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牙鲆肠弧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牙鲆肠弧菌,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I-2,CAI-1
牙鲆肠弧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轩[1](2010)在《牙鲆肠弧菌密度感应系统的研究及其信号分子降解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是细菌监控自身群体密度的环境信号感受系统。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一些特定的化学信号分子,这种信号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当这种信号分子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细菌感受到自身的细胞密度,启动某些基因的表达,这一过程称为密度感应。目前,已在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中发现了密度感应系统,并调控许多基因的表达。已有研究证实了一些病原性弧菌通过自身复杂的密度感应系统来调控致病因子的表达。本研究使用了报告菌株根癌农杆菌KYC55(pJZ372)(pJZ384)(pJZ410),检测发现牙鲆肠弧菌DA3有叁种不同的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自诱导分子(acyl-homoserine lactone, AHLs)。由于这叁种AHL信号分子不可以被报告菌株紫色杆菌CV026检测出来,我们推测它们可能有着较长的N-酰基侧链或者特殊的侧链基团,例如羟基侧链基团。它们的结构性质目前仍旧未知,需要通过HPLC-MS分析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DA3在整个生长阶段都产生AHL信号分子,其活性随着细菌的密度增加而增强。DA3也可产生AI-2类自诱导分子(autoinducer-2,AI-2);AI-2信号分子在对数生长期开始积累并迅速达到一定的活性水平,并且保持在这一较高的活性水平直到细菌生长的稳定期。本研究进一步克隆了DA3 luxS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发现其与大菱鲆弧菌的luxS基因有99.6%的相似性。luxS基因突变株M-2丧失产生AI-2信号分子的能力,生长率和生物膜的产生均未受到影响,且未显着影响牙鲆肠弧菌的致病性。所有数据表明,luxS基因与牙鲆肠弧菌的致病性没有直接的调控关系,或者牙鲆肠弧菌的致病性是由其它不同的密度感应系统协同调控,仅失去luxS基因的调控并不能降低其致病性。牙鲆肠弧菌DA3与其标准菌株LMG19664T都不产生霍乱弧菌Ⅰ类自体诱导分子(cholerae autoinducer-1,CAI-1)。已报道AHL介导的密度感应系统存在参与弧菌病原菌毒力的调控,如哈维氏弧菌,鳗弧菌等,因此干扰AHL介导的密度感应系统是一种新的抗感染策略。研究表明芽孢杆菌产生的AiiA酶,可水解AHLs的乙酰链、高丝氨酸内脂的氨基键或内酯环的酯键,而使AHLs失活。本研究从自然海区分离了37株芽孢杆菌菌株,筛得5株对Da3具有较强AHL降解活性的菌株,为下一步在鱼体内拮抗牙鲆肠弧菌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是关于牙鲆肠弧菌密度感应系统的首次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0-05-31)
吕俊超,李轩,韩茵,陈吉祥,张晓华[2](2009)在《养殖大菱鲆中牙鲆肠弧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1月,山东省胶南某养殖场人工养殖的大菱鲆发生严重病害并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症状是体表溃疡,腹腔积液,肠道肿胀,肝脏萎缩,胆囊暗绿色等。从病鱼胆囊中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命名为da3。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株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对体重为25 g的大菱鲆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尾鱼2×106CFU。通过细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确定,该病原菌为牙鲆肠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和脑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由此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可能是病鱼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黄剑飞,李健,刘淇,王群[3](2008)在《纳豆芽孢杆菌对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粘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纳豆芽孢杆菌在对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粘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5 mol/L LiCl提取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利用蛋白印迹法鉴定在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中分子量及参与粘附的特异蛋白。[结果]对提取的纳豆芽孢杆菌表面蛋白进行SDS-PAGE后,发现仅出现一条明显的主要蛋白条带,分子量为29.58 kDa。经蛋白印迹分析,该蛋白质参与了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的粘附过程;纳豆芽孢杆菌全菌蛋白在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中有一个相同的粘附受体,蛋白分子量为13.91 kDa;健康个体还有一个粘附受体,分子量是29.86 kDa。[结论]纳豆芽孢杆菌的表面蛋白在对牙鲆肠粘液的粘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7期)
牙鲆肠弧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7年1月,山东省胶南某养殖场人工养殖的大菱鲆发生严重病害并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症状是体表溃疡,腹腔积液,肠道肿胀,肝脏萎缩,胆囊暗绿色等。从病鱼胆囊中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命名为da3。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株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对体重为25 g的大菱鲆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尾鱼2×106CFU。通过细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确定,该病原菌为牙鲆肠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和脑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由此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可能是病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牙鲆肠弧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轩.牙鲆肠弧菌密度感应系统的研究及其信号分子降解菌株的筛选[D].中国海洋大学.2010
[2].吕俊超,李轩,韩茵,陈吉祥,张晓华.养殖大菱鲆中牙鲆肠弧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J].水产学报.2009
[3].黄剑飞,李健,刘淇,王群.纳豆芽孢杆菌对健康和鳗弧菌感染牙鲆肠粘液粘附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
标签:牙鲆肠弧菌;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AI-2; CA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