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包装设计
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论文文献综述
李凤华[1](2019)在《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含义的阐述,分析传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意义,提出深入研究和挖掘、注重传承和发展两个原则。文章将传统民族文化符号按照符号学的方法分为显性符号和隐形符号,从中国传统吉祥色彩、中国传统造物艺术、中国传统纹样图形及忠孝文化等方面,分别对显性及隐性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相关探索。(本文来源于《绿色包装》期刊2019年06期)
杜冰[2](2018)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审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蕴藏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价值和民族符号特征、代表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8年06期)
贾洁,杜冰[3](2018)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宝贵而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及其独特内涵。中国传统民主族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是民族文化传递和情感表达的载体,体现中国民族文化价值和民族符号象征意义。世界各民族也通过这些文化符号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特征,在全球化趋势下,我们要紧跟着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挖掘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形象与视觉元素,提炼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与创新民族精神,探索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发展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2018年02期)
高鹏[4](2018)在《试析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茶具创新设计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具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对中国传统茶具进行审美的过程中,往往是建立在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因此,在进行茶具设计过程中,要借助传统民族文化符号来更好的提高茶具创新设计的效率,从而设计出更加优美的茶具作品。本文将会对传统茶具中的功能美和技术美给予介绍,并探究茶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更新理念以创新价值、创新造型设汁、创新装饰材料工艺、创新装饰技术等方面来更好的推动茶具创新设计,更好的推动我国茶具行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8年01期)
汪永辉[5](2015)在《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只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才能在国际艺术设计舞台上独领风骚。(本文来源于《中国包装工业》期刊2015年06期)
曹梦依[6](2013)在《分析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特色设计符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传统民族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传递民族文化精神、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中获得现代化艺术设计的灵感,将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复杂化,赋予传统民族文化符号新的血液,使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不再单纯的表示着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增添了现代化商业性与现代化的设计元素。本文主要针对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分析,期望对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3年35期)
李丹[7](2012)在《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传递文化精神、表达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符号在使用上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并不再单纯代表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在设计的过程中,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笔者对传统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及方法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2年10期)
房国栋[8](2011)在《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与茶具的设计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茶具的审美功能是建立在个性化的手工技艺美的基础上。技术美渗透在茶具的材料、造型、色彩、肌理各审美形式元素中,体观在设计和生产的各个环节。本文从茶具设计中的技术美出发,提出了在现代社会环境下茶具设计创新的新思路.并把技术美学的观点用于茶具设计之中,对于茶具现代化设计的思想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赵彩霞[9](2008)在《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电脑游戏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早期的游戏服装在历史上创造过许多经典的具有民族气质的角色造型。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大量国外动画和游戏的引进以来,伴随着国外思想的渗入,传统的、民族的、个性的游戏服装被大同化、国际化取代,中国游戏服装的设计进入了“无根”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批民族文化开始消亡或频临消亡的边缘。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传统民族文化需要借助一个载体,既能包容它,又能赋予其时代内容,使之可持续性地传承下去。在此背景下,本文第二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具有推动游戏角色的符号识别和刺激玩家的记忆功能;第叁章分析了游戏服装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巨大优势。两章分别介绍了研究游戏服装和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找出游戏服装设计与传统民族文化结合的缘由,并分析了中国游戏服装设计的现状及不足,得出游戏服装需要传统民族文化的支撑,传统民族文化需要游戏服装的传承,两者相辅相成。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第四章通过对国外优秀游戏服装设计的案例分析,推出优秀游戏服装设计对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运用的规律;第五章,从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游戏服装中的显性运用和隐性运用两大方面,对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各个元素(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符号、传统艺术表现符号及宗教文化、传统审美意识)研究分析,进行符号解构并重新定位设计,分析了优秀游戏服装设计的特征,并对传统文化符号创新运用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游戏服装与现实服装相比,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舞台”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设计既要注重生活的传统又要与游戏的风格、时代背景、场景氛围、人物体量及游戏的音乐、道具等因素相关。相关因素的民族性对游戏服装的民族性起到衬托、肯定假设的作用。2、中国游戏服装的现状存在着两个设计弊端:一是对传统文化的直白借鉴,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显性运用,忽视了意境化设计。二是对外来文化的全盘吸收,忽视了民族文化与国际性的沟通。3.通过对美、日、韩叁国优秀游戏服装设计案例分析,得出优秀游戏服装的设计特征为:游戏服装设计的民族性、时代性及民族文化的国际性特征。通过对中国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及优秀案例的分析,得出,中国优秀游戏服装的民族性特征表现为生活化设计、戏剧化设计和意境化设计。4.根据分析,本人认为游戏服装设计应根据游戏服装风格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历史类游戏服装设计,需要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显性运用,保证文化符号的“形”的存在。以传统服饰作为角色定位,以便符合游戏的历史氛围和游戏主题,保证游戏的真实性。同时,具体的角色服饰应该在国际化、现代化的引导下,对传统的文化符号进行适当的调整创新,以符合玩家的口味。现代类游戏服装,需要在现代化国际化的引导下,结合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元素,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意”的表现。未来类游戏服装,对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意”的表现,要更具有国际化的空间。本文从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探析中国游戏服装设计的现状,充分运用传统民族文化的知识、理论及研究方法对游戏服装进行探讨,揭示出游戏服装在创作、欣赏和研究中的独特规律和特征。为今后动漫游戏“人物”服装的设计提供实际操作模式和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8-12-01)
张黎[10](2008)在《从民族性到民族化——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运用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特色是设计中的关注点之一。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成为当代中国设计应对全球竞争、树立中国设计形象的主要途径。但是,设计界普遍存在着滥用和乱用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民族性、民族化等概念的辨析,进而对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正确运用民族文化符号这一问题作出尝试性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期刊2008年02期)
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蕴藏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价值和民族符号特征、代表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论文参考文献
[1].李凤华.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包装.2019
[2].杜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审美特征[J].学习与探索.2018
[3].贾洁,杜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
[4].高鹏.试析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茶具创新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8
[5].汪永辉.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包装工业.2015
[6].曹梦依.分析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J].才智.2013
[7].李丹.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
[8].房国栋.传统民族文化符号与茶具的设计创新[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1
[9].赵彩霞.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电脑游戏服装设计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08
[10].张黎.从民族性到民族化——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运用的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