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相位论文-杨檬玮,田帆,单长虹

可变相位论文-杨檬玮,田帆,单长虹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变相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数字锁相环,可变相位累加器,电子设计自动化,计算机仿真

可变相位论文文献综述

杨檬玮,田帆,单长虹[1](2019)在《一种基于可变相位累加器的全数字锁相环》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具有可变相位累加器电路结构的新型全数字锁相环。采用EDA技术完成了对该系统的设计,利用ModelSim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了系统仿真实验,并进行了硬件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含有可变相位累加器构成的全数字锁相环可拓展系统环路的锁相范围,提高锁相频率,降低系统总功耗,并且不会增加FPGA芯片内部的逻辑资源。由于该锁相环内部信号的传递是并行传输,故可大大提高系统的锁相速度。该锁相环能够作为功能模块嵌入进电子系统芯片中,可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钟伟,张立鹏,王雪雁,扈嘉[2](2019)在《摩托车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种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使用相同可变配气正时的VVT方案。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发动机的模型,并进行了配气相位对摩托车发动机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与传统配气相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发动机上实施重迭角推迟,功率可提高2%~5.2%,转矩最大提高5.2%,燃油经济性也有较大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殷嘉维,滕勤,钱叶剑[3](2019)在《面向控制的连续可变凸轮相位调节系统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汽油机连续可变凸轮相位(CVCP)调节系统的Hammerstein模型,其中相位器的动态线性模型基于力矩平衡方程和动态流量连续性方程建立,机油控制阀(OCV)的静态非线性模型根据压力-流量特性图建立,并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构建面向控制的图形化模型。在可变气门正时(VVT)系统试验台上进行不同机油温度下的开环控制试验,利用不同幅值和方向的相位角阶跃响应测量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试验条件下模型拟合度高于98%,均方根误差小于±1°。(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刘通,张刘,张冠宇,陈晨,仲志成[4](2019)在《基于可变相位延迟的激光干涉式亚纳米级微位移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光源具有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强和相干性强等优势,所以基于干涉原理对激光光谱进行积分可以应用于微位移测量领域。在重力方法探测过程中,因地质结构不同引起万有引力差异而造成的探测质量块位移十分微小,通常为纳米级,所以研制高精度纳米级微位移测量系统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电容位移测量法在防止电磁干扰等方面存在不足。相比较而言,光学干涉法具备抗电磁干扰、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且精度不亚于电容法。传统干涉系统光路复杂、难于集成,对重力仪的小型化与集成化不利。所以研制一种结构紧凑的光学干涉系统用于实现纳米级微位移测量成为亟需。基于可变相位延迟的激光干涉式方法,能够实现亚纳米级微位移测量,较传统干涉系统具备结构紧凑、易于集成的优势。本微位移测量系统由半导体激光器、起偏器、检偏器、楔形双折射晶体组和光谱仪组成。研究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是确定测量系统方案,提出了偏振光干涉双路结构,以楔形双折射晶体组作为核心器件,将晶体间相对位移转化为o光和e光的差别化相位延迟,并对激光光谱进行积分,进而将位移变化转变为合成光强的变化;其次是建立测量位移物理模型,根据设计的双折射晶体组几何结构、位移过程与光路,确定光强变化与待测位移量之间的关系;第叁是系统参数优化,为了使系统的测量误差和量程满足实际需求,利用已建立的物理模型,将测量误差和量程分别与晶体切割角度α、激光器激射波长λ建立函数关系。根据应用需求,确定适当的误差和量程取值范围,进而得到角度α和波长λ取值范围;最后加工晶体、搭建系统并进行测试。具体即以α和λ为调控参量,联合考虑"近似线性化"和"激光器光强波动误差"对系统量程进行优化仿真。同样,联合考虑"激光器光强波动误差"和"激光器波长波动误差",并利用"系统最大位移量"(与量程有关)对系统测量误差进行优化仿真。最终确定钒酸钇晶体切割角度α为20°,激光器激射波长λ为635nm。实验中,以10nm为间隔利用压电陶瓷设置位移量进行位移测试,包括:系统的线性标定、系统量程和测量误差测试。另外,在保持待测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利用本位移测量系统进行了2h不间断测量,并通过阿伦方差确定了系统的位移探测下限。实验结果表明,位移量程范围大于150nm,位移测量误差约0.5nm,位移探测下限为0.32nm@23s,探测线性度判定系数(R2)为0.999 85。综上所述,以自制楔形双折射晶体组作为核心器件的可变相位延迟激光干涉式微位移测量系统,可作为重力探测中的质量块位移测量单元。与电容法相比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与传统干涉系统相比具有结构简易、光路紧凑等优点,便于重力仪的小型化与集成化。(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2期)

王凤军[5](2018)在《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对于提高发动机功率、降低油耗、改善汽车尾气排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的工作机构进行了原理分析,对配气相位中,对发动机性能影响较大的各种可变因素进行了梳理,结合目前汽车发动机的发展态势,得出结论,基于凸轮轴调相原理是未来汽车发动机可变配气相技术重点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集成电路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何柏君[6](2018)在《发动机连续可变凸轮相位器响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保有量增加,使得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加剧,节能和环保已成为发动机设计的重要原则。可变气门技术作为一种性价比相当高的技术方案,能实现发动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的综合提高,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可变凸轮相位器作为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件之一,它的快速响应性和响应稳定性决定了VVT系统的性能。因此,开展可变凸轮相位器响应特性的研究工作,获得各因素对其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于可变凸轮相位器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中的叶片式可变凸轮相位器,深入地进行了响应特性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在AMESim中建立了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得出响应速度的最大偏差为8.9%,响应速度最大偏差值为28.6°CA/s,验证了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利用电液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运行参数和相位器结构参数变化对响应速度的影响,在90℃,0.4 MPa运行工况下,叶片力臂、叶片厚度、预加载荷与响应速度呈正相关,弹簧刚度、转子与定子间隙、转动惯量与响应速度负相关。结构参数一定时,机油温度与机油压力与响应速度均呈现正相关性。另外,通过量化分析,得出了全工况平面内叶片力臂、叶片厚度、预加载荷、弹簧刚度、转子与定子间隙和转动惯量等参数变化对相位器响应速度影响的百分比量化指标及变化规律,运行参数机油压力、机油温度和结构参数叶片力臂、叶片厚度和预加载荷是响应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弹簧刚度、转子与定子间隙、相位器转动惯量是响应速度的次要影响因素。最后,为了深入研究各相位器参数对响应速度的影响,基于实验设计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相位器响应速度的回归模型,得出了交互与非交互作用下各因素与响应速度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不仅各参数与响应速度有相关性,而且参数间交互作用因素与响应速度也有相关性。在全工况平面内对相位器响应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了不同工况点下叶片力臂、叶片厚度、预加载荷、弹簧刚度、转子与定子间隙和转动惯量等参数交互作用时与相位器响应速度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8-05-01)

刘涛,尹吉,孙小伟[7](2018)在《具有升程异步开启及相位可变功能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型汽油机开发一种机械式具有升程异步开启及相位可变功能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在控制转角0~201°范围内,可实现进气门升程可在0.3~8.6 mm的范围内连续可调,气门开启持续期在100~210°之间变化,气门升程由大升程至小升程调节时,可实现升程工作相位相应提前0~54°。通过设计气门升程调整机构,对差异不符合要求的气门升程进行调整,保证了生产时所有气门升程的一致性控制在±3%以内。(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2018年02期)

王建强[8](2018)在《饱和情况下交叉口可变相位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路口饱和情况下大路口车流拥堵的原因,设计了一种可变相位的模糊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各车道的车流情况确定系统的相位,根据放行相位的车辆数确定绿灯时间。通过现场调研,路口拥堵多是因为相位交替时的路口内未通行车辆,所以设计系统应根据路口内车辆情况,实时延长路口清空时间。(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4期)

邸立明,赵鹏[9](2017)在《基于相位和传动比可变功能驱动切换机构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Variable-cycle engine(VCE)模式切换的功能需求,提出一种传动切换机构(driving and switching mechanism,DSM)的通用设计方法。先利用双排行星轮系(double row planetary gear train,DRPGT)架构设计出一种具备相位和传动比同时可变特征的通用传动机构方案,再通过构型设计拓扑出功能结构相似的系列化机构方案,并采用粗糙集理论结合聚类分析法开展其类型综合与分类研究。最后分析得到一类前排为单行星轮系,后排为双行星轮系的串联传动机构方案,此类方案满足VCE模式切换工作需求,且具备紧急情况下中断动力传递的功能。研究证明:设计分析方法应用于机构类型综合与分类研究高效可靠。(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7年24期)

陈欢庆[10](2017)在《新型可变相位旋转磁场成因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叁相对称交流和新型单相交流电动机可变相位旋转磁场成因的科学机理,以及单相交流电动机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验过程和方法.本装置通过开关转换将电容器容量大小进行变化,还将两个线圈通过改变位置使得空间相位也能任意调节,从而达到两组线圈中交流电相位的变化,并产生旋转磁场的目的.实验装置可拆装,具有结构简单、原理清晰、直观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使得复杂的"电磁感应与旋转磁场原理"的概念变得形象化,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是一种适合电工原理教学,创新的实验探究仪器.(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期刊2017年17期)

可变相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一种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使用相同可变配气正时的VVT方案。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发动机的模型,并进行了配气相位对摩托车发动机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与传统配气相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发动机上实施重迭角推迟,功率可提高2%~5.2%,转矩最大提高5.2%,燃油经济性也有较大的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变相位论文参考文献

[1].杨檬玮,田帆,单长虹.一种基于可变相位累加器的全数字锁相环[J].电子技术应用.2019

[2].钟伟,张立鹏,王雪雁,扈嘉.摩托车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的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9

[3].殷嘉维,滕勤,钱叶剑.面向控制的连续可变凸轮相位调节系统建模[J].内燃机工程.2019

[4].刘通,张刘,张冠宇,陈晨,仲志成.基于可变相位延迟的激光干涉式亚纳米级微位移测量系统[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5].王凤军.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技术原理研究[J].集成电路应用.2018

[6].何柏君.发动机连续可变凸轮相位器响应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18

[7].刘涛,尹吉,孙小伟.具有升程异步开启及相位可变功能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设计[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8

[8].王建强.饱和情况下交叉口可变相位控制系统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

[9].邸立明,赵鹏.基于相位和传动比可变功能驱动切换机构设计(英文)[J].机床与液压.2017

[10].陈欢庆.新型可变相位旋转磁场成因实验研究[J].中学物理.2017

标签:;  ;  ;  ;  

可变相位论文-杨檬玮,田帆,单长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