时转子系统局部碰摩的分叉与混沌行为[J].机械设计.2008

[10].马辉,孟磊,刘杰,闻邦椿.时频分析在油膜失稳与局部碰摩耦合故障中的应用[J].机械强度.2007

标签:;  ;  ;  ;  

局部碰摩论文-陈光忠,何志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