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型化学传感器论文-董喆

针型化学传感器论文-董喆

导读:本文包含了针型化学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丹明,反斯托克斯发光,频率上转换,荧光化学传感器

针型化学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董喆[1](2017)在《罗丹明类荧光团构筑的长波长型化学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丹明类荧光团具有摩尔消光系数大、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水溶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各类探针的设计合成中。其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分子酰胺内螺环的形成与否,控制结构中氧杂蒽平面的共轭体系以调节分子的荧光发射。在探针结构中引入给电子基团,能够使荧光团的激发、发射波长均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在分子结构中引入大量能旋转的键和C、N等杂原子,使分子具有较多的热带能级(hot band energy level),这些因素使新合成的分子荧光探针具备了反斯托克斯发光(anti-Stokes luminescence)的性质,对于探针在生物样品中的检测是有利的。因此开发出激发、发射波长在长波长区域,或者具有反斯托克斯发光性质的荧光探针成为了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叁种有机小分子探针,研究了它们对相应被测物质的荧光响应,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背景,简要阐述了超分子化学领域内基于不同机制的荧光传感器的机理和应用,以及长波长型荧光团在荧光化学传感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第二章,设计了一个基于罗丹明衍生物的荧光、频率上转换发光双通道的pH探针,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确认了其结构,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了其性质,研究发现,该探针能够对pH的变化进行特异性识别。我们还利用细胞成像实现了在细胞中动态监测pH。第叁章,设计并合成了两种金属离子的探针,并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确认了其结构,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了其性质,研究发现,它们在溶液中分别对Hg~(2+)、Al~(3+)有很好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12-01)

程晓红,钟志成,叶婷婷,张冰洁[2](2016)在《反应型化学传感器在阴离子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阴离子在生物、化学化工及环境领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阴离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识别与传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反应型化学传感器是基于传感器与客体分子之间的特殊化学反应而实现的,通过巧妙地设计分子结构,将反应活性基团与荧光团或发色团结合起来,利用反应前后化合物光物理性质的不同,可以实现对被分析物的检测.这种不可逆体系充分利用了化学反应的专一性,因此通常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自1992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反应型化学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表现出优秀的传感性能.综述了基于化学反应的荧光和比色阴离子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氰离子、氟离子、亚硫酸氢根、硫氢根离子、次氯酸及次氯酸根、次溴酸及次溴酸根、过氧亚硝酸根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6年12期)

张婷婷,王诗鸣,陈镇,李广,熊兴良[3](2014)在《检测神经毒气的液晶型化学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向列型液晶分子具有取向序而无位置序,外界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非常容易引起分子取向变化,进而导致偏光图像的变化。本文利用玻璃基底表面沉积的Cu2+使4-腈基-4'-戊基联苯液晶(5CB)分子获得沿面垂直取向。当有机磷存在时,有机磷与5CB竞争Cu2+结合位点,从而使5CB分子被有机磷置换而呈水平或倾斜取向。这一取向的变化在偏光条件下通过肉眼即可观察到。利用该原理制作的液晶化学传感器能检测10 ppb的二异丙基磷酸甲基酯(DIMP),响应时间仅25 s。传感器对水蒸汽、乙醇以及丙酮均不响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制作简单以及不需要复杂装置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焦琪悦,张强[4](2013)在《一种Cu(Ⅱ)的高识别水溶型化学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乙醇胺和2-羟基-5-硝基苄基溴为原料合成了N-(2-钾氧基-5-硝基苄基)二乙醇钾基胺传感器分子(L)。由元素分析、1HNMR等进行了结构表征。在水溶剂中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H+、Li+、Na+、K+、Mg2+、Ca2+、Mn2+、Co2+、Ni2+、Cu2+、Zn2+、Cd2+、Hg2+及Pb2+对L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L分子的紫外-可见光谱仅对体系中的H+和Cu2+有特殊的选择敏感性,在体系的pH或Cu2+浓度增大时,L在311 nm处的吸收峰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并伴随强度的增大;此基于H+和Cu2+离子调制传感器L分子内电荷转移跃迁的传感机制。(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3年06期)

陈红海,陈玉哲,李仲谨,杨清正,辛利[5](2012)在《反应型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型化学传感对目标分子的检测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灵敏度,在环境监测和生命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检测阴、阳离子和中性分子的反应型传感器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各种传感器的设计机理及其检测结果.(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2年01期)

陶传义[6](2011)在《基于cryptophane修饰SiO_x纳米线的荧光猝灭型化学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传感器是通过物理、化学效应将气体的种类、浓度等按一定规律转化为可测电量或非电量信息的气体测量传感器件。光纤气体传感器作为一类重要的气体传感器,已在工业气体监测、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有害气体分析、爆炸气体实时监测、火山喷发气体分析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甲烷及其氯化物之一的叁氯甲烷是一类对安全生产、环境和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气体,其中甲烷气体极易发生爆炸,是煤矿事故的“头号杀手”,也是天然气储运、加工、使用过程中的重要危险源,而挥发性叁氯甲烷则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吸入后引起急性中毒,因此监测甲烷及其挥发性叁氯甲烷的浓度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天然气安全使用、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监测甲烷及其挥发性叁氯甲烷气体浓度的性能,论文提出两种基于cryptophane包合作用的荧光猝灭型传感器,分别用于甲烷和挥发性叁氯甲烷的检测,即基于cryptophane修饰SiO_x纳米线(NWs)的荧光猝灭型甲烷传感器和基于cryptophane-E-(OEt)_6修饰SiO_xNWs的荧光猝灭型叁氯甲烷气体传感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①分析荧光猝灭型气体传感器的光学系统、敏感元件及其工作原理,提出将基于激发/猝灭特性非均匀分布的荧光猝灭型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应用到连续激发方式的荧光测量中。②分别以香兰素、乙基香兰素为起始原料,采用略为改进的直接法合成主体化合物cryptophane-A和cryptophane-E-(OEt)_6。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cryptophane-A与甲烷(CH_4)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研究表明,CHCl_3能够被cryptophane-E-(OEt)_6选择性包合。cryptophane主体对客体的包合不仅取决于客体尺寸相对于内腔的大小,还取决于客体可进入和离开腔入口的大小,这种包合作用主要是通过范德华力来稳定的。该研究结果为基于cryptophane的甲烷(或叁氯甲烷)传感器设计与制作奠定了理论基础。③基于SiO高温热蒸发法,提出一种可规模合成超长无定形氧化硅纳米线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抛光p型单晶硅片为基板,分别在有或无铝热剂条件下进行。由于SiO_x纳米线比表面积大且易于连接各种功能基团,能够为气体传感器提供平台。④设计并制作一种基于cryptophane-A修饰SiO_x纳米线荧光猝灭型光纤传感元件,用于3.5% (v/v)以下的低浓度甲烷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该甲烷传感元件的检出限低于0.1%,具有响应快速、恢复时间短(仅几秒钟)、重复性好、选择性强、长期稳定性良好。实验还开展了基于cryptophane-E-(OEt)_6修饰SiO_x纳米线的甲烷敏感性能研究,发现在甲烷浓度小于0.5%的低浓度区域,I0/I~[CH_4]曲线满足Stern-Volmer方程线性特征,而较高浓度甲烷时转为非线性。同时,实验证明该传感器在矿井环境下对甲烷同样具有良好的选择性。⑤基于V.I. Ogurtsov等建立的通用数学模型和强度调制型传感器研究对象,在连续激励条件下,研究了激活介质内的主要参数(即猝灭常数、甲烷气体和cryptophane分子浓度和激发强度)在非均匀分布情况下荧光猝灭型甲烷传感器的积分荧光信号(强度)变化规律。具体分析了离散单指数模型和正定义的瑞利(Rayleigh)和麦克斯韦(Maxwell)分布,表明瑞利分布和麦克斯韦分布的逼近误差显着小于离散单指数模型;瑞利分布模型使实验和计算的荧光强度数据最一致(对于cryptophane-A和cryptophane-E-(OEt)_6,δin分别为0.34%和1.66%);分布式猝灭常数的平均值大于单指数模型;同时,还采用双指数模型(属于叁参数模型) fδ(k-k_1) + (1-f)δ(k-k_2)对数据进行逼近,对于基于cryptophane-E-(OEt)_6的传感器,δin减小为1.14%,逼近效果明显优于单参数模型。⑥设计和制作一种荧光猝灭型叁氯甲烷传感器,其敏感元件为crptophane-E-(OEt)_6分子固定于SiO_x纳米线,分析反射荧光信号强度变化即可实现对叁氯甲烷的检测。研究表明,随着叁氯甲烷浓度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减低,即被叁氯甲烷有效猝灭,且传感器输出信号满足Stern-Volmer线性关系。传感器对叁氯甲烷检出限为52.4 ppm,响应时间80 s,恢复时间150 s,且四氯化碳和二氯甲烷几乎不干扰叁氯甲烷的响应。此传感器对叁氯甲烷的检测时间比现有的气相色谱法具有明显效率优势,有望应用于工作环境中叁氯甲烷监测。(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1-10-01)

毕红梅,张小庆[7](2008)在《CNTs型化学传感器的应用与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都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也妨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社会对于化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经研究发现 CNTs 具有多孔的石墨结构,经改性分离后对氮氧化物有快速、强烈的吸附,可作为一种潜在的高性能吸附剂。将 CNTs 制成薄膜型的电阻式气敏传感器,相信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市场》期刊2008年04期)

赵建军,余建华,潘勇,黄启斌[8](2007)在《液晶型化学传感器检测有机胺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实验报道了一种以微米级沟槽状Au膜为基底的液晶型化学传感器;通过在具有微米级沟槽(一个沟槽周期5μm)的玻璃基底上进行平面镀金,制备了具有相同沟槽周期的Au膜;并在Au膜上制备巯基十一酸自组装敏感膜。传感器对乙胺检测的线性范围不是单一线性曲线;乙胺浓度在0~0.3g/m3,线性方程y=-0.18x+0.0028,相关系数r=0.9891;乙胺浓度在0.3~1.6g/m3,线性方程y=-0.04x-0.0046,r=0.9901。证实微米级沟槽状Au膜为基底制作的液晶型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目标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化学传感器》期刊2007年01期)

赵建军,余建华,潘勇,刘卫卫,黄启斌[9](2006)在《液晶型化学传感器检测甲基膦酸二甲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晶型化学传感器是利用传感器检测目标化合物前后,液晶分子在敏感膜表面的取向发生变化,改变液晶折射光线的能力,导致传感器的颜色和光亮度发生变化,实现对生物分子、有害化学物质的检测。本实验报道了一种以μm级沟槽状金膜为基底的液晶型化学传感器,通过在具有μm级沟槽(一个沟槽周期5μm)的玻璃基底上进行平面镀金,制备了具有相同沟槽周期的金膜,并在金膜上制备Cu2+修饰的巯基十一酸自组装敏感膜。通过检测甲基膦酸二甲酯时液晶织构的变化,阐明了液晶型化学传感器的作用机理,并证实微米级沟槽状金膜为基底制作的液晶型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目标化合物。传感器对甲基膦酸二甲酯检测的线性范围0.03~1.00g/m3;线性方程Y=0.14X+0.0035,相关系数r=0.9957。(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6年10期)

方正辉[10](2006)在《基于新型卟啉类化合物的电位型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识别载体的设计、合成是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种类多,分子具有刚性结构,卟啉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和方向可加以控制,且其轴向配体周围的空间大小和相互作用的方向可通过改变配位中心金属加以调节,因而是理想的分子识别受体。可咯作为卟啉家族的一员,其结构上与卟啉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可以作为分子识别载体的备选材料,近年由于在合成方法上的突破使得在实验室制备克级以上的可咯成为可能,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以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为分子识别载体的化学传感器件研究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寻找具高选择性的包括可咯在内的新型卟啉类化合物用于化学传感研究仍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合成了系列卟啉类化合物:(1)合成了5,10,15-叁(五氟苯基)可咯及相应的锰可咯,并分别进行了结构表征;(2)合成了一系列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包括:5,10,15,20-四苯基卟啉、5,10,15,20-四(对甲基苯基)卟啉、5,10,15,20-四(对甲基苯基)铁卟啉、5,10,15,20-四(对甲基苯基)锰卟啉、5,10,15,20-四(对甲基苯基)铜卟啉、μ-氧-双(5,10,15,20-四(对甲基苯基))锰卟啉,并分别进行了结构表征。2、制备了基于5,10,15-叁(五氟苯基)可咯的银离子选择性电极,与相应的以锰可咯及四苯基卟啉为载体制备的电极响应性能进行了比较,对电极的膜组份进行了优化,分别用紫外–可见光谱及亲脂性大离子掺杂实验对电极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推导出所制电极可能属于中性载体响应机理,并将该电极应用于矿石中银含量的测定。3、制备了以μ-氧-双(5,10,15,20-四(对甲基苯基))锰卟啉载体的钼酸根选择性电极,并与5,10,15,20-四(对甲基苯基)铁卟啉、5,10,15,20-四(对甲基苯基)锰卟啉、5,10,15,20-四(对甲基苯基)铜卟啉电极的响应性能进行了比较,对电极的膜组份进行了优化,并分别考查了电极的选择性、pH值影响、稳定性和寿命等,并将该电极应用于腐蚀抑制剂中钼酸根的测定。(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6-05-08)

针型化学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阴离子在生物、化学化工及环境领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阴离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识别与传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反应型化学传感器是基于传感器与客体分子之间的特殊化学反应而实现的,通过巧妙地设计分子结构,将反应活性基团与荧光团或发色团结合起来,利用反应前后化合物光物理性质的不同,可以实现对被分析物的检测.这种不可逆体系充分利用了化学反应的专一性,因此通常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自1992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反应型化学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表现出优秀的传感性能.综述了基于化学反应的荧光和比色阴离子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氰离子、氟离子、亚硫酸氢根、硫氢根离子、次氯酸及次氯酸根、次溴酸及次溴酸根、过氧亚硝酸根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针型化学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董喆.罗丹明类荧光团构筑的长波长型化学传感器研究[D].兰州大学.2017

[2].程晓红,钟志成,叶婷婷,张冰洁.反应型化学传感器在阴离子检测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16

[3].张婷婷,王诗鸣,陈镇,李广,熊兴良.检测神经毒气的液晶型化学传感器[J].传感技术学报.2014

[4].焦琪悦,张强.一种Cu(Ⅱ)的高识别水溶型化学传感器[J].化学试剂.2013

[5].陈红海,陈玉哲,李仲谨,杨清正,辛利.反应型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2

[6].陶传义.基于cryptophane修饰SiO_x纳米线的荧光猝灭型化学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1

[7].毕红梅,张小庆.CNTs型化学传感器的应用与现状[J].化工科技市场.2008

[8].赵建军,余建华,潘勇,黄启斌.液晶型化学传感器检测有机胺化合物的研究[J].化学传感器.2007

[9].赵建军,余建华,潘勇,刘卫卫,黄启斌.液晶型化学传感器检测甲基膦酸二甲酯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6

[10].方正辉.基于新型卟啉类化合物的电位型化学传感器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6

标签:;  ;  ;  ;  

针型化学传感器论文-董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