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均衡分析论文-王冬冬,刘勇

产业均衡分析论文-王冬冬,刘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业均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创意产业,产业链,努力程度

产业均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冬冬,刘勇[1](2019)在《基于双重努力的区域创意产业链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创意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综合竞争力、社会进步等的一种新兴产业,然而我国区域创新产业发展呈现产业内部无序竞争、产业主体间利益协调困难等问题,如何把握创意产业链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提取其最优决策对于区域创意产业发展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利用博弈论、冲突经济学的思想和方法,构建了基于创意主体创新努力程度和信息共享程度的利益模型,并分别求解合作和非合作时产业链最优决策。(本文来源于《广义虚拟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肖蓉,刘雪莲,刘志凌[2](2017)在《农业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内部种群间协同演化机理及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产业集聚生态系统是农业产业相关企业及支撑机构在一定空间聚集,耦合共生形成的一类具有自组织、自调节、自适应功能的产业生态系统。借鉴生态学中的Lotka-Volterra模型,建立了基于效益增长趋势的农业产业集聚生态系统内部种群间的协同演化模型,对农业产业集聚生态系统内部种群间的协同演化的模型进行均衡分析,得到农业产业集聚生态系统内部种群间的一般演化规律。希望能够为认识农业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发展规律、科学制定调控政策等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4期)

束慧[3](2016)在《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空间均衡分析及布局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无论是城市、地方,还是区域层面的产业发展均面临着促进空间格局优化,提升经济、生态空间协调性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是实现产业发展的经济、生态高水平协同创造的有效途径,"空间均衡"是产业建设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空间配置方式的要求,也是产业发展的经济、生态协调性的外在体现。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空间均衡优化既是产业发展的经济、生态协调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机制的整合,也体现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与产业发展的经济、生态空间协调性的统一。本文在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下研究了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的评价方法、均衡优化策略以及"均衡"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空间异质性,如不同区域的经济基础、生态容量等差异性,是产业经济、生态空间非均衡性的重要来源。本文首先拓展传统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构建了一类以连续分布为基础的环境基尼系数计算方法;进一步将空间异质性纳入基尼系数的结构中,构建了空间异质性条件下的环境基尼系数——混合环境基尼系数。文章运用该基尼系数对我国十五至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十五至十一五期间,结合了空间异质性的我国区域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呈现持续恶化特征,而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得到一定的提升。其次,以地理位置为区域内空间差异的表征,将微观空间设置纳入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一般均衡框架中,建立了具有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内产业空间均衡优化模型。模型以企业、政府双方为决策主体,综合考虑企业的效用最大化、生产运营成本约束,在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经济、生态平衡目标下,得到对应的空间均衡策略,分析均衡策略与产业特征之间的关系,仿真模拟均衡策略变量对城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影响,并结合上海市的产业布局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均衡策略变量对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城市产业布局规划中心越接近城市边界,越易促进产业布局的空间均衡态势的演变,形成"突破式"发展格局;对于规模较大的低能耗企业,布局优化成本越低,对应的产业用地开发成本的控制阈值越高;企业主体的异质性会减弱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梯度"特征。实证分析表明,在上海市当前的产业结构下,不宜对低能耗产业的布局做过大调整;在促进以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对于跨区域的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空间均衡分析,则以不同区域的贸易运输成本、土地资源存量以及产业基础等为空间异质性的指标,在区域内产业系统空间均衡模型的框架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产业税收调节机制,分析均衡条件,求解均衡策略;以产业空间关联模式为产业的分类标准,分析各类产业在不同特征区域上的分布规模等空间均衡状态,以及面向各类产业的税收政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区域内、区域间产业关联均较强的产业类型,对应的均衡空间分布随着贸易成本的变化,呈现稳定的路径演变趋势;区域间土地供给差异等因素对演变的影响较小,但企业主体的异质性对演变路径的影响较大;在区域间土地供给、贸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该类产业对应的税收政策整体趋平稳。②对于区域内强关联,区域间弱关联的产业类型,对应的均衡分布状态演变受区域间土地供给差异的影响较大,区域间土地供给差异扩大,演变区间从贸易成本低段向中高段移动,呈现"突变"趋势。③对于区域内弱关联、区域间强关联的产业类型,对应的空间分布均衡状态演变发生的区间宽,区域间土地供给差异扩大时,会促进演变区间向贸易成本中高段移动,并缩短演变的区间,出现"突变"趋势。对于后面两种产业,为促进经济生态均衡的目标,需要执行差异化的区域产业税收政策。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空间均衡优化策略是一般均衡框架下"博弈"结果,强调要素的配置效率,这种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间的关系是统一的。本文最后以计量方法为基础,构造了一类研究产业技术与产业布局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之间关系的路径,研究结果揭示了产业布局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与经济增长动力——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增长之间的关系:①产业资本规模异质性会有效缓解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间的矛盾;相对于注重低能耗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单纯注重经济效益的产业技术发展方式会加剧区域经济、生态的空间非均衡性;在短期内,相比于低能耗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产业的规模化建设对区域整体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影响更加显着;②低、中、高能耗产业比例均衡且和对应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协同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更易出现高产出、低排放的结果;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能有效降低产业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区域经济、生态空间非均衡性;③跨区域布局优化过程中,区域间不同类型的技术融合约束条件在有效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仍然能有效控制污染排放的增长;技术融合对地区产业的排放-产出弹性具有显着的影响,且相比于注重产业经济效益以及均衡型这两种技术融合方式,以产业的能耗特征为参考的技术融合在有效提升产业产出的同时,仍能增强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协调性。本文的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空间均衡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体现了从产业组织微观主体行为优化,到宏观产业空间分布特征的纵向"涌现"的分析路径;针对不同区域空间范围、不同类型产业,研究对应的产业空间均衡分布状态,并在空间均衡分布基础上,研究产业布局优化的机理。研究说明,产业规模化、资源节约型的产业技术进步、以及具有空间均衡特征的产业系统,是实现产业发展的经济、生态协调性目标的有力支撑。(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10-30)

梁春超,于海生[4](2016)在《基于博弈论的能源产业种群竞争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分析比较了新能源产业种群与传统能源产业种群的种群特征,在种群竞争的Lotka-Volterra模型基础上,建立两种群的竞争模型并进行参数不同取值时的竞争均衡结果分析;其次,利用演化博弈的思想建立了基于政府调控下的新能源产业生产商的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博弈支付矩阵得出两者的复制者动态方程组,得出两者的稳定解,并进行数值仿真来说明结论的可行性;最后,针对以上的分析结果,分别对政府以及新能源产业生产商就不同的初值条件给予选择策略上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张希栋,张晓[5](2015)在《行政垄断、政府管制与产业绩效——对天然气开采业的一般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新古典闭合框架下的静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模拟天然气开采业取消政府管制对经济增长、居民福利以及产业绩效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长期内取消政府管制不仅能够拉动GDP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福利,还能够有效降低天然气开采业部门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天然气的产量、促进天然气的最终消费。因此,应该逐渐打破政府对天然气开采业的行政垄断,降低政府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逐步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李薇[6](2013)在《中国创意产业规制的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不能依靠单一的投资要素作为驱动来源,需要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创意经济就是这样一种通过创意创新为核心要素带动经济发展并且帮助经济转型的新的经济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符合产业结构合理化、经济发展有序化、以及社会发展持续化的要求,能够改变我国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并且能够促进社会总福利的提升。然而创意产业有很强的市场失灵表现,不可能单纯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完成资源的最优配置。所以政府通过恰当的政府规制方式干预其市场表现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我国在创意产业概念提出、性质研究、以及政策制定等方面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但是政府在扶持创意产业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在一系列“运动式”的助推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影响下,创意产业并没有完全达到政府倚赖其促进经济转型的目标。这一方面反映出对创意产业发展颁布措施的科学性欠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创意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合理性不足。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政府规制来实现创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现实及理论层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规制经济理论和创意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创意产业的属性以及创意产业规制均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和现实分析。本文首先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规制经济理论来分析创意产业发展的可能性;继而通过对创意产业的经济学内涵及属性进行分析,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市场失灵表现,指出了政府规制创意产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然后分别从经济学中的静态均衡角度和动态均衡角度探讨了创意产业实现规制均衡的要素和方式,为分析现实中我国创意产业规制构建了理论框架;其次,通过分析我国创意产业规制的现状,通过研究创意产业规制的需求与供给、创意产业规制过程中行为主体的博弈过程,结合国外规制创意产业的经验,分析了制约我国创意产业规制实现均衡的因素;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业的具体情况,从行为规制与制度规制两个维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创意产业规制体系,实现创意产业规制均衡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发现是:第一,在分析了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产业属性以及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基于规制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分析了创意产业在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以及外部性方面的市场失灵表现,说明了创意产业需要通过政府规制的方式来弥补市场失灵,提高社会总福利,指出政府不能放任创意产业自由生长,应该通过恰当的规制方式指导创意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第二,通过对规制的供给需求分析以及对规制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属性及行为方式进行说明,研究了创意产业规制实现静态均衡及动态均衡的要素。研究发现:首先,在一定的规制成本收益约束下,规制的供给需要符合规制的需求,否则就会出现政府越位或政府缺位的现象,不利于产业发展。第二,如果要实现规制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均势状态,就需要改变在规制博弈过程中各利益集团的行为约束条件,特别是政府作为规制机构在规制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否则很容易出现寻租或道德风险等有碍产业发展的现象。而且如果不改变实现规制动态均衡的行为方式,那么政府规制的供给也很难满足真正的产业规制需求,更谈不上社会总福利的提高。第叁,通过研究我国创意产业规制的现状,发现目前创意产业规制的供给并不能满足规制的需求,而且规制体系中的行为主体在规制过程中的行为也不规范,因此创意产业规制无论是在静态方面还是动态方面都未达到均衡状态。此外,在分析的过程中不断的参考英国、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创意产业规制方面的经验,发现制约我国创意产业规制实现均衡的因素主要存在于理念、体制以及制度这叁大方面。因此,针对我国创意产业规制现状的诊断,借鉴国外产业规制发展的经验后,本文提出需要构建立体的规制体系。强调只有通过构建行为规制体系与完善制度规制体系,通过降低政府规制创意产业的交易成本、确定恰当的激励程度、塑造适合的实施环境来达到创意产业规制均衡的目的,最终促进国内创意产业的健康方展,带动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的目标。(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3-06-30)

李薇[7](2013)在《创意产业的规制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帮助创意产业崛起。为了提高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效率,市场竞争与政府规制的有机结合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结合恰恰是政府规制的目标——政府规制均衡。通常政府规制均衡的形成离不开规制过程中成本与收益、各方利益集团以及既有规则之间的多元化博弈,梳理规制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博弈规律能够帮助规制均衡的实现。(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杨以文,郑江淮,黄永春[8](2012)在《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保障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不相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不会影响中国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而且还能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升级,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更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服务保障,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构建基于生产性服务市场的数量模型,论证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命题,然后,利用长叁角地区的调查问卷数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王伟男,王文举[9](2011)在《基于CES生产函数的叁次产业间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规模收益不变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的特殊情形,本文利用不变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建立了叁次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推广了王文举(2010)的成果,给出了叁次产业间资本和劳动力配置均衡的必要条件,借以说明在我国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叁产业流动的合理性和经济学机理。(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冯艳,赵晓波[10](2011)在《沈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非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沈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之一,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过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动关系在全国重工业城市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沈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两者变化的非均衡性,计算1980年—2009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及沈阳市叁次产业的就业弹性,为沈阳市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均衡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支撑。(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产业均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业产业集聚生态系统是农业产业相关企业及支撑机构在一定空间聚集,耦合共生形成的一类具有自组织、自调节、自适应功能的产业生态系统。借鉴生态学中的Lotka-Volterra模型,建立了基于效益增长趋势的农业产业集聚生态系统内部种群间的协同演化模型,对农业产业集聚生态系统内部种群间的协同演化的模型进行均衡分析,得到农业产业集聚生态系统内部种群间的一般演化规律。希望能够为认识农业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发展规律、科学制定调控政策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业均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冬冬,刘勇.基于双重努力的区域创意产业链均衡分析[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9

[2].肖蓉,刘雪莲,刘志凌.农业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内部种群间协同演化机理及均衡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

[3].束慧.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空间均衡分析及布局优化[D].东南大学.2016

[4].梁春超,于海生.基于博弈论的能源产业种群竞争均衡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张希栋,张晓.行政垄断、政府管制与产业绩效——对天然气开采业的一般均衡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李薇.中国创意产业规制的均衡分析[D].西北大学.2013

[7].李薇.创意产业的规制均衡分析[J].人文杂志.2013

[8].杨以文,郑江淮,黄永春.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2

[9].王伟男,王文举.基于CES生产函数的叁次产业间资源优化配置均衡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10].冯艳,赵晓波.沈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非均衡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标签:;  ;  ;  ;  

产业均衡分析论文-王冬冬,刘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